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386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在薄片状的记录介质(以下简称“纸张”)的两面形成多个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器,该定影器将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加热,并在纸张上定影色调剂图像。但是,当在纸张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连续进行印刷时,第一面由于印刷时的受热而纸张收缩的话,那么第二面的印刷只能在收缩状态的纸张上进行。在纸张收缩状态下,第二面的印刷后,导致可能造成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多个图像的位置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在薄片状的记录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定影部,通过加热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翻转输送部,将通过所述定影部定影有所述色调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正反翻转后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部;存储部,存储在所述定影部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时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收缩量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双面印刷多个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收缩量的大小,调整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的多个图像数据之间的空白区域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定影部、翻转输送部以及控制部,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薄片状的记录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动作;通过所述定影部,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动作;通过所述翻转输送部,将通过所述定影部定影有所述色调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正反翻转后输送至所述图 像形成部的动作;以及通过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双面印刷多个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收缩量的大小,调整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的多个图像数据之间的空白区域数据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别在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在多个图像数据间添加有线数据的打印图像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别在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添加有线数据时多个图像数据的位置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多个不同种类的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各自的收缩量的示例的箱线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多个不同种类的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各自的纸张长度变化示例的箱线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定影部、翻转输送部、存储部以及控制部。图像形成部在薄片状的记录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定影部通过加热将由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翻转输送部将通过定影部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正反翻转后输送至图像形成部。存储部存储在定影部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时的记录介质的收缩量的信息。控制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双面印刷多个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收缩量的大小,调整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的多个图像数据之间的空白区域数据。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

图1是模式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构成例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薄片收纳部4、以及输送部5。

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色调剂等显影剂在纸张S的表面上形成图像。纸张S为薄片状的纸张,其例如可以为普通纸张及标签纸等。纸张S只要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在纸张S的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物品,则其可以是任何物品。

控制面板1包括显示部11和操作部12。显示部11为液晶显示器及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显示部11显示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信息。操作部12具有多个按钮等。操作部12接受用户对多个按钮的操作。控制面板1将与用户对操作部12进行的操作相对应的信号输出给下述图2所示的控制部101。另外,显示部11及操作部12也可以为一体形成的触摸面板。

扫描仪部2将读取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读取。扫描仪部2根据读取到的图像信息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存储在下述图2所示的存储部102中。扫描仪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可以通过例如网络发送至其他的信息处理装置。扫描仪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可以输出至例如打印机部3。

打印机部3根据扫描仪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或通过网络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在纸张S的表面上形成图像。打印机部3通过例如色调剂形成图像(以下称为色调剂图像)。打印机部3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纸张S的表面上。打印机部3对纸张S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加压,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S上。

薄片收纳部4配合打印机部3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定时(timing),将纸张S一张张地提供给打印机部3。薄片收纳部4包括多个供纸盒20A、20B、20C。各个供纸盒20A、20B、20C分别收纳预先设定的尺寸及种类的纸张S。各个供纸盒20A、20B、20C分别包括拾取辊21A、21B、21C。各个拾取辊21A、21B、21C从各个供纸盒20A、20B、20C一张张地取出纸张S。拾取辊21A、21B、21C将取出的纸张S提供给输送部5。

输送部5在打印机部3及薄片收纳部4输送纸张S。输送部5具有输送辊23和对位辊24。输送部5将从拾取辊21A、21B、21C提供的纸张S输送至对位辊24。对位辊24根据下述打印机部3的转印部28在纸张S 的表面上转印色调剂图像的定时输送纸张S。输送辊23将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碰到对位辊24的夹持部N1中。输送辊23通过使纸张S弯曲来对在输送方向上的纸张S的前端的位置进行整合。对位辊24将从输送辊23送出的纸张S的前端在夹持部N1进行整合后,将纸张S输送到转印部28侧。

以下,具体说明打印机部3。

打印机部3具有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曝光部26、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以及定影部29。

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在纸张S上形成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具有感光鼓(图像载体)25a。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包括在各个感光鼓25a的表面上选择性地供给色调剂的显影装置25b。显影装置25b收纳有非消色性的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色调剂。

曝光部26与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感光鼓25a相对。曝光部26向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感光鼓25a的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曝光部26通过激光的照射,在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感光鼓25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各个显影装置25b通过向各个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色调剂而显影静电潜像。各个显影装置25b通过向各个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附着带电的色调剂来形成色调剂图像。图像形成部25Y的显影装置25b将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用黄色的色调剂显影。图像形成部25M的显影装置25b将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用品红色的色调剂显影。图像形成部25C的显影装置25b将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用青色的色调剂显影。图像形成部25K的显影装置25b将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用黑色的色调剂显影。

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将在各个感光鼓25a的表面上带电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各自的一次转印位置赋予各个感光鼓25a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偏压。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 将各个感光鼓25a的表面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彩色的色调剂图像。

转印部28具有使中间转印带27及纸张S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夹入的支承辊28a及二次转印辊28b。支承辊28a和二次转印辊28b相对的位置为二次转印位置。转印部28通过在二次转印位置赋予基于转印电流的转印偏压,从而将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的带电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的表面上。

定影部29具有内置加热部29a的加热辊29b和加压辊29c。加压辊29c在加压状态下与通过加热部29a加热的加热辊29b接触。加压辊29c及加热辊29b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夹入纸张S并输送。加压辊29c及加热辊29b通过赋予纸张S的热量和压力使纸张S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纸张S上。

打印机部3包括翻转单元30。翻转单元30为翻转输送部,其将由定影部29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S的正反面进行翻转并输送。翻转单元30将从定影部29排出的纸张S通过转向进行翻转。翻转单元30将翻转后的纸张S再次输送到对位辊24的前方。翻转单元30使纸张S翻转以在完成定影处理的纸张S的背面形成图像。

以下,参照图2,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构成。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以及打印机部3与控制部101连接。控制部101统一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动作。控制部101控制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以及打印机部3各自的CPU。控制部101具有CPU、ROM、以及RAM。ROM存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动作的控制程序。RAM临时保存CPU处理所使用的各种数据。控制部101与存储部102连接。

存储部102存储由扫描仪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或通过网络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部102例如可以是硬盘装置、或半导体存储器等。

存储部102存储在定影部29中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S上时的纸张S的收缩量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02的纸张S的收缩量的信息对应于纸张S的状态。纸张S的状态是与纸张S的收缩量相关的信息。纸张S的状态例如可以为纸张S的种类、厚度以及大小等信息。纸张S的收缩量大小例如可以随着纸张S变厚而呈减小趋势地变化,随着纸张S变薄而呈增大趋势地变化。纸张收缩量的大小例如可以是随着纸张S尺寸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变化。尺寸为A3的纸张S的收缩量例如比尺寸为A4的纸张S的收缩量大2倍左右。存储部102按照与纸张S的尺寸相对应的纸张S的朝向,存储与纸张S的状态相对应的收缩量的信息。纸张S的朝向为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和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

存储部102存储作为呈线状排列的多个空白点的集合的线数据(line data)。如下述图4及图5所示,线数据为纸张S的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各自的空白的坐标数据的集合。

控制面板1包括显示部11、操作部12以及面板控制部111。面板控制部111控制显示部11及操作部12的操作。面板控制部111包括CPU、ROM、以及RAM。ROM存储控制显示部11及操作部12的动作的控制程序。RAM临时存储用于CPU处理的各种数据。

显示部11显示用户指定的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的各种信息。显示部11显示通过用户操作操作部12而输入的信息。操作部12例如接收用于输入与扫描仪部2以及打印机部3分别执行的处理有关的信息的用户的操作。与扫描仪部2执行的处理有关的信息是例如读取分辨率、压缩率以及颜色信息等信息。与打印机部3执行的处理相关的信息是例如纸张S的印刷张数、印刷条件、纸张S的大小以及纸张S的种类等信息。印刷条件是例如黑白印刷或彩色印刷的指定、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的指定、多合一(Nin1)印刷的指定、印刷浓度的指定、以及输送方向上的纸张S的方向等。操作部12将由用户指定的各种信息输出至面板控制部111。面板控制部111将来自操作部12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1。控制部101将来自面板控制部111的信息输出至扫描仪部2或打印机部3。

扫描仪部2具有扫描控制部121。扫描控制部121控制读取部122读取图像信息。扫描控制部121包括CPU、ROM以及RAM。ROM存储控制读取部122的动作的控制程序。RAM临时存储用于CPU处理的各种数据。读取部122将读取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读取,并根据图像信息生成图像数据。

打印机部3具有打印机控制部131。打印机控制部131控制打印机部3向纸张S印刷图像。打印机控制部131包括CPU、ROM以及RAM。ROM存储控制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曝光部26、转印部28、以及定影部29的动作的控制程序。RAM临时存储用于CPU处理的各种数据。

以下,参照图3,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各个方向上在多个图像数据间添加有线数据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图。图5是在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各个方向上添加有线数据时的多个图像数据的位置变化的示意图。

首先,由用户从控制面板1的操作部12输入指示执行印刷处理的信息。面板控制部111接受从操作部12输入的信息所表示的处理作为印刷任务。控制部101从面板控制部111获取印刷任务的同时,将其写入内置的RAM中(动作01)。印刷任务包含与扫描仪部2及打印机部3各自执行的处理有关的信息。

接下来,控制部101从内置的RAM读取印刷任务的印刷条件的信息。控制部101判断印刷条件的信息中是否包含双面印刷的指定及多合一(Nin1)印刷的指定(动作02)。

当该判断结果为“否”时(动作02:否),控制部101进入动作03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该判断结果为“是”时(动作02:是)时,控制部101进行动作04的处理。

接下来,控制部101执行基本印刷处理(动作:03)。基本印刷处理为除在一张纸张S上进行双面印刷以及多合一(Nin1)印刷这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印刷。

然后,控制部101指示扫描控制部121进行与印刷任务相对应的读取处理(动作04)。控制部101输出与扫描控制部121执行的读取处理相关的信息。输出至扫描仪部2的信息例如可以为读取分辨度、压缩率、以及颜色信息等的信息。扫描控制部121将从控制部101输出的信息写入内置的RAM中。

其次,扫描控制部121从内置的RAM中读入与从控制部101指示执行的处理相关的信息。扫描控制部121根据从RAM获取到的信息,让读取部122读取读取对象物的图像信息。读取部122根据印刷任务中的双面印刷及多合一(Nin1)印刷的指定中包含的信息,读取多个图像信息。读取部122例如可以读取读取对象物的双面图像信息或多个读取对象物的图像信息。双面印刷及多合一(Nin1)印刷的指定中包含的信息为指定将读取对象物的图像信息怎样配置印刷在纸张S的双面中的哪个面上的信息。扫描控制部121获取读取部122根据图像信息生成的多个图像数据(动作05)。扫描控制部121将多个图像数据输出至控制部101。控制电压101根据印刷任务的双面印刷及多合一印刷相关的信息,将来自扫描控制部121的多个图像数据对应至纸张S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中的各个面。控制部101将其分为对纸张S的双面印刷的最初的印刷面(第一面)的图像数据和第一面的背面即第二面的图像数据,存储至存储部102。

接着,控制部101从内置的RAM中读入印刷任务的印刷条件的信息。控制部101根据印刷条件中多合一(Nin1)印刷的指定中包含的多合一数N(N≧2)的信息,生成印刷图像数据(动作06)。控制部101从存储部102中读入纸张S的收缩量的信息、第一面的图像数据及线数据,并生成用于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控制部101从存储部102中读入第二面的图像数据,并生成用于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

以下,对控制部101生成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01根据多合一数N(N≧2)的图像数据和相邻的图像数据间配置的空白区域数据,生成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空白区域数据为一个线数据或多个线数据的集合体。

控制部101当例如在印刷任务中指定将一个图像数据PA以多合一数N印刷在第一面时,从存储部102中读入图像数据PA。图像数据PA为在上述动作05中控制部101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第一面的图像数据。控制部101从存储部102中读入纸张S的主扫描方向SA及副扫描方向SB分别使用的线数据LA、LB。主扫描方向SA及副扫描方向SB各自的线数据LA、LB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02。主扫描方向SA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C垂直。副扫描方向SB与主扫描方向SA垂直,其为输送方向C的反方向。主扫描方向SA的线数据LA为在副扫描方向SB上呈线状排列的多个空白点的集合。副扫描方向SB的线数据LB为在主扫描方向SA上呈线状排列的多个空白点的集合。

如图4所示,控制部101当多合一数N为9(N=9)时,在一张纸张S的印刷图像数据中汇总9个图像数据PA。控制部101例如将9个图像数据PA在主扫描方向SA和副扫描方向SB上分别排列三列。控制部101在主扫描方向SA上在相邻图像数据PA间设置线数据LA。控制部101在副扫描方向SB上在相邻的图像数据PA间设置线数据LB。控制部101在相邻的图像数据PA间设置的空白区域数据的大小随距预先在纸张S上设置的参考位置R的距离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变化。参考位置R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02。参考位置R例如可以为主扫描方向SA及副扫描方向SB的上游端等。控制部101例如设置从相邻的图像数据PA间形成的数据间区域的参考位置R开始的顺次对应的数量的各线数据LA及LB。控制部101在主扫描方向SA从参考位置R开始在第一个数据间区域A1设置具有一个线数据LA的空白区域数据。控制部101在主扫描方向SA从参考位置R开始在第二个数据间区域A2设置具有两个线数据LA的空白区域数据。控制部101在副扫描方向SB从参考位置R开始在第一个数据间区域B1设置具有相邻的一个线数据LB的空白区域数据。控制部101在副 扫描方向SB从参考位置R开始在第二个数据间区域B2设置具有相邻的两个线数据LB的空白区域数据。

控制部101使主扫描方向SA上的所有线数据LA的大小的累积量与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纸张S的主扫描方向SA的收缩量的大小相等。在图4中,三个线数据LA的大小的累积量与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纸张S的主扫描方向SA的收缩量的小大相等。控制部101使副扫描方向SB中的所有线数据LB的大小的累积量与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纸张S的副扫描方向SB的收缩量的大小相等。在图4中,三个线数据LB的大小的累积量与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纸张S的副扫描方向SB的收缩量的小大相等。

以下,对控制部101生成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01根据多合一数N(N≧2)的图像数据,生成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控制部101生成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时,不使用上述空白区域数据而配置多个图像数据。

控制部101例如在印刷任务中被指定以多合一数N在第二面印刷一个图像数据PB后,从存储部102读入图像数据PB。图像数据PB是在上述动作05中控制部101存储在存储部102中的第二面的图像数据。如图5所示,图像数据PB例如可以与第一面的图像数据PA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大小。

控制部101例如在多合一数N为9(N=9)时,在一张纸张S的印刷图像数据中汇总9个图像数据PB。控制部101例如可以将9个图像数据PB在主扫描方向SA和副扫描方向SB上分别排列三列。

以下,说明图3所示的流程中的动作07及动作07以后的处理。

接下来,控制部101指示打印机控制部131执行与印刷任务相对应的印刷处理(动作07)。控制部101输出与打印机控制部131执行的印刷处理相关的信息。控制部101将对纸张S的双面印刷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生成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打印机控制部131。输出至打印机控制部131的信息例如为纸张S的印刷张数、印刷条件、纸张S的大小以及纸张S的种类等信息。印刷条件可以有双面印刷的指定及多合一(Nin1)印刷的指 定、印刷浓度的指定、输送方向上的纸张S的方向等各种信息。打印机控制部131将从控制部101输出的信息及印刷图像数据写入内置的RAM中。

接着,控制部101指示薄片收纳部4及输送部5开始向打印机部3输送纸张S(动作08)。控制部101根据印刷任务中包含的纸张S的尺寸及种类信息,指定供纸盒20A、20B、20C中的任一个。薄片收纳部4根据来自控制部101的指示,从任一个供纸盒20A、20B、20C中一张张地提取纸张S,将纸张S提供给输送部5。输送部5配合转印部28将中间转印带27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纸张S上的定时,将来自薄片收纳部4的纸张S输送至转印部28。

下面,打印机控制部131指示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曝光部26以及转印部28对纸张S的第一面的动作(动作09)。首先,曝光部26从RAM中读入对应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用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在感光鼓25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中的至少任一个通过用色调剂显影感光鼓25a的静电潜像,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中的至少任一个将感光鼓25a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然后,转印部28将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从输送部5输送的纸张S的表面上。

接下来,打印机控制部131指示定影部29对纸张S的第一面进行定影处理(动作10)。加压辊29c通过以加压状态接触由加热部29a加热的加热辊29b而形成夹持部(nip)。加压辊46通过旋转使加热辊29b从动旋转。加压辊29c及加热辊29b在夹持部进行加热加压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来自输送部28的纸张S上。

完成对第一面的定影处理并从定影部29排出的纸张S与从输送部28输送向定影部29时相比收缩。上述动作06中生成的纸张S的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具有能够抵消在定影部29的纸张S的收缩量的空白区域数据。转印部28转印在纸张S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形成。在定影部29收缩的纸张S的色调剂图像的相邻图像数据的间隔与收缩前的色调剂图像的相邻图像数据的间隔相比,缩小相当于空白区域数据的 量。收缩的纸张S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多个图像数据为不设置所谓空白区域数据而进行排列的状态。

接下来,打印机控制部131指示翻转部30执行纸张S的翻转输送(动作11)。翻转部30将从定影部29排出的纸张S翻转后重新输送到对位辊24的前方。

接下来,打印机控制部131指示各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曝光部26以及转印部28对纸张S的第二面的动作(动作12)。首先,曝光部26从RAM中读入对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用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在感光鼓25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中的至少任一个通过用色调剂显影感光鼓25a的静电潜像,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多个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中的至少任一个将感光鼓25a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然后,转印部28将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从输送部5输送的纸张S的表面上。

接下来,打印机控制部131指示定影部29对纸张S的第二面进行定影处理(动作13)。加压辊29c通过以加压状态接触由加热部29a加热的加热辊29b而形成夹持部。加压辊46通过旋转使加热辊29b从动旋转。加压辊29c及加热辊29b在夹持部进行加热加压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来自输送部28的纸张S上。打印机控制电压131例如通过计数器的增量来计数在第一面及第二面上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S的累计张数。打印机控制部131将计数器的计数值写入内置的RAM中。

被输送至用于对第二面进行转印处理的转印部28的纸张S与对第一面完成定影处理从定影部29排出时大小相同。完成对第二面的定影处理从定影部29排出的纸张S与对第二面完成转印处理从转印部28输送至定影部29时大小相同。上述动作06中生成的纸张S的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没有空白区域数据。转印部28转印在纸张S上的色调剂图像由没有空白区域数据的第二面的印刷图像数据形成。定影在纸张S的第二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的相邻图像数据的间隔与转印到纸张S的第二面的色调剂图像的相邻图像数据的间隔基本相同。定影在纸张S的第二面上的色调剂图 像中的多个图像数据呈无空白区域数据排列的状态。由于完成第一面的定影处理后纸张S的大小基本没有变化,第一面的色调剂图像的多个图像数据也呈无空白区域数据排列的状态。第一面的图像数据和第二面的图像数据的大小基本相同的话,则定影在第一面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定影在第二面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基本一致。

如图5所示,在第一面使用具有各线数据LA及LB的印刷图像数据的话,则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各个图像数据PA、PB的位置基本一致。如果印刷图像数据没有线数据LA,则在主扫描方向SA随着从参考位置R离开,第一面的图像数据PA和第二面的图像数据PB之间的位置偏移增大。控制部101通过在第一面印刷图像数据中设置线数据LA,从而使第一面图像数据PA和第二面图像数据PB在主扫描方向SA上的位置基本一致。如果印刷图像数据中没有线数据LB,则在副扫描方向SB随着从参考位置R离开,第一面的图像数据PA和第二面的图像数据PB的位置偏移增大。控制部101通过在第一面印刷图像数据中设置线数据LB,从而使第一面图像数据PA和第二面图像数据PB在副扫描方向SB上的位置基本一致。

接下来,打印机控制部131从内置的RAM中读入纸张S的印刷张数及计数器的计数值。打印机控制部131判断在上述动作13中写入内置RAM的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已达到印刷张数(动作14)。

该判断结果为“否”时(动作14:否),打印机控制部131返回动作09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该判断结果为“是”时(动作14:是),打印机控制部131通过将处理结束,从而停止打印机部3的动作。

以下,对存储部102存储的纸张S的收缩量的信息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存储部102存储根据纸张S的状态而变化的纸张S的收缩量的信息。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多个不同种类的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各自的收缩量的示例箱线图(箱ひげ図)。图7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多个不同种类的纸张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各自的纸张长度的变化例的箱线图。

如图6所示,纸张A及纸张B在主扫描方向的收缩量与副扫描方向的收缩量相比更大。另一方面,纸张C的主扫描方向的收缩量与副扫描方向的收缩量相比更小。纸张A、纸张B、及纸张C彼此的厚度有一些不同,同时生产厂商等也有不同。纸张A及纸张B、纸张C例如可以确认纸的纤维(紙の目)方向等不同。

如图7所示,纸张D在主扫描方向的收缩量与副扫描方向的收缩量相比较小。纸张E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收缩量与副扫描方向的收缩量相比较大。纸张F与纸张D及纸张E相比,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各自的收缩量较小。纸张F的厚度与纸张D及纸张E相比由于更厚,所以收缩量更小。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控制部101生成的印刷图像数据,能够使纸张S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基本一致。由于具有在双面印刷的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中设置空白区域数据的控制部101,所以无需进行图像数据的缩放(変倍)等复杂的处理。由于具有能够在多个图像数据间根据纸张S的收缩量大小设置空白区域数据的控制部101,所以能够高精度地使双面的图像数据位置一致。

由于具有存储与纸张S的状态对应的收缩量信息的存储部102,所以能够高精度地使每个不同状态的纸张S的双面图像数据的位置一致。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打印机部3使用扫描仪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双面印刷及多合一印刷,但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打印机部3也可以使用通过网络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双面印刷及多合一印刷。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控制部101以纸张S上的参考位置R为主扫描方向SA及副扫描方向SB的上游端,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控制部101也可以将参考位置R设定在纸张S的合适位置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控制部101分别对纸张S的主扫描方向SA及副扫描方向SB设置线数据LA、LB,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控制部101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主扫描方向SA及副扫描方向SB的任一方设置线数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1根据纸张S的收缩量的信息,在针对纸张S的印刷图像数据设置空白区域数据,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控制部101在纸张S的印刷图像数据设置空白区域数据时,也可以使用其他纸张S的收缩量信息,进行适当修正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控制部101根据与纸张S的状态对应的纸张S的收缩量设置空白区域数据,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控制部101也可以根据与纸张S的状态对应的收缩量以及定影部29的温度,设定空白区域数据的大小。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控制部101也可以根据定影部29的温度来修正与纸张S的状态对应的收缩量的大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存储部102存储与纸张S的状态相对应的纸张S的收缩量信息,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控制部101也可以自动检测纸张S的收缩量的大小,并将检测到的收缩量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02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仅对第一面的多个图像数据间的空白区域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删除第二面的多个图像数据间的空白区域数据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使用收缩量来调整多个图形数据间的空白区域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空白区域数据,也可删除空白区域数据。

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首先,扫描仪部2读取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双面印刷有收缩量检测用的图像数据的纸张S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图像数据。接下来,控制部101根据由扫描仪部2读取到的第一面的图像信息和第二面的图像信息之间的大小差检测纸张S的收缩量。控制部101将检测出的收缩量信息与事先获取的纸张S的状态相对应地存储在存储部102中。

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CPU也可以通过执行程序来发挥功能。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也可以通过 电气通信线路被发送。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媒体或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CPU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硬件例如有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应用型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控制部101生成的印刷图像数据能够使纸张S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图像数据的位置一致。由于具有在双面印刷的第一面的印刷图像数据设置空白区域数据的控制部101,因此不需要进行图像数据的缩放等的复杂处理。由于具有在多个图像数据间设置与纸张S的收缩量的大小相对应的空白区域数据的控制部101,因此能够高精度地使双面图像数据的位置一致。

本发明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以实例为前提,并不是想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同时也包含于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