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68336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的大规模使用,光纤光缆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光纤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光纤连接关系及连接状态越来越复杂,连接状态与连接关系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光纤物理网的网元主要有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光缆接头盒、光缆分纤箱等。这些设备的内部配线均采用简单的物理连接,当光纤大规模应用时,光纤的连接关系就会非常复杂,如何管理这些连接关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管理是基于人工手工表格记录、纸质手写等为基础,越来越不满足光纤网络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信网大规模海量光纤的管理需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光纤配线架等配线设备上使用的光纤连接线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跳纤、一种为尾纤。跳纤主要用于将不同的适配器连接起来,尾纤主要用于将适配器与光缆连接起来。 适配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两个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起来。由于光纤配线架等光纤配线设备上的连接器数量非常多,如何避免光纤端口的错误对接,以及如何及时发现光纤端口的故障,成为运营商在施工和维护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实际故障维护及路由改变过程中,往往只能针对其中某一路光纤进行操作,因此,在查找光纤连接器过程中耗时较长。且光纤连接器的信息标识手工写入,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光纤连接状态的管理效率低,且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包括信息存储模块,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用于信息的存储;天线模块,设置在与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用于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写入,其中,预定范围为天线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射频收发器,用于向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以及接收来自天线模块的射频信号以实现对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的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切换模块,与射频收发器连接,用于将射频信号切换至对应的天线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的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控制切换模块对射频信号的切换。优选地,信息存储模块为RFID标签,射频收发器为RFID收发器,天线模块为RFID 天线。优选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为服务器或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PC、手机或PDA。优选地,智能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优选地,切换模块为一组射频切换开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方法,包括射频收发器根据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与天线模块进行射频信号的交互;天线模块根据射频信号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读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射频收发器反馈至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其中,信息存储模块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天线模块设置在与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预定范围为天线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操作结果判断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优选地,射频收发器根据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与天线模块进行射频信号的交互,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并根据读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发射相应的射频信号;切换模块将射频信号切换至与信息存储模块对应的天线模块。优选地,天线模块根据射频信号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读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射频收发器反馈至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包括天线模块判断信息存储模块是否在其覆盖范围之内,如果是,则读取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并将信息反馈通过射频收发器反馈至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优选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操作结果判断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包括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是否接收到读取的信息确定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是否插入适配器中;在接收到读取的信息的情况下,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将所读取的信息与预存数据相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是否正确。优选地,预存数据存储在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或存储在与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相连的服务器中。优选地,读取的信息包括用于标识信息存储模块的有序的标签数据。优选地,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尚未插入适配器之前,将标签数据写入信息存储模块。通过本发明,采用包括信息存储模块、天线模块及射频收发器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纤连接状态的管理效率低,且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连接器连接状态智能化、电子化管理的效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网络中连接器连接状态管理的效率,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缆分纤箱装配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分散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装配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熔接盘装配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框架装配示意5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示意图;以及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相关技术中光纤连接状态的管理效率低,且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信息存储模块10,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用于信息的存储;天线模块20,设置在与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与信息存储模块 10耦合,用于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写入,其中,预定范围为天线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射频收发器30,与天线模块20耦合,用于向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以及接收来自天线模块的射频信号以实现对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人机交互控制模块40,与射频收发器30耦合,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的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包括信息存储模块、天线模块及射频收发器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纤连接状态的管理效率低,且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连接器连接状态智能化、电子化管理的效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网络中连接器连接状态管理的效率,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模块50,与射频收发器30耦合,用于将射频信号切换至对应的天线模块20 ;智能控制模块60,与人机交互控制模块40及射频收发器30耦合,用于接收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的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控制切换模块对射频信号的切换。其中,切换模块50可以为一组射频切换开关。智能控制模块60可以为微处理器。基于微处理器的种类繁多,本实施例可以选择较为通用的单片机来实现智能控制模块的功能。上述装置是基于无线方式的,进而,信息存储模块10可以为RFID标签,射频收发器30可以为RFID收发器,天线模块20可以为RFID天线。在实施例过程中,由智能控制模块60控制射频收发器30,当人机交互控制模块40 与智能控制模块60连接时,可控制智能控制模块60,使得有射频收发器30的射频信号被切换模块50切换到制定的天线模块20。其中,为了减少相邻天线之间的间距,可以将天线设计成阿基米德螺旋线或“S”形迹线,并安装在平面内形成一定的有序阵列,这样就实现了天线的小间距。由连接器插座附件的天线模块20与固定在连接器插头上的信息存储模块10 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对连接器插头与插座连接状态和连接信息的智能化、电子化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主要为软件系统及支持软件系统的必要硬件,其中,人机交互控制模块40可以便携式易操作的终端,例如,可以为PC、手机或PDA。操作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模块40输入指令,人机交互控制模块40接收指令后执行后续操作,操作更灵活,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下面结合附图3至图8对本发明实施作进一步描述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那样,RFID指的是一种应用,可以用RFID标签来标记需要标识的物品。其中,RFID标签指的是特别设计的电子标签,其通常为芯片与天线的组合,其被放置或嵌入在对象中。RFID标签通常与RFID收发器一起使用。其中,“RFID收发器”指的是一种电路、 芯片或装置,其发射可以用于激励或“激发”RFID标签的信号,以及接收并解码由被激励的 RFID标签发射的信息。RFID收发器可以包括单个电路、芯片或装置,或者可以包括多个电路、芯片或装置,其中的电路、芯片等装置可结合使用。使用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对所需要标识的物品进行管理。RFID收发器通常包含两个部分,RFID射频收发模块和RFID天线。RFID天线指的是响应RFID收发器信号而发射场的一种天线。RFID天线还可以接收并向RFID收发器传递被激发的RFID标签发射的信号。这些RFID标签与RFID收发器和RFID天线相结合地工作。由RFID射频收发模块发出的射频信号通过RFID天线向外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围空间发射信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RFID标签能接收到由RFID天线发出的信号,并响应RFID天线发出的信号,并通过天线反馈信息,实现信息的交互等功能。RFID标签一般被放置在物品或嵌入到需要标识并管理的对象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光缆分纤箱,如图3所示,其包括射频识别智能管理系统。光缆分纤箱通常包括多个连接器,一个安装框架、多个跳线或尾纤和可安装分光器的安装位,该跳纤或尾纤用于将OLT、ONU及其他ODN配线设备连接到可以遍布于多种场所的光缆上,例如居民住宅楼等场所的光缆上。同样地,配线系统通常用于将OLT设备(即光线路终端)机ONU用光纤物理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主要集中于通信用光纤配线系统,其使用 RFID标签来识别跳纤或尾纤被插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到包括在通信用光纤配线系统中的 (一个或多个)配线单元的特定连接器端口中。RFID收发器向RFID天线发送信号,其中,RFID天线广播信号作为射频(“RF”)广播信号。其中,上述RF广播信号可以是固定振幅和频率的交流信号,其中,该频率与将被读取的RFID标签的谐振频率匹配。同样,在产品中安装或嵌入RFID标签(RFID标签可以包括天线和其中存储唯一标识符的计算机芯片)。天线接收RF广播信号,接收到的RF广播信号激励RFID标签,促使RFID标签通过改变由RFID标签放置在RF广播信号上的负载来给 RFID收发器发射反馈信息,其中,RF广播信号由RFID天线发射。此负载标号促使RF广播信号的振幅随时间而改变。由RFID标签发射到RFID收发器的信息包括存储在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的唯一标识符(以及可能也有其他信息)。RFID 收发器检测RF广播信号的振幅的这些变化,并将其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微控制器 (其可以例如被嵌入到RFID收发器内)可以通过数字信号来确定与RFID标签相关的唯一标识符。以这种方式,RFID系统可以识别并跟踪进入RFID天线的特定范围内的每个RFID 标记广品。通常,RFID系统用于检测穿过给定区域的任何RFID标签的存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配线系统使用RFID技术来识别哪些特定跳纤或尾纤被插入到作为配线系统的连接器端口中。为了实现此效果,提供一批RFID天线,使得每个连接器端口可以具有自己相关RFID天线。设计时,可以有意地将每个RFID天线都设计成低效率天线,使其发射范围仅覆盖非常小的区域(例如小于IOmm)的场,以便与第一连接器端口相关的RFID天线将不会激励被插入到其它连接器端口中的跳纤或尾纤上的RFID标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FID通信配线系统可以确定光纤配线系统的跳纤或尾纤连接性(即,哪些跳纤或尾纤被连接到哪些连接器端口)。特别地,RFID标签可以被安装、嵌入或附着到跳纤或尾纤的每个末端中(通常,将RFID标签安装或附着在光纤跳线或尾纤的每个连接器中,并且特定跳纤或尾纤的每个末端上的RFID标签将具有存储在标签存储器中的唯一标识符)。同样地,RFID天线可以直接位于每个配线板的连接器端口的上面、下面、后面或附近。RFID收发器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激活系统中的每个RFID天线模块。如上,每个RFID天线模块辐射效率较低,从而使得连接器端口相关联的RFID标签不会读到其他端口上的电子标签,发生串扰。当每个RFID天线模块被激活时,RFID收发器可以由RFID 天线模块接收到的信号(来自电子标签)来确定与安装在跳纤或尾纤连接器上的任何RFID 标签相关的唯一标识符。如果配线系统中的所有RFID天线被顺序地激活,则配线系统整个跳纤或尾纤的连接性将被识别。此信息可以被识别或读取,例如,存储在数据库中,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在报告中打印出等。在实施过程中,智能控制模块可用于控制系统的操作和/或跟踪系统的跳纤或尾纤的连接性,其中,该智能控制模块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微控制器上。控制器可以连接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系统中,其他存储系统可以用来存储使用系统的RFID方面跟踪的跳纤或尾纤连接信息。将智能控制模块还可以耦合到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可以允许系统操作员进行查询并接收关于通信配线系统中的当前(或历史)跳纤或尾纤连接的信息。虽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未描绘数据库(或其它存储机构)和/或用户界面。连接器及其上的信息存储模块。光纤连接器(以SC型光纤连接器为例,如图4与图5)分为两部分,一为适配器4,一为光纤连接器插头5。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存储模块为 RFID标签1,即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上固定RFID标签1。在实施过程中,可在连接器插头壳2 上做个凹槽,将RFID标签1做成指定的尺寸,以刚好能放入到连接器插头壳2上为宜,可用胶水或粘贴剂实现粘贴,光纤连接器插头芯3可保持不变。如图3、图6、图7所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通信用光缆分纤箱10,其包括射频识别智能管理系统。光缆分纤箱通常包括多个连接器(例如,SC适配器4,SC连接器插头5),一个安装框架8、多个跳线或尾纤和可安装分光器的安装位,该跳纤或尾纤用于将 OLT、ONU及其他ODN配线设备连接到可以遍布于不同场所的光缆上,例如居民住宅楼等场所的光缆上。同样地,配线系统通常用于将OLT设备(即光线路终端)与ONU用光纤物理连接起来。光纤配线系统,使用RFID标签1来识别跳纤或尾纤被插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到包括在通信用光纤配线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线单元9的特定连接器端口 4中。RFID 标签1被固定在SC连接器插头壳2上,并套入到SC连接器插芯3中,形成SC连接器插头 5。12个SC适配器4组合成一个光纤熔接盘6。光纤熔接盘中有用于RFID系统连接的RJ45连接器12、RJ45连接器11,分别用于上联和下联。这样可连接更多的光纤熔接盘。 RFID收发器集成与移动式终端中。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将若干光纤熔接盘6组合连接,并上联到主控模块6中,使得可以联接更多的光纤熔接盘,管理更多的容量。如图8所示,射频收发器在本实施例中为RFID收发器。“RFID收发器”指的是一种电路、芯片或装置,其中,RFID收发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RFID收发器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类的组合。其可以用于发射激励或“激发”RFID标签的信号,以及接收并解码由被激励的RFID标签发射的信息。RFID天线指的是响应RFID收发器信号而发射场的一种天线。RFID天线还可以接收发射的信号,并向RFID收发器传递被激发的RFID标签。RFID标签指的是特别设计的电子标签,其通常为芯片与天线的组合,其被放置或嵌入在对象中。这些RFID标签与RFID收发器和RFID天线相结合地工作。在实施过程中,RFID收发器向RFID天线13发送信号。RFID天线13广播信号作为射频(RF)广播信号。此RF广播信号可以包括例如固定振幅和频率的交流信号,其中该频率与将被读取的RFID标签1的谐振频率匹配。在产品中安装或嵌入RFID标签1。RFID 标签1包括天线和其中存储唯一标识符的芯片。天线接收RF广播信号。此接收到的RF广播信号激励RFID标签1,促使RFID标签1通过改变由RFID标签1放置在RF广播信号上的负载来给RFID收发器发射回信息,RF广播信号由RFID天线13发射。此负载标号促使 RF广播信号的振幅随时间而改变。由RFID标签1发射到RFID收发器的信息包括存储在 RFID标签1的存储器中的唯一标识符(以及可能也有其他信息)。RFID收发器检测RF广播信号的振幅的这些变化,并将其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微控制器(其可以例如被嵌入到RFID收发器内)然后可以由此数字信号来确定与RFID标签1相关的唯一标识符。 以这种方式,RFID系统可以识别并跟踪进入RFID天线的特定范围内的每个RFID标签标记产品。当每个RFID天线被激活时,RFID收发器可以是由RFID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来自电子标签)来确定与安装的,在跳纤或尾纤连接器插头上的与任何RFID标签相关的唯一标识符,跳纤或尾纤连接器插头被插入到与RFID天线相关的连接器端口中。一旦配线系统中的所有RFID天线被顺序地激活,则配线系统整个跳纤或尾纤的连接性将被识别。此信息可以被例如存储在数据库中、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在报告中打印出等。从而实现光纤连接器端口的智能化、电子化管理。下面结合图8中的装置示意图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射频切换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分部于不同的PCB板中。如图8所示,PCB板分为控制板100、主控板200和链路板300。在控制板100中,集成了 RFID收发器,射频切换模块 12、天线1、天线2、天线3、智能控制模块10、接口 13、接口 14、通信与电源模块。在主控板200中,集成了智能控制模块20、射频切换模块25、射频接口 1、射频接口 2、射频接口 3、射频接口 21、接口 23、接口 1、接口 2、接口 3、通信与电源切换模块27、通信与电源模块26、拨码开关、复位开关。在链路板300中,集成了智能控制模块30、天线切换模块35、天线模块1、天线模块 2、天线模块3、射频接口 31、射频接口 32、接口 34、接口 33、通信与电源模块36、拨码开关、 复位开关。在本连接关系中,控制板100的接口 13与服务器或智能终端连接,可通过其上所对应的软件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主控板200的接口 23与控制板100的接口 14连接,主控板200的射频接口 21与控制板100的射频接口连接。链路板300的连接中,可实现若干链路板300实现级联组后再与主控板相连接。链路板300的接口 34可与上一级的链路板 300的接口 33连接,链路板300的射频接口 31可与上一级的链路板300的射频接口 32连接,这样将若干链路板300级联起来,最后将形成的级联组中的最上级的链路板300的接口 34与的主控板200的接口 1连接,链路板300的射频接口 31与的主控板200的射频接口 1连接。依次类推,将第二个级联组所对应的上联接口依次连接到主控板的射频接口 2和接口 2中,依次类推完成整个级联加总线型联接。为了识别跳纤或尾纤的连接性,在便携式控制板100分别与主控板200与服务器或智能终端相连接后,由服务器或智能终端上的控制软件发送相关指令,例如,寻标签、读、 写、读取所有标签信息等,这些操作均可归为两类,即读与写的操作。例如,要读取一个级联组上的末端链路板上的天线模块1对应的连接器插头上的RFID标签。先由服务器或智能终端上的控制软件发送相关指令,控制板100的智能控制模块10收到指令后控制RFID收发器收发射频信号进行读操作或写操作并发出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号,同时,智能控制模块10控制射频切换模块12到射频接口,射频信号经控制板100的射频接口通到主控板200 上的射频接口 21。控制板100的控制信息经接口 14、主控板200的接口 23通到智能控制模块20,由其控制通信与电源切换模块27、射频切换模块25将射频信号、电源、数据信号等分别切换到射频接口 1和接口 1,射频接口 1和接口 1分别连接到由链路板300首尾顺次连接构成的级联组。在级联组中,智能控制模块30控制天线切换模块35通过射频接口 31、射频接口 32依次将射频信号通到级联组末端的链路板上的天线模块1上,让其对其所对应的标签进行操作,并将RFID标签信息反馈到RFID收发器中经100处理后返回给服务器或智能终端上的软件系统。如果包括RFID标签的跳纤或尾纤被插入到其中,由RFID标签发射的此信号被其对应的RFID天线接收到,且通过闭合的信号通路被传递至RFID收发器,在那里,此信号被接收及解码以确定存储在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的标识信息。此标识信息可通过服务器或智能终端等设备被存储在数据库或其他存储装置中和/或显示在显示屏上。在实际的操作中,在链路板300上面,光纤连接器对应的位置还配置有LED灯,可显示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在本实施例采用标准协议对外发送数据包,数据包中包含有各种指令及数据等信息。对应的功能模块在接受到数据包的指令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等信息反馈给相应的系统。应认识到,本文的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通信配线系统的各种组件可以安装或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中,举例来说,可以将RFID天线设置在例如印刷电路板上,该印刷电路板上包括作为配线板各连接器端口的一部分的电路,一个或多个单独的印刷电路板上, 该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配线板上、之中或附近,或临近每个连接器端口的链路板的其它元件上(即,当使用诸如小螺旋形天线的非印刷电路板天线时)。本文的RFID收发器还可以安装在各种位置中。在某些实施例中,RFID收发器可以是安装在每个链路板相关的印刷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此印刷电路板可以是例如包括作为特定链路板的各连接器端口中的至少某些连接器端口的一部分的电路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与每个配线板相关的印刷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此印刷电路板可以是例如包括作为特定链路板的各连接器端口中的至少某些连接器端口的一部分的电路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配线板之上、之中或附近的单独的印刷电路板、或例如机架控制器上的印刷电路板。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RFID收发器,且每个RFID收发器可以用来跟踪链路上的连接器端口的连接性,链路板上的所有连接器端口的连接性,或多个链路板上的连接器端口的连接性。同样地,本文的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各种位置中,包括上文所讨论的可以安装RFID 收发器的每个位置。控制器可以但不必须安装在与RFID收发器相同的印刷电路板上(在RFID收发器和控制器两者均包括印刷电路板可安装芯片、电路或装置的实施例中)。包括在本发明中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可以被发现为分立元件或小集成电路。综上所述,下面对图8中各模块的操作进行总结第一步在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生成有序格式的标签数据;第二步写操作的实现。在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生成有序格式的标签数据,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智能控制模块10,智能控制模块10发出指令给射频收发器,并同时发送给智能控制模块20与智能控制模块30,控制切换模块与天线切换模块,将射频信号切换到指定的天线模块,在信息存储模块中的写入相应的信息,不断重复以上步骤并切换到不同的信息存储模块,实现相关的所有写入;第三步读操作的实现,由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生成有序格式的标签数据,通过连接线连接到智能控制模块10,智能控制模块10发出指令给射频收发器,并同时发送给智能控制模块20与智能控制模块30,控制切换模块与天线切换模块,将射频信号切换到指定的天线模块,拾取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并返回具体结果值。然后继续切换到下一个天线模块,依次进行,循环往复,直至扫描完所有结果。通过有序的读取不同连接器插头的信息存储模块的存在与否及信息存储模块上的信息来判断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并失去连接器的连接信息;第四步分析及智能管理的实现,通过有序的读取不同连接器插头的信息存储模块的存在与否及信息存储模块上的信息来判断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并失去连接器的连接信息。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和连接信息与存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在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显示出来,可指导后续操作。优选地,在连接器插头尚未插入时,可预先读取连接器插头信息,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与存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在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显示出来,可指导插入位置等后续操作。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生成有序格式的标签数据,可在连接器插头尚未插入时,写入连接器插头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902,射频收发器根据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与天线模块进行射频信号的交互;步骤S904,天线模块根据射频信号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读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射频收发器反馈至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其中,信息存储模块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 天线模块设置在与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预定范围为天线模块的无线覆盖范围;步骤S906,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操作结果判断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射频收发器根据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与天线模块进行射频信号的交互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并根据读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发射相应的射频信号;切换模块将射频信号切换至与信息存储模块对应的天线模块。在执行步骤S904的过程中,天线模块判断信息存储模块是否在其覆盖范围之内,如果是,则读取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并将信息反馈通过射频收发器反馈至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操作结果判断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过程中,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读取的信息来确定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是否插入适配器中;在接收到读取的信息的情况下,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将所读取的信息与预存数据相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是否正确。其中,预存数据存储在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或存储在与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相连的服务器中;读取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标识信息存储模块的有序的标签数据。在实施过程中,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尚未插入适配器之前,将标签数据写入信息存储模块。方便后续执行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匹配比对。下面对上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方法的执行过程做进一步总结Si,生成有序格式的标签数据。该过程可以在连接器插头尚未插入时,写入连接器插头信息。S2,控制并写入信息,实现数据写入操作。S3,有序的读取不同连接器插头的存储数据及连接信息来判断连接器的连接状态。该存储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拾取。S4,连接器的连接信息与存量数据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显示。 该显示可用于指导后续操作。若在连接器插头尚未插入时,也可预先读取连接器插头存储数据,将存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显示出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较大进步,达到了连接器连接状态智能化、电子化管理的效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网络中连接器连接状态管理的效率。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纤连接状态的管理效率低,且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连接器连接状态智能化、电子化管理的效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网络中连接器连接状态管理的效率,提升了系统的性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存储模块,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用于信息的存储;天线模块,设置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用于对所述信息存储模块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写入,其中,所述预定范围为所述天线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射频收发器,用于向所述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模块的射频信号以实现对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射频收发器的所述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模块,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切换至对应的天线模块;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射频收发器的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对所述射频信号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为一组射频切换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为RFID标签,所述射频收发器为RFID收发器,所述天线模块为RFID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为服务器或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PC、手机或PDA。
7.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器根据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与天线模块进行射频信号的交互;所述天线模块根据所述射频信号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读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所述射频收发器反馈至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其中,所述信息存储模块设置在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所述天线模块设置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为所述天线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操作结果判断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射频收发器根据来自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与天线模块进行射频信号的交互,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的读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读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射频收发器发射相应的射频信号;切换模块将所述射频信号切换至与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对应的天线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根据所述射频信号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读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所述射频收发器反馈至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 包括所述天线模块判断所述信息存储模块是否在其覆盖范围之内,如果是,则读取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反馈通过所述射频收发器反馈至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操作结果判断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包括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根据是否接收到读取的信息确定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是否插入所述适配器中;在接收到读取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将所读取的信息与预存数据相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是否正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数据存储在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中或存储在与所述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相连的服务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的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存储模块的有序的标签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插头尚未插入所述适配器之前,将所述标签数据写入所述信息存储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信息存储模块,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的插头中,用于信息的存储;天线模块,设置在与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相隔的预定范围内,用于对信息存储模块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写入,其中,预定范围为天线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射频收发器,用于向天线模块发送射频信号以及接收来自天线模块的射频信号以实现对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人机交互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射频收发器的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过运用该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纤连接状态的管理效率低,且无法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连接器连接状态智能化、电子化管理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B6/44GK102540355SQ2012100189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周磊, 孙开珊, 屈源, 赵国, 郝祥勇, 陈卫红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