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86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发光,而是由其内部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发光,并通过导光板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按光源在背光模组中的位置不同,通常将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现有技术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如图I所示,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以及 连接背板11四边的外框12,背板11用于承载侧入式背光模组内的部件,外框12用于固定侧入式背光模组内的部件;背板11上覆盖有反射膜13,反射膜13上覆盖有导光板14,在导光板14的四边中的一侧或多侧设置有多个光源15 ;在所述导光板14上依次覆盖有扩散膜16以及增光膜17。其中,所述反射膜13用于在所述导光板14的光线射到所述反射膜13后,由反射膜13进行反射,使所述光线重新进入所述导光板1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需要将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以及增光膜组装在一起,组装过程复杂,容易造成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以及增光膜都有一定厚度,使得组装后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过程复杂,容易造成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由于所述微棱镜结构将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光线进行汇聚,从而提高了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因此通过将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导光板各处出光的亮度均匀。进一步的,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通过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扩散粒子,使得光线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时光线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所述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均一性。优选的,所述微棱镜结构为四棱锥体。采用四棱锥体能够满足导光板对各方向的聚光要求。[0012]优选的,所述微棱镜结构为正四棱锥体。采用正四棱锥体能够使得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更加均匀。具体的,所述正四棱锥体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正四棱锥体的底面的四边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四边两两平行。这样满足了所述导光板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聚光要求。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将从所述底面射出的光线重新射入所述导光板,以提高光线的重复利用。具体的,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还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通过所述反射层与网点的设计,使得反射入导光板的光线更加均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并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使得所述导光板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安装在背板内,过程简单,避免了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在所述导光板上直接形成反射层、设置扩散粒子层以及微棱镜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应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要更加轻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造成的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微棱镜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一个微棱镜结构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一个微棱镜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一个微棱镜结构的示意图三;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正四棱锥体的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如图2所不,所述导光板21包括一出光面211和一与所述出光面211相对的底面212,在所述出光面211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213,在所述扩散粒子层213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214,所述微棱镜结构214与所述导光板21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由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并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使得所述导光板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安装在背板内,过程简单,避免了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在所述导光板上直接形成反射层、设置扩散粒子层以及微棱镜结构,相 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应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要更加轻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造成的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问题。具体的,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 Iyme thy I-Methacry I ate,简称PMMA)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因此所述导光板可以采用所述PMMA为材料,但不仅局限于此。进一步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微棱镜结构214均匀分布在所述扩散粒子层213上。由于所述微棱镜结构将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光线进行汇聚,从而提高了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因此通过将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导光板各处出光的亮度均匀。进一步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所述微棱镜结构214的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215。通过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扩散粒子,使得光线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时光线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所述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均一性。优选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微棱镜结构214为四棱锥体。采用四棱锥体能够满足导光板对各方向的聚光要求。优选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6 (a)所不,所述微棱镜结构214为正四棱锥体216。采用正四棱锥体能够使得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更加均匀。具体的,如图6 (b)所示,所述正四棱锥体216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正四棱锥体的底面的四边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211的四边两两平行。这样满足了所述导光板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聚光要求。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各图的结构,将图2、图3、图4、图6的技术特征作为最优选的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导光板21的底面212上形成有反射层217。所述反射层将从所述底面射出的光线重新射入所述导光板,以提高光线的重复利用。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导光板21的底面212上还形成有多个网点218。这样通过所述反射层与网点的设计,使得反射入导光板的光线更加均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其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导光板的具体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00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由于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内的导光板的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并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使得所述导光板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安装在背板内,过程简单,避免了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在所述导光板上直接形成反射层、设置扩散粒子层以及微棱镜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应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要更加轻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造成的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其具体结构参见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具体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并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使得所述导光板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安装在背板内,过程简单,避免了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在所述导光板上直接形成反射层、设置扩散粒子层以及微棱镜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应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要更加轻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造成的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结构为四棱锥体。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结构为正四棱锥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四棱锥体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正四棱锥体的底面的四边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四边两两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还形成有多个网点。
9.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复杂,易造成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设置有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产品中,如液晶显示装置中。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2676940SQ2012203480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刘淼, 武艳平, 马青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