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65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其藉由一体式光纤固持件可降低入射光讯号损失及降低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讯系统中,光收发次模块(OpticalSub-Assembly for Transceivers) 为光讯号与电讯号转换中的重要媒介,光收发次模块可分为发射光讯号的光传输次模块 (Transmitting Optical Sub-Assembly, T0SA);可同时容纳双方向的讯息于同一光纤内的双向光收发次模块(Bi-direction Optical Sub-Assembly, B0SA);以及可同时接收数字讯号及模拟讯号并发射数字讯号的三向光收发次模块(Tri-direction Optical Sub-Assembly,TRI-DI 0SA)等类型。该 TOSA、BOSA、TRI-DI OSA 具有一插座结构可供光纤连接器插入并形成耦光对准,以将光讯号传送。如图IA所不,该光收发次模块18用插座结构10包括一收容管11 ;一基座12同轴设置于该收容管11内,且位于该收容管11底部;一袖管(Sleeve) 13同轴设置于该收容管11及基座12内;以及一头套(Fiber stub) 14同轴设置于该基座12及袖管13内,该头套14的内部设有一光纤15。该头套14的底面设有一斜面16,可防止反射光源射入发光组件17,致使发光组件受到噪声的干扰。如图IB所示,就几何光学理论而言,光束出射角度计算公式为nSIN(0 I) = SIN(0 1+0 2), n :光纤折射率,0 I:光纤在头套端面的研磨角度,0 2 :光纤轴线与光出射方向的夹角。藉由该公式及光入射至光纤与光自光纤出射(即光入射角与光出射角e 2)同轴向为最佳路径的理论,因此,该头套14以直立方式设置于该基座12中,所以,发光组件17 的光讯号入射方向与光纤15成一直线,而不与光纤15的出射光射出同轴向,进而造成入射光讯号的损失,此缺失需要补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入射光讯号损失,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可供一光纤接头插入连结而成为光讯号连接,使光讯号予以传送,该插座结构包括收容管、光纤、光纤固持件、袖管及头套,其特点是所述收容管的内部具有一第一收容孔位于前端,一第二收容孔,及一连接孔位于后端,可供该光纤接头插入连结;该光纤具有一前端部份及一后端部份;该光纤固持件具有接口部及倾斜头,该倾斜头与该接口部结合为一体,将该接口部安装在该收容管的第一收容孔中,并使该倾斜头露出于该收容管,且位于该光纤固持件的前端,该接口部界定有第三收容孔及第四收容孔;该倾斜头界定一倾斜孔可接纳该光纤的前端部份,使该光纤的前端部份以倾斜方式设置在该倾斜头中,藉此使光讯号能大量聚集耦合至该光纤;该袖管安装在该收容管的第二收容孔及该光纤固持件的第 三收容孔中,该袖管的内部具有用以接纳该光纤接头的前端部份的通孔;该头套安装在该光纤固持件的第四收容孔与袖管的通孔中,该头套具有接纳该光 纤的后端部份的穿孔。所述倾斜头更包含有过渡区,该过渡区与该倾斜头的倾斜孔相通,且靠近该界面 部的第四收容孔。所述头套的穿孔前端具有圆锥型的光纤导引孔。所述倾斜头形成有第一 及第二环形肩部。所述倾斜头的前端面为斜面。如此,光纤固持件的倾斜头与接口部结合成为一体式结构,而可降低入射光讯号 损失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该光纤的前端部份以倾斜方式设置于该倾斜头的倾斜孔中,使 光出射方向与光的入射方向同轴向,藉此可降低f禹合损失,以大幅提高f禹光效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而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 制。


图1A为已知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的断面图。图1B为已知头套以直立方式设置,其显示入射光讯号与出射光讯号的光路示意 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的断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的立体断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容管的断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纤固持件的断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袖管的断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头套的断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光纤固持件的倾斜头倾斜一角度示意图,其显示入射光讯号与 出射光讯号的光路不意图。标号说明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20收容管21第一收容孔22第二收容孔23连接孔24光纤固持件30界面部31倾斜头32第三收容孔33第四收容孔34倾斜孔35第一环形肩部36第二环形肩部37斜面38过渡区39袖管40通孔41头套50前面部51后面部52穿孔53光纤54光纤导引孔55发光组件60具体实施方式
[0036]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20包括一收容管 21 ;一光纤固持件30设置于该收容管21的前端;一袖管40位于该收容管21与光纤固持件 30中;一头套50位于该袖管40与光纤固持件30中;及一光纤54自该光纤固持件30插入于头套50,使其设置于该光纤固持件30与头套50中。如图4所示,该收容管21的内部具有一第一收容孔22可接纳该光纤固持件30的部份长度,一第二收容孔23可接纳该袖管40的部份长度,及一连接孔24位于收容管21的后端,可供一光纤接头插入连结,得使光讯号传输。该第一收容孔22位于收容管21的前端, 其直径尺寸比第二收容孔23大。该第二收容孔23的直径尺寸比该连接孔24大,该连接孔 24位于该收容管21的后端。如图5所示,该光纤固持件30具有一接口部31及一倾斜头32。该接口部31界定一第三收容孔33,其直径尺寸可用以接纳该袖管40的部份长度,及一第四收容孔34可用以接纳该头套50的部份长度。该倾斜头32界定一倾斜孔35及一过渡区39,该过渡区39与该倾斜孔35相通, 且靠近该第四收容孔34,其直径尺寸可接纳该光纤54的前端(倾斜)部份,并使发光组件的发光讯号耦合至光纤54。该过渡区39可使光纤54渐变,让光纤54自倾斜孔35插入时能在该过渡区39慢慢转弯,使弯曲半径变大。该倾斜头32形成有第一及第二环形肩部 36、37。该倾斜头32的前端面为一斜面38,可防止反射光直接射入于发光组件,致使发光组件受到噪声的干扰。如图6所示,该袖管40的内部具有一通孔41可用以接纳该光纤接头的前端部份及该头套50的后端部份。如图7所示,该头套50具有相反方向的前、后面部51、52,及一穿孔53轴向延伸于该前、后面部51、52间。该穿孔53可接纳该光纤54的后端(未倾斜)部份。该穿孔53的前端具有一圆锥型的光纤导引孔55 ;当光纤54自过渡区39延伸至光纤导引孔55时,可使光纤54的顶端沿着光纤导引孔55的内壁面进入于该穿孔53。由于,光纤固持件30的倾斜头32系利用金属粉末射成方式与接口部31结合成为一体式结构,而可降低入射光讯号损失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该光纤54的前端部份以倾斜方式设置于该倾斜头32的倾斜孔35中,使光出射方向与光的入射方向同轴向,以满足光束出射角度的计算公式,所以,发光组件60所发出的光讯号能大量聚集耦合至该倾斜头 32的光纤54中,藉此降低耦合损失,以大幅提高耦光效率,如图8所示,因倾斜头32倾斜一 9 2角度,用以矫正该倾斜头32的光出射方向与发光组件60的发光讯号的入射方向为同轴向,可得到最佳的耦光效率。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案一较佳实施例的说明,而非用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任何熟谙此技艺的人可能利用上揭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其它实施例而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实用新型范围仅由以下申请专利范围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可供一光纤接头插入连结而成为光讯号连接,使光讯号予以传送,该插座结构包括收容管、光纤、光纤固持件、袖管及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管的内部具有一第一收容孔位于前端,一第二收容孔,及一连接孔位于后端, 可供该光纤接头插入连结;该光纤具有一前端部份及一后端部份;该光纤固持件具有接口部及倾斜头,该倾斜头与该接口部结合为一体,将该接口部安装在该收容管的第一收容孔中,并使该倾斜头露出于该收容管,且位于该光纤固持件的前端,该接口部界定有第三收容孔及第四收容孔;该倾斜头界定一倾斜孔可接纳该光纤的前端部份,使该光纤的前端部份以倾斜方式设置在该倾斜头中,藉此使光讯号能大量聚集耦合至该光纤;该袖管安装在该收容管的第二收容孔及该光纤固持件的第三收容孔中,该袖管的内部具有用以接纳该光纤接头的前端部份的通孔;该头套安装在该光纤固持件的第四收容孔与袖管的通孔中,该头套具有接纳该光纤的后端部份的穿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头更包含有过渡区,该过渡区与该倾斜头的倾斜孔相通,且靠近该界面部的第四收容孔。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套的穿孔前端具有圆锥型的光纤导引孔。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头形成有第一及第二环形肩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头的前端面为斜面。
专利摘要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插座结构包括收容管;光纤;光纤固持件,具有接口部及倾斜头,该倾斜头与该接口部结合为一体,将该接口部安装在该收容管中,并使该倾斜头露出于该收容管;该倾斜头界定一倾斜孔可接纳该光纤的前端部份,藉此使光讯号能大量聚集耦合至该光纤;袖管,安装在该收容管及该光纤固持件中,该袖管的内部具有通孔可用以接纳该光纤接头的前端部份;及头套,安装在该光纤固持件与袖管中,该头套具有穿孔可接纳该光纤的后端部份。由于,该光纤固持件为一体式结构,可降低入射光讯号损失及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2B6/42GK202351461SQ20112042464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陈思铭 申请人: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