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50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可旋转支撑构件(旋转结构)的成像设备,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支撑多个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使用可旋转支撑构件(旋转结构)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支撑多个显影装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中,通过使可旋转支撑构件旋转,由可旋转支撑构件支撑的多个显影装置中的任一个依次移动到可旋转支撑构件与感光鼓相对的显影位置。移动到显影位置的显影装置与设置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的供电工具和驱动传递工具接合,从而实现电能供应和驱动力传递(例如,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 2008-310302)。然后,通过移动到显影位置的显影装置,实施对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通常,在使用上述可旋转支撑构件的构造中,从操作稳定性观点出发,在可旋转支撑构件和支撑可旋转支撑构件的设备主组件之间设置相对于推力方向的间隙。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当在相对于推力方向的尺寸由于部件公差或热膨胀缘故增大的情况下没有足够间隙时,可旋转支撑构件强力地推靠设备主组件并与之干涉,因而存在可旋转支撑构件对其旋转构成阻碍的可能性。另外,在给显影装置提供电能和传递驱动力构造中,需要使可旋转支撑构件具有相对于推力方向、包括上述间隙的宽度。然而,近年来,不断要求减小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尺寸,随着设备尺寸减小, 设备相对于推力方向的尺寸也减小,使得当确保如上所述的足够间隙时,存在不易实现设备尺寸减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静电图像要形成于其上;可旋转支撑构件,其被构造成支撑用于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并且被构造成使显影装置朝向显影位置可旋转地移动,并且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促动构件,其用于沿旋转轴方向促动可旋转支撑构件;和管控部,其用于管控由促动构件促动的可旋转支撑构件相对于旋转轴方向的位置。


图1是显示了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所述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可拆卸地支撑四个显影装置的旋转结构。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左视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右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有显影装置的旋转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示例性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下列实施例所述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构造应当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构成和各种情况适当地改变。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下列实施例所述情况。[第一实施例][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这里,作为包括多个显影装置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显示了包括四个显影装置的彩色激光束打印机。图1是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图。首先,描述该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和成像操作。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A包括鼓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图像承载构件)(以下简称感光鼓)2。围绕感光鼓2布置有充电辊3、曝光装置4、四个显影装置18a-18d和清洁装置 6。充电辊3是用于使感光鼓2均勻带电的充电工具。曝光装置4是根据图像信息用激光照射感光鼓2的曝光工具。通过用激光照射带电感光鼓2,静电潜像(静电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上。显影装置18a到18d是利用相应颜色的显影剂使潜像显影以使潜像可视化的显影工具。清洁装置6是用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清洁工具。显影装置Ife容纳黄色显影剂并且是利用黄色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的黄色显影装置。显影装置18b容纳品红显影剂并且是利用品红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的品红显影装置。显影装置18c容纳青色显影剂并且是利用青色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的青色显影装置。显影装置18d容纳黑色显影剂并且是利用黑色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的黑色显影装置。也就是说,显影装置18a-18d使形成在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四个显影装置 18a-18d由作为可旋转支撑构件的旋转结构102可拆卸地支撑。顺便地,尽管在后面进行描述,旋转结构102由成像设备A的设备主组件90可旋转地支撑。首先,感光鼓2沿图1中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与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构件)7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因此,充电辊3使感光鼓2的表面均勻带电。进一步地,通过充电,曝光装置4进行用于黄色图像的光照射,使得用于黄色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上。与形成该静电潜像同时,作为可旋转支撑构件的旋转结构102通过未示出的驱动传递机构而旋转以在黄色显影装置18a朝向显影装置18a与感光鼓2相对的显影位置WX 旋转地移动之后停止。在显影位置18X,设置在显影装置18a上的显影辊18 与感光鼓2 接触。随后,具有与感光鼓2相同的电荷极性和与感光鼓2大体上相同的电势的电压施加给显影辊182a,使得黄色显影剂沉积在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上。这样,静电潜像利用黄色显影剂进行显影。也就是说,通过支撑多个显影装置18a-18d并使显影装置18a-18d沿箭头rl方向旋转,旋转结构102使被支撑的多个显影装置18a-18d逐一地依次移动到显影装置与感光鼓相对的显影位置18X。位于显影位置1 (处的显影装置根据容纳在内部的显影剂的颜色使形成在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各显影装置的显影辊18加_182(1,使用通过围绕金属制轴涂覆橡胶制备的弹性辊。顺便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显影位置18X,各显影辊182a-182d与感光鼓2接触(接触显影型)。各显影辊182a-182d在其与感光鼓2接触的状态下使静电潜像显影。然而,每个显影装置不限于这种构造。每个显影装置还适用于这样的构造,其中, 潜像的显影在感光鼓2不与位于显影位置WX的任何显影辊182a-182d接触但靠近位于显影位置18X的显影装置的状态下进行。即使在这种构造中,也能够获得后面描述的效果。在静电潜像如上所述地显影之后,具有与显影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给布置在中间转印带7内侧的初次转印辊81。这样,形成在感光鼓2上的黄色显影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如上所述,黄色显影剂图像的初次转印结束。然后,颜色分别为品红、青色和黑色的显影装置18b-18d通过旋转结构102的旋转依次地旋转移动并且停止在显影装置与感光鼓2相对的显影位置18X。随后,与黄色的情况类似,就品红、青色和黑色的相应颜色而言, 静电潜像的成像、显影和初次转印依次进行。这样,四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重叠在中间转印带7上。在此期间,二次转印辊82不接触中间转印带7。进一步地,在这期间,用于去除感光鼓2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清洁单元9也不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另一方面,作为记录介质(材料)的片材S容纳在设置于设备主组件90下部的盒 51中。顺便地,记录介质是其上要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构件并且是例如记录纸、OHP片材等。 片材S通过进给辊52分离并从盒51逐一地进给,随后进给至对齐辊对(传送辊)53。对齐辊对53将被进给的片材S送至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2之间。这里,二次转印辊82 和中间转印带7处于按压接触状态(图1所示状态)。进一步地,与显影剂电荷极性相反的电压施加给二次转印辊82,使得叠置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四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共同转印(二次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其上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片材S被送至定影装置(定影工具)54。在定影装置M 中,对片材S加热并加压,使得显影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这样,彩色图像形成在片材S 上。随后,将该片材S从定影装置M排出到位于设备主组件90外部的上盖55的排出部。[旋转结构周围的构造]这里,参考图2、图3和图6描述旋转结构102周围的构造。图2是显示了位于旋转结构102附近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3是位于旋转部分102附近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其中,没有显示图2中的显影装置18a-18d,图6是显示了安装有单个显影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可旋转支撑构件的旋转结构102由多个可旋转构件沿推力方向可移动地构成并且这里由作为两个可旋转构件的左盘(第一可旋转构件)102L和右盘(第二可旋转构件)102R构成。左盘102L和右盘102R沿推力方向(旋转结构的旋转轴10 的方向(图3所示箭头t方向))彼此可移动地接合。具体地,左盘102L沿旋转轴 102a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旋转结构102的相对于旋转结构102的旋转轴10 的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右盘102R沿旋转轴10 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旋转结构102的相对于旋转结构102的旋转轴10 的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左臂(第一支撑构件)103L和右臂(第二支撑构件)103R由驱动轴102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驱动轴102由设备主组件90可旋转地支撑。左臂103L相对于设备主组件90可旋转地支撑左盘102L并且可摆动地支撑左盘102L,并且沿旋转轴10 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右臂103R相对于设备主组件90可旋转地支撑右盘102R并且可摆动地支撑右盘102R, 并且沿旋转轴10 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进一步地,左盘102L通过左臂103L相对于推力方向被管控,右盘102R通过右臂 103R相对于推力方向被管控。进一步地,可旋转地支撑左盘102L的左臂103L和可旋转地支撑右盘102R的右臂103R由驱动轴104沿推力方向(轴向)可移动地支撑。另一方面,与驱动轴104 —体旋转的左驱动齿轮105L和右驱动齿轮105R安装在驱动轴104上。左驱动齿轮105L与左盘102L接合,右驱动齿轮105R与右盘102R接合。因此,当提供给设备主组件的未示出的驱动源(例如,脉冲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104 时,左驱动齿轮105L和右驱动齿轮105R与驱动轴104 —体地旋转。随后,与左驱动齿轮 105L接合的左盘102L和与右驱动齿轮105R接合的右盘102R彼此同步地旋转,使得旋转结构102旋转。进一步地,作为促动工具(促动构件)的压缩弹簧109设置在构成旋转结构102的左盘102L和右盘102R之间。压缩弹簧109产生用于将左盘102L朝向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中的左框架(第一管控部)IOlL —侧促动和用于将右盘102R朝向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中的右框架(第二管控部)101R—侧促动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压缩弹簧109将左盘102L和右盘102R分别相对于推力方向朝向一侧和另一侧(相反方向)促动。通过这种促动,如图3 所示,左盘102L和左臂103L朝向左框架IOlL侧无间隙地接触,从而管控其相对于旋转轴方向的位置。进一步地,通过这种促动,右盘102R和右臂103R朝向右框架IOlR侧无间隙地接触,从而管控其相对于旋转轴方向的位置。通过这种构造,相对于旋转轴方向,消除了在显影旋转结构和设备主组件之间提前设置大间隙以防止公差和热膨胀的需要,从而有可能实现成像设备相对于旋转轴方向的尺寸减小。顺便提及,通过图6所示构造管控安装在旋转结构102上的显影装置18a_18d相对于旋转轴方向的位置。在图6中,突起形状的定位部102Ra设置在右盘102R上并且通过使显影装置的凹部形状的被定位部18al与该定位部102Ra接合,管控显影装置沿旋转轴方向相对于右盘的位置。随后,右盘102R通过压缩弹簧(促动构件)109朝向右框架IOlR侧被促动,因此,可以确定右盘102R沿旋转轴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位置。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操作,可以确定显影装置18a沿旋转轴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位置。[显影装置的电能供给和驱动传递构造]这里,参考图4和图5描述显影装置的电能供给和驱动传递构造。图4是图3所示旋转结构102的左视图。图5是图3所示旋转结构102的右视图。如图4所示,显影装置18a_18d分别设置有作为电能接收部的触点183a_183d。每个触点183a-183d在显影位置1 (处按压接触(接触)设置在设备主组件90中作为电能供给部的电能供给柱121,从而实现供电。这里,作为触点183a-183d,使用具有弹簧性质的电线,但是触点不限于这种电线。电能供给柱121设置在设备主组件90中相对于上述旋转轴10 的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显影装置18a_18d分别设置有作为驱动接收部的输入齿轮18如-184(1。每个显影装置18a-18d在显影位置WX处与作为驱动传递部的驱动传递齿轮123接合(接触),所述驱动传递齿轮与由设备主组件90可旋转地支撑的驱动传递轴 122 —体旋转。在显影位置18X,当驱动力从被接合的驱动传递齿轮123传递给输入齿轮 184a-184d时,每个显影辊18加-182(1旋转。作为驱动传递部的驱动传递齿轮123设置在设备主组件90中相对于旋转轴10 的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因此,当旋转结构102旋转以将任意一个显影装置18a_18d移动到显影位置WX 时,移动到显影位置1 的显影装置接收来自于设备主组件90的电能并且接收来自于设备主组件90的驱动力,从而能够使形成在感光鼓2上的潜像显影。在普通的旋转结构构造中,从操作稳定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推力方向提供间隙, 因此,在给显影装置提供电能供给和驱动传递(结构)过程中需要旋转结构具有包括所述间隙的推力宽度。然而,如上所述,在本构造中,左盘102L和右盘102R分别通过左臂103L 和右臂103R抵接左框架IOlL和右框架101R。也就是说,使用了相对于推力方向的间隙被取消的构造。因此,能够在不考虑旋转结构102和设备主组件90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布置电能供给和驱动传递结构,从而使设备主组件的推力长度变小。也就是说,即使当设备主组件90的尺寸随着成像设备A的尺寸减小而减小时,有可能在节省空间和高精度的情况下进行显影装置18a_18d的电能供给和驱动传递,从而有可能在高可靠性的情况下进行显影装置的电能供给和驱动传递。[第二实施例]下面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束打印机。图7是旋转结构部从中取出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示意图和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3相比的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增加了左柱(第三可旋转构件)131L和右柱(第四可旋转构件)131R,从而提供由两个可旋转构件组成并夹在可旋转支撑构件之间的构件。左柱131L和右柱131R夹在两个盘,即,构成旋转结构102的左盘102L和右盘102R 之间,并且是可相对于推力方向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移动的夹心构件。左柱131L与左盘102L 可拆卸地接合,右柱131R与右盘102R可拆卸地接合。进一步地,左柱131L和右柱131R沿推力方向(图7中的箭头t方向)可移动地彼此接合。在作为该夹心构件的左柱131L和右柱131R之间设置作为促动工具的压缩弹簧 109。压缩弹簧109的促动力通过左柱131L传递以将左盘102L朝向左框架IOlL侧(其是相对于推力方向的一侧)促动。进一步地,压缩弹簧109的促动力通过右柱131R传递以将右盘102R朝向右框架IOlR侧(其是相对于推力方向的另一侧)促动。也就是说,压缩弹簧 109分别通过左柱131L和右柱131R将左盘102L和右盘102R朝向相对于推力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相反方向)促动。这样,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左盘102L和左臂103L处于它们无间隙地抵靠左框架IOlL的状态,右盘102R和右臂103R处于它们无间隙地抵靠右框架IOlR 的状态。消除旋转结构102和设备主组件90之间间隙的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但是,通过设置作为分离构件的左柱131L和右柱131R,本实施例在旋转结构102承受冲击的情况下或者就装配性能而言是有利的。就上述第一实施例而言,当装配左框架IOlL和右框架IOlR时,需要同时装配左盘102L和右盘102R。如果左盘102L和右盘102R在左框架IOlL和右框架IOlR装配之后装配的话,需要将左盘102L和右盘102R朝向内部敲击以便与左臂103L和右臂103R装配。在这种情况下,当左盘102L或右盘102R相对于推力方向承受强冲击时,左盘102L或右盘 102R沿推力方向移动,从而存在与左驱动齿轮105L或右驱动齿轮105R的接合脱离的可能性。当与这些齿轮的接合一旦解除,很难保证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左柱131L和右柱131R,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装配自由度增大, 从而增大对沿推力方向的冲击的适应性。[其他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以实例方式描述了包括位于设备主组件90相对于推力方向的一侧处的电能供给部(电能供给柱121)和位于设备主组件相对于推力方向的另一侧处的驱动传递部(驱动传递齿轮123)的构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提供其中电能供给部和驱动传递部设置在相对于推力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任一个处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将可旋转支撑构件(旋转结构102)朝向设置有电能供给部和驱动传递部的一侧推动即可。这时,压缩弹簧(促动工具)109可以设置在构成旋转结构102的左盘102L 和右盘102R之间,但是通过将促动工具设置在例如右盘102R和右臂103R之间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这时,不要求旋转结构102(左盘102L和右盘102R)是分离构件并且也可以一体地构成。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可旋转支撑构件上的四个显影装置,但是显影装置的使用数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作为成像设备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成像设备还可以是例如复印机或传真机的其它成像设备,或者例如具有这些设备的组合功能的多功能设备之类的其它成像设备。可替换地,成像设备也可以是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使用记录介质承载构件并且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地重叠转印到承载于记录介质承载构件上的记录介质上。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包括用以可拆卸地支撑多个显影装置的可旋转支撑构件的成像设备,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减小成像设备相对于推力方向的尺寸的成像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静电图像要形成于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可旋转支撑构件,该可旋转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支撑用于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 并且被构造成使显影装置朝向显影位置可旋转地移动,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促动构件,该促动构件用于沿所述旋转轴方向促动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和管控部,该管控部用于管控由所述促动构件促动的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包括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一端侧,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并且其中,所述促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并且沿使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隔开的方向促动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三可旋转构件和第四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三可旋转构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所述第四可旋转构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接合,其中,所述促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四可旋转构件之间并且沿使所述第三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四可旋转构件隔开的方向促动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电能供给部,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所述一端侧处并且连接到设置于显影装置的电能接收部上,用于通过电能接收部给显影装置提供电能;驱动传递部,设置在主组件中的所述另一端侧处并且连接到设置于显影装置的驱动接收部上,用于通过驱动接收部给显影装置传递驱动力;和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上,用于确定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撑构件,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用以相对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可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用以相对于主组件可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其中,所述管控部包括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所述第一防止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接触并且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防止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接触并且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沿所述旋转轴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支撑多个显影装置以便形成彩色图像。
全文摘要
在成像设备中提供了图像承载构件,静电图像要形成在其上;可旋转支撑构件,其被构造成支撑用于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并且被构造成使显影装置朝向显影位置可旋转地移动,所述可旋转支撑构件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促动构件,其用于沿旋转轴方向促动可旋转支撑构件;和管控部,其用于管控由促动构件促动的可旋转支撑构件相对于旋转轴方向的位置。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2576204SQ20118000425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立石朋也, 青木大介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