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4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光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盒。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设备如激光打印机等中,处理盒被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处理盒的框体保持感光鼓、带电器和显影装置。当形成图像时,感光鼓以恒定转速旋转。伴随该旋转,感光鼓的表面由带电器均匀带电。然后,均匀带电的部分被选择性地曝光,使得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当静电潜像面朝显影装置时,调色剂从显影装置被提供到静电潜像,使得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被转印到片材上。从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带电器例如包括沿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放电电线;和介于感光鼓与放电电线之间的栅极。对放电电线施加高电压,以使从放电电线发生电晕放电。当对栅极施加适当的电压时,到达感光鼓表面的电荷(即,离子)的数量被控制为恒定量。框体面朝放电电线的部分形成有与放电电线相对应的矩形开口(参见例如JP2006-98509A)。因此,可以通过该开口从框体的外部将空气流引入框体内。由于该空气流,可以防止灰尘等附着在放电电线上。

发明内容
在上述处理盒中,框体在开口的周围部分强度较低。因此,当例如运输处理盒时,外力施加在框体上,使得框体的开口的周围部分可能变形。此外,栅极因框体的变形而弯曲变形,从而可能引起例如栅极与感光鼓接触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示例性的各方面提供一种感光盒,该感光盒能防止框体的开口的周围部分变形。根据本发明示例性一方面,提供一种感光盒,该感光盒包括感光构件,所述感光构件以其表面能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感光盒;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有间隔地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并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平行;框体,所述框体保持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放电电极,且包括位于所述感光构件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反侧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清洁器,所述清洁器能沿所述开口运动以清扫所述放电电极;以及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相对于所述清洁器是单独的构件,用于接触所述框体以加强所述开口的周围部分。根据本发明,所述感光构件以其表面能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安装。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有间隔地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感光构件的所述表面平行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放电电极被所述框体保持。
在所述框体中,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感光构件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反侧。因此,可以通过该开口从框体的外部将空气流引入框体内。由于该空气流,可以防止灰尘等附着在放电电极上。此外,可以去除附着在所述放电电极上的灰尘等。结果,放电电极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均匀放电。此外,清洁器安装为能沿所述开口运动。当所述清洁器沿所述开口运动时,所述放电电极被所述清洁器清扫,使得附着在所述放电电极上的灰尘等被去除。因此,放电电极被清扫干净,使得所述放电电极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均匀放电。作为相对于所述清洁器来说单独的构件的加强构件接触所述框体。由于所述框体的开口的周围部分被所述加强构件加强,可以防止所述框体的开口的周围部分变形。因此,对于栅极设置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构件之间的构造,可以防止所述栅极的变形和所述栅极与所述感光构件的接触。


图I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鼓盒(drum cartridge)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剖视图;图2是图I中所示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3是处理盒的后视图(从后侧看的视图);图4是处理盒沿图3中的线A-A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感光鼓和上壁的后视图(从后侧看的视图);图6是最左加强构件(图2中所示的最右加强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中间加强构件和最右加强构件(图2中所示的中间加强构件和最左加强构件)的立体图;图8A是处理盒的立体图,该图示出了正在朝右侧运动的清洁器;图8B是感光鼓和上壁的后视图,该图示出了正在朝右侧运动的清洁器;图9A是处理盒的立体图,该图示出了已完全运动到右侧的清洁器;以及图9B是感光鼓和上壁的后视图,该图示出了已完全运动到右侧的清洁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照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I、图像形成设备如图I所示,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主体壳2。盒安装/拆下开口 3及打开和关闭盒安装/拆下开口 3的前盖4形成在主体壳2的前面侧的侧壁上。顺便提及,激光打印机是图像形成设备I的一个实例。顺便提及,图像形成设备I的前面侧是前后方向的前侧。此外,在图像形成设备I被放在平面上的状态下,与该平面正交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当从前侧看放在平面上的图像形成设备I时定义了图像形成设备I的左和右。处理盒5安装得比主体壳2的中心略微朝前。在前盖4打开的状态下,处理盒5经由盒安装/拆下开口 3被安装在主体壳2中及从主体壳2拆下。处理盒5包括鼓盒6 (感光盒的一个实例);和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在鼓盒6的
显影盒7。鼓盒6包括鼓框体8 (框体的一个实例)。感光鼓9 (感光构件的一个实例)被以能旋转的方式保持在鼓框体8的后端部。鼓框体8还保持带电器10和转印辊11。带电器10和转印棍11分别设置在感光鼓9的后侧和感光鼓9的下方。鼓框体8的、位于比感光鼓9更朝前的位置的部分构成盒安装部12。显影盒7安装在盒安装部12。显影盒7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壳体13。互相连通的贮料器14和显影室15以沿前后方向彼此相邻的方式形成在壳体13中。贮料器14是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空间。由树脂膜制成的搅拌器16容纳在贮料器14中。搅拌器16粘合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搅拌器轴17,并被安装为能与搅拌器轴17—体旋转。当搅拌器16旋转时,容纳在贮料器14中的调色剂被搅拌,从贮料器14向显影室15提供。显影室15包括显影辊18和提供辊19,显影辊18和提供辊19能分别绕显影辊轴20和提供辊轴21旋转。显影辊轴20和提供辊轴21沿左右方向延伸。显影辊18设置为其表面(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壳体13的后端部露出。显影盒7以显影辊18的表面接触感光鼓9的表面(外周面)的方式安装在鼓盒6。提供辊19设置为其表面(外周面)从显影辊18的前下侧接触显影辊18的表面。显影室15中的调色剂被提供辊19向显影辊18的表面提供,以使调色剂以薄层承载在显影辊18的表面上。在主体壳2中,具有激光器等的曝光装置22设置在处理盒5的上方。当形成图像时,感光鼓9沿从左侧看时的顺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旋转。当感光鼓9旋转时,感光鼓9的表面由于从带电器10的放电而均匀带电。同时,基于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I的个人计算机(未示出)接收的图像数据,激光束从曝光装置22射出。激光束通过带电器10与显影盒7之间,然后照在均匀带电的感光鼓9的表面,从而使感光鼓9的表面选择性地曝光。因此,电荷从感光鼓9的曝光部分被选择性地去除,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当随着感光鼓9的旋转静电潜像面朝显影辊18时,调色剂被从显影辊18向静电潜像提供。因此,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容纳片材P的供纸盘23设置在主体壳2的底部。用于从供纸盘23送出片材的拾取辊24设置在供纸盘23的上方。从侧面看时为S形的输送路径25形成在主体壳2中。输送路径25从供纸盘23经由感光鼓9与转印辊11之间的空间向形成在主体壳2的上表面的排纸盘26延伸。设置为彼此面对的分离辊27和分离垫28、一对供给辊29、一对定位辊30和一对排纸辊31沿片材P的输送方向以上述顺序设置在输送路径25上。从供纸盘23送出的片材P经过分离辊27与分离垫28之间。这时,一次分离出一张片材。之后,片材P被供给棍29朝定位棍30输送。然后,片材P被定位棍30在适当时刻朝感光鼓9与转印棍11之间输送。当随着感光鼓9的旋转调色剂图像面朝正在通过感光鼓9与转印辊11之间的片材P时,感光鼓9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辊11电吸引并转印到片材P上。在输送路径25上,定影装置32沿片材P的输送方向被设置在转印辊11的下游侧。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输送通过输送路径25,穿过定影装置32。在定影装置32中,调色剂图像因热和压力被定影在片材P上成为图像。图像形成设备I1具有作为操作模式的单面模式和双面模式。在单面模式中,在片材P的一面上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在双面模式中,在片材P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后,在片材P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在单面模式中,在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被排纸辊31排到排纸盘26上。作为用于实现双面模式的构造,在主体壳2中形成反转输送路径33。反转输送路径33从排纸辊31的附近在输送路径25与供纸盘23之间延伸,且连接到输送路径25上的供给棍29与定位棍30之间。在反转输送路径33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反转输送棍34和一对第二反转输送棍35。 在双面模式中,在片材P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后,片材P不被排到排纸盘26上,而是被排纸辊31送到反转输送路径33。然后,片材P被第一反转输送辊34和第二反转输送辊35输送通过反转输送路径33,使得片材P的面被反转。接着,反转后的片材P以没有形成图像的第二面面朝感光鼓9的外周面的状态被送到输送路径25。然后,在片材P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形,使得在片材P的两面上都形成图像。在两面都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被排纸辊31排到排纸盘26上。2、鼓盒(I)鼓框体鼓盒6的鼓框体8由树脂制成。如图2所示,鼓框体8具有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且它们沿左右方向有间隔地彼此相对。前侧壁43在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各前端部之间延伸。如图3所示,后侧壁44在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各后端部之间延伸。如图2和3所示,上壁45以从上侧覆盖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各后端部的方式在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各后端部之间延伸。如图4所示,下壁46在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各下端部之间延伸。感光鼓9和转印辊11被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上壁45与下壁46之间的空间中。上壁45保持带电器10。在左侧壁41与右侧壁42之间的空间中,不与上壁45相对且具有打开的上侧的部分构成盒安装部12 (参见图I)。(2)上壁如图2和3所示,上壁45 —体地包括一对左相对部51和右相对部52、盖部53和带电器保持部54。如图2所示,左相对部51和右相对部52具有相同的、在侧视图中朝下凸的三角形的形状。左相对部51和右相对部52沿左右方向从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各后上端部的外部彼此相对。盖部53在左相对部51和右相对部52的上端之间延伸。盖部53具有栅格形状。盖部53形成为在感光鼓9上方具有间隔地从上侧覆盖感光鼓9 (参见图I)。带电器保持部54设置在盖部53的后侧处。如图4所示,带电器保持部54 —体地包括一对外支撑部55、内支撑部56、连接部57和配合部58。带电器保持部54包括一对电线支撑部59。
一对外支撑部55具有沿后方上升(沿前方下降)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且它们沿与朝后上升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间隔地设置。内支撑部56设置在一对外支撑部55的内侧处且与各外支撑部55的后上端部有微小间隔地相对。内支撑部56具有与外支撑部55平行的矩形部。连接部57设置在各外支撑部55的后上端部与同外支撑部55相对的内支撑部56的后上端部之间。
配合部58从内支撑部56的后上端部连续形成。配合部58具有矩形部,该矩形部从内支撑部56沿外支撑部55的面朝方向(以下简称为“面朝方向”)的内部方向和后上方向突出。从而,在配合部58与内支撑部56的面朝方向的内表面和后上端面之间分别形成台阶。如图2所示,一个配合部58与另一个配合部58之间是敞开的,作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开口 60。电线支撑部59有间隔地彼此相对,该间隔至少大于感光鼓9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区域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电线支撑部59具有沿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3)带电器如图4所示,带电器10包括放电电线61 (放电电极的一个实例)、一对屏蔽电极62和栅极63。放电电线61设置在电线支撑部59之间。放电电线61与感光鼓9表面有间隔地沿与感光鼓9表面平行且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这里,第一方向(即,图4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是感光鼓9的表面中与放电电线61相对的部分的运动方向。当对放电电线61施加高电压时,从放电电线61发生电晕放电。一对屏蔽电极62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薄金属板状。每一个屏蔽电极62的后上端部都包括被夹持部64。被夹持部64插在外支撑部55与同该外支撑部55相对的内支撑部56之间,被外支撑部55和内支撑部56夹持,以使各屏蔽电极62安装在带电器保持部54。在此状态下,所述一对屏蔽电极62分别设置在第一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使所述一对屏蔽电极62与放电电线61平行且有间隔地延伸。由于所述一对屏蔽电极62,可以防止从放电电线61放出的电荷泄漏到第一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栅极63与屏蔽电极62—体地形成,设置在屏蔽电极62的前下端之间。栅极63有间隔地与感光鼓9的表面相对。栅极63具有沿第一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薄金属板状。栅极63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具有预定宽度的开口,所述开口以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微小恒定间隔形成。从而,栅极63具有在各开口之间的、沿左右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细长电极部。当对栅极63施加适当的电压时,从放电电线61到达感光鼓9的表面的电荷(离子)的量被控制为恒定量。(4)电线清洁器如图2和3所示,鼓盒6包括用于清扫放电电线61的清洁器71。清洁器71能沿开口 60运动。当清洁器71沿开口 60运动时,放电电线61被清洁器71摩擦接触,使得附着在放电电线61的灰尘等被去除。(5)加强构件如图2至5所示,鼓盒6包括三个加强构件81。如图5所示,对于全新的鼓盒6,三个加强构件81彼此有距离地沿左右方向设置,并与开口 60相对。例如,三个加强构件81等距离地设置。如图6所示,在加强构件81中沿左右方向最接近清洁器71的最左加强构件81 (第一加强构件的实例)一体地包括操作部82、一对接触部83和梁部84。操作部82大致为矩形细长板状。操作部82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都朝一侧弯曲。操作部82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都形成有沿操作部82长度方向两个端部的弯曲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配合突起85。
一对接触部83连接到操作部82的一面(面朝放电电线61的面)。此外,所述一对接触部83彼此有间隔地沿操作部8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相对于穿过操作部82的所述一面的中心的垂线沿长度方向对称。每一接触部83都垂直地延伸至操作部82的所述一面。每一接触部83都为弯曲并沿长度方向延伸至操作部82的外侧的L形。每一接触部83沿与操作部8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都具有与操作部82相同的宽度。梁部84为连接到操作部82的所述一面的板状。梁部84设置在所述一对接触部83之间。梁部84的一面84A(与放电电线61相对的面)是朝操作部82凹陷的半弧面。如图7所示,中间加强构件81和最右加强构件81 (第二加强构件的一个实例)与图6中所示的最左加强构件81具有相同的构造,除了在操作部82中没有形成配合突起85。如图4所示,接触部83的头端部与如下台阶配合,所述台阶是配合部58与内支撑部56沿面朝方向的内表面之间的台阶,操作部82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与如下台阶配合,所述台阶是配合部58与内支撑部56的后上端面之间的台阶。因此,各加强构件81以能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到鼓框体8且能沿开口 60运动。在此状态下,各接触部83从面朝方向的内侧接触鼓框体8的配合部58。(6)退避部在鼓框体8的上壁45,在开口 60的右端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三个加强构件81的空间,作为退避部91。退避部91的左端部形成有配合凹陷92,配合凹陷92朝面朝方向的外侧凹陷,与最左加强构件81的两配合部85相对应。(7)清扫操作如图5所示,对于全新的鼓盒6,清洁器71的右端部设置在接近开口 60的左端部的位置(初始位置)。如上所述,三个加强构件81等距离地设置。例如,当显影盒7的壳体13中的调色剂用尽而由新品代替显影盒7时,需要清扫放电电线61以防止由于放电电线61的污染而造成放电不均匀。清扫通过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清洁器71来进行。首先,清洁器71朝右移动。当清洁器71移动时,清洁器71沿放电电线61滑动地接触放电电线61。从而擦掉附着在放电电线61上的灰尘等。当清洁器71朝右移动时,清洁器71的右端面接触最左加强构件81的左端面81A(接触面的一个实例)。该接触后,清洁器71朝右移动,使得最左加强构件81被清洁器71推动而朝右移动。如图8A和8B所不,当清洁器71和最左加强构件81继续朝右移动时,最左加强构件81接触中间加强构件81。此接触后,清洁器71朝右移动,使得最左加强构件81和中间加强构件81被清洁器71推动而朝右移动。当清洁器71继续朝右移动时,被清洁器71推动而朝右移动的中间加强构件81接触最右加强构件81。此接触后,清洁器71朝右移动,使得三个加强构件81被清洁器71推动而朝右移动。如图9A和9B所示,当清洁器71移动到与退避部91的左侧相邻的位置时,三个加强构件81位于退避部91处,最左加强构件81的两个配合突起85 (配合部的一个实例)与配合凹陷92 (被配合部的一个实例)配合。这时,中间加强构件81和最右加强构件81已经经过了配合凹陷92。然后,清洁器71朝左移动。由于配合突起85与配合凹陷92配合,即使当清洁器71朝左移动时,三个加强构件81也留在退避部91处。然后,当清洁器71返回到图5中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清洁器71对放电电线61的清扫完成。顺便提及,加强构件81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在鼓框体8。因此,通过沿后上方向拉出加强构件81,解除接触部83和操作部82的两个端部沿长度方向的头端部与内支撑部56之间的配合状态,使得加强构件81能与鼓框体8分离。3、操作效果(I)如上所述,感光鼓9以其表面能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被安装。放电电线61与感光鼓9表面有间隔地沿与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感光鼓9表面平行的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感光鼓9和放电电线61被鼓框体8保持。开口 60在鼓筐体8中跨放电电线61形成在感光鼓9的相反侧。因此,可以通过开口 60将空气流从鼓框体8的外部引入鼓框体8内。由于该空气流,可以防止灰尘等附着在放电电线61上并可以去除附着在放电电线61上的灰尘等。结果,所述放电电线61可以沿第二方向发生均匀放电。此外,清洁器71安装为能沿开口 60运动。当清洁器71沿开口 60运动时,放电电线61被清洁器71清扫,使得附着在放电电线61的灰尘等被去除。因此,放电电线61被清扫干净,使得放电电线61可以发生更均匀的放电。作为独立于清洁器71之外的构件的加强构件81接触鼓框体8。由于开口 60的周围部分被加强构件81加强,可以防止鼓框体8的开口 60的周围部分变形。因此,可以防止栅极63的变形,进而防止栅极63与感光鼓9的接触。(2)加强构件81能从鼓框体8拆下。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81干扰清洁器71的移动。(3)加强构件81形成有梁部84。梁部84以沿与第二方向相交的面朝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一对接触部83之间。因此,加强构件81沿面朝方向的强度大。因此,可以防止鼓框体8的口 60的周围部分沿面朝方向变形。(4)加强构件81与放电电线61相对的表84A沿离开放电电线61的方向凹陷。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81与放电电线61接触。(5)清洁器71接触最左加强构件81的左端面81A后,清洁器71继续移动,使得来自清洁器71的压力被施加在最左加强构件81的左端面81A上,从而加强构件81与清洁器71—同移动。因此,清洁器71的移动不被加强构件81阻碍,使放电电线61可被清洁器71顺利地清扫。 (6)鼓框体8在开口 60的左端部包括退避部91。加强构件81放置在退避部91处,从而可以从清洁器71的运动路径上移开加强构件81。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加强构件81干扰清洁器71的移动。(7)加强构件81包括配合突起85。退避部91包括与配合突起85配合的配合凹陷92。因此,当加强构件81位于退避部91处时,加强构件81的配合突起85与退避部91的配合凹陷92配合。结果,当加强构件81 —旦位于退避部91处,则无论清洁器71是否移动,加强构件81都继续留在退避部91处。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81阻碍清洁器71的移动。此外,当检查到加强构件81位于退避部91处时,可以确定放电电线61是否已被清扫。相反,当加强构件81没有在退避部91处时,可以断定还没有完成对放电电线61的清扫。
4、对示例实施方式的变形上文已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实施方式只是实施例,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说明的技术包括对示例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化和变形。下面举例说明对示例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在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中,设置三个加强构件81。可选地,加强构件81也可以为一、二、四或更多个。在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中,梁部84的与放电电线61相对的表面84A具有朝操作部82凹陷的半弧表面。可选地,表面84A也可以具有凹陷成四边形的U部。在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中,采用鼓盒6作为感光盒的实例。可选地,鼓盒也可一体地具有与鼓盒6和显影盒7相对应的构造。此外,感光盒可一体地具有与鼓盒6和显影盒7的显影室15 (包括设置在显影室15中的显影辊18和提供辊19)相对应的构造,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可以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到感光盒。在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中,采用黑白激光打印机作为具有感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可选地,本发明的感光盒也可用于彩色打印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盒,包括 感光构件,所述感光构件以其表面能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感光盒;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有间隔地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并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平行; 框体,所述框体保持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放电电极,且包括位于所述感光构件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反侧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清洁器,所述清洁器能沿所述开口运动以清扫所述放电电极;以及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相对于所述清洁器是单独的构件,用于接触所述框体以加强所述开口的周围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体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梁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的面朝所述放电电极的表面沿离开所述放电电极的方向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接触面, 所述清洁器沿所述开口运动以接触所述接触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括退避部,所述退避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一侧,用于从所述清洁器的运动路径移开所述加强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配合部, 所述退避部包括用于与所述配合部相配合的被配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 多个所述加强构件以能拆下的方式沿所述第二方向被安装到所述框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所述加强构件包括 第一加强构件,其在所述多个所述加强构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最接近所述清洁器;以及 第二加强构件, 所述退避部包括被配合部, 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包括能与所述被配合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能通过所述被配合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感光盒,该感光盒包括感光构件,所述感光构件以其表面能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感光盒;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有间隔地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并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平行;框体,所述框体保持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放电电极,且包括位于所述感光构件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反侧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清洁器,所述清洁器能沿所述开口运动以清扫所述放电电极;以及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相对于所述清洁器是单独的构件,能接触所述框体以加强所述开口的周围部分。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2621845SQ2012100205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森启城, 藤井康雅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