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01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波器。

背景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尤其是密集型波分复用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光通信领域实现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之一。为了实现波分复用,需要使用合波器将多路不同波长的光合并为一路光。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合波器。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合波器包括一斜方棱镜,斜方棱镜的一侧面镀有增透膜及高反膜,斜方棱镜的另一侧面贴有四个薄膜滤波片。其中,增透膜增加光的透过,高反膜增强光的反射;薄膜滤波片的滤波特性使得特定波长的光可以通过,而非特定波长的光被反射,四个薄膜滤波片具有互不相同的滤波特性。入射光λ1、入射光λ2、入射光λ3及入射光λ4为待合并的四路特定波长光,入射光λ1从薄膜滤波片T1处射入斜方棱镜,在高反膜处被反射向另一薄膜滤波片T2,并被另一薄膜滤波片T2反射向高反膜,入射光λ2从薄膜滤波片T2处射入斜方棱镜,入射光λ1及入射光λ2在薄膜滤波片T2处合并为一路光;合并后的入射光λ1、入射光λ2射向高反膜,在高反膜处被反射向另一薄膜滤波片T3,并被另一薄膜滤波片T3反射向高反膜,入射光λ3从薄膜滤波片T3处射入斜方棱镜,入射光λ1、入射光λ2及入射光λ3在薄膜滤波片T3处合并为一路光,合并后的入射光λ1、入射光λ2、入射光λ3射向高反膜,在高反膜处被反射向另一薄膜滤波片T3,并被另一薄膜滤波片T3反射向高反膜,入射光λ4从薄膜滤波片T4处射入斜方棱镜,入射光λ1、入射光λ2、入射光λ3及入射光λ4在薄膜滤波片T4处合并为一路光,合并后的入射光λ1、入射光λ2、入射光λ3及入射光λ4射向增透膜并从增透膜处出射。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实现了将四路不同波长的光合为一路光,但合波器中存在六个光反射点,入射光λ1经过了六次反射,入射光λ2经过了四次反射,入射光λ3经过了两次反射,四路光总共发生了十二次反射,光在合波器中的反射次数较多。同时,由于误差的存在,入射到高反膜的入射角度会有偏移,而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角度差会体现在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即入射角偏移多少,反射角亦偏移多少,导致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度偏移值为两倍的角度差,那么,经过多次反射后,这种角度差的累计偏移会非常大,反射后的入射位置会发生较大偏移,这不利于后续光路的合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合波器,不仅能够实现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而且减少了合光过程中光的反射次数。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波器,用于将至少四路由激光器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合并为一路光,包括光路调整元件、光分离元件及光合束元件;光路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输入光分离元件;光分离元件用于分别将第一路光、第二路光、第三路光及第四路光分离,用于将第一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用于将第二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本发明提供的合波器用于接收激光器发出的至少四路不同波长的光,光路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输入光分离元件;光分离元件用于分别将第一路光、第二路光、第三路光及第四路光分离,用于将第一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用于将第二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从而实现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将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的过程中,一路光在光路调整元件处、光分离元件处、光合束元件处发生四次反射,一路光最少发生零次反射,当实现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时,四路光总共最多发生六次反射,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一路光最大反射次数有所降低,而且总的光反射次数也有所降低,减小了合光过程中光的反射次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波分复用技术尤其是密集型波分复用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光通信领域实现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之一。为了实现波分复用,需要使用合波器将多路不同波长的光合并为一路光。目前,为了实现对带宽、速率的拓展,光模块中集成了多个激光器,每个激光器发出一路特定波长的光,多个激光器则发出多路光,而与光模块连接的光纤为一路,故而需要将激光器发出的多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将合并后的一路光耦合进入光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用于将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调整元件、光分离元件及光合束元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可以将至少四路不同波长的光合并为一路光,由于激光器发出的光为偏振光,所以第一路光、第二路光、第三路光及第四路光代表不同波长的四路偏振光。第一路光、第二路光、第三路光及第四路光之间并不固定排列顺序,附图中只是给出了一种排列顺序,本发明涵盖其他可实施的排列顺序。光路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输入光分离元件。光路调整元件优选为全反射片,也可以是反射片或棱镜,本发明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元件均可。对光的传播方向的调整,可以通过光的全反射或光的反射,也可以通过光的折射。为了减少光能量的损失,可以在光路调整元件上镀增反膜。光分离元件可以将输入到光分离元件中的光分离。光分离元件对光的分离作用与光的波长以及偏振态无关,分离后的光与分离之前的光具有相同的波长及偏振态。具体地,第一路光被分离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二路光被分离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三路光被分离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四路光被分离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一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三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一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可以是第五路光与第九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五路光与第十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六路光与第九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六路光与第十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四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二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可以是第七路光与第十一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一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光分离元件将射入光分离元件中的光分离,分离后得到的部分子光束透过光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的另一部分子光束被光分离元件反射。当多束光射入光分离元件中时,每一束光分别被光分离元件透射或反射,控制好每一束光射入光分离元件的位置及角度,便可以在光分离元件的同一侧得到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第一路光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所以光分离元件至少输出两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第一路光、第二路光、第三路光及第四路光被光分离元件分离,并在光分离元件中,第一路光被分离后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被分离后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被分离后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被分离后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实现了四路光合并为两路光。光合束元件将光分离元件输出的两路光合并为一路光,最终实现了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本发明提供的合波器用于接收激光器发出的至少四路不同波长的光,光路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及第二路光输入光分离元件;光分离元件用于分别将第一路光、第二路光、第三路光及第四路光分离,用于将第一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用于将第二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从而实现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将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的过程中,一路光在光路调整元件处、光分离元件处、光合束元件处发生四次反射,一路光最少发生零次反射,当实现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时,四路光总共最多发生六次反射,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一路光最大反射次数有所降低,而且总的光反射次数也有所降低,减小了合光过程中光的反射次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用于将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调整元件201、光分离元件202及光合束元件,光合束元件包括偏振态调整元件204、光反射元件205及偏振合波元件206。第一路光λ1、第二路光λ2、第三路光λ3及第四路光λ4之间并不固定排列顺序,图2只是给出了一种排列顺序,本发明涵盖其他可实施的排列顺序。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分别传播到光路调整元件201上,被光路调整元件201反射。第三路光λ3及第四路光λ4分别传播到光分离元件202上。其中λ1不仅指代第一路光λ1,而且指代第一路光λ1的波长。同样,λ2不仅指代第二路光λ2,而且指代第二路光λ2的波长,λ3不仅指代第三路光λ3,而且指代第三路光λ3的波长,λ4不仅指代第四路光λ4,而且指代第四路光λ4的波长。光路调整元件201用于调整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输入光分离元件202。第一路光λ1被分离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五路光与第六路光具有与第一路光相同的波长λ1;第二路光λ2被分离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七路光与第八路光具有与第二路光相同的波长λ2;第三路光λ3被分离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九路光与第十路光具有与第三路光相同的波长λ3;第四路光λ4被分离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十一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具有与第四路光相同的波长λ4。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此路输出光的波长为λ1λ3。可以是第五路光与第九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五路光与第十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六路光与第九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六路光与第十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合束器的一路光λ1λ3a;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此路输出光的波长为λ2λ4。可以是第七路光与第十一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一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合束器的一路光λ2λ4a。光分离元件将射入光分离元件中的光分离,分离后得到的部分子光束透过光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的另一部分子光束被光分离元件反射。当多束光射入光分离元件中时,每一束光分别被光分离元件透射或反射,控制好每一束光射入光分离元件的位置及角度,便可以在光分离元件的同一侧得到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在光分离元件的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1λ3a,在光分离元件的另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1λ3b;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在光分离元件的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2λ4a,在光分离元件的另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2λ4b。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具体地,光合束元件包括偏振态调整元件204、光反射元件205及偏振合光元件206。光分离元件202的一路输出光λ1λ3a输入光反射元件205,在光反射元件205的反射作用下输入偏振合光元件206;光分离元件202的一路输出光λ2λ4a输入偏振态调整元件204以获得输入偏振合光元件206的光λ'2λ'4a,光λ1λ3a与光λ'2λ'4a在偏振合光元件中合并为光λ1λ2λ3λ4,其中光λ'2λ'4a与光λ2λ4a具有相同的波长以及不同的偏振态。第一路光λ1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λ2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所以光分离元件至少输出两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此外,合波器中还包括光吸收原件203,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光吸收元件203的一路光λ1λ3b,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光吸收元件203的一路光λ2λ4b。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用于将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调整元件201、光分离元件202及光合束元件,光合束元件包括偏振态调整元件204、光反射元件205及偏振合波元件206。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分别传播到光路调整元件201上,被光路调整元件201反射。第三路光λ3及第四路光λ4分别传播到光分离元件202上。光路调整元件201用于调整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输入光分离元件202。第一路光λ1被分离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五路光与第六路光具有与第一路光相同的波长λ1;第二路光λ2被分离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七路光与第八路光具有与第二路光相同的波长λ2;第三路光λ3被分离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九路光与第十路光具有与第三路光相同的波长λ3;第四路光λ4被分离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十一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具有与第四路光相同的波长λ4。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此路输出光的波长为λ1λ3,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合束器的一路光λ1λ3a;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此路输出光的波长为λ2λ4,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合束器的一路光λ2λ4a。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在光分离元件的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1λ3a,在光分离元件的另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1λ3b;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在光分离元件的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2λ4a,在光分离元件的另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2λ4b。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具体地,光合束元件包括偏振态调整元件204、光反射元件205及偏振合光元件206。光分离元件202的一路输出光λ1λ3a输入偏振合光元件206,光分离元件202的一路输出光λ2λ4a输入偏振态调整元件204以获得输入偏振合光元件206的光λ'2λ'4a,光λ'2λ'4a输入光反射元件205,在光反射元件205的反射作用下输入偏振合光元件206,光λ1λ3a与光λ'2λ'4a在偏振合光元件中合并为光λ1λ2λ3λ4,其中光λ'2λ'4a与光λ2λ4a具有相同的波长以及不同的偏振态。第一路光λ1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λ2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所以光分离元件至少输出两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此外,合波器中还包括光吸收原件203,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光吸收元件203的一路光λ1λ3b,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光吸收元件203的一路光λ2λ4b。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光路调整元件包括第一子元件301及第二子元件302,第一子元件301用于调整第一路光的传播方向,第二子元件302用于调整第二路光的传播方向。如图4所示,光分离元件包括第三子元件303及第四子元件304,第三子元件303用于将第一路光及第三路光分离,第四子元件304用于将第二路光及第四路光分离。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包括第一透光体400及第二透光体403,第一透光体表面附着光路调整元件201及光分离器202,第二透光体表面附着偏振态调整元件204、光反射元件205及偏振合波元件206。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包括第一透光体401、第二透光体402及第三透光体404,第一透光体401的表面附着第一子元件及第三子元件,第二透光体402的表面附着第二子元件及第四子元件,第三透光体404的表面附着偏振态改变元件、光反射元件及偏振合光元件。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波器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用于将至少四路光合并为一路光,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调整元件201、光分离元件202及光合束元件,光合束元件包括光反射元件205及滤波合光元件207。第一路光λ1、第二路光λ2、第三路光λ3及第四路光λ4之间并不固定排列顺序,图2只是给出了一种排列顺序,本发明涵盖其他可实施的排列顺序。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分别传播到光路调整元件201上,被光路调整元件201反射。第三路光λ3及第四路光λ4分别传播到光分离元件202上。其中λ1不仅指代第一路光λ1,而且指代第一路光λ1的波长。同样,λ2不仅指代第二路光λ2,而且指代第二路光λ2的波长,λ3不仅指代第三路光λ3,而且指代第三路光λ3的波长,λ4不仅指代第四路光λ4,而且指代第四路光λ4的波长。光路调整元件201用于调整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的传播方向,使得第一路光λ1及第二路光λ2输入光分离元件202。第一路光λ1被分离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五路光与第六路光具有与第一路光相同的波长λ1;第二路光λ2被分离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七路光与第八路光具有与第二路光相同的波长λ2;第三路光λ3被分离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九路光与第十路光具有与第三路光相同的波长λ3;第四路光λ4被分离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十一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具有与第四路光相同的波长λ4。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五路光及第六路光,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九路光及第十路光。第一路光λ1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此路输出光的波长为λ1λ3。可以是第五路光与第九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五路光与第十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六路光与第九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六路光与第十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合束器的一路光λ1λ3a;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七路光及第八路光,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为第十一路光及第十二路光。第二路光λ2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被分离后得到的子光束在光分离元件中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此路输出光的波长为λ2λ4。可以是第七路光与第十一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一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也可以是第八路光与第十二路光合并为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合束器的一路光λ2λ4a。光分离元件将射入光分离元件中的光分离,分离后得到的部分子光束透过光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的另一部分子光束被光分离元件反射。当多束光射入光分离元件中时,每一束光分别被光分离元件透射或反射,控制好每一束光射入光分离元件的位置及角度,便可以在光分离元件的同一侧得到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具体地,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在光分离元件的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1λ3a,在光分离元件的另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1λ3b;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在光分离元件的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2λ4a,在光分离元件的另一侧形成合并后的一路输出光λ2λ4b。光合束元件用于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具体地,光合束元件包括光反射元件205及滤波合光元件207。光分离元件202的一路输出光λ2λ4a输入光反射元件205,在光反射元件205的反射作用下输入滤波合光元件207;光分离元件202的一路输出光λ1λ3a输入滤波合光元件207,滤波合光元件207将光λ1λ3a及光λ2λ4a合并为一路光λ1λ2λ3λ4。第一路光λ1的子光束与第三路光λ3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第二路光λ2的子光束与第四路光λ4的子光束经过光分离元件合并为一路输出光,所以光分离元件至少输出两路输出光。光合束元件将光分离元件的输出光合并为一路光。此外,合波器中还包括光吸收原件203,第一路光与第三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光吸收元件203的一路光λ1λ3b,第二路光与第四路光经光分离元件的分离合光之后,形成输入光吸收元件203的一路光λ2λ4b。如图9所示,光路调整元件包括第一子元件301及第二子元件302,第一子元件301用于调整第一路光的传播方向,第二子元件302用于调整第二路光的传播方向。如图9所示,光分离元件包括第三子元件303及第四子元件304,第三子元件303用于将第一路光及第三路光分离,第四子元件304用于将第二路光及第四路光分离。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包括第一透光体400及第二透光体403,第一透光体表面附着光路调整元件201及光分离器202,第二透光体表面附着光反射元件205及滤波合光元件207。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波器包括第一透光体401、第二透光体402及第三透光体404,第一透光体401的表面附着第一子元件及第三子元件,第二透光体402的表面附着第二子元件及第四子元件,第三透光体404的表面附着光反射元件及滤波合光元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