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系统及立体显示方法

文档序号:268337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显示系统及立体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系统及立体显示方法,特别是指利用三原色背光模块而省略彩色滤光片的一种立体图像显示面板与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显示器模块可参考图1所示的已知技术显示器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图中显示有利用白光为主要光源的背光模块11,一般光源可设有冷阴极管(CCFL)或是经调光后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此类显示面板在其内部或外侧通常设有彩色滤光片15,用以显示彩色图像,通过调整透过彩色滤光片的白光达到显示各种颜色的目的。图中显示的显示器模块包括有产生背光的背光模块11,背光模块11的出光面则可设有用以均光、增光或其他功能的光学膜12,接着则设有液晶面板14与其两侧的第一偏光板13与第二偏光板16,此例中在液晶面板14的一侧设有彩色滤光片15。根据液晶显不器的显不原理,背光模块11产生的光经第一偏光板13形成具有偏振态的光源,液晶面板14的组成还包括根据电力产生控制液晶分子旋转角度的电极层,通过液晶分子的状态改变,来控制背光是否穿透或是部分穿透,配合彩色滤光片15而产生具有各种颜色的图像。在传统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中,因为利用了偏光板对非偏振的背光进行偏光,因此至少会损失一半的亮度,若再经过另一次偏光与彩色滤光片的过滤,光亮度则损失更多。已知解决亮度的方式不外乎是利用其他减少光耗或增亮的方式,或是加强背光的亮度,但此类方式不仅有其物理上的限制,而且增加电力消耗或是其它光学膜使用的成本。除了已知平面显示器以外,逐渐成熟的立体显示技术中的立体液晶屏同样都是以白光作为发光源,再配合液晶屏上彩色滤光片的工艺,来达到彩色显示的功能。在立体图像的显示方法中,可略分为双显示器的显示方式及单显示器的显示方式,双显示器的显示方式如双投影机及双液晶显示器;此种方式需要专业的左右图像角度调整,及配合左右分光的偏光眼镜,来达到立体显示的目的。因为调整不易及架设成本高,所以无法达到普及的状况。单显示器的显示方式如主动式及被动式,主动式即一般电子快门同步显示,及被动式的偏光式或光栅式显示方式,因为使用容易,因此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但是同样地,立体显示器仍会有亮度损失的缺陷,又因为加入立体膜的原因,连同分辨率也都会有减少。即使是同步快门(synchronized shutter)的方式,除了亮度的损失外,还因为闪烁的问题,使人们眼睛容易疲劳。

发明内容
有鉴于已知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不论是平面显示或是立体显示,都会有亮度损失或是分辨率下降的缺陷,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与显示方法,通过背光模块的设计,能够省略传统 用于显示器内的彩色滤光片,并利用循序控制发光元件的方式,达到彩色显示,或可判断立体膜显示立体图像。根据发明实施例,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包括有一接收图像信号的立体图像处理单元,并可经立体信号转换后产生一立体图像信号,比如是左右两个视角的图像信号。系统包括有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在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实施例中,装置包括的背光模块设有多组由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所组成的发光单元,优选则是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的发光二极管,各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将循序由一出光面射出光线,通过在很短的时间内循序射出不同颜色的背光,可以产生如白光的光源,因此可以不用设置彩色滤光片。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在其它结构中还具备有光学膜、液晶面板与显示立体图像用的立体膜。立体显示系统还包括有电性连接上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单元,经显示控制单元接收立体图像信号后,产生控制上述液晶面板内液晶分子旋转角度的控制信号。立体显示系统包括有循序点亮上述各发光元件的背光驱动模块,背光驱动模块将根据一时脉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的时脉信号循序点亮背光模块内各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系统再利用一信号同步单元同步上述点亮各发光元件的发光时脉信号与立体图像信号,目的是能在一个时脉周期内循序点亮各发光单元内的红色、绿色与蓝色发光二极管,产生稳定而亮度足够的图像。根据实施例之一,上述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块可为一直接式(direct-type)面板背光模块,因此其中各发光单元内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所组成的多个发光单元以阵列型式排列于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内。于另一实施例中,立体图像显不装置中的背光模块为一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多个发光单元将并排于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的一侧或两侧,再经由一导光板将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导向射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若应用在触控装置上,本发明的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可设有一触控屏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上。根据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方法的实施例,方法包括有先由立体显示系统接收一显示控制信号,其中包括立体图像处理单元接收图像信号,经立体图像处理单元转换为一立体图像信号。接着,背光驱动模块接收一时脉信号,系统根据时脉信号,由背光驱动模块循序点亮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内的背光模块中各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显示控制单元由立体图像处理单元接收立体图像信号,将产生控制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内液晶分子旋转角度的控制信号。之后,信号同步单元同步化背光驱动模块循序点亮各发光元件的发光时脉信号与立体图像信号,因此可以通过循序点亮各发光元件的光,经立体膜分光后产生立体图像。


图1所示为已知技术显示器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发明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之一;图3显示为本发明循 序显色的立体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
图4A至图4C显示为用于本发明立体膜的柱状镜结构示意图;图4D与图4E为应用于本发明立体膜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A至图显示为本发明显示面板所利用的三色发光二极管布置实施例示意图;图6所示为三色发光二极管循序发光的时脉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发明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方法流程图;图8所示为本发明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实施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背光模块11光学膜12第一偏光板13液晶面板14彩色滤光片15第二偏光板16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光学膜22液晶面板23第一偏光板231第二偏光板233液晶层232立体膜24触控屏25反射片31导光板32第一光源301第二光源302光学膜33液晶面板34第一偏光板341第二偏光板343液晶层342立体膜35触控屏36帧时脉Tf红光时脉Tk绿光时脉Te蓝光时脉Tb立体图像显示装置80 时脉信号产生单元801背光驱动模块803 信号同步单元805显示控制单元807 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图像来源811步骤S701 S711立体显示方法流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被动式的显不器可以通过光栅(barrier)或是偏光的方式将左右图像分光产生左右视角的图像,因此观看的人可以通过特殊的眼镜在脑中组合呈现在左眼与右眼图像,因此取得立体的视觉效果。被动式的立体显示方式包括将立体膜(3D膜)贴合于一般液晶屏上,通过光学膜分光的原理,如立体膜可为一种柱状镜(lenticular lens)的实施方式,可将由显不器产生的图像通过光学原理产生不同方向的图像。其他实施方式则包括利用双液晶屏作切换开关,或在一般液晶屏上印刷或镀上立体膜的结构。以柱状镜光学膜实现的 立体膜主要是利用其中相对设置的棱镜(prism film)结构,各棱镜结构可以通过适当的间隔设置,将射入的光线有效折射出来,将立体图像信号分为左右两个视角的图像,实施方式可参考美国专利第7224529号(公告日:2007年5月29日)或第7210836号(公告日:2007年5月I日)所披露的连续微结构。但因为立体膜,又加上传统显示器中的各种光学元件,所以亮度会减低,鉴于已知需要提高背光的亮度而增加耗电量的缺陷,甚至是因为使用左右图像同时存在的方式,使得图像的分辨率会降低,本发明则提出一种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与立体显示方法,主要在被动式立体显示技术的基础上,改善显示器面板的制程,来达到降低立体液晶屏成本、提高显示分辨率、增加立体度、增加液晶显示屏的亮度、提升色彩饱和度。本发明涉及一种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与方法,特别是指利用三原色背光模块而省略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的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之一。根据此实施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可设置一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此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的特色在于其中设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发光二极管(LED),此例为不同颜色的发光芯片组成一个发光单元,比如各发光单元包括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原色的发光元件,以阵列型式平均铺设于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的基板上。在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的出光面之侧则可依照实际需要贴附光学膜22,此类光学膜22可包括均光、散光(diffusion)的效果,或是增光的效果,可使背光的光源可以均匀地照射液晶面板23。此类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可以依从画面不同部分的光度变化,快速地微调其中光源的明暗,如各发光二极管的明暗,大为提高动态对比度。根据实施例,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21中背光所使用的主要为红、绿、蓝三种单色发光二极管,使得显示图像有更广色域。液晶面板23结合于光学膜22上射出光线的一侧,主要元件则有第一偏光板231、第二偏光板233与其中的液晶层232,另有电极层则未显示于此图中。实施例在液晶面板23的射出光线的一侧设有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膜24,立体膜24贴附于背光模块21射出光线的一侧,立体图像信号经立体膜24分光后显示为立体图像。若实施于触控装置上,还可于立体膜24上射出光线的一侧设有触控屏25。图3显示为本发明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面板实施例示意图之二。此例中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则采用一种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Edge-type backlit),其特色在于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的背光技术是把光源(第一光源301、第二光源302)设于背光模块的一侧,或是两侧,甚至是四边。如图所示,背光模块的下方设有一反射片31,可以将光线充分反射成为有效的背光。图中背光模块中设有导光板32,第一光源301与第二光源302不意设于两侧,导光板32的目的是通过其材料特性将两侧或多侧的光源导向进入显示装置内,经导光板32吸收的光线将可以向各个角度扩散,因此有均光的效果,配合后方反射片31,能够有效形成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的背光,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率。上述第一光源301与第二光源302分别可为并排的发光单元所组成,各发光单元可由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所组成,优选分别为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单元并排 于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的一侧或两侧,经由上述的导光板32将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导向射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此例中,光学膜33接着贴附于导光板32上,光学膜33依照需求有不同的功能,包括均光、增光等,也可强化面板结构。接着在光学膜33上结合液晶面板34,液晶面板34的主要结构包括有第一偏光板341、第二偏光板343与液晶层342。接着,立体膜35可将立体图像信号分光转换为左右视角的图像,触控屏36则是用于触控装置上。根据实施例,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的光源为设于导光板32的一侧或多侧上,同样通过本发明循序显色的技术,在一个时脉周期内循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同样产生白光的背光效果,并能兼具更广色域的效果。而且,由于背光直接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如红、绿、蓝,因此,此显示装置可以省略传统上使用的彩色滤光片,不仅节省成本,也减少光的损耗。而且,由于仅省略的彩色滤光片,因此可应用现有的光罩制程,无须额外的制程设计。应用于本发明提出的立体显示面板中的立体膜可以为多种实施方式,其中之一如图4A所示的单凸柱状镜的结构,还可如图4B所示的一种凹凸柱状镜的结构,或是如图4C所不的一种双凸柱状镜结构。另外,立体膜也可实现为偏光式(polarizer)或光栅式(barrier)的光学膜,如图4D与图4E所示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D所示的偏光式立体膜即使用一种偏光镜片,主要原理是利用光的波动性,将由显示面板投射出的图像光线经偏光镜片使之遮蔽或是通过特定方向的光,因而可区分为左右眼图像,图式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线偏光(linear polarizer)立体膜。经过液晶面板产生的光线都是经过偏振的(polarized)光,因此通过控制此偏光镜片所产生的遮蔽效果(如垂直或水平方向)可以让两个眼睛看到不同的图像(如一只眼睛看到垂直偏振光,另一只看到水平偏振光),因此产生立体显示效果。再以图4E所示的光栅式立体膜为例。光栅式立体膜利用光线通过光栅产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光线的原理,能够将图像投射于左右不同方向,因此使画面中的图像在人的双眼中呈现出视差,产生立体显示效果。上述光栅式立体膜可与柱状镜配合,在一定的距离与视角内产生具有特定景深的立体图像。图5A至图显示为本发明显示面板所利用的三色发光二极管布置示意图,这些实施例仅为列举,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5A显示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色发光元件的排列实施例,此例将R、G、B三色顺序排列,一组红色(R)、绿色(G)与蓝色(B)形成一个发光单元。根据本发明循序显色的技术能够在一个时脉周期内顺序射出红光、绿光与蓝光,因此同样可以产生白光背光的效果,又在显示技术上通过显示控制芯片分别产生不同颜色,可以省略彩色滤光片的使用。图5B显示为另一种三色发光二极管排列的方式,同样一组红色(R)、绿色(G)与蓝色(B)形成一个发光单元。图5C则是示意显示为三色发光二极管成组排列,各组形成一个发光单元,多组发光单元阵列排列于背光模块上,特别是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的应用。图示意显示再一发光单元的实施方式,此例为在一个发光单元内设有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蓝 色发光二极管,并包括一个白色的发光二极管,此发光单元将以阵列型式排列于背光模块内,背光产生方式如本发明所提供的循序点亮各色发光二极管的技术,在一个帧的时脉周期内循序点亮一组发光单元内的各色发光元件。此例中的一个发光单元内的白色光源可为恒亮,或是也如同其他各色发光二极管,由背光驱动模块(如图8所述)循序点亮红色、绿色、蓝色与白色光源。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直接在背光模块内采用了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色发光元件,通过循序发光的方式产生白光背光,其中三色发光二极管循序发光的时脉的设计如图6所示。时脉图的下方显示一个同步信号SYNC,由一时脉产生单元产生,提供给显示系统中控制背光的电路,帧时脉Tf显示为图像信号中各帧(frame)所需的时脉周期,在一个时脉周期内同步且循序产生三个时脉信号,系统将根据各时脉信号循序点亮各发光元件,如在红光时脉Tk点亮红色发光二极管,并在一时间后关闭;在绿光时脉Te内点亮绿色发光二极管,也在一时间之后关闭;在蓝光时脉Tb内点亮蓝光发光二极管,再于一时间之后关闭。因此,每个帧的显示都搭配着红色(R)、绿色(G)与蓝色(B)三色发光元件的照射,可以充分显示各帧的色彩,增加饱和度。图7显示为本发明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方法流程图,此流程整理了上述控制本发明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中显示装置内各发光单元中不同发光元件的操作。操作应用了图8所描述的立体显示系统,立体显示系统至少包括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80、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显示控制单元807、背光驱动模块803与信号同步单元805。系统中的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如一处理图像信号与调整图像质量的显示器控制芯片,接收由图像来源811所取得的图像信号,并经立体信号转换后产生一立体图像信号,其中图像来源可包括原本即为立体图像的信号,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可以根据系统所支持的显示格式进行转换;或是图像来源为一般图像,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则可以通过立体信号产生的技术将图像转换为立体图像信号。本发明所引用的立体图像的产生方式并不限于特定方法,举例来说,相关技术如美国专利第5717415号所披露利用左右眼图像水平方向的时间延迟(time delay)或是明视度延迟(luminance delay)的效果转换2D图像为3D图像的技术,此例经立体图像转换后,左右图像将结合形成显示的画面,每帧图像将同时包括左右图像。另有立体图像转换的实施方式系将一个画面分割为左右图像,并作一个位移(shift),左右图像将透过一个延迟电路(delay circuit)循序显示,并非同时显示,因此在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在人眼形成立体图像。另有实施例将一个帧的图像分割为奇偶循序显示的方式,也可以产生立体显示的效果O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包括并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80,其中如上述图2或图3所显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80,其中主要元件为由多个发光单元(由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所组成)组成的背光模块、光学膜、液晶面板与转换图像为立体图像的立体膜。循序显色的立体显示系统包括有电性连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80的显示控制单元807,此显示控制单元807同时与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电性连接,并接收立体图像信号,显示控制单元807接着产生控制立体图像显示装置80的控制信号,主要是控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内液晶分子旋转 角度。
立体显示系统有驱动背光的背光驱动模块803,背光驱动模块803电性连接有时脉信号产生单元801,可以接收时脉信号产生单元801所产生的时脉信号,并根据此时脉信号循序点亮背光模块内各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元件,可参考图6所示的时脉图,依此循序点亮其中的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二极管。立体显示系统还包括有一信号同步单元805,信号同步单元805电性连接上述的背光驱动模块803与显示控制单元807,主要通过电路方式同步化点亮各发光元件的发光时脉信号与由立体图像处理单元809所处理的立体图像信号。应用上述立体显示系统的立体显示方法可参考图7显示的流程,此流程包括步骤S701所示由立体显示系统接收显示控制信号,其中包括由立体图像处理单元接收一图像信号,并经立体图像处理单元转换为立体图像信号。之后,背光驱动模块接收白时脉信号产生单元提供的时脉信号(步骤S703),将在一个时脉周期内循序驱动背光光源(步骤S705),特别是R、G、B三色的发光元件。再如步骤S707,由显示控制单元接收到立体图像信号,产生控制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内液晶分子的控制信号,主要是控制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一液晶面板内液晶分子旋转角度的控制信号。此时,通过信号同步单元同步控制发光元件发光顺序的发光时脉信号与立体图像信号(步骤S709),经同步化各信号后,将通过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产生立体图像(步骤 S711)。由于本案应用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上可以省略彩色滤光片的使用,因此可以降低立体显示器的成本、增加液晶显示屏的透光度,并因为利用控制各发光元件循序发光,因此能直接提高显示分辨率、增加立体度,以提升色彩饱和度。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结合彩色发光的背光板,目的在于去除显示面板内的彩色滤光片,达到利用现有的光罩制程,直接提高显示分辨率的方法,同时因为去除彩色滤光片,通过显示面板的光通量得以增加,因此可以增加液晶显示屏的亮度,或是减少发光元件(如LED)的使用数量。而且,由于使用R、G、B三原色的发光原理,因此在色彩饱和度方面可以比传统冷阴极管或白光的发光方式更加饱和。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因此,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合予陈 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系统包括: 一立体图像处理单元,用以接收一图像信号,并经立体信号转换后产生一立体图像信号; 一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一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设有多组由一第一发光兀件、一第二发光兀件及一第三发光元件所组成的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及所述第三发光兀件循序由一出光面射出光线; 一光学膜,所述光学膜贴附于所述背光模块的射出光线的一侧; 一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结合于所述光学膜的射出光线的一侧; 一立体膜,所述立体膜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射出光线的一侧,所述立体图像信号经所述立体膜分光后显示一立体图像; 一显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在接收所述立体图像信号后,产生控制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所述液晶面板内的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的控制信号; 一背光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所述背光驱动模块根据一时脉信号产生单元所产生的时脉信号循序点亮所述背光模块内各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以及 一信号同步单元,电性连接所述背光驱动模块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用以同步点亮各发光元件的发光时脉信号与所述立体图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图像信号经所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后产生左右两个视角的图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所述背光模块为一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其中,各发光单元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分别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与蓝色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于所述直接式面板背光模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所述背光模块为一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其中,各发光单元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分别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与蓝色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单元并排于所述侧照式面板背光模块的一侧或两侧,再经由一导光板将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导向射入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驱动模块根据所述时脉信号在一个时脉周期内循序点亮各发光单元内的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立体膜的射出光线的一侧的一触控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膜为一柱状镜光学膜、偏光式光学膜或光栅式光学膜。
8.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应用于一立体显示系统,所述立体显示系统至少包括一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一立体图像处理单元、一显示控制单元、一背光驱动模块及一信号同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方法包括: 所述立体显示系统接收一显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包括由所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接收的一图像信号,并且所述图像信号经所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转换为一立体图像信号; 所述背光驱动模块接收一时脉信号; 根据所述时脉信号,所述背光驱动模块循序点亮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内的一背光模块中各发光单兀中的一第一发光兀件、一第二发光兀件及一第三发光兀件;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由所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接收所述立体图像信号,产生控制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一液晶面板内的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的控制信号; 所述信号同步单元将所述背光驱动模块循序点亮各发光元件的一发光时脉信号与所述立体图像信号同步化;以及 循序点亮各发光元件的光经一立体膜分光后产生一立体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发光时脉信号与所述立体图像信号同步化包括在所述立体图像信号的一帧内循序点亮各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号经所述立体图像处理单元转换为左右两个视 角的图像信号。
全文摘要
一种立体显示系统及立体显示方法,主要应用在一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系统主要包括有连接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而用以产生立体图像信号的立体图像处理单元、控制液晶显示的显示控制单元、根据时脉信号循序点亮各发光元件的背光驱动模块,及同步其中发光时脉与图像信号的信号同步单元。未设置彩色滤光片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主要元件有设有三原色发光元件的背光模块、均光或增光的光学膜、液晶面板与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膜。本发明提出一种立体显示系统及立体显示方法,通过背光模块的设计,能够省略传统用于显示器内的彩色滤光片,并利用循序控制发光元件的方式,达到彩色显示,或可判断立体膜显示立体图像。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3220538SQ20121001915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施清德 申请人:贝太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