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50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加热带部件与可转动加压部件之间的加热压合部中对其上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具体的,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加热带部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的构造。
背景技术
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已被广泛地使用,在该成像装置中,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其上的记录材料利用图像加热装置加热和加压以把该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这种作为独立装置对承载有部分或完全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以给图像赋予预期表面特性的图像加热装置已投入实际使用。作为图像加热装置,近年,加热带式图像加热装置已投入实际使用,在这种图像加热装置中,其上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在局部受热的加热带部件与可转动加压部件 之间的加热压合部中被加热(日本专利申请文献特开(JP-A) 2004-151442)。此加热带式图像加热装置中,待受热部分的重量轻,因而致动后,图像加热装置的温度仅需要较短的时间就到达可允许加热的温度,使得此图像加热装置有利于所谓按需式成像。此图像加热装置中,需要在制造现场、安置场所等进行加热带部件的安装步骤。作为一例,JP-A特开平10-171276公开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的组装构造,其被构造成仅加热带部件在所述现场或场所从图像加热装置上取下且然后用新的加热带部件更换。在JP-A 2004-151442的图像加热装置中,检测用于从加热带部件的内侧施压和支持该加热带部件的支持构造的温度,然后控制该加热带部件的加热器,因此加热压合部中的温度控制精度降低。此加热带式图像加热装置中,待受热部分的重量轻,因此即便在加热带部件与记录材料相接触的区域内检测支持构造的温度,记录材料的加热温度与检出温度之间的偏差也变大。当基于此具有较大偏差的检出温度控制加热带部件的加热时,定影图像上将出现光泽度偏差。因此,提议通过使温度检测部在加热压合部的相对于加热带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侧与该加热带部件的内表面接触,来检测该加热带部件的温度。这是因为通过紧接在加热带部件接触并加热记录材料之后检测该加热带部件的温度,能够检测出非常接近记录材料的加热温度的温度。然而,此情况下,温度检测部具有这样一种构造,其被弹性偏压以接触加热带部件的内表面,从而当该加热带部件被移除(拉出)时,温度检测部朝向外侧突出。由此,当用新加热带部件更换加热带部件时,温度检测部干涉待插入的新加热带部件的边缘(图6)。当温度检测部干涉待插入的新加热带部件的边缘且由此新加热带部件的姿势弯曲时,该温度检测部与加热带部件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变得不稳定,以致增大了检出温度的偏差,使得定影图像上出现光泽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便重复用新加热带部件更换加热带部件,也可改善温度检测部与加热带部件的内表面之间接触状态的稳定程度的图像加热装置。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带部件,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带部件;支持部,设在带部件的内表面上,用于可拆卸地支持带部件;温度检测部件,与带部件的内表面接触且由支持部弹性支持;控制器,基于温度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加热装置的通电;以及倾斜面,设在温度检测部件上,用于在将带部件安装到支持部上的操作过程中与带部件接触来将温度检测部件引导向带部件的内侧。当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图I是成像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2是垂直于定影设备纵向的该定影设备的剖面构造的说明图。图3是从定影设备的出口侧看的该定影设备的构造的说明图。图4(a)和(b)是定影带交换(更换)操作的前半部分的说明图。图5(a)和(b)是定影带交换操作的后半部分的说明图。图6是比较实施例中的定影设备的构造的说明图。图7(a)和(b)是实施例I中的定影设备内的温度检测部的构造的说明图。图8(a)和(b)是施加于温度检测部上的力的平衡的说明图。图9(a)和(b)是定影带边缘与温度检测部之间的干涉的说明图。图10是实施例2中的定影设备的构造的说明图。图11是固定法兰安装构造的说明图。图12(a)和(b)是实施例2中的定影设备内的温度检测部的构造的说明图。图13是定影带边缘与温度检测部之间的干涉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也可被实施于其它实施例,其中,各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构造用它们的等同构造来替换,只要温度检测部被弹性压靠定影带的内表面并与之接触。因此,可实施本发明而与单色式/全色式、片材进给式/记录材料传送式/中间转印式、调色剂成像方法和转印方法无关,只要在成像装置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并在该记录材料上受热和受压,从而定影于该记录材料上。除定影设备外,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图像的光泽度或表面特性的表面加热装置(设备)。以下实施例中,将仅说明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转印相关的主要部分,但通过附加必要的装备、可选择件或外壳构造,本发明可实施于具有各种用途的成像装置,包括打印机、各种印刷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机等。<成像装置>图I是成像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如图I所示,此实施例的成像装置I是中间转印式的级联式全色打印机,其中,分别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成像部PY,PM,PC和PK沿着中间转印带31布置。在成像部PY内,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IUY)上,然后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在成像部PM内,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Il(M)上,然后以重叠方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在成像部PC和PK内,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Il(C)和Il(K)上,然后以重叠方式顺次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 记录材料P从记录材料盒20被一张张地拉出,并在对齐辊23之间待命。
在使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同时,利用对齐辊23把该记录材料P向二次转印部T2发送,由此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1 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四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于其上的记录材料P被送入定影设备40内,并在利用该定影设备40加热和加压以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其上之后,通过排出辊63排出到外部托盘64上。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记录材料P的两面上的情况下,已利用定影设备4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一面上的记录材料P通过挡板61被向上引导。记录材料P通过沿着传送路径73被反向传送而正反倒转,随后被传送到双面(记录材料)传送路径70上以在对齐辊23之间待命。接着,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T2处也形成于记录材料P的另一面上,并在经定影设备40定影后排出到外部托盘64上。除了显影设备14(Y)、14(M)、14(C)和14⑷内使用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以外,成像部PY、PM、PC和PK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以下说明中,将说明黄色成像部PY,并将省略说明其它成像部PM、PC和PK以免重复说明。成像部PY包括感光鼓11,且充电辊12、曝光设备13、显影设备14、转印刮刀17和鼓清洁设备15围绕该感光鼓11配置。充电棍12将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至均一电位。曝光设备13通过利用激光束扫描在感光鼓11上写入(形成)图像的静电图像。显影设备14显影静电图像以在感光鼓1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刮刀17被供给电压,以使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作为图像加热装置,通常普遍使用加热辊式定影设备,但近年来,从迅速启动和节能的观点来看,普遍使用带加热式定影设备。带加热式定影设备40适用作采用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磁记录处理等的成像装置的定影设备。成像装置I以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在诸如转印片材、电子照相片材、静电记录纸张、OHP片材、印刷纸张或格式化纸张一类的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图像(调色剂图像)。定影设备40使未定影图像热固定于记录材料上作为永久定影图像。<定影设备>图2是垂直于定影设备纵向的该定影设备的剖面构造的说明图。图3是从定影设备的出口侧看的该定影设备的构造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定影设备40是采用定影带101的带加热式定影设备,且是加压辊驱动式定影设备。定影设备40通过使作为传热部的定影带101介于陶瓷加热器110和加压辊106之间来形成加热压合部N。定影设备40形成位于加压辊106与定影带101之间的加热压合部N,该定影带101的内表面由压接部件103支持,陶瓷加热器110固定在该压接部件103上。在定影带101与加压辊106之间引导其上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使得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带101上重叠并在定影(加热)压合部N中被整体夹持传送。结果,在经由定影带101施加陶瓷加热器110的热量的同时,未定影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压合部N内的压力定影在记录材料表面上。
定影带101是形成为圆筒形的耐热带材、作为向记录材料P传递热量的发热部件、且通过在圆筒形薄金属基层上形成树脂材料弹性层来制备。定影带101宽松地外接在被设置为不可转动的压接部件103上。为通过减小热容量来改善迅速启动性能,定影带101的带厚度为100 U m以下、优选50 y m以下且20 y m以上,且可以优选由耐热材料形成。作为定影带101,可采用具有PTFE, PFA或FEP单层的带或者具有通过把PTFE、PFA、FEP等涂覆在聚酰亚胺层、聚酰胺酰亚胺层、PEEK层、PES层、PPS层等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复合层的带。定影带101也可由金属带材形成。压接部件103是纵向与记录材料P的传送方向交叉且横截面呈基本圆弧状的耐热绝热部件。压接部件103起到支撑与加压辊106接触的定影带101的功能,以改善定影带101转动过程中的传送稳定性。压接部件103给通过加压辊106与定影带101之间压接形成的加热压合部N施压。压接部件103由具有良好绝缘耐热性的材料形成,例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EEK树脂、PES树脂、PPS树脂、PFA树脂、PTFE树脂或LCP树脂。支柱102是钢制梁部件,其在定影带101的内侧沿着该定影带101的纵向延伸。支柱102设在定影带101的内表面侧,以确保压接部件103的强度。支柱102持续支持由较软树脂材料形成的压接部件103的背面,以给该压接部件103提供相对于纵向的弯曲强度以及相对于纵向线性矫正压接部件的下表面。陶瓷加热器110用作加热装置。如JP-A 2004-151442所述,陶瓷加热器110的基本构造包括细长薄板状陶瓷基板和设在基板面上的通电发热电阻器。陶瓷加热器110是低热容量加热器,通过给发热电阻器通电,其温度以急速上升特性升高。陶瓷加热器110接合在相对于纵向沿着压接部件103的下表面提供的接合槽103a中。这样制备加压辊106,围绕圆筒形不锈钢芯金属同轴地且一体地成形涂覆硅橡胶、含氟橡胶、含氟树脂等的耐热弹性层,并提供离型层作为表面层。作为离型层的材料,选择具有高离型性和高耐热性的材料,例如含氟树脂、硅树脂、氟硅橡胶、含氟橡胶、硅橡胶、PFA、PTFE、FEP等。如图3所示,加压辊106的芯金属的两端部的每个处安装有诸如PEEK、PPS或液晶聚合物等耐热树脂材料的未表示轴承部件,且加压辊106被提供为由固定框架114的侧板可转动地保持。固定法兰104不可转动地附接在支柱102的各纵向端部处。固定法兰104不可转动地与固定框架114的侧板接合且由其保持。固定法兰104可转动地支持圆筒形定影带101的端部。如图2所示,固定法兰104与压接部件103和支柱102的组件的两端部的每个接合,从而引导定影带101相对于圆周方向的转动并阻止该定影带101沿纵向脱离。温度检测部105检测定影带101的内表面处的温度,并把检出的温度数据反馈给陶瓷加热器110的控制器120。温度检测部105包括温度检测元件105b且被片簧部105c向外推压,从而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接触。<定影带的交换操作>图4(a)和(b)是定影带交换(更换)操作的前半部分的说明图。图5(a)和(b)是定影带交换操作的后半部分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作为支持构造的一例的压接部件103和支柱102在定影带101的内侧延伸,且被设置为不可转动以支持该定影带101的内表面。作为可转动加压部件的一例的加压辊106与定影带101的外表面接触,以在该加压棍106与定影带101之间形成用于记录材料P的加热压合部N。作为加热装置的一例的陶瓷加热器110加热定影带101,以对加热压合部N进行加热。定影带单元113通过沿着压接部件103和支柱102移动定影带101,可用新定影带更换该定影带101。顺便一提的是,与加热辊方式相比,带加热方式伴随有关于定影带101的耐久性的问题。为此,提出可仅更换定影带101的定影设备40。在定影设备40的情况下,仅更换作为成像装置I中的可转动部件中的寿命最短的可转动部件的定影带101,因此仍然具有寿命的部件可照原样继续使用。结果,可显著降低成像装置I的维护成本,也可在节省资源方面真正有效地使用成像装置I。如图I所示,定影设备40被朝向前侧整体拉出、自成像装置I上卸下、然后如图4(a)所示安置在工作台上。如图4(a)所示,首先,把定影带单元113和加压辊106的各自两端与固定框架114的侧板组装到一起。如图4 (b)所示,接着,取下定影带单元113两端的固定螺钉,沿箭头A方向提升该定影带单元113,从而自固定框架114上卸下该定影带单元113。如图5 (a)所示,然后,沿箭头B方向滑动一侧的固定法兰104,从而自定影带单元113上卸下该固定法兰104。如图5(b)所示,接着,朝向所卸下的固定法兰104侧即沿箭头C方向拉出定影带101。所拉出的定影带101到达其寿命终结,因而被废弃。然后,在定影带101被拉出的状态下,使用酒精清洁(除去)残留在压接部件103的下表面处的耐热油脂。随后,在压接部件103 (陶瓷加热器110)上涂覆新的耐热油 脂。接着,从先前拉出定影带101的一侧沿箭头D方向插入新定影带101。如图5(a)所示,在新定影带101插入且其(前)端部由固定法兰104保持的状态下,沿箭头E方向插入先前卸下的固定法兰104以再次安装到定影带101上。如图4 (b)所示,最后,当由此组装的定影带单元113与固定框架114接合时,定影带101的更换(交换)完成。定影设备40返回到图I所示的成像装置I内。<比较实施例>图6是比较实施例中的定影设备的构造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温度检测部105被片簧部105c向外推压,因而在拉出定影带101时,该温度检测部105朝向外侧突出。为此,当插入新定影带101时,该定影带101的边缘干涉温度检测部105。定影设备40中,如图5(b)所示,在沿箭头D方向插入定影带101的过程中,该定影带101的端面干涉用于检测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105。
当在定影带101的端面抵靠温度检测部105的端部的状态下该定影带101被强制向内推时,该定影带101的边缘会产生折痕。在定影带101的边缘的干涉状态下,当用手指把温度检测部105压向内侧以位于定影带101的内侧时,该定影带101会倾斜着插入,从而撞上支柱。为此,产生了诸如定影带单元113不太易于组装的问题。在定影带101的插入过程中,该定影带101损伤温度检测部105,使得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执行精确的温度检测。在定影带101的插入过程中,温度检测部105的片簧部105c扭曲变形以致温度检测部105倾斜,使得在某些情况下温度检测部105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变得不稳定。出于这些原因,在更换定影带101的前后,加热压合部N内的温度或温度分布发生变化,使得在某些情况下图像的光泽度不同。因此,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对于定影带101的插入方向给温度检测部105提供倾斜面,从而缓和该温度检测部105与定影带101的干涉。结果,当在单体更换定影带101中确保用于检测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部105的温度检测可靠性的同时,改善该定影带101的更换性。
<实施例1>图7 (a)和(b)是实施例I中的定影设备内的温度检测部的构造的说明图。图8 (a)和(b)是施加于温度检测部上的力的平衡的说明图。图9(a)和(b)是定影带边缘与温度检测部之间的干涉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温度检测部105通过由作为支持部的一例的支柱102弹性支持而在加热压合部N的相对于定影带101转动方向的下游侧与该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接触。如图7(a)所示,作为倾斜面的一例的插入导件109设在温度检测部105上,且在定影带101的安装操作过程中通过与该定影带101接触而抵抗弹性支持来朝向定影带101的内侧引导温度检测部105。为通过减轻重量来提高温度检测部105对定影带101的内表面的追随性,在温度检测元件105b被埋置于前表面侧的状态下,该温度检测部105由泡沫树脂材料一体模制成包括插入导件109的整体部件。通过采用两个兼用作温度检测元件105b的信号线的并列片簧部件,温度检测部105由支柱102沿着定影带101的转动方向朝向上游侧弹性支持,以把该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朝向该定影带101的外侧推压。与压接部件103的未表示接合轴接合的接合孔105f设在传感器保持部105e上。温度检测部105通过温度检测元件105b与定影带(101 :图2)的内表面接触来检测温度。绝热海绵105g由具有缓冲性能的海绵材料形成,以使温度检测元件105b的检测面追随定影带101。如图7(b)所示,绝缘带115由低摩擦绝缘带材形成,该带材被缠绕以覆盖埋置有温度检测元件105b的温度检测部105的绝热海绵105g的外表面。温度检测部105的保持部(固定部)105e被安装到压接部件103上,从而被定位和保持。片簧部105c具有用于把温度检测部105推向定影带101的内表面的弹性。片簧部105c由不锈钢形成,从而也构成温度检测元件105b的导电路径。片簧部105c具有关于使温度检测部105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向上的弹性,以使该温度检测部105可靠地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接触。
如图7 (a)所示,温度检测部10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入导件(倾斜面)109。这样制备插入导件109,斜切绝热海绵105g以形成倾斜面并用绝缘带115覆盖,从而降低插入过程中的摩擦阻力。这里,倾斜角(锐角)设定在30度至75度的范围内。如图8(a)所示,定影带101的端部干涉插入导件109的倾斜面。此实施例中,当无定影带101时,片簧部被设定为利用片簧部105c使温度检测部105设在固定法兰104的定影带101支持面的延长线L的外侧。其理由是增强温度检测部105与定影带101之间的接触性能。实施例I中,温度检测部105设在延长线L上。如图8(b)所示,插入导件109从内侧向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105b的温度检测部105的端部渐缩Atl,从而起到定影带101的插入导件的作用。此时,温度检测部105的端部位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外侧At2处。F :定影带插入导件受到的来自定影带的力Fl :力F相对于定影带插入方向的垂直分力
F2 :力F相对于定影带插入方向的分力Atl :插入导件的端部与定影带的内表面的位置差At2 :温度检测部的端部与定影带的内表面的位置差如图5(b)所示,当定影带101沿箭头D方向插入时,如图8(b)所示,作为温度检测部105的端部的温度检测元件105b位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外侧At2处。然而,此实施例中,温度检测部105设有插入导件109,因此当定影带101沿箭头D方向插入时,该插入导件109抵靠定影带101以致受到力F。于是,力F的朝向内侧的分力Fl把整个温度检测部105推向定影带101的内表面的内侧。在此力Fl的作用下,变得可以容易地插入定影带101而无需像参照图6所述的比较实施例那样特别考虑温度检测部105。在定影带101的交换结束后,温度检测部105的温度检测元件105b通过片簧部105c的弹性以原始的姿势和压力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接触。如图9 (a)和(b)所示,温度检测部10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入导件(倾斜面)109,使得定影带101可从左右任一方插入。插入导件109可由弯曲成弓状的板材形成,或者可在该板材的表面上覆盖绝缘带115。通过把本发明应用于此插入导件109,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实施例2>图10是实施例2中的定影设备的构造的说明图。图11是固定法兰安装构造的说明图。图12(a)和(b)是此实施例中的定影设备内的温度检测部的构造的说明图。图13是定影带边缘与温度检测部之间的干涉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作为固定侧法兰部件的固定法兰104a固定在支柱102的一个端部上,由此在定影带101的一个端部处与该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滑动摩擦。作为装卸侧法兰部件的一例的固定法兰104b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柱的另一端部上,从而在定影带101的另一端部处与该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滑动摩擦。插入导件109相对于支柱102的纵向设在配置有固定法兰104b的一侧,而不设在配置有固定法兰104a的一侧。固定法兰104a和104b安装在定影带单元113的纵向两端处。装有电气配线117一侧的固定法兰104a使用螺钉108固定于定影带单元113上,该电气配线117用于使加热器和传感器与外部温控电路连接。因此,定影带103能够插入和拉出的方向被限制为另一(相反)侧固定法兰104b的(可移动)方向。然而,固定法兰104a和支柱102的接合方法不限于螺钉108,只要该方法花费时间来装卸固定法兰104a。如图11所示,在定影带101的内侧延伸的支柱102和压接部件103通过螺钉108连接到一侧的固定法兰104a上。为此,仅通过采用工具才能卸下固定法兰104a。利用此构造,在定影带101的交换过程中,该定影带101的插入方向受到限制。也就是说,仅朝向与固定法兰104a相反的方向,才能实现定影带101的插入和抽出。如图12 (a)所示,温度检测部105的温度检测元件105b设有插入导件109 (倾斜面)。插入导件109仅设在与利用螺钉108把固定法兰104a固定于支柱102上的那侧相反的一侧上。类似于实施例1,包括插入导件109在内的整个温度检测部105由限定其外观的绝热海绵105g形成,并用绝缘带115覆盖其表面。然而,插入导件109也可通过弯曲金属板或树脂板形成,或者也可通过从厚绝缘材料上切出而形成,从而通过应用本发明于以上插入导件109,可获得类似的效果。定影带单元113的交换程序如上参照图4和5所述的,然而此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I之处在于取下固定法兰104b,然后从固定法兰104b侧取下和插入定影带101。如图13所示,当到达其寿命终结的定影带101被拉出时,温度检测部105受弹簧推压而朝向定影带101所处位置的外侧突出。然而,即便在此状态下,插入导件109的倾斜面的长度(温度检测部105的尺寸)也被设计成该插入导件109的一部分位于定影带101所处位置的内侧。为此,当定影带101沿箭头D方向插入时,该定影带101的端部干涉插入导件109,由此沿着该插入导件109的倾斜面被平滑地引导。如图8(b)所示,插入导件109抵靠定影带101以受到力F。于是,力F的朝向内侧的分力Fl把整个温度检测部105推向定影带101的内表面的内侧。在此力Fl的作用下,变得可以容易地插入定影带101而无需像参照图6所述的比较实施例那样特别考虑温度检测部105。随后,在定影带101交换结束后,温度检测部105的温度检测元件105b通过片簧部105c以原始状态与定影带101的内表面接触。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中,形成在温度检测部上的倾斜面与待插入的加热带部件的边缘滑动摩擦,从而朝向加热带部件的内侧设置(移动)温度检测部,使得不会给弹性支持温度检测部的构造施加相对于插入方向的不适当力。
因此,即便在重复进行加热带部件的新品交换时,温度检测部与加热带部件内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也以恒定水平再现,从而防止定影图像的光泽度发生变化和不均一。尽管已参照这里所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且本申请旨在覆盖落在改进目的或者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变型或变更。
权利要求
1.ー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带部件,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带部件; 支持部,设在所述带部件的内表面上,用于可拆卸地支持所述带部件; 温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带部件的所述内表面接触且由所述支持部弾性支持; 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通电;以及倾斜面,设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上,用于在将所述带部件安装到所述支持部上的操作过程中与所述带部件接触来将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引导向所述带部件的内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弾性推压所述带部件的所述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设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带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的端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这样倾斜,使得相对于所述带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所述倾斜面的靠近所述支持部的部分比所述倾斜面的靠近所述带部件的部分更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具有倾斜角,所述倾斜角是设定在30度至75度范围内的鋭角。
6.ー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带部件,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带部件; 支持部,设在所述带部件的内表面上,用于可拆卸地支持所述带部件; 温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带部件的所述内表面接触且由所述支持部弾性支持; 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通电;以及倾斜面,设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上,用于通过使所述倾斜面倾斜来在将所述带部件安装到所述支持部上的操作过程中与所述带部件接触,所述倾斜面这样倾斜,使得相对于所述带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所述倾斜面的靠近所述支持部的部分比所述倾斜面的靠近所述带部件的部分更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弾性推压所述带部件的所述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倾斜面设在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带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的端部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具有倾斜角,所述倾斜角是设定在30度至75度范围内的鋭角。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带部件,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带部件;支持部,设在带部件的内表面上,用于可拆卸地支持带部件;温度检测部件,与带部件的内表面接触且由支持部弹性支持;控制器,用于基于温度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加热装置的通电;以及倾斜面,设在温度检测部件上,用于在将带部件安装到支持部上的操作过程中与带部件接触来将温度检测部件引导向带部件的内侧。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629096SQ20121002360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3日
发明者渡边达人, 细田慎一郎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