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以及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30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目镜以及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遍及充分大的视场角地对各像差进行良好校正、即使具有充分的镜目距、全长也不会变长而且抑制了透镜直径的增大的目镜、以及具备该目镜的光学设备。在望远镜光学系统TS等光学设备中使用的目镜3从物体侧依次具有:第1透镜组G1;具有凸面朝向观察眼侧的透镜要素的第2透镜组G2;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组G3,第3透镜组G3的物体侧焦平面位于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G1具有:凹面朝向观察眼侧的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1透镜要素G1A;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要素G1B;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要素G1C。
【专利说明】目镜以及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目镜以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在望远镜和/或双目镜或者显微镜等中,为了进一步放大地观察通过物镜 所形成的实像,而使用目镜。对于这样的目镜,遍及较广的视场角地良好地对各像差进行校 正就不用说了,为了舒适地进行观察,还要求充分的镜目距( 7 ^ b U -7, eye relief) (目镜的最靠观察眼侧的透镜面与眼点的轴上间隔)。然而,众所周知,一般而言如果目镜 的表观视场变大,则变得难以确保充分长度的镜目距,并且视野周边光束的像差、特别是像 面弯曲像差和/或非点像差会急剧地恶化。
[0003] 因此,公开了如下构成的目镜:在物体侧配置有负透镜组,在观察眼侧配置有正透 镜组,在中间具有视场光阑(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这种构成的目镜 中,通过在物体侧配置负透镜组,将镜目距确保得较长。而且,具备通过具有折射能力(光 焦度)强的负透镜组,能够减小佩兹伐和,良好地对像面弯曲像差进行校正的条件。在该类 型的目镜中,物体侧的负透镜组的焦距与观察眼侧的正透镜组的焦距的比例接近1 :1就能 够减小佩兹伐和,对像面弯曲像差等的校正有利。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第428684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如果要具有80度以上的表观视场并且确保充分的镜目距,则需要在某种程度上 加长观察眼侧的正透镜组的焦距。因此,为了使物体侧的负透镜要素的焦距有利地对像面 弯曲像差等进行作用,能够通过将其相对于观察眼侧的正透镜要素的焦距按绝对值计算设 为数倍左右(大约4倍左右以内),来抑制各像差的恶化。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物体侧的 负透镜要素的发散作用,导致观察眼侧的正透镜要素的直径增大、失去紧凑性,并且视野周 边部处的像差的校正也不能说充分,仅能够对应表观视场为60度左右的情况。该倾向在目 镜全体的焦距较长的情况下变得更显著。
[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遍及充分大的视场角地对各 像差进行良好校正、即使具有充分的镜目距、全长也不会变长而且抑制了透镜直径的增大 的目镜、以及具有该目镜的光学设备。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1]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目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有第1透镜 组、第2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组;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凹面朝向观 察眼侧的形状的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1透镜要素、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 要素、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要素;第2透镜组具有凸面朝向观察眼侧的透镜要素; 第3透镜组的物体侧焦平面位于第2透镜组与第3透镜组之间;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 f、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Π 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012] 6<|n/f|。
[0013] 这样的目镜,优选:在将第1透镜组所含的第1透镜要素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设为GlARf、将观察眼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GlAR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014] 1. 2 ^ |GlARf/GlARr|〇
[0015] 另外,在这样的目镜中,优选:第1透镜组所含的第1透镜要素具有负折射能力,在 将第1透镜要素的焦距设为ΠΑ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016]

【权利要求】
1. 一种目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依次具有: 第1透镜组; 第2透镜组;和 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组; 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凹面朝向观察眼侧的形状的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 1透镜要素、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要素、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要 素; 所述第2透镜组具有凸面朝向观察眼侧的透镜要素; 所述第3透镜组的物体侧焦平面位于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 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Π 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6 < |n/f|。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所含的所述第1透镜要素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GlARf、将 观察眼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GlAR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1.2 ^ |GlARf/GlARr|〇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透镜组所含的所述第1透镜要素具有负折射能力并将所述第1透镜要素的 焦距设为ΠΑ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7 彡 flA/f 彡一2。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的合成距离设为Π 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6 ^ |fl2/f|〇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 7 彡 f3/f 彡 1. 5。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5 彡 |f2/f|。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透镜组所含的所述第2透镜要素为复合透镜,并将所述第2透镜要素的最 靠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GIBRf、将构成所述复合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的轴上间隔设 为dll、将该物体侧的透镜的介质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il、将构成所述复合透镜的观 察眼侧的透镜的轴上间隔设为dl2、将该观察眼侧的透镜的介质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 nl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1. 5 彡 GlBRf7(dll/nll+dl2/nl2)彡 5。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所含的所述第2透镜要素的最靠观察眼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 GIBR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 6 ^ GIBRr/f ^ 1. 8〇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组所含的所述第1透镜要素为双凹形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组所含的所述第3透镜要素为复合透镜。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的轴上空气间隔设为D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 5 彡 D/f 彡 2。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凸面朝向观察眼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要素。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所含的透镜的面中,至少1个面 为非球面形状。
14. 一种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目镜。
【文档编号】G02B23/02GK104272164SQ20138001823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福本哲 申请人:株式会社 尼康美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