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04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对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光纤对接结构,涉及通信设备中机盘间信号传输领域,包括相互对接的机盘侧组件和背板侧组件,机盘侧组件包括法兰盘固定座,其前部固定一排法兰盘,背板侧组件包括尾纤固定座,其前部固定一排尾纤,且法兰盘与尾纤一一对应,每根尾纤由机盘侧组件后部插入对应法兰盘内。本发明实现尾纤与法兰盘对接的同时,避让电连接器的位置,并且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可拆卸,增大机盘器件排布空间。
【专利说明】一种光纤对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中机盘间信号传输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光纤对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大型通信系统设备中,各机盘之间需要交换高速信号时,由于部分机盘之间的距离过远,传统的背板电信号无法满足长距离高速信号传递,此时需要利用光纤来传递高速信号。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从面板引出光纤,通过光连接器连接到另一个机盘,但是由于尾纤过多,彼此容易打结,而且尾纤两端各有一个尾纤头,成捆尾纤容易分不清对应关系,不便于日常操作。
[0003]市场上现有光连接器普遍单个体积较大,挤占普通连接器位置,不便于在机盘上排布,且普遍价格较高。尤其在试验用的机盘上,许多机盘设计是用电信号传递信息,但在一些测试中又需要临时用到光信号来传递,而后正式产品中又不需要用到光信号,若直接在机盘上加现有的光连接器占用空间,后期又需要去掉,影响到电连接器的排布。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对接结构,实现尾纤与法兰盘对接的同时,避让电连接器的位置,并且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可拆卸,增大机盘器件排布空间。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对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机盘侧组件和背板侧组件,机盘侧组件包括法兰盘固定座,其前部固定一排法兰盘,背板侧组件包括尾纤固定座,其前部固定一排尾纤,且法兰盘与尾纤一一对应,每根尾纤由机盘侧组件后部插入对应法兰盘内。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法兰盘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二者均为条状,第一固定座的一个侧面设有多个贯穿前面的第一卡槽,第二固定座的一个侧面设有与第一卡槽一一对应的贯穿前面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对设置形成收容空间,每个法兰盘设置于一个收容空间内,且收容空间与法兰盘固定座后面连通。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后面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槽,每个第一导向槽均与第一卡槽贯通;每个第二固定座的后面设有多个第二导向槽,每个第二导向槽均与第二卡槽贯通,且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相对设置形成导向空间。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尾纤固定座设有多个向前凸出的尾纤卡槽,每根尾纤设置于尾纤卡槽内,且尾纤卡槽的前面设有导向角。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向侧面延伸有凸块,凸块的前后面贯穿设有导向孔。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尾纤固定座的两端向侧面延伸有凸片,所述凸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第二固定座的导向孔对应设置,且每个安装孔与导向孔之间插设有一根定位销。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销的后端固定于安装孔内,定位销的前端插入对应的导向孔中。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通过螺栓紧固成一体,再安装至机盘。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光纤对接结构可利用电连接器之间的空隙实现尾纤对接,无需在背板以及机盘上增加光连接器,不改变原有器件的排布,便于背板走线,增大了机盘器件排布空间。
[0015]2、可将机盘侧组件悬于机盘上方,不影响机盘下方排布合理高度器件,增大了机盘排布空间。
[0016]3、机盘侧组件的法兰固定座具有导向空间,背板侧组件的尾纤卡槽的前面设有导向角,二者形成导向功能;另外,第二固定座设有导向孔,尾纤固定座安装孔内装有定位销,定位销与导向孔同样形成导向,总体结构通过两级导向功能实现定位,保证尾纤与法兰盘的配合精度。
[0017]4、光纤对接结构各部分采用螺栓或定位销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机盘侧组件拆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背板侧组件拆分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机盘侧组件,2-法兰盘,3-法兰盘固定座;31_第一固定座,32-第二固定座,33-第 ^槽,34-第二卡槽,35-第一导向槽,36-凸块,37-导向孔;
[0023]4-背板侧组件,5-尾纤,6-尾纤固定座,61-尾纤卡槽,62-导向角,63-凸片,64-安装孔,65-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光纤对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机盘的机盘侧组件1,以及安装于背板的背板侧组件4。机盘侧组件I包括法兰盘固定座3,其前部固定一排法兰盘2,背板侧组件4包括尾纤固定座6,其前部固定一排尾纤5,且法兰盘2与尾纤5 —一对应设置,每根尾纤5由机盘侧组件I的后部插入对应的法兰盘2内,实现尾纤5与法兰盘2的对接。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法兰盘固定座3包括第一固定座31和第二固定座32,二者均为条状。第一固定座31的一个侧面设有多个贯穿前面的第一卡槽33,第二固定座32的一个侧面设有贯穿前面的第二卡槽34,且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 —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31的后面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槽35,每个第一导向槽35均与第一卡槽33贯通;每个第二固定座32的后面设有多个第二导向槽(图未示),每个第二导向槽均与第二卡槽34贯通,且第一导向槽35和第二导向槽相对设置。第一固定座31和第二固定座32 二者相互扣合,其两端具有螺栓孔38,由此通过螺栓紧固,此时,每个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相对设置形成收容空间,每个第一导向槽35和第二导向槽形成导向空间。法兰盘固定座3具有导向空间时,收容空间与导向空间连通,法兰盘固定座3也可以不具有导向空间,收容空间直接与法兰盘固定座3后面连通。第二固定座32的两端还可以向侧面延伸有凸块36,凸块36的前后面贯穿设有导向孔37。
[0027]如图1和图3所示,机盘侧组件I的尾纤固定座6设有多个尾纤卡槽61,每个尾纤卡槽61为一个框架样式,位于尾纤固定座6侧壁,并向前凸出,每根尾纤5设置于尾纤卡槽6内。当法兰盘固定座3的后面具有导向空间时,尾纤卡槽61的前面对应设有导向角63,导向角63能够准确的引导尾纤5进入导向空间内。当法兰盘固定座3的第二固定座32两端设置带有导向孔37的凸块36时,尾纤固定座6两端向侧面延伸有凸片63,所述凸片63设有安装孔64,安装孔64与第二固定座的导向孔37对应设置。每个安装孔64内安装一个定位销65,定位销65的后端固定于安装孔64内,定位销64的前端插入对应的导向孔37中,形成第二级导向,引入尾纤更加准确。
[0028]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对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机盘侧组件(I)和背板侧组件(4),其特征在于:机盘侧组件(I)包括法兰盘固定座(3),其前部固定一排法兰盘(2),背板侧组件(4)包括尾纤固定座¢),其前部固定一排尾纤(5),且法兰盘(2)与尾纤(5) —一对应,每根尾纤(5)由机盘侧组件⑴后部插入对应法兰盘(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固定座(3)包括第一固定座(31)和第二固定座(32),二者均为条状,第一固定座(31)的一个侧面设有多个贯穿前面的第一卡槽(33),第二固定座(32)的一个侧面设有与第一卡槽(33) —一对应的贯穿前面的第二卡槽(34),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相对设置形成收容空间,每个法兰盘(2)设置于一个收容空间内,且收容空间与法兰盘固定座(3)后面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1)的后面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槽(35),每个第一导向槽(35)均与第一卡槽(33)贯通;每个第二固定座(32)的后面设有多个第二导向槽,每个第二导向槽均与第二卡槽(34)贯通,且所述第一导向槽(35)和第二导向槽相对设置形成导向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纤固定座(6)设有多个向前凸出的尾纤卡槽(61),每根尾纤(5)设置于尾纤卡槽¢1)内,且尾纤卡槽¢1)的前面设有导向角(62) ο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32)的两端向侧面延伸有凸块(36),凸块(36)的前后面贯穿设有导向孔(3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纤固定座(6)的两端向侧面延伸有凸片(63),所述凸片(63)设有安装孔(64),安装孔(64)与第二固定座(32)的导向孔(37)对应设置,且每个安装孔(64)与导向孔(37)之间插设有一根定位销(6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65)的后端固定于安装孔(64)内,定位销(65)的前端插入对应的导向孔(37)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1)和第二固定座(32)通过螺栓紧固成一体,再安装至机盘。
【文档编号】G02B6/38GK104238038SQ20141044602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刘芝良, 刘博 , 徐贤阳 申请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