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89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逐渐取代冷阴极萤光灯管(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成为显不装置尤其是液晶显不器的光源;相应的,显不装置的背光源从CCFL背光转为LED背光。现有的显示装置多采用侧入光的背光源结构,该背光源结构是在导光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灯条,所述灯条上设置有多个LED,但由于LED为点光源,且具有一定的发光角 度(如120° ),导致相邻两个LED之间存在一个发光暗区,使得导光板离LED太近则易产生发光盲区(Hot Spot),太远又会导致发光效率低下。另外,随着LED亮度的不断提升,背光源(尤其是中小尺寸背光源)需要用到的LED数量越来越少。如果背光源中LED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发光盲区,以至于影响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背光源结构容易产生发光盲区以至于影响画面品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导光柱、反射膜和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光柱,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导光柱的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光柱。优选地,所述导光柱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优选地,所述导光柱为长方体。优选地,所述导光柱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为出光面,其他三个侧面外设置
有反射层。优选地,所述导光柱上除所述出光面以外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侧面上设置有网点。优选地,所述导光柱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侧面呈V型。优选地,在所述导光柱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优选地,在所述导光柱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由LED产生的光进入导光柱(Light GuideBar),进行散射和反射后,由导光柱的出光面射出并进入导光板,从而将点光源LED转化为线光源,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产生的发光盲区,提高发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001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只需要在导光柱的两端分别设置少量LED (例如一个LED)即可,从而可以降低LED背光源的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背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背光源的 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背光源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背光源导光柱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背光源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背光源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LED ;2、导光柱;3、反射膜;4、导光板;5、网点;21、导光柱非出光面中的一个侧面;22、导光柱作为出光面的侧面;23、导光柱非出光面的另一个侧面;24、导光柱非出光面的另一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在背光源中,采用LED加导光柱的发光结构,LED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柱,形成线光源,再由导光柱的出光面进入导光板。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其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LED1、导光柱2、反射膜3和导光板4 ;其中,所述LEDl设置在所述导光柱2的两端,所述导光柱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4的两侧,导光柱2上面对导光板4的侧面为出光面,所述导光柱2上除所述出光面外的其他各侧面外均设置有反射层,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他各侧面上均包裹有反射膜3,使得导光柱2上仅有面对导光板4的侧面能够发出光,光由LEDl发出后进入导光柱2,形成线光源,再经由导光柱2的出光面射出并进入导光板4。这里,背光源中常用的反射膜种类很多,可以按照背光源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导光板的材料一般为PMMA或PC,厚度大于LED发光面的高度,宽度和长度不限。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导光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导光柱2,也可以仅在导光板4的一侧设置一个导光柱2,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进行设置。在导光柱2的两端上设置有LEDl,导光柱2—端上设置LEDl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情况下,一个导光柱I 一端设置一个LEDl即可。具体地,上述背光源的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导光柱2的侧面22面向导光板4设置,其他侧面外包裹有反射膜3,这样,导光柱2仅有侧面22为出光面,还可以在导光柱的另一个侧面21以及一个表面上设置网点5,对导光柱内的光进行散射,从而使得LEDl发出的光射入导光柱2后,在导光柱2内经过不断的反射和散射,最终由导光柱2的侧面22射出进入导光板4。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柱2的形状为长方体,其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大于或等于LED I的出光面,厚度小于或等于导光板4的厚度,长度大于或等于导光板4的宽度。导光柱2的材料为具有较好光学性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也可采用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导光柱2平行于其底面的截面如图3所示,导光柱的四个面侦 愐21、侧面22、侧面23和侧面24中,侧面22为导光柱的出光面;侧面21和侧面23上通过注塑工艺加工有网点5,侧面24也可根据需要加工网点5,以对光线进行散射。实际应用中,为便于加工网点5,导光柱2在侧面21处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具体地,导光柱2还具有两个底面,这两个底面分别位于导光柱2的两端,作为入光面,分别与LEDl连接;设置于导光柱2两端处的LEDl发出的光分别通过导光柱2的相应底面进入导光柱2,通过网点5的散射作用以及反射膜3的反射作用在导光柱内进行散射和反射后,由导光柱2的出光面射出并进入到导光板4中。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导光柱的形状如图4所示,导光柱2的一个侧面22为平面,面对导光板,作为出光面,另一个侧面21呈V型,SP从两端向中间凹陷的结构,该V型结构的角度α满足0< α <180° -arctg (2W/L),其中,W为导光柱横截面的宽度,L为导光柱的长度。其他面与实施例一中图3相同,这样,两端LEDl中心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柱2,照射到导光柱2的另一侧面21上可反射进入导光板4,提高光的利用率。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导光柱2的材料与导光板4的材料相同,将导光柱2和导光板4做成一体结构。本实施例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导光柱与导光板作为一体结构,则相当于光线是从LEDl直接进入导光板,容易造成入光点过亮。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背光源,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需要背光源实现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导光柱均为实心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导光柱、反射膜和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光柱,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导光柱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光柱。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为长方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为出光面,其他三个侧面外设置有反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上除所述出光面以外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侧面上设置有网点。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侧面呈V型。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柱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柱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导光柱、反射膜和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所述导光柱,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导光柱的端面上。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产生的发光盲区,提高发光效率,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2791607SQ2012203531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雷嗣军, 朱红丽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