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894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正面白亮度的下降,且视角显示性能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TN型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分别含在第1和第2光学补偿薄膜中的使含有第1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正交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和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的比分别满足下式(I)或(II),在R[+40°]>R[-40°]时1.1≤R[+40°]/R[-40°]≤40--(I),在R[+40°]<R[-40°]时1.1≤R[-40°]/R[+40°]≤40--(II)。
【专利说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广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根据其模式而在光学补偿中利用显示各式各样的光学特性的光学薄膜。例如,作为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补偿薄膜,提出了在由聚合物薄膜构成的透明支持体上具有由使含有液晶组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专利文献I)。
[0003]作为TN模式的课题,在相对于液晶单元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方向为45度的位置(通常下方位)进行斜向观察时,无论怎样的灰阶都引起曝光不足(blocked up shadows)或灰阶反转(灰阶中的明暗的逆转),有时显著损害显示品质。作为其解决手段,提出了使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液晶单元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朝向既不平行也不正交的方向(专利文献2、3)。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87398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日本特开平09-6163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87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可是,在该构成中,由于将光学各向异性层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配置在45度,因此有因其正面相位差而使正面白亮度下降的问题。此外,在某方位进行斜向观察时,有实际图像显示中的印象差、损害显示品质的可能性。这里所谓实际图像显示中的印象,意思是实际图像再现性,指的是正面图像与斜方向图像之间的灰阶再现性和色调的差。
[0011]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偏振层的吸收轴(或透射轴)与相位差板(透明支持体)的快轴或慢轴的相对角度配置在大致45度的形态,但为了通过辊对辊法来制作偏振片,需要使相位差板斜向拉伸,因此相位差板的制作是不容易的。
[0012]近年来,因平板型个人电脑及计算机或智能电话机的登场,能使显示器的观察方向根据内容而做各式各样变化,提高全方位的视角显示性能的重要性增强。此外,平板型个人电脑及计算机或智能电话机由于便携性优良,所以在户外等明亮的环境下使用的机会也增加,一直期待着以低耗电量进行明亮显示的显示器。
[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正面白亮度的下降、且视角显示性能好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TN型液晶显示装置。
[0014]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明亮且视角显示性能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可维持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低耗电量(抑制正面亮度下降),改善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课题即下方向的灰阶反转以及改善全方位的视角特性。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手段如下。
[0017][I]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0018]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0019]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0020]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0021]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0022]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0023]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0024]第I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0025]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0026]第2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0027]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0028]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0029]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正交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0030]在R[+40。]>R[ —40。]时
[0031]1.1 ≤ R[+40° ]/R[ —40° ]≤ 40 (I)
[0032]在R[+40。] < R[ — 40。]时
[0033]l.l<R[ — 40° ]/R[+40。]≤ 40 (II)
[0034][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0035]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0036]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0037]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0038]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0039]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0040]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0041]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0042]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0043]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0044]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正交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0045]在R[+40。]>R[ —40。]时
[0046]1.1 ^ R[+40° ]/R[ — 40° ]≤ 40 (I)
[0047]在R[+40。]<R[ —40。]时
[0048]l.KR[ —40° ]/R[+40。]≤ 40 (II)
[0049][3]根据上述[I]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化合物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0050][4]根据上述[I]~[3]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化合物为盘状化合物。
[0051][5]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0052]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0053]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0054]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0055]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0056]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0057]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0058]第I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0059]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0060]第2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0061]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0062]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0063]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平行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0064]在R[+40。]>R[ —40。]时
[0065]1.1 ^ R[+40° ]/R[ — 40° ]≤ 40 (I)
[0066]在R[+40。]<R[ —40。]时
[0067]l.KR[ — 40° ]/R[+40。]≤ 40 (II)
[0068][6]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0069]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0070]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0071]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0072]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0073]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0074]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0075]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0076]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0077]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0078]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平行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0079]在R[+40。] > R[ — 40。]时
[0080]1.1 ^ R[+40° ]/R[ — 40° ]≤ 40 (I)
[0081]在R[+40。]<R[ —40。]时
[0082]l.l<R[ — 40° ]/R[+40。]≤ 40 (II)
[0083][7]根据上述[I]、[5]、[6]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化合物为棒状液晶化合物。
[0084][8]根据上述[I]?[7]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I透明支持体与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的差及在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的差分别低于10nm。
[0085][9]根据上述[I]?[8]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I透明支持体与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的差或在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550)的差中的至少一方为1nm以上。
[0086][10]根据上述[I]?[9]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第I偏振层、第I透明支持体、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第2透明支持体、第2偏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
[0087][11]根据上述[I]?[10]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第I偏振层、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第I透明支持体、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第2透明支持体、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第2偏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
[0088][12]根据上述[I]?[11]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目视侧配置的光扩散层。
[0089][13]根据上述[I]?[12]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是含有透光性树脂和具有与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透光性微粒的层,且该光扩散层的雾度为10%以上。
[0090][14]根据上述[I]?[13]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具有光透射状态因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不同而不同的各向异性散射层。
[0091][15]根据上述[I]?[14]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目视侧的光扩散层和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目视侧的相反侧的背光灯单元,从背光灯单元射出的光的亮度半值角为80°以下。
[0092]发明效果
[009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非对称性小的视角特性、且灰阶反转小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TN型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94]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采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意思是包含“?”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0095]在本说明书中,Re(X)、Rth(X)分别表示波长λ处的面内的延迟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e(A)是在K0BRA21ADH或WR(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中,通过使波长λ nm的光向薄膜法线方向入射进行测定的。在选择测定波长λ nm时,能够通过手工交换波长选择过滤器、或按程序等变换测定值来进行测定。在被测定的薄膜为用I轴或2轴的折射率椭圆体表示的薄膜时,按以下方法算出Rth(X)。另外,也可将该测定方法部分地用于测定后述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盘状液晶分子的取向膜侧的平均倾角、其相反侧的平均倾角。
[0096]关于RthU),通过相对于将面内的慢轴(可通过K0BRA21ADH或WR进行判断)作为倾斜轴(旋转轴)(在无慢轴的情况下,将薄膜面内的任意的方向作为旋转轴)的薄膜法线方向,从法线方向朝单侧以10度间隔倾斜至50°,分别从各个倾斜的方向使波长λ nm的光入射,测定全部6点的所述ReU ),基于该测定的延迟值和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及输入的膜厚值,利用KOBRA21ADH或WR算出RthU )。在上述中,在具有从法线方向将面内的慢轴作为旋转轴、在某倾斜角度下延迟的值为零的方向的薄膜的情况下,关于比该倾斜角度大的倾斜角度下的延迟值,在将其符号变更为负后,利用KOBRA21ADH或WR算出。另外,也可以将慢轴作为倾斜轴(旋转轴)(在无慢轴的情况下,将薄膜面内的任意的方向作为旋转轴),由任意倾斜的2个方向测定延迟值,基于该值和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及输入的膜厚值,由以下的式(A)及式(III)算出Rth。
[0097]式⑷:
[0098][数式I]
[0099]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第I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第2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正交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在 R[+40° ] > R[ — 40。]时, 1.1 ^ R[+40° ]/R[ —40° ]≤40 (I), 在 R[+40° ] < R[ — 40。]时, 1.1 SR[ —40° ]/R[+40° ]≤ 40 (II)。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正交地配置; 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正交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在 R[+40° ] > R[ — 40。]时, .1.1 ≤ R[+40° ]/R[ —40° ]≤40 (I), 在 R[+40° ] < R[ — 40。]时, . 1.1 ≤R[ —40° ]/R[+40° ] ≤ 40 (II)。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化合物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化合物为盘状化合物。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配置在第1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1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1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第1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第1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含有第1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第2透明支持体具有相位差,其面内慢轴与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地或正交地配置; 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平行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在 R[+40° ] > R[ — 40。]时, . l.l≤R[+40° ]/R[ — 40° ] ≤ 40 (I), 在 R[+40° ] < R[ — 40。]时, . 1.1 ≤ R[ —40° ]/R[+40° ] ≤ 40 (II)。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吸收轴彼此正交地配置的第I及第2偏振层、 在第I及第2偏振层之间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且至少一方具有透明电极的第I及第2基板、 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 配置在第I偏振层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I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I光学补偿薄膜、 配置在第2偏振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包含第2透明支持体和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第2光学补偿薄膜, 第I偏振片的吸收轴相对于与第I偏振片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被配置在45°的角度; 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的面内慢轴相对于邻接的液晶单元内的基板表面上的液晶的指向矢方向平行地配置; 第I和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O~200nm,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分别为一100~200nm ; 含有第I和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 (550)分别为5~65nm,以及在与面内慢轴平行的面内,由从法线方向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40° ]与由相对于该法线相反地倾斜40度的方向测定的延迟R[ —40° ]的比满足下式(I)或(II), 在 R[+40° ] > R[ — 40。]时, . 1.1 ≤R[+40° ]/R[ —40° ] ≤ 40 (I), 在 R[+40° ] < R[ — 40。]时, . 1.1 ≤ R[ —40° ]/R[+40° ] ≤ 40 (II)。
7.根据权利要求1、5、6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化合物为棒状液晶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I透明支持体与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 (550)的差及在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的差分别低于10n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I透明支持体与第2透明支持体在波长550nm处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 (550)的差或在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550)的差中的至少一方为1n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第I偏振层、第I透明支持体、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第2透明支持体、第2偏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第I偏振层、使含有第I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第I透明支持体、配置在第I及第2基板之间的扭转取向型液晶单元、第2透明支持体、使含有第2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第2偏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目视侧配置的光扩散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是含有透光性树脂和具有与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透光性微粒的层,且该光扩散层的雾度为10%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具有光透射状态因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不同而不同的各向异性散射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I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目视侧的光扩 散层和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目视侧的相反侧的背光灯单元,从背光灯单元射出的光的亮度半值角为80°以下。
【文档编号】G02B5/30GK104081267SQ20138000692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0日
【发明者】佐藤宽, 矢内雄二郎, 关口惠, 山本昌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