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21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为了使像担载体的表面带电而使用的带电装置以及具备该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像担载体的表面通过带电装置而均匀地带电,在像担载体的表面通过曝光装置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对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由此,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装载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具有与像担载体相向的一面开口的截面 呈U字形的容纳体,放电电极配置在容纳体的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 - 139522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而,因为容纳体的内部成为被容纳体的两侧面以及底面包围的狭小的空间,所以对容纳体的内部的作业困难。特别是,因为放电电极在容纳体的内部中,被支承在前端部与像担载体相向的方向上,装配有放电电极的容纳体的电极支承部与前端部相比位于更靠近容纳体的底面的部分,所以难以将放电电极装配在容纳体,带电装置的制造很不容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进行制造的带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带电装置具备长条状的放电电极以及容纳体。容纳体的与放电电极的长条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容纳体容纳放电电极,并将放电电极支承在前端部配置于开口面侧的方向上。容纳体包含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包含支承放电电极的电极支承部的边界被分割,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是相互拆装自由的。在该结构中,容纳体的与放电电极的长条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因而,放电电极配置在被容纳体的两侧面以及底面包围的狭小的空间内。此外,因为放电电极被容纳体支承在前端部配置于开口面侧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安装后的安装状态下,电极支承部与前端部相比相对于开口面配置在更远方侧。即,电极支承部与前端部相比配置在容纳体的底部侧。另一方面,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脱离的脱离状态下,放电电极装配在第一构件或者第二构件的任一方。此外,因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包含电极支承部的边界被分割,所以在脱离状态下电极支承部露出到外部。因而,能在容纳体容易地装配放电电极。在上述的结构中,能以如下方式构成容纳体具有作为设置在与开口面相向的面的开口部的、贯通内部和外部的切口状的开口部,电极支承部是开口部的侧面。虽然因为在安装状态下开口部的相反侧的侧面在附近与电极支承部相向,开口部的侧面彼此的间隔窄,所以对开口部的侧面的作业性低,但是,因为通过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脱离,从而电极支承部露出到外部,所以对电极支承部的作业性提升。因而,能在容纳体容易地装配放电电极。此外,因为通过放电电极被装配在开口部的侧面,从而在放电电极的周围产生的臭氧变得容易排出,可抑制氮氧化物等无用物质附着在放电电极,所以可抑制带电不良。此外,能以如下方式构成容纳体是树脂制的,还具备以与放电电极相向的方式配置在容纳体的内表面的导电性构件。虽然容纳体是树脂制的,但是通过导电性构件被配置在容纳体的内表面,从而由放电电极产生的放电的稳定性提升。虽然导电性构件配置在容纳体的内表面,但是通过容纳体在包含电极支承部的边界被分割,从而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脱离状态下,导电性构件露出到外部。因而,能在容纳体容易地装配导电性构件。进而,能以如下方式构成还具备配置在开口面侧的栅网电极,导电性构件具有经由栅网电极被施加偏置电压的接点部。因为无需在栅网电极之外还具备用于对导电性构件施加偏置电压的电布线,所以制造成本降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担载体和上述的任一结构的带电装置。通过使电极支承部作为边界的至少一部分,使容纳体自由分割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从而能使电极支承部露出在外部,能在容纳体容易地装配放电电极。在上述的结构中,能以如下方式构成支承像担载体以及带电装置的主体框架是树脂制的,带电装置相对于主体框架是拆装自由的。因为容纳体是树脂制的,所以通过使主体框架为树脂制的,从而与主体框架是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较,可抑制容纳体对主体框架的拆装时的容纳体的磨损。因而,能容易制造带电装置对主体框架的组装精度难以降低的图像形成装置。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容易制造带电装置以及具备该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I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的结构图。图2是带电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从带电装置的第一端部的背面侧看去的立体图。图4是在与带电装置的长条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概略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脱离状态下的第一构件的一部分的侧面图。图6是在与比较例的带电装置的长条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概略的截面图。图7是从带电装置的第一端部的表面侧看去的立体图。图8是从带电装置的第二端部的表面侧看去的立体图。图9是从带电装置的第二端部的表面侧看去的立体图。图10是从前表面侧看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11是从前表面侧看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截面构造的立体图。图12是从背面侧看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如图I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中间转印单元2、四个图像形成部3A、3B、3C、3D、二次转印辊4、供纸部5、以及定影装置6,基于图像数据经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作为纸张,可举出普通纸、OHP膜、相纸等。中间转印单元2具备驱动辊21、被动辊22、以及中间转印带23。中间转印带23由环形带形成,架设于驱动辊21和被动辊22,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图像形成部3A 3D在中间转印带23的移动方向上的驱动辊21的上游侧沿中间转印带23配置。图像形成部3A 3D形成黑色、青色、洋红色、以及黄色的各色调的调色剂(toner)像。青色的图像形成部3B、洋红色的图像形成部3C、以及黄色的图像形成部3D与黑色的图像形成部3A同样地构成。图像形成部3A具备感光鼓31、以及配置在感光鼓31的周围的带电装置10、光扫 描装置32、显影装置33、一次转印辊34、以及清洁单元35。感光鼓31在周面具有感光层,构成像担载体。感光鼓31以使轴方向与中间转印带23的宽度方向,即,与驱动辊21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带电装置10具有与感光鼓31的轴方向的长度同等的长度,以相对于感光鼓31的旋转轴平行地相向的方式配置。带电装置10使感光鼓31的周面均匀地带电。光扫描装置32基于对应的色调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31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3通过对感光鼓31的周面供给对应的色调的调色剂(显影剂),从而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一次转印辊34以夹着中间转印带23与感光鼓31相向的方式配置,将形成在感光鼓31的周面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3的外周面。分别在图像形成部3A 3D中形成的黑色、青色、洋红色、以及黄色的调色剂像以依次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相互叠加的方式进行一次转印,由中间转印带23进行输送。二次转印辊4以夹着中间转印带23与驱动辊21压接的方式配置。供纸部5收容纸张。在二次转印棍4和中间转印带23压接的二次转印区域,从供纸部5以规定的定时一张一张地供给纸张。二次转印辊4将担载在中间转印带23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定影装置6通过对纸张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牢固地固着于纸张。固着了调色剂像的纸张向未图示的排纸托盘排出。如图2 图4所示,带电装置10具备分别呈长条状的容纳体11、放电电极12、导电性构件13、14、以及栅网电极15。另外,在图2、3、7、8、9、11中,从说明的方便考虑,为了使构成构件彼此的识别容易,对一部分构成构件附上影线(hatching)等识别记号。容纳体11是树脂制的,与长条方向91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具有两内部侧面111、114以及内部底面112,开口面111配置在与感光鼓31相向的方向上。容纳体11在作为与开口面111相向的面的内部底面112具有贯通容纳体11的内部和外部的切口状的开口部16。开口部16沿长条方向91设置在容纳体11的大致整个区域。长条方向91上的开口部16的长度比放电电极12大出装配的富余量。容纳体11容纳放电电极12,并将放电电极12支承在放电电极12的前端部配置于开口面111侧的方向上。容纳体11包含在包含支承放电电极12的电极支承部115的边界被分割的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是相互拆装自由的。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例如利用嵌入方式相互进行拆装。另外,也能利用螺纹紧固方式在第一构件17安装第二构件18。开口部16在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之间形成。作为放电电极12,例如使用锯齿状电极。放电电极12装配在第一构件17的电极支承部1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部16的第一构件17侧的侧面中的与容纳体11的内部侧面113平行的区域,设定有电极支承部。作为一个例子,放电电极12通过将在放电电极12的多个地方设置的孔121嵌入于设置在第一构件17的电极支承部的突起部171,从而进行定位,放电电极12遍及全长地由粘接剂粘接在电极支承部115。通过放电电极12被装配在开口部16的侧面,从而安装放电电极12的安装位置位于从开口部16流入并向开口面111排出的气流之中。因而,因为放电时在放电电极12的周围产生的臭氧变得容易排出到容纳体11的外部,并且新鲜的空气变得容易从容纳体11的外部供给到放电电极12的周围,可抑制氮氧化物等无用物质附着在放电电极12,所以可抑制感光鼓31的周面的带电不良。因为放电电极12被容纳体11支承在前端部配置于开口面111侧的方向上,所以 在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相互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电极支承部115与放电电极12的前端部相比,相对于开口面111配置在更远方侧。即,电极支承部115与放电电极12的前端部相比配置在容纳体11的内部底面112侧。特别是,在安装状态下,开口部16的相反侧的侧面在附近与电极支承部115相向,开口部16的侧面彼此的间隔窄。像这样,在安装状态下,电极支承部115配置在容纳体11内的狭小的空间内。另一方面,因为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在包含电极支承部115的边界被分割,所以如图5所示,在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相互脱离的脱离状态下,电极支承部115露出在外部。因而,通过从安装状态成为脱离状态,从而对电极支承部115的作业性提升,能在电极支承部115容易地装配放电电极12。此外,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脱离状态下,安装放电电极12的安装位置全部露出在外部,所以放电电极12的装配的作业性更加提升。因此,能容易制造带电装置10以及具备该带电装置10的图像形成装置I。导电性构件13、14在容纳体11的内表面以夹着放电电极12与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的内部侧面113、114相互相向的方式配置。导电性构件13、14分别相对于放电电极12平行相向。作为一个例子,导电性构件13、14遍及全长地由粘接剂贴附在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的内部侧面113、114。作为导电性构件13、14,例如使用金属箔。作为导电性构件13、14,也可以使用金属板。为了防止氧化,导电性构件13、14优选是铝制的。虽然容纳体11是树脂制的,但是通过导电性构件13、14被配置在容纳体11的内表面,从而由放电电极12产生的放电的稳定性提升。虽然导电性构件13、14配置在容纳体11的内表面,但是通过容纳体11在包含电极支承部115的边界被分割,从而在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的脱离状态下,导电性构件13、14的装配位置露出在外部。因而,能在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的装配位置容易地装配导电性构件13、14。栅网电极15以位于开口面111侧,即,以位于放电电极2和感光鼓31之间的方式配置。图6示出比较例的带电装置40。在带电装置40中,容纳体41是不锈钢等金属制的,装配有放电电极42的电极支承部43是树脂制的。容纳体41在相对于感光鼓31位于相反侧的面具有开口部44。
在带电装置40中,为了防止由放电时产生的臭氧在放电电极42的前端部附着氮氧化物而引起带电不良,放电电极42装配于从开口部44流入的气流的通道。通过放电电极42被配置在开口部44的附近,从而放电电极42的周围的换气性提升。另一方面,因为在带电装置40中,容纳体41是金属制的且放电电极42配置在开口部44的附近,所以需要防止在容纳体41和放电电极42之间的泄漏电流的产生。因而,在带电装置40中,以配置在容纳体41和放电电极42之间的方式具备从开口部44突出的树脂制的肋部(rib) 45。因而,带电装置40的小型化是困难的。与此相对,因为在带电装置10中容纳体11是树脂制的,所以即使在放电电极12配置在开口部16的附近的情况下,也没有在容纳体11和放电电极12之间产生泄漏电流的 危险,所以无需具备肋部45。因此,带电装置10能容易地进行小型化。如图7所示,第一构件17在长条方向91上的第一端部92具备钩挂部51。作为一个例子,第一端部92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前表面侧,长条方向91上的第一端部92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93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背面侧。如图8以及图9所示,容纳体11在第二端部93具备张紧保持器(tensionholder) 52。张紧保持器52被第一构件17的槽部53、54轴支承,以与长条方向91正交的方向为轴旋转自由。张紧保持器52具有钩形的卡止部521。栅网电极15通过将一方的端部钩挂于钩挂部51,将另一方的端部钩挂于上部向钩挂部51侧倾斜的状态的卡止部521,使张紧保持器52在上部从钩挂部51分离的方向上旋转,锁定在第一构件17,从而在提供张力的状态下安装于容纳体11。张紧保持器52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将栅网电极15夹在与第I端子55之间。通过对第I端子55施加偏置电压,从而对栅网电极15施加偏置电压。电力从第2端子56供给到放电电极12。导电性构件13在第一构件17的上端部具有第I接点部57。导电性构件14在第二构件18的上端部具有第2接点部58。栅网电极15在安装于容纳体11的状态下与第I接点部57以及第2接点部58接触,栅网电极15和导电性构件13、14导通。由此,导电性构件13、14经由栅网电极15被施加偏置电压。因为无需在栅网电极15之外还具备用于对导电性构件13、14施加偏置电压的电布线,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带电装置10与感光鼓31、清洁单元35等一同构成处理单兀61A、61B、61C、61D,并插入在处理单兀6IA 6ID的框体62内。框体62是树脂制的,例如是ABS树脂(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二烯(Butadiene)、苯乙烯(Styrene)共聚合成树脂)制的。带电装置10相对于框体62是拆装自由的。因而,与框体62是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较,可抑制带电装置10对框体62的拆装时的容纳体11的磨损。因而,可抑制带电装置10对框体62的组装精度的降低。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主体框架63以及供气装置64。作为一个例子,供气装置64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前表面侧。主体框架63是树脂制的。处理单元61A 61D插入于主体框架63中。主体框架63具有使供气装置64和处理单兀61A 61D的每一个连通的外部气体供给管631。供气装置64经由外部气体供给管631向处理单元61A 61D的每一个供给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部的空气。框体62具有供气管621以及排气管622。外部气体供给管631与供气管621连通。送入到供气管621的空气从带电装置10的开口部16进入到容纳体11内,通过放电电极12的周围从开口面排出,向排气管622流动。如图1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还具备排气装置65。作为一个例子,排气装置65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背面侧。排气装置65吸出处理单元61A 61D的各自的排气管622内的空气,向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部排出。供气装置64以及排气装置65分别构成使开口部16产生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由供气装置64以及排气装置65效率良好地排出放电时在放电电极12的周围产生的臭氧,可抑制氮氧化物附着在放电电极12。从而,可抑制感光鼓31的带电不良。另外,也能以如下方式构成图像形成装置I不具备处理单元61A 61D的框体62,带电装置10、感光鼓31、清洁单元35等插入在主体框架63中。带电装置10以相对于主体框架63拆装自由的方式构成。 因为容纳体11以及主体框架63均是树脂制的,所以与主体框架63是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较,可抑制带电装置10对主体框架63的拆装时的容纳体11的磨损。因而,可抑制带电装置10对主体框架63的组装精度的降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应考虑为在所有的方面是示例,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进而,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附图标记说明
I:图像形成装置,3A 3D :图像形成部,10 :带电装置,11 :容纳体,111 :开口面,112 内部底面,115 :电极支承部,12 :放电电极,13、14 :导电性构件,15 :栅网电极,16 :开口部,17 :第一构件,18 :第二构件,63 :主体框架,64 :供气装置,65 :排气装置,91 :长条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电装置,具备 长条状的放电电极;以及 容纳体,与所述放电电极的长条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容纳所述放电电极,并将所述放电电极支承在前端部配置于开口面侧的方向上, 所述容纳体包含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包含支承所述放电电极的电极支承部的边界被分割,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是相互拆装自由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电装置,其中, 所述容纳体具有切口状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设置在与所述开口面相向的面的开口部,贯通内部和外部, 所述电极支承部是所述开口部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电装置,其中, 所述容纳体是树脂制的, 所述带电装置还具备导电性构件,该导电性构件以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容纳体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装置,其中, 还具备配置在所述开口面侧的栅网电极, 所述导电性构件具有经由所述栅网电极被施加偏置电压的接点部。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像担载体;以及 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电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支承所述带电装置的主体框架是树脂制的, 所述带电装置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是拆装自由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带电装置(10)具备长条状的放电电极(12)以及容纳体(11)。容纳体(11)的与放电电极(12)的长条方向(91)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容纳体(11)容纳放电电极(12),并将放电电极(12)支承在前端部配置于开口面(111)侧的方向上。容纳体(11)包含在包含支承放电电极(12)的电极支承部(115)的边界被分割的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是相互拆装自由的。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2906645SQ20118002700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门胁英明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