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06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回收领域,特别是一种尾纤分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尾纤又叫猪尾线,就是光缆终端盒到设备之间连接所用的光纤,尾纤多分为单模或多模;多模尾纤为橙色,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为400m,用于短距离互联;单模尾纤为黄色,波长有两种,1310nm和1550nm,传输距离分别为IOkm和40km,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其最主要的性能是增加光传输的耦合效率与减少光传输的时的衰减。请参考图1,通常为保证尾纤的传输性能稳定可靠,尾纤410的外面包覆有保护壳430,同时为使尾纤410可正常地与所用的设备连接,在尾纤410的一端安装有尾纤套420,通过尾纤套420使该尾纤与所用设置正常连接以进行信号传输,而且尾纤套420与保护壳430之间是通过焊接而连接在一起以使两者的连接牢固可靠;从而,保护壳430、尾纤套420与尾纤410 —起构成尾纤组件400,上述三者的协调配合一起完成尾纤410的传输功能。但在现有技术中暂时还没有对尾纤进行回收的装置,通常当仅尾纤套被损坏或其它原因而无法使用时将导致整个尾纤也不能再使用,从而导致了尾纤的大量浪费,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不利于企业节约开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纤分离回收装置,所述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可快速而方便从尾纤组件中对尾纤进行分离回收,使尾纤可重复利用,提高了尾纤的使用寿命,且节约了材料,为企业节省了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纤分离回收装置,该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底座、上座及压杆,所述上座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尾纤组件的尾纤套的直径,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安装卡合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尾纤套露出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压杆安装于所述上座上,且所述压杆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上座并可移离地抵触于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的保护壳上。较佳地,所述尾纤分离回收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安装于所述压杆上,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压杆的上端与上座上。较佳地,所述压杆的上端还安装有承载柱,且所述承载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压杆的外径,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抵触于所述承载柱上。较佳地,所述承载柱上还安装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压杆连接。较佳地,所述压杆为中空的管状体,且管壁可移离地与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的保护壳抵触。较佳地,所述底座的侧面上还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连通于所述安装孔。[0012]较佳地,述底座的上端面部分向所述上座凸伸形成凸台,所述上座的下端面内凹形成收容腔,所述凸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较佳地,所述凸台的边沿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也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以将所述上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尾纤组件的尾纤套的直径,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安装卡合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尾纤套露出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压杆安装于所述上座上,且所述压杆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上座并可移离地抵触于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的保护壳上;在回收所述尾纤时,施加外力于所述压杆上,使所述压杆下压同时压力于所述尾纤保护壳上,从而通过持续的压力作用所述保护壳慢慢脱离与所述尾纤套之间的连接,即可使尾纤及保护壳与所述尾纤组件的尾纤套脱离,从而以回收所述尾纤,回收后的尾纤可再重复利用,不仅延长了尾纤的使用寿命,也节约的材料,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图I为现有技术中尾纤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上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压杆与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底座100 凸台110外螺纹111 安装孔120安装槽130 上座200通孔210 收容腔 220内螺纹221 容置槽 230压杆300 弹性元件 301承载柱310 紧固螺钉 311待回收的尾纤组件400 尾纤410尾纤套420 保护壳 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所述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00、上座200及压杆300 ;所述底座100立于地面以支撑并承载整个分离回收装置,其中待回收的尾纤组件400 (见图3)安装于底座100上;所述上座200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压杆300安装于所述上座200上,且所述压杆300的下端滑动穿过所述上座200并可移离地抵触于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上;通过施加外力于所述压杆300上,使所述压杆300下压而带动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上的相应部件也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待回收的尾纤组件400的相应部件相互脱离,从而可对尾纤进行分离回收。具体地,请再结合参考图3至图6。所述底座100的上端面部分向所述上座200凸伸形成凸台110,且所述凸台110的边沿还设置有外螺纹111 ;所述底座100的中心还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100的安装孔120,且所述安装孔120的直径小于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的尾纤套420的直径,从而当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时,所述尾纤套420被所述安装孔120卡合住而露出于所述安装孔120,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的保护壳430及尾纤410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孔120内;所述底座100的侧面还开设有安装槽130,所述安装槽130上下贯穿所述底座100,且所述安装槽130与所述安装孔120连通(见图4),通过所述安装槽130可更方便地将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同时也使所述尾纤套420露出于所述安装孔120。所述上座200上开设有通孔210,当所述上座2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时,所述通孔210正对所述安装孔120,从而使所述压杆300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210后正对所述安装孔120内的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 ;所述上座200的下端面相应所述凸台110内凹形成有收容腔220,且所述收容腔220的内壁相应所述外螺纹111设置有内螺纹221,当安装所述上座200时,所述上座200扣合于所述底座100上,并使所述凸台11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20内,再通过所述外螺纹111与内螺纹221的配合使所述上座20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也即是在进行分离回收操作之前将所述上座2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以方便压杆300下压,当分离回收操作结束后,将所述上座200拆离于所述底座100,以方便安装下一个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其中,所述通孔210与收容腔220之间还开设有容置槽230,当所述上座2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时,所述尾纤套420卡合收容于所述容置槽230内,从而通过所述容置槽230固定所述尾纤套420。所述压杆300的下端可滑动地穿过所述通孔210而可移离地抵触于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上,具体地,所述压杆300的下端可移离地抵触于所述保护壳430上,其中,所述压杆300为中空的管状体,且管内壁可移离地与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的保护壳430抵触(见图6);所述压杆300的上端还安装有承载柱310,且所述承载柱310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杆300的直径,从而可方便承受外力作用并将该外力传导给所述压杆300,使所述压杆300受力下压而使带动所述保护壳430及尾纤410下移,以使所述保护壳430脱离与所述尾纤套420的连接而实现所述尾纤410的分离回收;所述承载柱310上还安装有紧固螺钉311,所述紧固螺钉311与所述压杆300连接,以牢固地固定所述压杆300于所述承载柱310上,从而使得所述承载柱310上的压力可直接地传导至所述压杆300上,并保证所述压杆300所受到的力是垂直向下的。所述压杆300上还安装有弹性元件301,所述弹性元件301套设于所述压杆300上,且所述弹性元件301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承载柱310与上座200上,在分离回收过程中,当施力于所述承载柱310上使所述压杆300下压时,将压缩所述弹性元件301而使所述弹性元件301具有弹性压力,当分离回收操作完成也即是所述承载柱310上的作用力消失后,所述压杆300在所述弹性元件301的作用力下重新恢复到原状,以方便进行下一次分离回收操作。下面结合图3-6描述本实用新型尾纤分离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首先,将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400安装固定于所述分离回收装置上,并使所述待回收的尾纤组件400的尾纤套420卡合并露出于所述安装孔120,所述保护壳430及尾纤410容置于所述安装孔120内;然后将所述上座200连同压杆300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使所述压杆300的管壁下端正对所述安装孔120内的保护壳430 ;最后通过外部机器施力于所述承载柱310上,使所述压杆300下移并抵触于所述保护壳430上,直到所述保护壳 430与所述尾纤套420脱离连接而分离,从而实现所述尾纤410及保护壳430与尾纤套420的分离而回收所述尾纤410。在上述过程中,当所述压杆300下压时,会压缩所述弹性元件301,当作用力消失后,在所述弹性元件301的弹性压力作用下所述压杆300重新恢复到原状从而可继续进行下一次分离回收操作,因此整个尾纤分离回收装置还适合对尾纤组件进行批量回收操作。其中,所述尾纤组件的组织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在分离回收过程中,由于所述压杆300为中空的管状体,仅其下端的管内壁是直接与所述保护壳430接触而没有与尾纤410接触,避免了尾纤410在回收过程中被损坏,保护了尾纤也提高了尾纤的回收利用率,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座及压杆,所述上座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尾纤组件的尾纤套的直径,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安装卡合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尾纤套露出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压杆安装于所述上座上,且所述压杆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上座并可移离地抵触于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的保护壳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安装于所述压杆上,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压杆的上端与上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上端还安装有承载柱,且所述承载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压杆的外径,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抵触于所述承载柱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上还安装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压杆连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为中空的管状体,且管壁可移离地与所述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的保护壳抵触。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面上还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连通于所述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部分向所述上座凸伸形成凸台,所述上座的下端面内凹形成收容腔,所述凸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边沿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也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以将所述上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纤分离回收装置,该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底座、上座及压杆,所述上座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上下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尾纤组件的尾纤套的直径,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安装卡合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尾纤套露出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压杆安装于所述上座上,且所述压杆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上座并可移离地抵触于待分离回收的尾纤组件的保护壳上。本实用新型的尾纤分离回收装置可快速而方便从尾纤组件中对尾纤进行分离回收,使尾纤可重复利用,提高了尾纤的使用寿命,且节约了材料,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文档编号G02B6/44GK202383335SQ2011205484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叶伟坤, 唐翠英, 杨帅, 田英俊, 董伟盛 申请人: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