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36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具备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带电装置和曝光装置在图像承载体(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并通过显影装置供给显影剂,从而使该静电潜影显影,通过转印部将感光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等记录介质上,通过定影装置使该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从而形成图像。通过显影装置向感光体供给的显影剂被存放在显影装置所具备的显影槽中。存放于显影槽中的显影剂被传送到显影装置所具备的显影辊。显影辊在其表面承载显影剂并旋转,从而将显影剂供给到感光体。显影剂在被传送到显影辊的过程中摩擦带电,带电的显影剂通过与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之间的静电力而从显影辊上移动到感光体上。从而,显影装置将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并形成显影剂图像。近年来,伴随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和小型化,谋求能够迅速且充分进行显影剂的带电的显影装置。例如,在JP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设于显影槽内的隔壁而形成第I传送路径、第2传送路径、第I连通路径和第2 连通路径,并具备在第I传送路径内和第2传送路径内彼此反向地传送显影剂的显影剂传送部。JP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所公开的显影剂传送部构成为,在具备旋转轴部件和围绕该旋转轴部件的螺旋叶片的螺旋钻中,在旋转轴部件上设置有与该旋转轴部件的轴线平行的平板状部件(翼片)。JP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所公开的显影剂传送部,通过螺旋叶片向旋转轴部件的轴线方向传送显影剂,并且通过翼片的主面使显影剂向旋转轴部件的周向移动,从而使移动的显影剂摩擦带电。但是,在该显影剂传送部中存在以下问题由螺旋叶片和翼片的侧面夹住的显影剂被压缩,压缩的显影剂无法充分摩擦带电。显影剂的带电如果不充分,则图像形成装置无法形成良好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显影剂充分带电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通过向图像承载体供给所存放的显影剂而将该图像承载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其特征在于,具有存放显影剂的显影槽;隔壁,用于区分上述显影槽的内部空间,将该内部空间区分为沿着该隔壁的长度方向的第I传送路径、位于上述图像承载体侧并夹着该隔壁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相对的第 2传送路径、在该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连通上述第I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的第I连通路径、以及在该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连通上述第I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的第2连通路径;第I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I传送路径内,将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传送;和第2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内,将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传送,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包括围绕虚拟圆柱的侧面的形状的内螺旋叶片,该内螺旋叶片通过以该虚拟圆柱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而从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传送显影剂;旋转筒,包围上述内螺旋叶片的外周部,并与上述内螺旋叶片一起旋转运动,该旋转筒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设置取入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设置排出口部,其中, 上述取入口部形成有用于将显影剂取入到上述旋转筒内的孔,上述排出口部形成有用于从上述旋转筒内排出显影剂的孔;和送出部,固定于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部中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部分,且通过与上述旋转筒一起旋转运动而将位于上述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送出,上述排出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从上述送出部的上述长度方向中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之间。根据本发明,第I传送路径内的显影剂经旋转筒的取入口部而流入到该旋转筒的内侧。并且,显影剂由旋转筒的内侧的内螺旋叶片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传送,经旋转筒的排出口部而流出到旋转筒的外侧。此时,旋转筒与内螺旋叶片一起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在由内螺旋叶片传送的显影剂和旋转筒的内周壁之间产生摩擦,结果使显影剂带电。进而,从旋转筒的排出口部流出的显影剂由固定于旋转筒的外周部中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部分的送出部向第I连通路径送出。排出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从上述送出部的上述长度方向中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之间,因此可以抑制显影剂被内螺旋叶片和送出部夹住而压缩,结果可以使显影剂在充分带电的状态下顺利地进行传送。从而,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并在第I传送路径内传送,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内螺旋叶片的旋转运动的方向为上述送出部在面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的位置在铅垂方向上向上方移动的方向。根据本发明,内螺旋叶片的旋转运动的方向为送出部在面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的位置在铅垂方向上向上方移动的方向。因此,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将从排出口部流出的显影剂迅速地向第I连通路径引导,因此可以抑制在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力。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槽包含面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的第I连通路径底部,该第I连通路径底部随着从上述第I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离开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地形成。根据本发明,显影槽包含面向第I连通路径的第I连通路径底部,该第I连通路径底部随着从第I传送路径和第2传送路径离开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地形成。因此,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抑制显影剂从第2传送路径经第I连通路径向第I传送路径移动,可以顺利地传送显影剂。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I连通路径底部的铅垂方向上部与上述虚拟圆柱的轴线相比设置于铅垂方向下方。根据本发明,第I连通路径底部的铅垂方向上部与内螺旋叶片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相比设置于铅垂方向下方。从而,在送出部上滑落的显影剂经第I连通路径向第2传送路径移动,因此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更顺利地传送显影剂。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还包括外螺旋叶片,该外螺旋叶片固定于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部中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部分,且通过与上述旋转筒一起旋转运动而将位于上述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向上述取入口部引导,上述显影装置还具有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上述显影槽内的供给口部,该供给口部设置于上述外螺旋叶片的铅垂方向上方。根据本发明,第I显影剂传送部包括外螺旋叶片,在外螺旋叶片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口部。从而,经由供给口部供给的新显影剂首先由外螺旋叶片传送到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然后经旋转筒的取入口部流入到旋转筒内,由内螺旋叶片传送到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不会使显影槽大型化就可以延长用于传送新显影剂的距离,从而可以增加在新显影剂和显影槽的内壁、旋转筒的外周部之间产生摩擦的机会。结果可以使新显影剂更切实地带电。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外螺旋叶片设置在面向上述第2连通路径的位置。根据本发明,外螺旋叶片设置在面向第2连通路径的位置。因此,经第2连通路径传送到第I传送路径的显影剂和经由供给口部供给的新显影剂,均被传送到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之后流入到旋转筒内。从而,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使已经存放于显影槽内的显影剂和经由供给口部供给的新显影剂充分混合,因此可以抑制显影剂的带电不足。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还具有辅助槽,该辅助槽具有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连通的内部空间,上述旋转筒延伸到上述辅助槽的内部空间。根据本发明,显影装置具有辅助槽,该辅助槽的内部空间与第I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部分连通。并且,第I显影剂传送部的旋转筒延伸到辅助槽。从而, 经由供给口部供给的新显影剂由外螺旋叶片传送到辅助槽内后,经取入口部流入到旋转筒内。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进一步延长用于传送新显影剂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在新显影剂和辅助槽的内壁、旋转筒的外周部之间产生摩擦的机会。结果可以使新显影剂更切实地带电。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外螺旋叶片形成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上述辅助槽包括以沿着上述外螺旋叶片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的第I周壁部。根据本发明,外螺旋叶片形成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辅助槽包括以沿着外螺旋叶片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的第I周壁部。因此,固定外螺旋叶片的旋转筒和第I周壁部的铅垂方向下部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逐渐变小。从而,经由供给口部供给的新显影剂中与第I周壁部的铅垂方向下部接触的显影剂,由外螺旋叶片传送到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时,沿着第I周壁部由旋转筒向铅垂方向上方推起。结果在由外螺旋叶片传送的显影剂和第I周壁部之间产生摩擦,显影剂带电。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使经由供给口部供给的新显影剂更切实地带电。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包括用于将位于上述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向上述取入口部引导的上游侧螺旋叶片,该上游侧螺旋叶片与上述内螺旋叶片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相连,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上述辅助槽包括以沿着上述上游侧螺旋叶片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的第2周壁部。根据本发明,第I显影剂传送部包括与内螺旋叶片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相连、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即,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而连续变大的形状)的上游侧螺旋叶片,辅助槽包括以沿着上游侧螺旋叶片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的第2周壁部。因此,由上游侧螺旋叶片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量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而逐渐变大。从而,可以将旋转筒的取入口部附近的显影剂的传送量保持得较大的同时, 使上游侧螺旋叶片整体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速度变缓。结果可以将显影剂更切实地引导到旋转筒的内侧。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还包括设于上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圆柱形的支撑部件。根据本发明,第I显影剂传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包含圆柱形的支撑部件。从而,可以经由支撑部件驱动第I显影剂传送部,因此可以简化显影装置的驱动机构。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槽包括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面向上述第I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部分; 和下游侧障壁部,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邻,且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根据本发明,显影槽包括下游侧障壁部,其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邻,且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从而,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抑制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进入第I显影剂传送部和显影槽的内壁之间。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槽包括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面向上述第I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部分;和上游侧障壁部,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邻,且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根据本发明,显影槽包括上游侧障壁部,其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邻,且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从而,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可以抑制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进入第I显影剂传送部和显影槽的内壁之间。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显影装置。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显影装置,通过上述显影装置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并形成图像。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稳定地形成良好的图像。本发明的目的、特色以及优点是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会变得更加明确。


图I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调色剂盒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以图2所示的线A-A为剖切线的调色剂盒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以图4所示的线B-B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以图4所示的线C-C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图7是以图5所示的线D-D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以图5所示的线E-E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第I显影剂传送部的整体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旋转筒的内侧的示意图。图11是分解表示第I显影剂传送部的图。图12A和图12B是用于对一个周期的普通螺旋叶片面进行说明的图。图13A 图13D是用于对一个周期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首先,说明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图I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同时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其根据传送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彩或单色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定影部40、记录介质供给部50、排出部60、和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包括感光鼓21b、21c、 21m、21y、带电部 22b、22c、22m、22y、曝光单元 23、显影装置 200b、200c、200m、200y、清洁单元 25b、25c、25m、25y、调色剂盒 300b、300c、300m、300y、调色剂供给管 250b、250c、250m、 250y。转印部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从动辊33、中间转印辊34b、34c、34m、34y、 转印带清洁单元35、和转印棍36。为了与彩色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黑色(b)、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各色图像信息对应,而分别设置各四个感光鼓21、带电部22、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调色剂盒300、调色剂供给管250以及中间转印辊34。在本说明书中,在区分与各色对应而各设置四个的各部件的情况下,对表示各部件的数字的末尾附加表示各色的字母而作为参考标号,在统称各部件的情况下,仅将表示各部件的数字作为参考标号。
感光鼓21被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轴线转动地支撑,包括未图示的导电性基体、形成于该导电性基体表面的光导电层。带电部22、显影装置200以及清洁单元25按照此顺序配置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较之显影装置200以及清洁单元25,带电部22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带电部22是使感光鼓21的表面带电为预定的极性以及电位的装置。带电部22 沿着感光鼓2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面向感光鼓21的位置。曝光单元23配置成使从曝光单元23射出的光通过带电部22和显影装置200之间而照射到感光鼓21的表面。显影装置200通过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显影装置200的铅垂方向上部连接有作为筒状部件的调色剂供给管250。关于显影装置200在下文详细说明。较之显影装置200,调色剂盒300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方,存放未使用的调色剂。在调色剂盒300的铅垂方向下部连接有调色剂供给管250。调色剂盒300经由调色剂供给管 250向显影装置200供给调色剂。关于调色剂盒300在下文详细说明。清洁单元25用于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之后,去除残留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而清洁感光鼓21表面。根据调色图像形成部20,对通过带电部22处于均匀带电状态的感光鼓21的表面, 从曝光单元23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影。通过从显影装置200对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影供给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后述的中间转印带31。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之后,残留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 25去除。中间转印带31是配置于感光鼓21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环形带状的部件。中间转印带31通过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张开设置而形成环状的路径,向箭头A4方向移动。驱动辊32设置成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而绕其轴线旋转。驱动辊32通过其旋转而使中间转印带31向箭头A4方向移动。从动辊33设置成可从动于驱动辊32的旋转而旋转,对中间转印带31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免中间转印带31松弛。中间转印辊34设置成经由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压接且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而绕其轴线旋转。例如,可以使用在直径8mm IO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辊的表面形成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的辊作为中间转印辊34。中间转印辊34上连接有施加转印偏压的未图示的电源,具有将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功能。转印辊36设置成经由中间转印带31与驱动辊32压接且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绕轴线旋转。在转印辊36和驱动辊32的压接部(转印夹持部)中,被中间转印带31承载而传送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从后述的记录介质供给部50供给的记录介质。转印带清洁单元35设置成经由中间转印带31与从动棍33相向且与中间转印带 31的调色剂图像承载面接触。转印带清洁单元35是为了在向记录介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去除并回收中间转印带31表面的调色剂而设置的。根据转印部30,在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接触的同时移动时,将与感光鼓21 表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施加到中间转印辊34,从而将形成在感光鼓 2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在感光鼓21y、感光鼓21m、感光鼓21c、感光鼓21b分别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按照此顺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由此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传送到转印夹持部,在转印夹持部中转印到记录介质。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被传送到后述的定影部40。记录介质供给部50包括供纸盒51、拾取棍52a、52b、传送棍53a、53b、定位棍54 和供纸盘55。供纸盒5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下部,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 内部存积记录介质的容器状部件。供给盘55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壁面,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存积记录介质的盘状部件。拾取辊52a是一张张取出存积于供纸盒51的记录介质并供给至纸张传送路径Al 的部件。传送辊53a是设置成相互压接的一对辊状部件,在纸张传送路径Al中将记录介质向定位辊54传送。拾取辊52b是一张张地取出存积于供纸盘55的记录介质而供给至纸张传送路径A2的部件。传送辊53b是设置成相互压接的一对辊状部件,在纸张传送路径A2 中将记录介质向定位棍54传送。定位辊54是设置成相互压接的一对辊状部件,将从传送辊53a、53b供给的记录介质与承载于中间转印带31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转印夹持部同步地供给至转印夹持部。根据记录介质供给部50,记录介质与承载于中间转印带31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转印夹持部同步而从供纸盒51或供纸盘55供给至转印夹持部,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记录介质。定影部40具备加热辊41以及加压辊42。加热辊41被控制以成为预定的定影温度。加压辊42是与加热辊41压接的辊。加热辊41与加压辊42 —起一边加热记录介质一边夹持,由此熔融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而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后述的排出部60。排出部60包括传送辊61、排出辊62、排出盘63。传送辊61是在比定影部40靠向铅垂方向上方设置成相互压接的一对辊状部件。传送辊61将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向排出棍62传送。排出辊62是设置成相互压接的一对辊状部件。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排出辊62 向排出盘63排出结束了单面打印的记录介质。在两面印刷的情况下,排出辊62经由纸张传送路径A3向定位辊54传送结束了单面打印的记录介质,并向排出盘63排出结束了两面打印的记录介质。排出盘63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上面,存积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控制单元部例如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中的铅垂方向上部,包括存储部、运算部和控制部。经由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上面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各种设定值、来自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 100内部的各处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等被输入到存储部中。另外,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被写入到存储部中。各种处理例如为记录介质判断处理、附着量控制处理、定影条件控制处理等。存储部可以使用在该领域中常用的存储器,例如可以举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等。运算部读出写入在存储部中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以及各种处理的程序而进行各种判断。控制部根据运算部的判断结果向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而进行动作控制。控制部以及运算部包括通过具备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的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等来实现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部在包含该处理电路的同时包括主电源,电源不仅向控制单元部供给电力,也向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装置供给电力。图2是表示调色剂盒3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以图2所示的线A-A为剖切线的调色剂盒300的截面图。调色剂盒300经由调色剂供给管250向显影装置200供给调色剂。调色剂盒300包括调色剂收容容器301、调色剂汲取部件302、调色剂排出部件303、和调色剂排出容器304。调色剂收容容器301是具有大致半圆柱状的内部空间的容器状部件,在其内部空间中旋转自如地支撑调色剂汲取部件302,并收容未使用的调色剂。调色剂排出容器304是具有沿着调色剂收容容器3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大致半圆柱状的内部空间的容器状部件, 在其内部空间中旋转自如地支撑调色剂排出部件303。调色剂收容容器301的内部空间和调色剂排出容器304的内部空间,经由沿着调色剂收容容器301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连通口 305连通。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在其铅垂方向下部形成排出口 306。调色剂排出容器304 在排出口 306与调色剂供给管250连接。调色剂汲取部件302包括旋转轴302a、基体302b、滑动部302c。旋转轴302a是沿着调色剂收容容器3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基体302b是沿着调色剂收容容器3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在其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安装到旋转轴 302a。滑动部302c是安装到基体302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具有可挠性的部件,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形成。调色剂汲取部件302,随着旋转轴302a绕其轴线旋转,基体 302b旋转运动,从而设置于基体302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滑动部302c在调色剂收容容器 301的内壁面滑动摩擦,而将调色剂收容容器301内的调色剂汲取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调色剂排出部件303用于向排出306传送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内的调色剂。调色剂排出部件303为螺旋钻状部件,包括调色剂排出旋转轴303a和围绕该调色剂排出旋转轴 303a设置的调色剂排出叶片303b。根据调色剂盒300,调色剂收容容器301内的未使用调色剂由调色剂汲取部件302 汲取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中。并且,被汲取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中的调色剂由调色剂排出部件303传送到排出口 306。传送到排出306的调色剂从该排出306排出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外,并经由调色剂供给管250供给到显影装置200。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2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以图4所示的线B-B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6是以图4所示的线C-C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7是以图5所示的线D-D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8是以图5所示的线E-E为剖切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显影装置200通过向感光鼓21的表面供给调色剂,而将形成于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显影装置200包括显影槽201、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显影辊204、显影槽盖205、刮刀206、隔壁207、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和辅助槽209。显影槽201是具有内部空间的部件,在其内部空间中存放显影剂。作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显影剂,可以是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是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显影槽盖205,在显影槽201的内部空间中设置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显影辊204、刮刀206、和隔壁207。此外, 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下部(底部)设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进而,显影槽201 在感光鼓21和显影辊204之间设置有开口部。显影槽20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为350mm 450mm左右。此外,显影槽20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为70mm IOOmm左右。显影辊204包括磁辊,在表面承载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并将所承载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1。显影辊204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而被施加显影偏压。承载于显影辊204的调色剂在感光鼓21附近通过显影偏压所产生的静电力而向感光鼓21移动。刮刀206是向显影棍20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其宽度方向一端固定到显影槽201,且另一端相对于显影辊204的表面具有间隙。刮刀206相对于显影辊204的表面具有间隙地设置,从而将显影辊204所承载的显影剂的量限制为预定量。作为刮刀206的材料,可以使用不锈钢、铝、合成树脂等。隔壁207是在显影槽20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沿着显影槽2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形状的部件。隔壁207的铅垂方向上部,为了防止显影剂存留,而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形成以使铅垂方向上部变薄。隔壁207设置于显影槽201的底部和显影槽盖205之间,且设置成长度方向两端部从显影槽201的内壁面离开。通过隔壁207,显影槽201的内部空间被区分为第I传送路径P、第2传送路径Q、第I连通路径R、和第2连通路径S。第2传送路径Q是沿着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半圆柱状的空间,其面向显影辊204。第I传送路径P是沿着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半圆柱状的空间,其夹着隔壁207与第2传送路径Q相对。第I连通路径R是在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 侧连通第I传送路径P和第2传送路径Q的空间。第2连通路径S是在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侧连通第I传送路径P和第2传送路径Q的空间。显影槽盖205拆装自如地设置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上方,具有供给口部205a。 显影槽盖205在供给口部205a与调色剂供给管250连接。供给口部205a为形成用于向显影槽201供给调色剂的开口的开口部,收容于调色剂盒300中的调色剂经过调色剂供给管 250和该开口,供给到显影槽201内。供给口部205a设置在后述的外螺旋叶片202b的、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铅垂方向上方。形成于供给口部205a的开口是长边长度为20mm 30mm左右、短边长度为15mm 25mm左右的大致矩形。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设置在第I传送路径P内。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从隔壁 207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侧向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侧传送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 以下,将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的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称为传送方向X。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包括内螺旋叶片202a、外螺旋叶片202b、上游侧螺旋叶片 202c、旋转筒202d、送出部202e、支撑部件202f和第I齿轮202g。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 沿传送方向X延伸,在传送方向X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具有圆柱形状的支撑部件202f。两个支撑部件202f中、第2连通路径S侧的支撑部件202f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后述的辅助槽209的内壁上。两个支撑部件202f中、第I连通路径R侧的支撑部件202f在显影槽201 的外侧与第I齿轮202g连接。内螺旋叶片202a为围绕在传送方向X延伸的虚拟圆柱的侧面的形状,经由支撑部件202f和第I齿轮202g,通过马达等驱动部而以该虚拟圆柱的轴线为中心以60rpm 180rpm向旋转方向G1旋转运动。通过内螺旋叶片202a的旋转运动,存放于第I传送路径 P的显影剂作为整体被传送到传送方向X下游侧。显影槽盖205的供给口部205a设置于第 I传送路径P上设置的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的外螺旋叶片202b的铅垂方向上方,因此调色剂盒300内的未使用的调色剂首先被供给到第I传送路径P,然后由第I显影剂传送部 202传送到第I传送路径P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旋转筒202d是包围内螺旋叶片202a的外周部并与内螺旋叶片202a—起旋转运动的中空部件。旋转筒202d沿传送方向X延伸,在传送方向X的上游侧端部和下游侧端部形成孔。外螺旋叶片202b固定于旋转筒202d的外周部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螺旋叶片202b设置于面向第2连通路径S的位置。外螺旋叶片202b通过与旋转筒202d —起旋转运动,而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显影剂、具体地说将旋转筒202d 的外周部附近的显影剂传送到传送方向X上游侧。从而,外螺旋叶片202b将位于旋转筒 202d外侧的显影剂向旋转筒202d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孔引导。引导到孔的显影剂由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到传送方向X下游侧。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与内螺旋叶片202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相连,并与内螺旋叶片202a —起旋转运动,从而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显影剂、具体地说将旋转筒202d 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孔附近的显影剂传送到传送方向X下游侧。从而,上游侧螺旋叶片 202c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显影剂向旋转筒202d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孔弓丨导。引导到孔的显影剂由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到传送方向X下游侧。送出部202e固定于旋转筒202d的外周部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送出部 202e通过与旋转筒202d—起旋转运动,而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显影剂、具体地说将旋转筒202d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孔附近的显影剂向第I连通路径R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内螺旋叶片202a向旋转方向G1旋转运动,送出部202e在面向第I连通路径R的位置在铅垂方向上向上方移动,而汲取显影剂并将其向第I连通路径R送出。向第I连通路径R送出的显影剂经过第I连通路径R而向第2传送路径Q移动。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设置在第2传送路径Q内。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从隔壁 207的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侧向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侧传送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 以下,将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的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称为传送方向Y。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包括第2螺旋叶片203a、旋转轴部件203b、四个周向旋转板203c和第2齿轮203d。旋转轴部件203b是在传送方向Y延伸的圆柱形状的部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在显影槽201的外侧与第2齿轮203d连接,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显影槽201的内壁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与内螺旋叶片202a 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相比设置于铅垂方向上方。第2螺旋叶片203a为围绕旋转轴部件203b的侧面的形状,经由旋转轴部件203b和第2齿轮203d,通过马达等驱动部而以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为中心以60rpm 180rpm 向旋转方向G2旋转运动。通过第2螺旋叶片203a的旋转运动,存放于第2传送路径Q的显影剂被传送到传送方向Y下游侧。四个周向旋转板203c由同一形状的矩形平板构成,其长度部分固定到旋转轴部件203b。四个周向旋转板203c以使相邻的两个周向旋转板203c的主面彼此正交的方式固定到旋转轴部件203b上,与第2螺旋叶片203a —起向旋转方向G2旋转运动。在第2传送路径Q中从传送方向Y上游侧传送来的显影剂,通过周向旋转板203c的旋转运动被向第2 连通路径S侧推压,而向第I传送路径P移动。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也可以为不具有周向旋转板203c的螺旋钻状部件。将从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到最远的第2螺旋叶片203a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 倍的值称为该第2螺旋叶片203a的外径L3。此外,将从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到最近的第2螺旋叶片203a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称为该第2螺旋叶片203a的内径L4。第 2螺旋叶片203a的外径L3在20mm以上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第2螺旋叶片203a 的内径L4在5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第2螺旋叶片203a的厚度L5在 I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周向旋转板203c的长度部分的长度L6在20mm以上 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宽度部分的长度17在7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辅助槽209为具有内部空间的部件,该内部空间在传送方向X上游侧与第I传送路径P连通。辅助槽209的内部空间为传送方向X上游侧尖细的大致圆锥台状。辅助槽 20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8为40mm 60mm左右。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的旋转筒202d延伸到辅助槽209的内部空间,辅助槽209 具有第I周壁部209a,其以沿着固定于旋转筒202d的外螺旋叶片202b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螺旋叶片202b的外周部隔开Imm 2mm左右的间隔而形成。此外,辅助槽209具有第2周壁部209b,其以沿着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外周部隔开Imm 2mm左右的间隔而形成。第I周壁部209a和第2周壁部209b 连续地形成。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安装在显影槽201的底部中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的铅垂方向下方,并设置成传感面露出到第2传送路径Q。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与未图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部电连接。调色剂浓度控制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检测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 进行如下控制使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旋转,向显影槽201内供给调色剂。更具体地说,调色剂浓度控制部判断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是否低于预定的设定值,判断为低时向使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旋转的驱动部发送控制信号,使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旋转预定的期间。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电源向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 208施加用于驱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驱动电压、以及用于将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输出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的控制电压。电源对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电压施加由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可以使用普通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例如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等。在这些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中优选使用导磁率检测传感器。作为导磁率检测传感器,例如包括TS-L (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TS-A (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TS-K (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等。以下,将显影槽201的底部中、面向第I传送路径P的部分称为第I传送路径底部 201a,将面向第2传送路径Q的部分称为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将面向第I连通路径R 的部分称为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将面向第2连通路径S的部分称为第2连通路径底部 201d。此外,将显影槽201的底部中、面向第I传送路径P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部分称为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将该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和第I传送路径底部 201a之间的部分称为上游侧障壁部201f。此外,将显影槽201的底部中、面向第I传送路径P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部分称为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将该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和第I传送路径底部201a之间的部分称为下游侧障壁部201h。此外,将辅助槽209的底部中、在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靠传送方向X上游侧与该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邻接的部分称为辅助槽底部209c。第I传送路径底部201a的铅垂方向上面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的铅垂方向上面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内螺旋叶片202a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沿着第I传送路径底部 201a的铅垂方向上面延伸,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沿着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的铅垂方向上面延伸。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设置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之间。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随着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Ig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离开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地形成。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201ca和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的铅垂方向上面201ga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9在8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 201ca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的铅垂方向上面201ba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ltl在 5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201ca与内螺旋叶片202a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相比设置于铅垂方向下方。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201ca 和内螺旋叶片202a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11在2mm以上IOmm 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201ca以使第I传送路径P侧的部分与第2传送路径Q侧的部分相比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设置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之间。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的铅垂方向上面201da以使第2传送路径Q侧的部分与第I传送路径P侧的部分相比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铅垂方向上面201ea以使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与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相比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辅助槽底部 209c的铅垂方向上面209ca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铅垂方向上面201e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相连,且以使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与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相比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铅垂方向上面201ea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端部和辅助槽底部209c的铅垂方向上面209c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端部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12在5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第I 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铅垂方向上面201ea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端部和辅助槽底部 209c的铅垂方向上面209c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端部之间的、传送方向X上的距离L13在 60mm以上IOO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上游侧障壁部201f在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与该第 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邻地形成。此外,上游侧障壁部201f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和上游侧障壁部201f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14在7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下游侧障壁部201h在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与该第 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邻地形成。此外,下游侧障壁部201h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和下游侧障壁部201h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15在7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根据这样构成的显影装置200,在显影槽201内,显影剂以第I传送路径P、第I连通路径R、第2传送路径Q、第2连通路径S这样的顺序循环传送。循环传送的显影剂中的一部分,在第2传送路径Q中承载于显影辊204的表面,所承载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向感光鼓21移动而被依次消耗。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检测到消耗了预定量的调色剂时,将未使用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00供给到第I传送路径P内。所供给的调色剂在第I传送路径P内被传送的同时扩散到已经存放的显影剂中。以下,对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进行详细说明。图9是表示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 的整体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旋转筒202d的内侧的示意图。图11是分解表示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的图。如上所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包括内螺旋叶片202a、外螺旋叶片 202b、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旋转筒202d、送出部202e、支撑部件202f和第I齿轮202g。内螺旋叶片202a、外螺旋叶片202b、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旋转筒202d、送出部 202e、支撑部件202f和第I齿轮202g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耐冲击性聚苯乙烯、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内螺旋叶片202a、外螺旋叶片 202b、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旋转筒202d、送出部202e、支撑部件202f和第I齿轮202g的材质相同时,优选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被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螺旋叶片202a为连续的普通螺旋叶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普通螺旋叶片”大致是螺旋钻的叶片部分,具体而言是以普通螺旋叶片面为主面的预定厚度的部件。普通螺旋叶片面是与作为曲线的螺线对应的曲面,在下文对其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线”是指虚拟圆柱的侧面上的连续的空间曲线,是向该虚拟圆柱的圆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前进的同时向该虚拟圆柱的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前进的空间曲线。在看向虚拟圆柱的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情况下,螺旋向该虚拟圆柱的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前进的同时,向该虚拟圆柱的圆周方向中的右旋方向前进时,称为右旋的螺旋,向左旋的方向前进时,称为左旋的螺旋。此外,尤其是将螺线中在螺线上的所有点中导程角(lead angle)恒定的螺线称为 “普通螺线”。其中,螺线上的某一点下的该螺线的切线和将该切线投影到与该螺线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方向垂直的面上得到的直线所成的角度,是该点下的“导程角”。导程角是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普通螺旋叶片面”是指沿着虚拟圆柱K1 (以下设半径为Γι)的侧面上的一个普通螺线C1 (以下设导程角为Θ J,使位于虚拟圆柱!^的外部的一个线段J1, 在保持虚拟圆柱K1的径向下的该线段J1的长度Hi1及安装角度α的状态下,向与虚拟圆柱 K1的轴线平行的一个方向D1移动时的、该线段J1的轨迹构成的面。其中,“安装角度α”是指在包括虚拟圆柱K1的轴线和线段J1的面中,线段J1与、从该线段J1和虚拟圆柱K1的接点向一个方向D1延伸的半直线所成的角度,是大于0°小于180°的角度。以下作为普通螺旋叶片面的一例,示出沿着一个周期的普通螺线使线段移动时的普通螺旋叶片面(以下表示为“一个周期的普通螺旋叶片面”)。图12Α和图12Β是用于说明一个周期的普通螺旋叶片面的图。图12Α示出了 虚拟圆柱!^的侧面;虚拟圆柱!^的侧面上的左旋的普通螺线C1 ;以及在普通螺线C1上向一个方向D1移动的线段J1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在图12Α的纸面中最下侧所示的线段J1表示移动时的开始位置,最上侧所示的线段J1表示结束位置。如图12Α所示,使虚拟圆柱K1的径向下的线段J1的长度Hi1及安装角度α (图12Α中α = 90° )保持恒定的同时,沿着普通螺线C1向一个方向D1使线段 J1移动时,该线段J1的轨迹成为图12Β所示的普通螺旋叶片面ηι。在图12Β中,斜线部所示的面是普通螺旋叶片面rv如图12Β所示,普通螺旋叶片面Ii1的外周部成为,在轴线与虚拟圆柱K1 一致的虚拟圆柱K2的侧面上向一个方向D1前进的左旋的普通螺线。在此,普通螺旋叶片面Ii1的外周部是指在普通螺旋叶片面Ii1中距离虚拟圆柱K1的轴线最远的部分。虚拟圆柱K2的半径 R1等于虚拟圆柱K1的半径Γι及虚拟圆柱K1的径向下的线段J1的长度Hi1之和。以这样的普通螺旋叶片面为主面的部件为普通螺旋叶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用作内螺旋叶片202a时,普通螺旋叶片被设置成普通螺旋叶片面Ii1成为传送方向X下游侧,通过该普通螺旋叶片面H1将显影剂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传送。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方向G1在看向传送方向X时为右旋。从而,为了通过普通螺旋叶片面Ii1将显影剂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传送,普通螺旋叶片需要是以使线段沿着左旋的普通螺线移动时形成的普通螺旋叶片面为主面的部件、即左旋的普通螺旋叶片。此外,作为内螺旋叶片202a使用普通螺旋叶片时,内螺旋叶片202a(普通螺旋叶片)的内径L16成为图12A所示的虚拟圆柱K1的半径Γι的2倍的值,外径L17成为图12Β所示的虚拟圆柱K2的半径R1的2倍的值。在此,内螺旋叶片202a(普通螺旋叶片)的内径 L16为内螺旋叶片202a(普通螺旋叶片)的内周部和虚拟圆柱K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值,该内周部为在与虚拟圆柱K1的轴线垂直的截面中到该虚拟圆柱K1的轴线的距离最近的内螺旋叶片202a (普通螺旋叶片)上的一部分。此外,内螺旋叶片202a (普通螺旋叶片) 的外径L17为内螺旋叶片202a(普通螺旋叶片)的外周部和虚拟圆柱K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值,该外周部为在与虚拟圆柱K1的轴线垂直的截面中到该虚拟圆柱K1的轴线的距离最远的内螺旋叶片202a(普通螺旋叶片)上的一部分。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径L16例如可以在Omm以上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外径L17例如可以在IOmm以上3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例如,安装角度α可以不是90°,可在30°以上150°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导程角如可在20°以上70° 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内螺旋叶片202a的厚度L18可以在I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内螺旋叶片202a整体的长度方向长度L19可以在300mm以上40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周部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端部固定第I连通路径R侧的支撑部件202f,并将该支撑部件202f的外径和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径L16设定成相等。在这种内螺旋叶片202a的外周部以包围该外周部的方式固定有旋转筒202d。旋转筒202d固定于内螺旋叶片202a,因此与该内螺旋叶片202a —起旋转运动。旋转筒202d为在传送方向X延伸的中空的圆柱形部件。旋转筒202d的轴线方向长度L2tl例如可以在300mm以上40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图10所示的旋转筒 202d的厚度L21均匀,例如可以在Imm以上2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旋转筒202d在传送方向X上游侧端部设置有取入口部202da。此外,旋转筒202d 在传送方向X下游侧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202db和流出开口部202dc。取入口部202da设置于圆柱形的旋转筒202d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底面。在取入口部202da形成连通旋转筒202d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的大致圆形的孔。在显影槽201 内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显影剂,经过形成于取入口部202da的孔而流入到该旋转筒202d 的内侧。另外,形成于取入口部202da的孔可以为2个以上。排出口部202db设置于圆柱形的旋转筒202d的侧面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端部。在排出口部202db形成连通旋转筒202d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的孔。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 的孔在传送方向X上设置于从送出部202e的传送方向X —端部202ea到传送方向X另一端部202eb之间。换言之,送出部202e的传送方向X长度与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孔的传送方向X长度相等,或在其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孔为矩形。该矩形的孔的传送方向X长度L22例如可以在25mm以上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该矩形的孔在旋转筒202d 的周向上的长度L23例如可以在7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孔的个数为4。4个孔形成为同一形状,且在旋转筒202d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流出开口部202dc设置于圆柱形的旋转筒202d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底面。在流出开口部202dc形成连通旋转筒202d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的大致圆形的孔。位于旋转筒202d内侧的显影剂经过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孔或形成于流出开口部202dc的孔而流出到该旋转筒202d的外侧。在这种旋转筒202d的外侧设置外螺旋叶片202b、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和送出部 202e。外螺旋叶片202b固定于旋转筒202d的侧面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端部。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连续地设置于内螺旋叶片202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端部。送出部202e固定于旋转筒202d的侧面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端部。外螺旋叶片202b与内螺旋叶片202a和旋转筒202d—起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显影剂向取入口部202da引导。外螺旋叶片202b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换言之,外螺旋叶片202b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而连续变大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螺旋叶片202b为连续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在本实施方式中,“锥状普通螺旋叶片”大致是使普通螺旋叶片内径保持恒定的同时使外径连续变化的形状的部件。具体而言,是以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为主面的部件的预定厚度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是指沿着围绕虚拟圆柱K3(以下设半径为r2)的侧面上的一个普通螺线C2 (设导程角为θ2),使位于虚拟圆柱K3的外部的一个线段J2,在保持安装角度β的状态下,使虚拟圆柱K3的径向下的该线段J2的长度m2连续变大地变化的同时,向与虚拟圆柱K3的轴线平行的一个方向D2移动时的、该线段J2的轨迹构成的面。在此,“安装角度β”是指在包括虚拟圆柱1(3的轴线和线段J2的面中,线段J2 与、从该线段J2和虚拟圆柱K3的接点向一个方向D2延伸的半直线所成的角度,是大于0° 小于180°的角度。以下作为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的一例,示出沿着一个周期的普通螺线使线段移动时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以下表示为“一个周期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图13Α 图 13D是用于说明一个周期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的图。图13Α示出了 虚拟圆柱1(3的侧面; 虚拟圆柱K3的侧面上的右旋的普通螺线C2 ;在普通螺线C2上向一个方向D2移动的线段J2 的开始位置及结束位置。在图13Α的纸面中最下侧所示的线段J2表示移动时的开始位置, 最上侧所示的线段J2表示结束位置。如图13Α所示,使安装角度β (图13Α中β = 90° ) 保持恒定的同时,使虚拟圆柱K3径向下的线段J2的长度m2连续变大地变化,并且沿着普通螺线C2向一个方向D2使线段J2移动时,该线段J2的轨迹成为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如图13Β 图13D所示,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的外周部和轴线与虚拟圆柱K3—致的虚拟锥台的侧面内切。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锥台”是指如下的立体具有面积不同的二个底面,轴线通过这二个底面,且随着朝向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外径连续变大。根据线段J2的长度Hl2的变化方法不同,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内切的虚拟锥台的形状不同。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的外周部是指在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中距离虚拟锥台的轴线最远的部分。图13Β示出了和虚拟直立圆锥台K4内切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η2。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立圆锥台”是指,在将直立圆锥用与底面平行的平面一分为二而获得的立体中不是圆锥的立体。沿普通螺线C2的单位移动距离的线段J2的长度Hl2的变化量一定时,线段 J2的轨迹变为图13Β中斜线部所示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112,其外周部与虚拟直立圆锥台 K4的侧面内切。图13C示出了与虚拟压缩直立圆锥台K5内切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η3。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直立圆锥台”是指,使直立圆锥台的侧面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的立体。随着向一个方向D2行进,沿着普通螺线C2的每单位移动距离的线段J2的长度m2的变化量逐渐变大时,线段J2的轨迹变为图13C中斜线部所示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113,其外周部与虚拟压缩直立圆锥台K5的侧面内切。图13D示出了与虚拟膨胀直立圆锥台K6内切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η4。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直立圆锥台”是指,使直立圆锥台的侧面向离开轴线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的立体。随着向一个方向D2行进,沿着普通螺线C2的每单位移动距离的线段J2的长度m2的变化量逐渐变小时,线段J2的轨迹变为图13D中斜线部所示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114,其外周部与虚拟膨胀直立圆锥台K6的侧面内切。以这样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为主面的部件为锥状普通螺旋叶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用作外螺旋叶片202b时,锥状普通螺旋叶片被设置成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n2、n3、n4成为传送方向X上游侧,通过该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n2、n3、n4将显影剂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传送。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方向G1在看向传送方向X时为右旋。从而,为了通过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n2、n3、n4将显影剂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传送,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需要是以使线段沿着右旋的普通螺线移动时形成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为主面的部件、即右旋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此外,作为外螺旋叶片202b使用锥状普通螺旋叶片时,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的内径L24成为图13A所示的虚拟圆柱K3的半径r2的2倍的值,外径L25如图13B 图13D所示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而从2m2的最小值+2r2开始到2m2的最大值+2r2为止连续变化。在此,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的内径L24为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的内周部和虚拟圆柱K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值,该内周部为在与虚拟圆柱K3的轴线垂直的截面中到该虚拟圆柱K3的轴线的距离最近的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上的一部分。此外,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的外径L25为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的外周部和虚拟圆柱K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值,该外周部为在与虚拟圆柱K3的轴线垂直的截面中到该虚拟圆柱K3的轴线的距离最远的外螺旋叶片202b (锥状普通螺旋叶片)上的一部分。外螺旋叶片202b的内径L24例如可以在18mm以上29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外螺旋叶片202b的外径L25的最小值例如可以在20mm以上32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最大值例如可以在21mm以上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例如,安装角度β可以不是90°,可在30°以上150°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导程角02例如可在20°以上70° 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外螺旋叶片202b的厚度Lffi可以在I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外螺旋叶片202b的长度方向长度L27为旋转筒202d的轴线方向长度L2tl的四分之一左右的长度,例如可以在50mm以上IOO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螺旋叶片202b的内径L24与旋转筒202d的厚度L21的2 倍的值和内螺旋叶片202a的外径L17之和相等。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与内螺旋叶片202a—起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取入口部202da附近的显影剂向取入口部202da引导。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换言之,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而连续变大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为连续的左旋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并设置成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n2、n3、n4成为传送方向X下游侧。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内径 L28例如可以在5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外径L29的最小值例如可以在5mm以上18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最大值例如可以在20mm以上3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例如,利用图13A说明的安装角度β可以在30°以上150°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导程角92例如可在20°以上70°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上游侧螺旋叶片 202c的厚度L3tl可以在I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长度方向长度L31可以在30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内径L28与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径L16相等,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和内螺旋叶片202a平滑相连。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内周部固定第2连通路径S侧的支撑部件202f,并设定成该支撑部件202f的外径和上游侧螺旋叶叶片202c的内径L28相等。送出部202e与内螺旋叶片202a和旋转筒202d —起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 将位于旋转筒202d外侧的排出口部202db附近的显影剂向第I连通路径R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出部202e由四个同一形状的矩形平板构成。构成送出部202e 的四个矩形平板,分别在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四个孔中、在旋转筒202d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之间各设置一个。更详细地说,各矩形平板在旋转筒202d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且在相邻的两个孔中与位于旋转方向G1上游侧的孔的旋转方向G1下游端相邻设置。构成送出部202e的各矩形平板的长边部分固定于旋转筒202d的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矩形平板的主面仅在旋转筒202d的径向和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各矩形平板的长边部分的长度与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矩形的孔的传送方向X长度L22相等或在其以上, 短边部分的长度L32在5mm以上IO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相对于本实施方式,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构成送出部202e的各矩形平板也可以是其主面在旋转筒202d的径向、轴线方向和旋转方向G1延伸设置。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 构成送出部202e的各部件可以为彼此不同的形状。此外,该部件的形状除了矩形平板以外,例如也可以是正方形平板。进而,该部件所设置的个数可以与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孔的个数无关,而为三个以下或五个以上。根据具有这样构成的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的显影装置200,显影槽201中的第I 传送路径P内的显影剂,在传送方向X上游侧经旋转筒202d的取入口部202da而流入到该旋转筒202d的内侧。并且,显影剂由旋转筒202d的内侧的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到传送方向X下游侧,并经旋转筒202d的排出口部202db而流出到该旋转筒202d的外侧。此时,旋转筒202d与内螺旋叶片202a —起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在由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的显影剂和旋转筒202d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结果使显影剂带电。进而,从排出口部202db流出的显影剂由送出部202e向第I连通路径R送出,该送出部202e具有与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孔的传送方向X长度相等或在其以上的长度。 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被内螺旋叶片202a和送出部202e夹住而被压缩,结果能够使显影剂在充分带电的状态下顺利地传送。从而,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00可以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并在第I传送路径P内传送,可以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良好的图像。此外,即便是刚从调色剂盒300供给到显影槽201内的新调色剂,显影装置200也可以通过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使其迅速且充分地带电。另外,在存放于显影槽201中的显影剂为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双组分显影剂由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时,通过双组分显影剂和旋转筒202d的内壁之间的摩擦,而搅拌双组分显影剂。因此,根据显影装置200,可以充分混合调色剂和载体。 此外,即便是刚从调色剂盒300供给到显影槽201内的新调色剂,显影装置200也可以通过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使其迅速且充分地与载体混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螺旋叶片202a向旋转方向转运动,从而送出部202e在面向第I连通路径R的位置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汲取显影剂并向第I连通路径R送出。因此,显影装置200可以将从排出口部202db流出的显影剂迅速地引导到第I连通路径R,因此可以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槽201具有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其设置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之间,随着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 201g和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远离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地形成。因此,显影装置200可以抑制显影剂从第2传送路径Q经第I连通路径R向第I传送路径P移动,可以顺利地传送显影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201ca与内螺旋叶片202a围绕的虚拟圆柱的轴线相比设置于铅垂方向下方。从而,在送出部202e上滑落的显影剂经第I连通路径R向第2传送路径Q移动,因此显影装置200可以使显影剂更顺利地传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包含外螺旋叶片202b,在外螺旋叶片202b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用于供给显影剂的供给口部205a。从而,经由供给口部205a 供给的新调色剂首先由外螺旋叶片202b传送到传送方向X上游侧,之后经旋转筒202d的取入口部202da流入到旋转筒202d内,由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到传送方向X下游侧。因此,根据显影装置200,可以不使显影槽201大型化而延伸用于传送新调色剂的距离,从而可以增加新调色剂和显影槽201的内壁、旋转筒202d的外周部之间产生摩擦的机会。结果, 可以更切实地使新调色剂带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螺旋叶片202b设置在面向第2连通路径S的位置。因此,经第2连通路径S传送到第I传送路径P的显影剂和经由供给口部205a供给的新调色剂均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传送,之后流入到旋转筒202d内。从而,显影装置200可以使显影槽201内已经存放的显影剂和经由供给口部205a供给的新调色剂充分混合,因此可以抑制显影剂的带电不足。另外,存放于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为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时,根据显影装置200可以使已经存放于显影槽201内的双组分显影剂和经由供给口部205a供给的新调色剂充分混合,因此可以抑制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的不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200具备辅助槽209,该辅助槽209的内部空间与第I传送路径P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连通。并且,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的旋转筒 202d延伸到辅助槽209,结果,旋转筒202d的取入口部202da设置于辅助槽209内。从而, 经由供给口部205a供给的新调色剂由外螺旋叶片202b传送到辅助槽209内之后,经取入口部202da流入到旋转筒202d内。因此,根据显影装置200,可以进一步延伸用于传送新调色剂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新调色剂和辅助槽209的内壁、旋转筒202d的外周部之间产生摩擦的机会。结果,可以更切实地使新调色剂带电。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辅助槽20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螺旋叶片202b形成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辅助槽209具有以沿着外螺旋叶片202b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Imm 2mm左右的间隔而形成的第I周壁部209a。因此,固定外螺旋叶片202b的旋转筒202d和第I周壁部209a的铅垂方向下部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 上游侧而逐渐变小。从而,经由供给口部205a供给的新调色剂中与第I周壁部209a的铅垂方向下部接触的显影剂,在由外螺旋叶片202b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传送时,沿着第I周壁部209a由旋转筒202d向铅垂方向上方推起。结果,在由外螺旋叶片202b传送的显影剂和第I周壁部209a之间产生摩擦,显影剂带电。从而,根据显影装置200可以使经由供给口部205a供给的新调色剂更切实地带电。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外螺旋叶片202b也可以为普通螺旋叶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包含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其与内螺旋叶片202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相连,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而连续变小(即,外径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而连续变大)。辅助槽209具有以沿着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Imm 2_左右的间隔而形成的第 2周壁部20%。因此,由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传送显影剂的传送量随着朝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而逐渐变大。从而,可以使旋转筒202d的取入口部202da附近的显影剂的传送量保持得较大的同时,延缓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整体的显影剂的传送速度。 结果,可以更切实地将显影剂引导到旋转筒202d的内侧。另外,为了如上所述在抑制整体的显影剂的传送速度的同时增大取入口部202da 附近的显影剂的传送量,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优选为图13C所示的具有与虚拟压缩直立圆锥台K5内切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面n3的锥状普通螺旋叶片。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上游侧螺旋叶片202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在传送方向X的上游侧端部和下游侧端部分别具有支撑部件202f。从而,可以经由支撑部件202f驱动第I显影剂传送部 202,因此可以简化显影装置200的驱动机构。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经支撑部件202f支撑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槽201设置下游侧障壁部20 Ih,其在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邻,且与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从而,显影装置200可以抑制显影剂从传送方向X下游侧进入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和显影槽201的内壁之间。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下游侧障壁部201h。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槽201设置上游侧障壁部201f,其在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邻,且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从而,显影装置200可以抑制显影剂从传送方向X上游侧进入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和显影槽201的内壁之间。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上游侧障壁部201f。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螺旋叶片202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中,在该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什么也不设置,该内侧的空间被用作显影剂的移动空间。即,处于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空间的显影剂未被该内螺旋叶片202a推压,因此不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前进而停留于此。结果,停留在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空间的显影剂,若以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前进的显影剂为基准,可以看作向传送方向X上游侧前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剂在旋转筒202d的内侧要相对地向两个方向移动,显影剂之间相斥。从而,显影剂的一部分容易向传送方向X以外的方向、例如铅垂方向移动。因此,显影剂和内螺旋叶片202a、旋转筒202d之间产生摩擦的机会增加,显影剂更切实地带电。此外,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什么也不设置,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显影剂存放于显影槽201内。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在内螺旋叶片202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该内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设置圆柱状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铅垂方向上面201ca以使第I传送路径P侧的部分与第2传送路径Q侧的部分相比成为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因此,显影装置200可以进一步抑制显影剂从第2传送路径Q经第I连通路径R向第I传送路径P移动,可以顺利地传送显影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通路径底部20 Id的铅垂方向上面201 da以使第2传送路径Q侧的部分与第I传送路径P侧的部分相比成为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因此,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的铅垂方向上面201da上的显影剂要通过自重向第I传送路径P侧移动。从而,显影装置200可以抑制显影剂滞留在第2连通路径S。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铅垂方向上面201ea以使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与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相比成为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辅助槽底部209c的铅垂方向上面209ca与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的铅垂方向上面201ea的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相连,且以使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与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相比成为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因此,辅助槽底部209c的铅垂方向上面209ca上的显影剂要通过自重而向传送方向X下游侧移动。从而,显影装置 200可以更切实地使辅助槽209内的显影剂流入到旋转筒202d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柱形的旋转筒202d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底面设置流出开口部202dc。从而,在由内螺旋叶片202a传送的显影剂未从排出口部202db流出时, 也可以经由流出开口部202dc向旋转筒202d外传送显影剂,可以抑制显影剂在旋转筒202d 内被压缩。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送出部202e的各矩形平板在旋转筒202d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且在形成于排出口部202db的相邻的两个孔中与位于旋转方向G1上游侧的孔的、旋转方向G1下游端相邻地设置。从而,第I显影剂传送部202可以通过由相邻的两个孔夹着的旋转筒202d的侧面和矩形平板的主面更切实地汲取显影剂,因此可以抑制显影剂滞留在第I传送路径P的传送方向X下游侧。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点上只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不限定于说明书正文。再有,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装置,通过向图像承载体供给所存放的显影剂而将该图像承载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其特征在于,具有存放显影剂的显影槽;隔壁,用于区分上述显影槽的内部空间,将该内部空间区分为沿着该隔壁的长度方向的第I传送路径、位于上述图像承载体侧并夹着该隔壁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相对的第2传送路径、在该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侧连通上述第I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的第I连通路径、以及在该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连通上述第I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的第2连通路径;第I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I传送路径内,将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传送;和第2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内,将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传送,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包括围绕虚拟圆柱的侧面的形状的内螺旋叶片,该内螺旋叶片通过以该虚拟圆柱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而从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传送显影剂;旋转筒,包围上述内螺旋叶片的外周部,并与上述内螺旋叶片一起旋转运动,该旋转筒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设置取入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设置排出口部,其中,上述取入口部形成有用于将显影剂取入到上述旋转筒内的孔,上述排出口部形成有用于从上述旋转筒内排出显影剂的孔;和送出部,固定于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部中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部分,且通过与上述旋转筒一起旋转运动而将位于上述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送出,上述排出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从上述送出部的上述长度方向中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螺旋叶片的旋转运动的方向为上述送出部在面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的位置在铅垂方向上向上方移动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槽包含面向上述第I连通路径的第I连通路径底部,该第I连通路径底部随着从上述第I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离开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延伸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通路径底部的铅垂方向上部与上述虚拟圆柱的轴线相比设置于铅垂方向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还包括外螺旋叶片,该外螺旋叶片固定于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部中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部分,且通过与上述旋转筒一起旋转运动而将位于上述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向上述取入口部引导,上述显影装置还具有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上述显影槽内的供给口部,该供给口部设置于上述外螺旋叶片的铅垂方向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螺旋叶片设置在面向上述第2 连通路径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辅助槽,该辅助槽具有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连通的内部空间,上述旋转筒延伸到上述辅助槽的内部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螺旋叶片形成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上述辅助槽包括以沿着上述外螺旋叶片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的第I周壁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包括用于将位于上述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向上述取入口部引导的上游侧螺旋叶片,该上游侧螺旋叶片与上述内螺旋叶片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相连,为内径恒定且外径随着朝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而连续变小的形状,上述辅助槽包括以沿着上述上游侧螺旋叶片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该外周部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的第2周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显影剂传送部还包括设于上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圆柱形的支撑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槽包括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面向上述第I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部分;和下游侧障壁部,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邻,且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槽包括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面向上述第I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部分;和上游侧障壁部,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侧与上述第 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邻,且与上述第I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13.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包括显影槽和显影辊。通过隔壁将显影槽的内部空间区分为第1传送路径、第2传送路径、第1连通路径和第2连通路径。在第1传送路径内设置用于将显影槽内的显影剂向传送方向X传送的第1显影剂传送部。在第2传送路径内设置用于将显影槽内的显影剂向传送方向Y传送的第2显影剂传送部。第1显影剂传送部由内螺旋叶片、外螺旋叶片、上游侧螺旋叶片、旋转筒、送出部、支撑部件和第1齿轮构成。在旋转筒设置取入口部和排出口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608893SQ2012100189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永井隆文, 见原幸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