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70395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是通过设置一用于控制光的透过的液晶面板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中的背光模块上,而得到理想的光型分布。本发明可以改进现有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三维串扰现象的问题。
【专利说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者所追求的不再只是高画质影像,而是具立体感且更真实感的影像显示。在三维显示(3D display)技术中,三维眼镜是一种常见应用,而快门眼镜(shutter glasses)三维技术则是一种普遍使用于所述三维眼镜的技术。
[0003]所述快门眼镜三维技术的特点在于,当左眼镜片致能而透明时,右眼镜片除能而不透明,让使用者得以观看到左眼画面;相反地,当右眼镜片致能而透明时,左眼镜片除能而不透明,让使用者得以观看到右眼画面。在前述快门眼镜三维技术中,于概念上把三维的每一影像数据视为独立的左眼视图或右眼视图,在播放时左右眼看到不同视角的影像,经大脑融合成具深度信息的三维影像,因此可以呈现一个立体视觉。
[0004]在现有技术中,当搭配快门眼镜使用的视讯显示设备为液晶显示器时,由于所述液晶显示器通常被要求较高的刷新率(例如120Hz及240Hz),因此所述液晶显示器中通常包含有一扫描式背光模块,进而藉由所述扫描式背光模块来达到所述刷新率。
[0005]然而,由于所述扫描式背光模块本质上通常具有导光板结构,使得单一区域的灯条(light bar)点亮时,光会扩散到其他邻近的区域。这样的光的扩散现象会导致三维串扰(3D crosstalk)现象的升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改进三维串扰现象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一用于控制光的透过的液晶面板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中的背光模块上,而得到理想的光型分布。本发明可以改进现有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三维串扰现象的问题。
[0007]为达成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包含:一背光模块;
[0008]一第一面板,包含一第一液晶层及多条扫描线,所述第一面板用以提供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以及
[0009]一第二面板,包含一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面板用以限定所述背光模块所产生的光透过对应于所述第一面板中正在更新的扫描线的第二面板的区域,所述第二面板夹设于所述背光模块及第一面板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上。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块提供一面光源。
[0011 ]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块是一侧光式背光模块。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包含一对基板,所述一对基板分别具有一偏光片。[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具有一偏光片。
[00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的区域是一矩形。
[00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是一液晶显示面板。
[00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是应用于快门眼镜三维技术。
[0017]再者,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包含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所述第一面板包含一第一液晶层及多条扫描线,且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所述第二面板包含一第二液晶层,且所述第二面板夹设于所述背光模块及第一面板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含:
[0018]所述第一面板通过依序地更新所述多条扫描线来显示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以及
[0019]依照所述第一面板中依序地更新的扫描线,同步依序地使所述第二面板的对应区域呈现亮态。
[00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块提供一面光源。
[00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的对应区域是一矩形。
[002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是一液晶显示面板。
[002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是应用于快门眼镜三维技术。
[002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亮态是通过施加电压至所述第二液晶层而得到的。
[002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亮态是通过关断所述第二液晶层的电压而得到的。
[002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的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一用于控制光的透过的液晶面板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中的背光模块上,而得到理想的光型分布,进而改进现有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三维串扰现象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二维液晶显不设备的构造不意图。
[00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液晶显示设备中光透过第二面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订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1]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的构造示意图。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包含:一第一面板10、一第二面板20及一背光模块30,所述第二面板20夹设于所述第一面板10及背光模块30之间。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是应用于快门眼镜三维技术。
[0032]所述第一面板10包括一第一基板101、一第二基板102及一第一液晶层103,所述第一液晶层103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所述第一面板10是一液晶显示面板,其用于提供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所述第二面板20包括一第三基板201、一第四基板202及一第二液晶层203,所述第二液晶层203夹设于所述第三基板201与第四基板202之间。所述第一液晶层103及所述第二液晶层203填充的是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液晶组合物。所述第二液晶层203例如填充的是TN或STN液晶组合物。所述背光模块30提供一面光源,所述背光模块30可以是一侧光式(edge-type)背光模块。
[0033]所述第一基板101可以是一彩色滤光片基板,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011、一彩色滤光层1012和一第一偏光片1013,其中所述彩色滤光层1012是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偏光片1013是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基板102可以是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包括一第二透明基板1021、一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22和一第二偏光片1023,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22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1023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22中具有多条扫描线(图中未示)。
[0034]所述第三基板201包括一第三透明基板2011及一透明电极层2012,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2012是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20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四基板202可以是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包括一第四透明基板2021、一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2和一第三偏光片2023,其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2是设置于所述第四透明基板202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三偏光片2023是设置于所述第四透明基板2021的外表面上。
[0035]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1及所述第三透明基板2011的其中之一,以减少本发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厚度。
[0036]请参照图2,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的构造示意图。所述三维液晶显不设备1包含:一第一面板10、一第二面板20及一背光模块30,所述第一面板10夹设于所述第二面板20及背光模块30之间。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是应用于快门眼镜三维技术。
[0037]所述第一面板10包括一第一基板101、一第二基板102及一第一液晶层103,所述第一液晶层103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所述第一面板10是一液晶显示面板,其用于提供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所述第二面板20包括一第三基板201、一第四基板202及一第二液晶层203,所述第二液晶层203夹设于所述第三基板201与第四基板202之间。所述第一液晶层103及所述第二液晶层203填充的是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液晶组合物。所述第二液晶层203例如填充的是TN或STN液晶组合物。所述背光模块30提供一面光源,所述背光模块30可以是一侧光式背光模块。
[0038]所述第一基板101可以是一彩色滤光片基板,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011、一彩色滤光层1012和一第一偏光片1013,其中所述彩色滤光层1012是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偏光片1013是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基板102可以是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包括一第二透明基板1021、一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22和一第二偏光片1023,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22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偏光片1023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22中具有多条扫描线(图中未示)。
[0039]所述第三基板201包括一第三透明基板2011、一透明电极层2012及一第三偏光片2013,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2012是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20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三偏光片2013是设置于所述第三透明基板201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四基板202可以是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包括一第四透明基板2021和一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2,其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22是设置于所述第四透明基板2021的内表面上。
[0040]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1及所述第四透明基板2021的其中之一,以减少本发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厚度。
[0041]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20是用于限定所述背光模块30所产生的光透过对应于所述第一面板10中正在更新的扫描线的第二面板20的区域。所述第二面板20的区域是一矩形,且所述第二面板20的区域呈现亮态。
[0042]以下,依以上所描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含:
[0043]1)第一面板10通过依序地更新所述多条扫描线来显示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以及
[0044]2)依照所述第一面板10中依序地更新的扫描线,同步依序地使所述第二面板20的对应区域呈现亮态,其中所述亮态可以是通过施加电压至所述第二液晶层203或通过关断所述第二液晶层203的电压而得到的。
[0045]接续请参照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液晶显示设备1中光透过第二面板2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块30提供一面光源。在图3中,所述第二面板20中呈现亮态的区域20a是对应于所述第一面板10中正在更新的扫描线,而所述第二面板20中呈现暗态的区域20b则是对应于所述第一面板10中未更新的扫描线。在此,所述背光模块30所产生的光仅能透过所述第二面板20中呈现亮态的区域20a,而无法透过所述第二面板20中呈现暗态的区域20b。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本发明所述背光模块30与第二面板20的结合的功能可以说是等同于现有技术的扫描式背光模块。
[0046]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是通过设置一用于控制光的透过的液晶面板于三维液晶显示设备中的背光模块上,而得到理想的光型分布,进而改进现有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三维串扰现象的问题。
[0047]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背光模块;一第一面板,包含一第一液晶层及多条扫描线,所述第一面板用以提供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以及一第二面板,包含一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面板用以限定所述背光模块所产生的光透过对应于所述第一面板中正在更新的扫描线的第二面板的区域,所述第二面板夹设于所述背光模块及第一面板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提供一面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是一侧光式背光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包含一对基板,所述一对基板分别具有一偏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具有一偏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区域是一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是应用于快门眼镜三维技术。
8.—种三维液晶显不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三维液晶显不设备包含一第一面板、一第二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所述第一面板包含一第一液晶层及多条扫描线,且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所述第二面板包含一第二液晶层,且所述第二面板夹设于所述背光模块及第一面板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含:所述第一面板通过依序地更新所述多条扫描线来显示一左眼影像及一右眼影像;以及依照所述第一面板中依序地更新的扫描线,同步依序地使所述第二面板的对应区域呈现亮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提供一面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的对应区域是一矩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液晶显示设备是应用于快门眼镜三维技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亮态是通过施加电压至所述第二液晶层而得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亮态是通过关断所述第二液晶层的电压而得到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3744228SQ201310628940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方斌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