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透明电极膜制造的基材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03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用于透明电极膜制造的基材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透明电极膜的技术方案,所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聚酯等的透明基材表面上形成诸如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金属纳米线等透明电极原料实施;其中,为了减小透明电极膜在老化测试期间的表面电阻的改变,在基材膜两侧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并在其一侧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层。此处,该技术方案包括对基材膜两侧表面上形成的光固化性层的光固化度进行调整,从而使一侧表面上的固化度为至少85%,而其相对表面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层的固化度为45%~85%,随后在该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层。
【专利说明】用于透明电极膜制造的基材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触摸屏面板用透明电极膜的基材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透明电极膜用基材膜,其中,使用包含导电性聚合物或金属纳米线的透明电极组合物在基材膜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层。
【背景技术】
[0002]近来,人们主要利用可通过手指触摸操控的智能电话和平板PC等用触摸屏面板。由于使用方便,此类面板正在应用于诸如智能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并还应用于诸如监视器和TV等大型显示设备。
[0003]这些触摸屏面板的核心部件是可识别手指或其他工具触碰的透明电极层或透明电极膜。透明电极膜通过在诸如聚酯等透明基材膜的表面上将具有高电导率的氧化铟锡(ITO)溅射至至少数十nm的厚度而制造。该具有高电导率和高透光率的ITO膜正用作几乎所有当前使用的触摸屏面板的透明电极膜。
[0004]不过,对于ITO膜而言,由于在柔性聚合物基材材料表面上形成了较薄的强机械脆性金属氧化物,该表面ITO层在热冲击时可能破裂,因而不能发挥电极层的功能。特别是,当在老化测试中施加高热高湿时,即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当基材膜为PET时,老化测试通过使该基材膜于85°C和8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静置120小时来进行;85°C /85% RH/120小时测试)下施加高湿度时进行该测试的情况下,表面金属氧化物层可由于基材膜和ITO层之间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差异而发生机械破坏,由此产生不理想的裂纹。此外,由于电极层由具有高脆性的金属氧化物形成,在其上施加力来输入字母时,表面金属氧化物层也可能发生机械破坏,由此造成以下不理想的问题,即不能再识别输入的字母。

【发明内容】

[0005]技术问题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上述问题而做出,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基材膜处理和由此制得的透明电极膜,其中,当通过在基材膜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材料而制得的透明电极膜在高温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老化时,该基材膜处理可以防止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变化10%以上,并防止模糊度显著增大。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材膜的处理方法和由此制得的透明电极膜用基材膜,其中,在通过将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施涂在基材膜表面而制得的透明电极膜中,该方法能够使透明电极层的表面电阻即使在各种老化测试后,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仍小于10%,而且能够使模糊度小于最大值3 %,或能够将老化后的模糊度增大调整为不等于或高于最大值2%。
[0008]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下述说明书中能够清楚地领会本文未提及的其他目的。[0009]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在基材膜上形成半固化层的技术,在半固化层上形成透明电极层的技术,和使用诸如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如银等金属纳米线和金属栅格等导电性材料的透明电极层,以促进透明电极层在半固化层上的形成。
[0011]由于以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为代表的导电性聚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当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施涂在基材膜表面时,即使在热冲击下其也可有利地防止金属氧化物层中出现裂纹。另外,在电极层由纳米线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形成、或通过将纳米线直接施涂至基材膜表面而形成时,如银等金属纳米线的优点在于使电极层包含相互连接的纳米线而不是类似金属氧化物那样的连续单层,因而电极层在热冲击下、或湿热条件下的热冲击测试中不会出现裂纹。
[0012]不过,当使通过使用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电极层而制得的透明电极膜进行各种老化测试,例如85°C /85% RH/120小时(RH:相对湿度)、60°C /90% RH/120小时或加速寿命测试时,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其中,在基材表面上形成的透明电极层的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为10%以上,或者其中模糊度可能急剧增大。特别在基材膜使用聚酯的情况下,85°C /85% RH/120小时老化测试会遭受严重的表面电阻变化,这是因为85°C高于聚酯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0013]本发明人还注意到,由于在高温下老化,基材膜的尺寸可能变化,或者该材料中的低聚物可能出现表面析出(blooming-out),由此破坏表面电极层并因而使得电极层的表面电阻也会变化,由此已经采用了防止此种变化的方法。
[0014]为了防止产生与高温老化期间的基材膜尺寸变化和低聚物析出有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在基材材料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固化度为45%?85%的光固化性涂层的基材膜,来制造具有透明基材膜和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透明电极膜,其被配置为将电极层形成在光固化性涂层上。
[0015]据认为,该表面上形成的光固化性涂层(树脂层)的厚度只要被设定为可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的程度就是有效的,因而对其不加以特定限制。如此,当光固化性树脂完全固化时,其组织变得非常致密,因此在其上形成另一层用材料时,两层之间的粘着力可能显著减小,使其难以获得所需的粘着力。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本发明涉及以下方法:调节使用电极材料形成的表面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层的光固化度,同时在基材材料或膜的两个表面上均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
[00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透明电极膜的基材膜,当该基材材料是膜时,该透明电极膜包含含有电极层的透明基材膜;该基材膜的一个表面上的固化度为85%以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层(下文称作完全固化层);和该基材膜的另一表面上的固化度为45%?85%的光固化性树脂层(下文称作半固化层)。
[0017]在上述膜的半固化层表面上形成包含导电性聚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层或包含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时,可以实现高度可靠的透明电极膜,其中,即使在各种老化测试、包括85°C /85% RH/120小时(RH:相对湿度)、600C /90% RH/120小时或加速寿命测试后,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仍小于10%,且老化后的模糊度小于最大值3%,或老化后的模糊度变化小于最大值2%。[0018]参照图1描述前文内容。如图1所示,透明电极膜用基材膜被配置为,将固化度为85%以上的光固化性树脂层(完全固化层)20形成在基材膜10的一个表面上,并将固化度为45%?85%的光固化性树脂层(半固化层)30形成在其另一表面上。另外,将包含所需材料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层40形成在半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上。
[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透明电极膜的透明电极层的基材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该基材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性层。
[0020]如此,通过固化至光固化度为45%?85%来形成光固化性层,从而提高与其上形成的透明电极层的粘着力。
[0021]发明效果
[0022]根据本发明,当在利用本发明的技术制得的基材膜上通过施涂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并且随后进行干燥固化来制造透明电极膜时,可以实现非常可靠的透明电极膜,其中,即使在高温高湿下长时间进行各种老化测试、例如85°C /85% RH/120小时、60°C /90% RH/120小时或加速寿命测试后,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仍小于10%,且老化后的模糊度小于最大值3%,或老化后模糊度的增大小于最大值2%。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透明电极膜的层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发明解决了用于制造包含透明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的基材膜的技术问题,所述透明电极层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其中,即使在各种老化测试、特别是85°C /85% RH的条件下进行120小时老化后,电极层的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仍小于IO %,且的模糊度小于最大值3 %,或老化后模糊度的增大小于最大值2%。
[0025]以下参照图1,详细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透明电极膜的基材膜。
[0026]图1示出了高度可靠的基材膜,该基材膜被配置为,将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层20形成在由透明聚合物制成的基材层10的一个表面上,并将半固化的光固化性层30形成在
其另一表面上。
[0027]当将包含导电性聚合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40形成在基材膜的半固化的光固化性层30上时,所得透明电极膜可以满足以下条件:老化后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小于10%,且模糊度小于最大值3%,或老化后模糊度的增大小于最大值2%。
[0028]关于透明电极膜的基材层10,可以使用任何聚合物,只要其是透明的即可,且优选使用聚酯膜或聚碳酸酯膜。
[0029]关于用于本发明的光固化性层20、30的光固化性涂层,可以使用任何树脂而没有限制,只要其是常用光固化性树脂即可。一般而言,可以使用包含单体或低聚物等的光固化性树脂,或具有一个官能团或多个官能团的光固化性树脂。
[0030]光固化性层20是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层,其固化度为85%以上,并且必要时可以省略该光固化性层20。[0031]光固化性层30是固化度调整为45%?85%的光固化性树脂层,即半固化层30,其具有与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层20相同的组成,或者必要时具有不同成分。如此,可以通过调整所形成的光固化性树脂层的光剂量来控制固化度。
[0032]使用半固化的光固化性层或半固化过程的原因在于,利用在光固化性树脂层为半固化时该光固化性树脂层的表面保持胶粘的性质。此种胶粘性可起到提高与其上形成的电极层的粘着力的作用。因此,如果实施固化的程度使得胶粘性消失,即固化度为85%以上,则所得光固化性层的表面胶粘性将消失,因而与其上形成的电极层的粘着力可能减小,这是不理想的。相反,如果固化度小于45%,虽然与其上形成的电极层的粘着力可以变得良好,不过胶粘性可能显著增大,因而在利用辊卷绕膜时可能出现与相对表面的粘附,或者半固化层过软,因而在其上形成电极层时可能出现工作问题。
[0033]半固化层可以根据其上形成的成分体系而不同。例如,当形成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有机导电性材料时,光固化性层用材料可以包含常用的有机溶剂类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不过,当形成分散在水性溶剂中的电极层用材料时,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与具有极性基团的光固化性树脂混合。例如,当在半固化层上形成包含分散在水溶剂中的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40的情况下,半固化性树脂可以与具有氧基的光固化性树脂混合,此种树脂例如,具有甲撑氧基的丙烯酸酯、具有乙烯氧基的丙烯酸酯或具有其他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来有利地形成具有较高粘着力的电极层。
[0034]在与具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混合的情况下,丙烯酸酯是下述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其包括含有作为具有I个或多个碳原子的结构的烷基、烯丙基或苯基的氧化物化合物,且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酯树脂,其量应为5重量份?80重量份。如果具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的量小于5重量份,则该量过低,因而半固化层和其上的导电性聚合物层之间的粘着力可能不理想地变差。相反,如果其量大于80重量份,则半固化层的涂布性质可能不理想地变得太差。
[0035]附图中,电极层40是透明电极层。在使用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可制成适于各种材料的组合物,然后适当地施涂在表面上,干燥或必要时固化,由此形成电极层。即使在使用除导电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以外的不同种类的透明电极材料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因此,电极层的形成,具体来说,电极材料的种类,组合物的成分及其制备方法、涂布厚度和涂布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制。
[0036]在需要在形成导电层(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微小凹凸(irregularities)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电极层材料中添加细颗粒来形成导电层,或者可以通过在本发明的半固化层中添加细颗粒来形成半固化层。如此,由于使用细颗粒来对表面赋予微小凹凸,因而其种类没有限制,只要其可以赋予精细的表面凹凸即可。特别是,可以使用长径比为1.0的球状颗粒,或者具有高长径比的线状颗粒。该颗粒可以包括:无机颗粒,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锑、氧化硼、氧化锡、氧化钨或氧化锌等;或有机珠粒,如苯乙烯或丙烯酸等;优选的是,其粒径为0.01 μ m?10 μ m。
[0037]由于所添加的颗粒不应降低最终的透明电极膜的透光率,因而基于100重量份的全部固形物,其量应当等于或小于20重量份。该量的范围可以根据粒径调整。在纳米颗粒的情形中,其可以大量使用。不过,在使用大粒径的颗粒时,由于会使透光率降低并使模糊度增大,此种颗粒的量应当受限制。优选的是,将颗粒的量设定为0.1重量份?10重量份。如果颗粒的量小于0.1重量份,则由于颗粒的量非常低而使表面凹凸的增强效应可能变得不足。相反,如果其量超过10重量份或20重量份,则由于颗粒的量非常高而使透光率可能下降,或者模糊度可能急剧增大。
[0038]在本发明中,关于基材层10表示的基材膜,可以应用任何聚合物膜而没有限制,只要其能够用作触摸屏面板用基材膜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以下膜:包含酯、碳酸酯、苯乙烯、酰胺、酰亚胺、环烯烃、砜、醚官能团等中任一种的膜,由I种或多种官能团的共聚所得的聚合物构成的膜,包含具有I种或多种官能团的聚合物共混物的膜,或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膜层叠所得的多层膜;上述膜没有限制,只要其能够用于制造透明电极膜即可。
[0039]图1的透明电极膜的构造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可以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进行修改。例如,可以省略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涂层。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图1的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涂层20上可以由导电性聚合物涂层形成抗静电涂层。该抗静电涂层可以是常见的涂层。
[0040]实施例
[0041]通过以下比较例和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过,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于这些实施例或在比较例和实施例中使用的聚酯膜。
[0042]<比较例1>
[0043]将包含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涂布组合物施涂在市售的125 μ m厚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然后干燥,由此形成涂布厚度为120nm的导电性聚合物电极层,随后由该电极层制得透明电极膜,并使用此种膜制造触控单元。当使用该膜制得触控单元时,X轴终端电阻为290Ω,Y轴终端电阻为596Ω。Y轴终端电阻较高的原因是在制造触控单元时于下模板上进行了 UV照射过程。另外,模糊度为1.2%。
[0044]包含本比较例中使用的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用涂布液是通过混合34g聚噻吩导电性聚合物溶液、60g乙醇、2g乙二醇、2g N-甲基-2-吡咯烷酮、1.5g水溶性氨基甲酸酯(基于100%固形物)和0.5g硅酮类添加剂而制得的。
[0045]将该触控单元置于85°C /85% RH的温湿恒定器腔室中,老化120小时,从该腔室中取出,静置约8小时,干燥,由此制得老化性质评价用模块。
[0046]由此处理的老化样品模块的X轴终端电阻为435 Ω,Y轴终端电阻为572 Ω,上模板相对于初始表面电阻值的变化为约50%,下模板为_4%,测得模糊度为约4.0%。
[0047]<比较例2>
[0048]比较例2与比较例I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188 μ m厚的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中间层,然后在其上使用包含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电极层。如此,X轴终端电阻为266 Ω,Y轴终端电阻为573 Ω。该实例的模糊度为1.18%。
[0049]用于形成该比较例的中间层的热固性组合物通过混合IOg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0.3g固化剂和2g氧化锆(直径50nm,10%异丙醇分散液)与30g异丙醇溶剂制得,并将其施涂至聚酯膜的表面上,随后干燥固化,从而使所得层的干厚为5 μ m。
[0050]所制得的触控单元在85°C /85% RH的条件下老化120小时,X轴终端电阻的变化为约15%,Y轴终端电阻的变化为_3.4%。特别地,该实例的模糊度在老化后显著增大至约7%。[0051]〈比较例3>
[0052]该比较例与比较例I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188 μ m厚的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性树脂层,然后在其另一表面上没有光固化性层的情况下直接形成包含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该样品的X轴终端电阻为275 Ω,Y轴终端电阻为560 Ω。
[0053]进行相同的老化测试后,该模块中上模板的变化为40%,下模板为-10%。测得模糊度为3.92%。
[0054]<实施例1>
[0055]使通过控制光剂量将固化度调整为60%的半固化层形成在188 μ m厚的聚酯膜的
一个表面上。
[0056]如此,所采用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混合IOg三官能性丙烯酸酯单体、IOg三官能性脂肪族丙烯酸酯低聚物、IOg六官能性丙烯酸酯低聚物和2g265nm引发剂与68g乙酸乙酯制得。光固化性组合物经干燥至涂布厚度为5 μ m,且形成固化层时施加的UV剂量为600mJ/cm2。
[0057]以与比较例I相似的方式进行随后的工序,不同之处在于,将比较例I的PEDOT组合物施涂在半固化层的表面上,然后干燥形成电极层。
[0058]所制得的触控单元的X轴终端电阻为276 Ω,Y轴终端电阻为575 Ω。
[0059]根据ASTM D3359所制得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着力为5B (将其评价为良好),并且测得在老化测试后终端电阻的变化为:上模板8.6%,下模板-5.2%。该样品的模糊度为 1.95%。
[0060]<实施例2>
[0061]在188 μ m厚的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层,并将相同的树脂施涂在其另一表面上,由此通过调整光剂量形成固化度为60%的半固化层。
[0062]所采用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混合IOg三官能性丙烯酸酯单体、IOg三官能性脂肪族丙烯酸酯低聚物、IOg六官能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和2g的265nm引发剂与68g乙酸乙酯制得。光固化性组合物经干燥至涂布厚度为5 μ m,且形成完全固化层时施加的UV剂量为600mJ/cm2。
[0063]以与比较例I相似的方式进行随后的工序,不同之处在于,将比较例I的PEDOT组合物施涂在半固化层的表面上,然后干燥形成电极层,并形成了完全固化层。
[0064]所制得的触控单元的X轴终端电阻为275 Ω,Y轴终端电阻为570 Ω。
[0065]根据ASTM D3359所制得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着力为5B (将其评价为良好),并且测得老化测试后终端电阻的变化为:上模板8.5%,下模板-5%。该样品的模糊度为1.95%。
[0066]<实施例3>
[0067]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半固化层的固化度为75%。
[0068]所制得的触控单元的X轴终端电阻为265 Ω,Y轴终端电阻为587 Ω。
[0069]根据ASTM D3359所制得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着力为5B (将其评价为良好),并且测得老化测试后终端电阻的变化为:上模板6.7%,下模板-6.5%。该样品的模糊度为1.96%。
[0070]<比较例4>[0071]比较例4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半固化层的固化度为35%。
[0072]当使用所制得的透明电极膜在半固化层上形成包含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时,半固化层过软,使得难以形成电极层。
[0073]<比较例5>
[0074]比较例5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半固化层的固化度为90%。
[0075]当在半固化层上形成由PEDOT构成的电极层以使用上述膜制造触控单元时,得到了较差的润湿性和如ASTM D3359所示的IB粘着力,由此电极层通常发生剥落。
[0076]<实施例4>
[0077]实施例4与实施例2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半固化层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基于实施例2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使用了 35重量份的具有乙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该样品的X轴终端电阻为254 Ω,Y轴终端电阻为553 Ω。
[0078]根据ASTM D3359所制得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着力为5B,由此半固化层上形成的电极层具有非常好的粘着力。
[0079]另外,老化测试后终端电阻的变化为:上模板5.7 %,下模板-3 %,且测得模糊度为 2.1 %。
[0080]<实施例5>
[0081]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半固化层的固化度调整为80%。该样品的X轴终端电阻为264 Ω,Y轴终端电阻为554 Ω。
[0082]根据ASTM D3359所制得的透明电极膜的电极层的粘着力为5B,将其评价为良好。
[0083]另外,老化测试后终端电阻的变化为:上模板7%,下模板-3.4%,且测得模糊度为 1.87%。
[0084]<比较例6>
[0085]在比较例6中,使用市售的聚酯膜形成包含银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层。对该膜进行底涂处理来增强其两个表面上的粘着力,不过该膜并不进一步包含完全固化或半固化的硬涂层。另外,在该比较例中,包含银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涂布组合物通过混合0.7g直径为80nm且平均长度为约10 μ m的银纳米线与98.8g异丙醇和0.5g纤维素类增稠剂制得。使用棒涂布机将银纳米线涂布组合物施涂在125 μ m厚的聚酯膜上,在约100°C干燥I分钟,由此制得初始表面电阻为78Ω/ □,且初始模糊度为2.6%的透明电极膜。
[0086]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进行120小时的可靠性处理后,该膜的表面电阻为88 Ω / □ (ohm/area),模糊度为 8.5%。
[0087]在该比较例中,对透明电极膜的性质进行评价。从这些结果中明显可见,在可靠性测试后,银纳米线的表面电阻虽未显著变化,不过其模糊度有很大变化。
[0088]<实施例6>
[0089]实施例6与比较例6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基材膜的两个表面进行了如实施例2所示的完全固化和半固化的硬涂处理。
[0090]实施例6的膜的初始表面电阻为57 Ω / 口,模糊度为2.3%。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进行120小时的可靠性处理后,该膜的表面电阻为55 Ω/ □,模糊度为2.8%。
[0091]在比较实施例6与比较例6时,使用本发明制造的膜作为基材材料并包含银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膜,即使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进行120小时的可靠性测试后,其表面电阻的变化也较低,特别地,其模糊度的变化也低得多。
[0092]<比较例7>
[0093]在比较例7中,使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的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材料形成透明电极膜。在将作为石墨烯前体的甲烷(CH4)气与氢(H2)气一起流入CVD腔室时,将其中放置有铜箔基材的腔室保持在约1,000°C,然后冷却,由此合成石墨烯。使用已知方法将合成的石墨烯转移到常用聚酯膜上,最终制成石墨烯透明电极膜,其初始表面电阻为约440 Ω / 口,初始模糊度为1.3%。
[0094]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进行120小时的可靠性测试后,该膜的表面电阻为
I,500 Ω/ □,模糊度为 2.2%。
[0095]从该比较例的结果明显可见,在可靠性测试后,该石墨烯电极的表面电阻变化非常明显。
[0096]<实施例7>
[0097]实施例7与比较例7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对基材膜的两个表面进行了如实施例2所示的完全固化和半固化的硬涂处理。
[0098]实施例7的膜的初始表面电阻为450 Ω/ □,模糊度为1.4%。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进行120小时的可靠性测试后,该膜的表面电阻为530 Ω/ □,模糊度为2.1 %。
[0099]关于上述比较例和实施例中的未进行表面处理的PET膜或用热塑性树脂进行表面处理的基材膜,在形成包含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层时,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老化120小时使得触控单元的终端电阻与初始值相比变化了 10%以上,并且老化后模糊度也有非常大的变化。
[0100]不过,在诸如聚酯等透明基材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性树脂层、在其另一表面上形成半固化的光固化性树脂层、且在半固化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由此可形成高度可靠的透明电极膜,其中,即使在85°C和85% RH的条件下老化测试120小时后,表面电阻与初始值相比的变化仍小于10%,且老化后模糊度的变化也不明显。另外,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包含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银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膜。
[0101]另外,银纳米线是一类用于赋予导电性的金属纳米线,因而可以采用任何种类的金属,只要其能够赋予电导性和透明度即可。
[0102]工业实用性
[0103]根据本发明,用于制造透明电极膜的基材膜及其透明电极膜可以应用于触摸屏面板,该触摸屏面板不仅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等小型电子设备,还可用于诸如显示器、TV等大型显示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明电极膜用基材膜,所述基材膜适用于形成所述透明电极膜的透明电极层,所述基材膜包含在所述基材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光固化性层,其中,所述光固化性层是光固化度为45%?85%的半固化的光固化性层,从而提高与其上形成的所述透明电极层的粘着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膜,所述基材膜还包含在所述基材膜的另一表面上形成的固化度为85%以上的光固化性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材膜,其中,所述光固化性层包含丙烯酸酯类光固化性树脂作为硬涂层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材膜,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类光固化性树脂是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丙烯酸酯化合物包含含有烷基、烯丙基或苯基作为具有I个或多个碳原子的结构的氧化物化合物,且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酯树脂,所述丙烯酸酯类光固化性树脂以5重量份?80重量份的量使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材膜,其中,所述基材膜是以下膜:包含酯、碳酸酯、苯乙烯、酰胺、酰亚胺、烯烃、砜、醚官能团中任一种的膜,包含通过I种或多种官能团的共聚而制备的聚合物的膜,包含具有I种或多种官能团的聚合物共混物的膜,或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膜层叠而形成的多层膜。
6.一种透明电极膜用基材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基材膜适用于形成所述透明电极膜的透明电极层,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材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性层,其中,所述光固化性层通过固化至光固化度为45%?85%而形成,从而提高与其上形成的所述透明电极层的粘着力。
7.—种透明电极膜,所述透明电极膜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材膜或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基材膜;和在所述基材膜的半固化的光固化性层上形成的透明电极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电极层使用聚(3,4-乙撑二氧噻吩)、碳纳米管、石墨烯或金属纳米线作为有效成分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半固化的光固化性层和/或所述电极层还包含细颗粒来形成表面凹凸。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3958193SQ20128005870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徐光锡, 金太永, 金种银 申请人:茵斯康科技株式会社, 率路技术株式会社, 徐光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