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供给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955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供给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供给程序。



背景技术:

在眼镜镜片中,已知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所谓的渐进部)的眼镜镜片。这样的眼镜镜片也被称作渐进屈光力镜片,可例示具有远用部和近用部的所谓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度数随着离开用于观看规定的距离的一个区域而变化的单焦点镜片等。

例如,在渐进多焦点镜片中,设定有被称作主注视线或子午线(以后,例示“主注视线”。)的曲线,作为度数连续地变化时成为基准的线。

顾名思义,本说明书的主注视线指的是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从天地的天的方向(以后,设为上方)向地的方向(以后,设为下方)移动视线时,在眼镜镜片中视线穿过的部分汇集而形成的线。该主注视线是设计眼镜镜片时的基础。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也在眼镜镜片上表示有主注视线。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考虑与各个特定的眼镜佩戴者的数据相关的各种条件来确定主注视线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5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832,83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的图1、专利文献2的图2等所示,在从眼镜镜片的上方朝向下方着眼于主注视线时,在眼镜镜片的下方,主注视线朝向佩戴者的鼻子侧(以后,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弯曲。这是在从上方向下方移动视线时的、双眼同时地朝向鼻子侧的眼球的运动(即辐辏眼球运动)引起的。如果将视线朝向下方,则视线内移地变化,主注视线也模仿该变化。

主注视线内移的含义是在正视眼镜镜片时,主注视线并不是始终存在于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垂直线上。由此,显现出眼镜镜片的处方中本来不具有的棱镜效果。

使用图1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图1的左侧的分布图示出在物体侧的面(外表面)形成渐进面、将眼球侧的面(内表面)设为球面的所谓的外表面渐进镜片的、将球镜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设为3.50d的眼镜镜片的表面平均度数。在分布图的右侧,示出分布图的各相应部分的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

点f是主注视线上的、存在于远用部的点(例如远用度数测量点)。在以穿过点f的方式用水平线a-a’对眼镜镜片进行剖视的情况下,点f处的外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几乎没有产生差。

另一方面,点n是主注视线上的、存在于近用部的点(例如近用度数测量点)。如以上所述,由于辐辏眼球运动,在近用部中主注视线向鼻子侧(内侧水平方向)弯曲。结果,在以穿过点n的方式用水平线b-b’对眼镜镜片进行剖视的情况下,点n偏离了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顶点,点n处的外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产生了差。由于该斜率的差,沿着视线的光线发生折射。即,在本例中,由于考虑辐辏而设定主注视线,所以会在眼镜镜片的近用部的主注视线上产生非预期的棱镜。

更糟糕的是上述的非预期的棱镜变成使沿着视线的光线向佩戴者的耳朵侧(以后,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折射的外棱镜。如果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佩戴者的眼睛会被迫进行更大的辐辏。使用图2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佩戴者受到的来自外棱镜的影响的俯视示意图。在佩戴者观看近处物体时,如果不产生外棱镜,则像虚线那样,不使眼球过度地内移即可。然而,由于产生外棱镜,所以为了辨识物体,必须使视线变成像实线那样的视线。在该情况下,与虚线相比,使两眼的眼球均过度内移。这意味着佩戴者的眼睛会被迫进行更大的辐辏。由于该多余的辐辏,难以避免会导致佩戴者的多余的疲劳。

迄今为止,在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例如渐进部)的眼镜镜片中,主要将着眼点放在了佩戴者根据佩戴者的眼前的物体和佩戴者之间的距离(即前后方向的距离)来调节眼睛。然而,通过本发明人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见解,佩戴者的辐辏(即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距离)很可能会对佩戴者的佩戴感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图1中举出了外表面渐进镜片作为例子,但即使是在内表面存在渐进面的内表面渐进镜片,或者是在两个面中分配了度数的变化的双面渐进镜片,又或者是双面渐进镜片中的、实施了符合眼睛的特性的最佳设计的双面复合型渐进镜片,对眼镜镜片而言都从上方朝向下方具有正的度数。因此,与图1所示相同地,即使是内表面渐进镜片,进而即使是随着从用于观看规定距离的一个区域离开而度数发生变化的、具有正的度数的单焦点镜片,在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均可能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

以下,针对佩戴者的眼球的辐辏量由于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是如何变化的进行说明。

例如,佩戴者的眼球的辐辏量i(mm)大致可以通过以下的式子近似地求出。

i=h/{i×(1/v-d/1000)+1}…(式1)

此处h是单眼瞳孔间距离(mm)、l是目标距离(mm)、v是顶点间距离(mm)、d是水平方向的镜片的屈光力(d)。

另一方面,非预期的外棱镜可以通过以下将普伦蒂斯公式变形的式子(式2)来进行估算。另外,对于该变形的细节,在后述的(式3~5)进行说明。

p=add×h/10…(式2)

此处,p是棱镜量(δ)、h是从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到主注视线上的点(例如图1的点n)之间的水平距离(mm),h的绝对值相当于眼镜镜片的所谓的内移量。另外,以后,关于h的符号,从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在本例中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竖直线))观察,将鼻子侧设为正,耳朵侧设为负,但是正的符号将在后面省略。此外,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可以规定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垂直、且包含连接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的中点的平面,与水平剖面形状相交的点。另外,图1的点n处的h为2.51mm。

观察(式2)可知下加光度(add)越大,非预期的外棱镜越大。

在佩戴着作为远用的处方度数的s为0.00的单焦点镜片的人的情况下,将单眼瞳孔间距离设为32mm、顶点间距离设为27mm,在观看35cm远的近处物体时所需要的辐辏量可以通过(式1)估算为2.29mm。

另一方面,同一个人在佩戴将s设为0.00、add设为3.50d的渐进屈光力镜片观看35cm远的近处物体时,如果将近用部的水平方向的镜片的屈光力近似为3.50d,则所需要的辐辏量为2.51mm。

即,将add设为3.50d的情况与没有下加光度的情况相比,非预期的外棱镜增大,结果必须使眼球多进行约10%的辐辏。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与抑制多余的辐辏的眼镜镜片相关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想到了为了至少部分抵消上述的非预期的外棱镜,使眼镜镜片具有使沿着视线的光线向佩戴者的鼻子侧(内侧水平方向)折射的内棱镜的结构。

基于以上的见解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如下。

本发明的第1方式为一种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在作为所述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

本发明的第2方式为在第1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用于观看比该特定距离更近的距离的近用部、以及在该部分和该近用部之间度数变化的渐进部,且满足以下的式子,

pn-pf<add×h/10

此处,pf表示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的棱镜量(δ),pn表示近用度数测量点的棱镜量(δ),另外,关于棱镜量,将外棱镜设为正,内棱镜设为负,

此外,add表示下加光度数(d),h是所述眼镜镜片的内移量(mm),从连接所述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观察,将鼻子侧设为正,耳朵侧设为负。

本发明的第3方式为在第2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所述眼镜镜片满足以下的式子,

|pn-pf-add×h/10|≥0.25。

本发明的第4方式为在第1~第3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所述眼镜镜片的所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所述部分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及眼球侧的面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所述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的形状,以使所述内棱镜朝向所述眼镜镜片的下方增加。

本发明的第5方式为在第4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6方式为在第5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连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7方式为在第4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8方式为在第7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连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9方式为在第1~第4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从所述眼镜镜片的所述部分观察,在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中也具有所述内棱镜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10方式为在第9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11方式为在第9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在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12方式为在第9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13方式为在第1~第4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其使所述内棱镜从所述眼镜镜片的所述部分向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减少。

本发明的第14方式为在第13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15方式为在第13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16方式为在第13方式所述的方式中,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了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17方式为一种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佩戴者佩戴了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设计工序,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作为所述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和

制造工序,基于所述设计工序的结果制造眼镜镜片。

本发明的第18方式为一种眼镜镜片供给系统,具有:

在佩戴者佩戴了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设计部,其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作为所述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和

发送部,其对通过所述设计部获得的设计信息进行发送。

本发明的第19方式为一种眼镜镜片供给程序,其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部发挥功能:

在佩戴者佩戴了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设计部,其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作为所述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和

发送部,其对通过所述设计部获得的设计信息进行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涉及抑制多余的辐辏的眼镜镜片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的左侧的分布图表示在物体侧的面(外表面)形成渐进面、将眼球侧的面(内表面)设为球面的所谓的外表面渐进镜片的、将球镜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设为3.50d的眼镜镜片的表面平均度数。在分布图的右侧,表示分布图的各相应部分的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

图2是表示佩戴者受到的来自外棱镜的影响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

图4是表示在与实施例1对应的内容中,眼镜镜片中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α和其侧方的内棱镜的控制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在与实施例2对应的内容中,眼镜镜片中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α和其侧方的内棱镜的控制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中的设计工序的流程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8是关于比较例1(参照例)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赋予在镜片上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0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赋予在镜片上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1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赋予在镜片上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2是表示在实施例4中,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赋予在镜片上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3是表示在实施例5中,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赋予在镜片上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4是表示在实施例6中,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赋予在镜片上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5是关于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16是关于实施例2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17是关于实施例3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18是关于实施例4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19是关于实施例5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20是关于实施例6的眼镜镜片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图21是将比较例1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2是将实施例1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3是将实施例2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4是将实施例3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5是将实施例4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6是将实施例5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7是将实施例6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8是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直线上,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

图29是在实施例2和比较例1中,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

图30是在实施例3和比较例1中,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直线上,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

图31是在实施例4和比较例1中,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直线上,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

图32是在实施例5和比较例1中,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

图33是在实施例6和比较例1中,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直线上,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1.眼镜镜片

1-1.眼镜镜片的结构

1-2.与以往的区别

2.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2-1.准备工序

2-2.设计工序

2-3.制造工序

3.眼镜镜片供给系统

3-1.接收部

3-2.设计部

3-3.发送部

4.眼镜镜片供给程序

5.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6.变形例

另外,本说明书的“水平方向”指的是散光轴和棱镜基底方向的定义的0或180度方向,对与连接用于装入镜框的2个对准基准标记(所谓的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的方向一致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水平基准线是在眼镜镜片(装入镜框加工前的圆形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中间水平地延伸的线。此外,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主注视线穿过连接这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的中心的方式配置隐藏标记的例子进行说明。

[1.眼镜镜片]

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是对物体侧的面(外表面)和眼球侧的面(内表面)进行组合而构成的镜片。另外,对于在以下没有记载的结构,可以酌情采用公知的眼镜镜片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只要是具有在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渐进部)的镜片,则没有特别地限制。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可以是具有用于观看远处(例如无限远~400cm)的远用部和用于观察近处(例如100cm以下)的近用部的所谓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或度数随着离开用于观看规定的距离的一个区域而变化的、具有正的度数的单焦点镜片。

在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例示作为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内表面渐进镜片(外表面是球面)来进行说明。

(1-1.眼镜镜片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在作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渐进部中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

另外,如以上所述,主注视线是指在眼镜镜片中视线穿过的部分汇集而形成的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主注视线定义为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后述的图3)。

但是,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抵消对象仅是“在作为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换言之,如果满足考虑了辐辏的主注视线不是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竖直线)的条件,则主注视线的形状(直线、曲线均可)没有限定。鉴于根据佩戴者,主注视线的形状本来就可能变化,所以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镜片,不需要唯一地规定主注视线本身的形状和位置。

回到原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由于主注视线向鼻子侧扭曲导致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通过一开始将眼镜镜片的形状设为使内棱镜能够发挥作用的形状,也能够降低外棱镜的不良影响。即,通过提前将眼镜镜片设为使内棱镜能够发挥作用的形状,能够消除由于辐辏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

上述的内棱镜如果能够部分抵消外棱镜,则与以往相比,就能抑制多余的辐辏。作为一个例子,例如可以考虑到与像差的平衡而进行50%的矫正。但是,抵消的比例当然越高越好。因此,上述的内棱镜优选抵消上述的外棱镜的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

另外,在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可以通过普伦蒂斯的公式(式2)来进行估算。并且,根据估算的外棱镜也可以决定内棱镜的量,通过使眼镜镜片具有该内棱镜的量,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

当以数式规定上述的内容时,如下所述。

首先,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点f是远用度数测量点,点n是近用度数测量点。如上所述,h是从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到主注视线上的点(例如图1的点n)之间的水平距离(mm),也是点f和点n的水平方向的距离(mm)。h的绝对值相当于眼镜镜片的所谓的内移量。此外,点f’是从点f起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h的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点f’测量远用部的水平方向的棱镜量,在点n测量近用部的水平方向的棱镜量。通过这样做,能够抵消由于与下加光度独立的处方的远用度数而产生的棱镜作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点f’和点n之间的棱镜量来构建用于估算非预期的外棱镜的数式。

首先,求出点f’和点n的棱镜量。当使用上述举出的普伦蒂斯的公式(式2)时,变为如下所示。

pf=df×h/10…(式3)

pn=dn×h/10…(式4)

此处,pf表示点f’、点f的棱镜量(δ),pn表示点n的棱镜量(δ)。另外,关于棱镜量,将外棱镜设为正,内棱镜设为负。但是,在本说明书中,也有时在标明是内棱镜还是外棱镜的同时省略符号的情况。此时,在进行“外棱镜增加”的表现的情况下,是指外棱镜的程度在增大,是指“外棱镜的量的绝对值在增加”的意思。

此外,df表示远用部的水平方向的度数(屈光度)(d),dn表示近用部的水平方向的度数(屈光度)(d)。

此处,非预期的外棱镜用(pn-pf)表示。因此,在不包含特殊的棱镜的以往一般的渐进多焦点镜片中,以下的式子成立。

pn-pf=(dn×h/10)-(df×h/10)

=(dn-df)×h/10

=add×h/10…(式5)

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δ)能够通过(add×h/10)进行估算。即,表示当在实际的眼镜镜片中测量的(pn-pf)小于(add×h/10)时,非预期的外棱镜至少有一部分被抵消。结果,可以用以下的式子规定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

pn-pf<add×h/10…(式6)

在该(式6)的基础上,还优选满足以下的(式7)。

|pn-pf-add×h/10|≥0.25…(式7)

(式7)的左边表示“附加内棱镜所导致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减少情况”。即(式7)表示非预期的外棱镜被抵消处方的棱镜的1步的量(0.25δ)以上。另外,优选(式7)的左边设为超过0.25δ的值。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眼镜镜片中,当规定“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以后,也简称为“部分α”)时,则在实用上规定成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附近的部分也没有问题,这仅是一个例子。

此外,作为部分α处的眼镜镜片的具体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部分α处的内表面的具体的形状),举出以下的形状。即,优选在部分α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部分α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及眼球侧的面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逐渐地)扭曲的形状,以使内棱镜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增加。

具体在实施例的项目中进行说明,相对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后述的比较例1、图8(a)(b)),在实施例1~3中,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棱镜度数测量点p更下方的部分中,将水平方向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其中,图15(a)(b)为以后例示的实施例1的光学布局。

在实施例1的图15(b)和比较例1的图8(b)之间,表面平均度数的差异较小。其原因在于,即使附加了棱镜,也只是从表面的上方到下方,在主注视线上的点上水平剖面形状的切线的斜率连续地变化的情况下构成渐进面,由渐进面获得的平均的度数本身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当然由于连续地扭曲表面形状,因此在实施例1中,图15(a)所示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本身略偏向鼻子侧的下方。此外,与之相伴,关于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实施例1和比较例1之间存在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4中,使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形状(曲线)本身在部分α的侧方变形,在实施例5、6中,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设计条件下,改变了内表面形状的扭曲方式。以后,对实施例4进行例示。在实施例4中,在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变形,在部分α的侧方将内棱镜的量抑制得低。因此,在实施例4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图18(a))中,能够得到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渐进面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比较例1、图8(a))近似的布局的表面像散。另一方面,由于在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变形,所以在实施例4的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图18(b)中)中,近用部随着朝向下方而向鼻子侧倾斜。

以下,对上述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实施例1的内容进行说明。如上所示,为了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需要使眼镜镜片具有使内棱镜发挥作用的形状。为了实现此目的,需要使上述举出的图1中的,主注视线上的点处的外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产生差,而且需要向发挥内棱镜的作用的方向产生倾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例子中,为了使图1中的主注视线上的点处的外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之间产生差,在部分α的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棱镜度数测量点p更下方的部分中,使在水平方向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此时,在眼镜镜片的内表面中,主注视线上的点的切线设定成在鼻子侧时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下方,在耳朵侧时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上方。由此,可以使内棱镜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增加,可以使眼镜镜片具有这样的内棱镜。上述的扭曲形状,是考虑到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主注视线为了反映佩戴者的辐辏而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逐渐向鼻子侧弯曲的情况的基础上的形状。

上述列举的内容是对部分α进行的说明。以下,还对部分α以外的部分的形状进行说明。另外,此时,使用图4和图5进行说明。图4和图5是表示在眼镜镜片中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α和其侧方中的内棱镜的控制的情况的概念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和图5中将主注视线用直线表示。这是为了使主注视线沿着y轴的措施,并不表示主注视线在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从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部分α观察,在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中也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这是伴随着使部分α具有内棱镜的情况,结果在部分α的侧方也同样具有内棱镜的形状。在图4中,按照图4(a)→(b)→(c)的顺序,将在水平方向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的整体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由于该形状采用使眼镜镜片从水平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同样地具有内棱镜的形状,所以对眼镜镜片的加工比较简单。结果,当采用上述的结构时,眼镜镜片的制造效率提高。

另外,上述的内容与后述的实施例1~3对应。

此处,也可以通过表面屈光力的分布方面对上述的内容进行规定。以下,进行说明。图21是将在后述的比较例1(参照例即具有内棱镜之前的原先的渐进面)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21(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21(b))的图。

另外,针对后述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4,也在图22和图25中设有相似的图。

此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以如下方式求出。

在存在某个面的情况下,面上的各点处的最大、最小的曲率和其方向是唯一确定的。由于表面屈光力是在曲率上乘以折射率的系数的数,所以这意味着面上的各点的最大、最小的表面屈光力及其方向也唯一地决定。此处,分别将最大、最小的表面屈光力设为dmax、dmin,当最大屈光力的方向设为ax时,表面上的各点处的任意的方向(θ)的表面屈光力可以用以下的欧拉公式进行计算求出。

d=dmax×cos2(θ-ax)+dmin×sin2(θ-ax)…(式8)

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可以通过将θ=0或180代入(式8)求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可以通过将θ=90或270代入(式8)求出。像这样通过在表面上的各点求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可以得到像图21(a)和(b)这样的图。

此外(式8)的(dmax+dmin)/2表示表面平均度数,|dmax-dmin|表示表面像散。

当比较表示具有内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的图21(b)和与上述的内容对应的实施例1的图22(b)时,在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中存在大的差异。

另外,在本例中,在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中没有产生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在本例中,只不过是在水平方向上赋予内棱镜,对眼镜镜片的内表面的曲线的形状本身在水平方向上没有进行改变。但是,当从垂直方向看时,曲线的形状会变化,产生像上述那样的差。

此处,图28是表示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附加(例如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另外,图28的原点是穿过上述的2个隐藏标记的中心的竖直线和上述的水平直线相交的点。但是,主注视线穿过的点是从原点起向鼻子侧的水平方向移动了0.9mm的点。

在后述的实施例1中进行了说明,从图28来看,当对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表面屈光力和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表面屈光力进行比较时,可知比较例1和各实施例之间存在大的差异。即,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不存在屈光力的差,另一方面,在各实施例中鼻子侧的屈光力更高。这在将眼镜镜片具有的内棱镜的量设为0.25δ的情况下(实施例1-1)、设为0.50δ的情况下(实施例1-2)也是相同的。

另外,在本例中,由于例示了图3所述的鼻子侧的左侧的左眼用眼镜镜片,因此结果成为这样,但如果是右眼用的眼镜镜片则会示出相反的情况。因此,如果要明确比较例1和各实施例(进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而对本例进行规定时,规定如下。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优选为0.30d以上,更优选为0.60d以上)。

另外,实施例1-1的上述的绝对值为0.38d,实施例1-2的上述的绝对值为0.76d。

此外,关于与本例对应的其它的实施例2~3,也可以在使规定该绝对值的水平直线的配置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像上述那样的规定。也可以设置例如以下这样的规定。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优选为0.40d以上,更优选为0.70d以上)。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优选为0.40d以上,更优选为0.80d以上)。

另外,也可以以单体形式采用各规定,但为了突出本例的特征,优选酌情组合来采用。

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外的一个例子,举出了抑制部分α的侧方的内棱镜的量的方法。具体而言,该方法是减小从部分α向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附加的内棱镜的方法。

的确,为了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应该使眼镜镜片具有内棱镜,但有可能会在部分α的侧方将水平方向的棱镜感知为一种变形。为了排除那样的可能性,需要在部分α的侧方将水平方向的棱镜(内棱镜)的量抑制得低。即,需要像上述的例子那样在水平方向整体将表面形状扭曲后,将侧方的扭曲恢复原状。本例是通过眼镜镜片的度数的变化(即更进一步表面形状的变形)来实施抑制该内棱镜的量的例子。在图5中,如图5(a)→(b)→(c)的形状变化所示,具体的结构为在表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在水平方向上变形。根据该结构,可以提供在抑制非预期的外棱镜的产生的同时在侧方使变形减少的眼镜镜片。

另外,上述的内容与后述的实施例4~6对应。

与上述举出的实施例1所对应的内容相同地,可以从表面屈光力的分布方面对上述的内容进行规定。以下进行说明。图25是将在后述的实施例4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25(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25(b))的图。

当比较表示具有内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的图21(a)和与上述的内容对应的实施例4的图25(a)时,在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中存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在水平方向上对眼镜镜片的内表面的曲线的形状本身施加了改变。

此处,图31表示在作为与图3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直线上,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另外,图31是与上述举出的图28(实施例1)对应的、与实施例4相关的图,省略对图中内容的说明。

在后述的实施例4中会进行说明,从图31来看,当对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表面屈光力和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表面屈光力进行比较时,可知比较例1和各实施例之间存在大的差异。即,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基本不存在屈光力的差,另一方面,在各实施例中耳朵侧的屈光力变高。这在将使眼镜镜片具有的内棱镜的量设为0.25δ的情况下(实施例4-1)、设为0.50δ的情况下(实施例4-2)也相同。

另外,由于在本例中例示了图3中鼻子侧的左侧的左眼用眼镜镜片,因此结果成为这样,但如果是右眼用的眼镜镜片则会示出相反的情况。因此,如果要明确比较例1和各实施例(进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而对本例进行规定时,规定如下。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优选为0.20d以上,更优选为0.40d以上)。

另外,实施例4-1的上述的绝对值为0.22d,实施例4-2的上述的绝对值为0.50d。

此外,关于与本例对应的其它的实施例5~6,也可以在使规定该绝对值的水平直线的配置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像上述那样的规定。也可以设置例如以下这样的规定。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优选为0.20d以上,更优选为0.40d以上)。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优选为0.20d以上,更优选为0.40d以上)。

另外,也可以以单体形式采用各规定,但为了突出本例的特征,优选酌情进行组合来采用。

作为在该情况下的内棱镜的附加量,只要是能够发挥出上述的功能的量就可以是任意的。但是,目前,根据本发明人的调查,在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情况下,且当从镜片上方(例如远用部)到下方(近用部)附加内棱镜时,如果其附加量为2δ以下,则即使将佩戴者的个人差异加入考虑,也可以大致可靠地得到上述的效果,还可以将由于表面的扭曲而产生的像差、变形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1-2.与以往的区别)

另外,像专利文献1那样有在以往的眼镜镜片中设置棱镜的例子。然而,在以往,只知道为了矫正斜视、斜位、固视偏差等佩戴者的症状而作为处方赋予的棱镜(处方棱镜)。实际上,在专利文献1中的棱镜中,先得到远用部中的处方棱镜和近用部中的处方棱镜,然后以连接其间的方式使棱镜量连续地变化。

假设即使有在眼镜镜片中设置水平方向的棱镜的例子,其也是处方棱镜,为了矫正佩戴者的症状而使用全部的棱镜量。这种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由于没有剩下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内棱镜,所以在以往,尚不知道具有用于进行该抵消的棱镜的眼镜镜片。再次强调,本实施方式的内棱镜与为了矫正斜视、斜位、固视偏差等佩戴者的症状而作为处方赋予的处方棱镜是不同的棱镜。因此,在收容眼镜镜片的镜片袋记载有处方棱镜的值的情况下,在实际的眼镜镜片中,该处方棱镜的值可能和被测量的棱镜量不同。在该情况下,如果该棱镜量相当于与内棱镜,可以认为反映出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

[2.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后的记载中,省略对与[1.眼镜镜片]重复的部分的说明。此外,在以后的记载中,对于没有记载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公知的技术。例如也可以酌情采用关于在wo2007/077848号公报记载的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的内容。

(2-1.准备工序)

在本工序中,为随后进行的设计工序做准备。作为该准备,首先,获取设计眼镜镜片时所需要的信息。作为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大致区分为作为镜片商品固有的数据的商品固有信息和作为佩戴者固有的数据的佩戴者固有信息。在商品固有信息中,包括镜片材料的折射率n、代表渐进带长的渐进面设计参数等相关信息。在佩戴者固有信息中,包含与远用度数(球镜度数s、散光度数c、散光轴ax、棱镜度数p、棱镜基底方向pax等)、下加光度数add、布局数据(远用pd、近用pd、视点位置等)、镜框形状、表示镜框和眼镜的位置关系的参数(前倾角、外倾角、顶点间距离等)等相关的信息。

(2-2.设计工序)

接着,在本工序中,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进行眼镜镜片的设计。此时,在上述的部分α(即在作为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至少一部分抵消。

作为设计方法,也可以采用使眼镜镜片具有棱镜的公知的设计方法。例如,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制作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后述的比较例1)。在此基础上,对于事先设计信息,也可以应用上述举出的与后述的实施例1~3对应的方法(表面形状的扭曲)、与后述的实施例4~6对应的方法(在扭曲了表面形状的基础上,将侧方的扭曲恢复原状),设计部分α和侧方的部分以及除此之外的部分。

另外,与上述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也可以在准备工序中获取。

此外,也可以对眼镜镜片进行用于实现在[1.眼镜镜片]中举出的结构的设计。此时的具体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用公知的方法。

当将上述的设计工序按照每个步骤记载时,例如,成为如下所示。在图6中示出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设计工序的流程图。

(2-2-1.事先设计信息的获取步骤)

在本步骤中,预先获取与上述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

(2-2-2.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计算步骤)

本步骤仅是优选进行的步骤,根据事先设计信息,可以通过上述的普伦蒂斯的公式(式2)对眼镜镜片的内表面的各点处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产生量进行估算。本步骤可以通过例如设计部中的运算单元来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例如外部的服务器、云来计算外棱镜的产生量。

(2-2-3.具有的内棱镜的量的确定步骤)

本步骤仅是优选进行的步骤,与通过上述的步骤得到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相对应地计算出具有的内棱镜的量。另外,可以在最开始设定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中的多少%,根据该设定来确定内棱镜的量,也可以在最开始预先确定内棱镜的量。

在未进行上述的(2-2-2.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计算步骤)的情况下,进行使眼镜镜片具有预先确定的量的内棱镜的设计。在该情况下,此处重新进行(2-2-2.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计算步骤)。并且,比较预先确定的量的内棱镜和计算出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判定是否至少在部分α中充分地抵消了非预期的外棱镜(2-2-4.判定步骤)。

结果,如果抵消程度充分,则结束设计工序,向制造工序转移。另一方面,如果抵消程度不充分,则在追加一定量的内棱镜的基础上,比较追加后的内棱镜的量和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进行判定。重复该判定直至抵消程度达到充分。

(2-3.制造工序)

在本工序中,基于设计工序的结果制造眼镜镜片。关于具体地制造方法也可以采用公知的手法。例如,也可以在加工机输入通过设计工序得到的设计数据,对镜片毛坯进行加工来制造眼镜镜片。

另外,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追加上述的工序以外(例如清洗工序、镀膜等)的工序。

[3.眼镜镜片供给系统]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中具有控制以后说明的各部的控制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包含控制部的各部设置在眼镜镜片的设计制造商方具备的计算机(设计制造商方终端30)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1的框图。

(3-1.接收部31)

接收部31从眼镜店方终端20的信息存储部21进而收发部22通过公共线路5接收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该信息如上述所示。另外,在该信息中也可以包含与上述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通常,该信息是通过眼镜店方具备的计算机(眼镜店方终端20)的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从眼镜店方终端20以外的地方(例如外部的服务器、云4)酌情取得该信息。

(3-2.设计部32)

在设计部32中,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作为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为了设计眼镜镜片的光学布局,优选在设计部32中具有用于计算光学参数的运算单元321。但是,在从眼镜店方终端20以外的地方取得的信息中存在附加内棱镜之前的光学布局的情况下,极端地说,也可以在设计部32中仅进行仅将内棱镜附加在该光学布局。

另外,关于具体的设计方法,如[2.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所示。

(3-3.发送部34)

在发送部34中发送通过设计部32得到的设计信息。另外,作为发送目的地举出眼镜店方终端20。将设计信息(进一步说,通过表面像散分布图、平均度数分布图将该设计信息可视化的信息)向眼镜店方发送,在眼镜店方确认该设计信息,如果没有问题,则向制造眼镜镜片的制造商发送该设计信息,委托制造眼镜镜片。另外,在设计制造商能够进行眼镜镜片的制造的情况下,从眼镜店方终端20向设计制造商方终端30发送委托制造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另外,在相同的装置内存在发送部34和眼镜镜片的加工机(未图示)的情况下,将眼镜镜片供给系统1称为眼镜镜片制造装置也无妨。

另外,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追加上述的各部以外的结构。例如,如[2.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所述,可以另外设置估算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运算部(未图示),也可以通过设计部32的运算单元321进行估算。并且,也可以用该运算部(未图示)、运算单元321对内棱镜的量进行估算,该内棱镜的量以规定的比例抵消被估算出的外棱镜的量。结果向设计部32发送得到的内棱镜的量,也可以从设计部32获得反映该内棱镜的量的设计信息。此外,也可以设置进行上述的判定步骤的判定部33。该判定部33也可以作为设计部32的一部分的结构。

[4.眼镜镜片供给程序]

在用于使以上所述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1运转的程序和其存储介质中反映了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即,通过采用使计算机(终端)至少作为接收部31、设计部32和发送部34而发挥功能的程序,最终可以供给抑制多余的辐辏的眼镜镜片。

[5.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由于主注视线向鼻子侧扭曲导致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通过一开始将眼镜镜片的形状设为使内棱镜能够发挥作用的形状,能够降低外棱镜的不良影响。即,通过预先将眼镜镜片设为使内棱镜能够发挥作用的形状,能够抵消由于辐辏导致的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结果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通过抑制多余的辐辏能够发挥如下效果,例如在佩戴者佩戴不具有渐进部的单纯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即使佩戴者将单焦点镜片换成渐进屈光力镜片,也不产生大的不适感。

特别在眼镜镜片的从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观察,在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中也具有内棱镜的形状,由此对眼镜镜片的加工比较简单。结果,当采用上述的结构时,眼镜镜片的制造效率提高。

当采用如下结构时该效果特别显著,即,按照图4(a)→(b)→(c)的顺序,将在水平方向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的整体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的结构(即,使眼镜镜片从水平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同样地具有内棱镜的形状)。

另一方面,通过从眼镜镜片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向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使内棱镜减少,可以提供在抑制非预期的外棱镜的产生的同时在侧方使变形减少的眼镜镜片。

如图5(a)→(b)→(c)的形状变化所示,该效果为在表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在水平方向上变形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可以提供在抑制非预期的外棱镜的产生的同时在侧方使变形减少的眼镜镜片。

在从眼镜镜片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向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使内棱镜减少时,优选不设置内棱镜不变化的区域,使内棱镜迅速地减少。这是因为当想要确保以主注视线上的点作为基准,沿内侧水平方向和外侧水平方向附加的内棱镜不变化的区域即恒定的区域时,表面的扭曲随着沿水平方向远离主注视线而变大,结果在表面上产生大的表面像散。关于这样的表面像散,由于最终被佩戴者感受为模糊,所以从清晰度的观点来看并不优选。

另外,即使用表面屈光力规定上述结构(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规定的水平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规定值以上等)也能够带来上述的各有关效果。

关于上述的2种结构(图4、图5),2种结构各自带来的各个效果被协同地添加在本发明带来的主要效果“抵消可能由辐辏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上。因此,能够提供佩戴感非常良好的眼镜镜片。

[6.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导出通过发明的构成要素、其组合所获得的特定效果的范围内,包含施加了各种改变、改良的方式。

(眼镜镜片)

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具有远用部和近用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进行了例示。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不具有远用部而具有中间部(例如用于观看400cm~100cm的距离的物体的部分)和近用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所谓的中近镜片),也可以是具有近用部和用于观看更近的物体(例如小于100cm的距离)的近用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所谓的近近镜片)。

另外,在中近镜片、近近镜片的情况下,由于佩戴者始终处于辐辏的状态,所以在中近镜片、近近镜片的情况下本发明带来的效果变得巨大。

另外,在中近镜片、近近镜片的情况下,上述的(式6)和(式7)的远用部改称为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例:远用度数测量点f→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即可,近用部成为用于观看相对于该特定距离更近的距离的区域。

此外,即使在度数随着远离用于观看规定的距离的一个区域而变化的、具有正的度数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也只是在上述的情况中例如远用部(用于观看远处的、稳定且度数大致恒定的区域)变得不存在,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附加正的度数的渐进部依然存在。此外,即使不存在远用度数测量点,也可以将用于确认在眼镜镜片上的规定的位置上是否保证了规定的度数的度数测量点改称为上述的“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远用部,所以也不存在远用度数测量点,进而在名义上也不存在上述的内表面渐进镜片中定义的“主注视线”。然而,即使佩戴上述的单焦点镜片,辐辏也依然会产生,因此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问题也依然会产生。因此,即使对于如上所述的单焦点镜片,也可以用与上述的情况相同的方法使眼镜镜片具有内棱镜。在实际运用中,作为用于确定主注视线的方法,将上述“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设为假设的远用度数测量点,将连接该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确定为主注视线。

(扭曲形状)

在上述的例子中,由于举出了内表面渐进镜片的情况,所以对扭曲内表面的形状的情况进行了例示。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剖视眼镜镜片时,如果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的外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之间产生差,则棱镜效果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将外表面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也可以将两面连续地扭曲。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举出了从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棱镜度数测量点p附近向下方连续地扭曲表面形状,连续地使内棱镜增加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连续地扭曲表面形状,例如通过使内表面的形状整体一律倾斜而产生内棱镜。但是,由于辐辏朝向下方逐渐向鼻子侧弯曲,在侧方的情况下水平方向的棱镜容易被识别为变形,所以优选以上举出的扭曲方法。

此外,也可以对部分α的一部分应用以上举出的扭曲方法。最终,只要能够至少部分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即可。但是,为了获取眼镜镜片的形状的平衡,也优选对部分α的整体应用以上举出的扭曲方法。

进而,假设度数变动的部分只占眼镜镜片的一部分,在度数只在该部分连续地变化的情况下,只对该部分的部分应用上述的形状即可。原本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而给予佩戴者大的影响的是眼镜镜片的正的度数的部分。因此,只要在该部分α中抵消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实施例

接着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在本项目中,作为眼镜镜片,采用了在内表面具有远用部和近用部以及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渐进部的内表面渐进镜片(外表面是球面)。因此,以后所示的结果为内表面相关的结果。

另外,如以上简单所述,首先,存在比较例1作为参照例。比较例1是针对非预期的外棱镜采取了应对方案之前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相反,实施例1~3是相对于比较例1,以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者相对于棱镜度数测量点p更下方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方式,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此外,实施例4~6是使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形状(曲线的形状本身)在部分α的侧方在水平方向上变形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以下,对各个例子进行说明。

[比较例1(参照例)]

在本例中,将眼镜镜片的外表面设为球面,将内表面设为渐进面,将球镜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设为2.00d。作为其它的参数,将基础曲线设为4.00d,将折射率设为1.60,棱镜处方为0,将中心厚度为2.00mm,在将连接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的中点作为原点的情况下,远用度数测量点f的坐标为(0.0,8.0),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坐标为(-2.5,-14.0),棱镜度数测量点的坐标为(0.0,0.0),配适点为(0.0,4.0)。在本例中,假定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两点的直线是相当于主注视线的部分。

结果所得到的与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为图8。图8的(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此处,图8(c)表示正视眼镜镜片(本次是内表面)时的位置、和实际视线穿过的位置处的相关关系。另外,在图8(c)中,网格间隔为2.5mm(以后相同)。

例如,在图8(c)中,赋予了从原点向鼻子侧移动2.5mm的垂直方向的直线(粗线)。如果是没有度数变化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由于不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所以与眼镜镜片上的粗线相当的部分和与该粗线相当的网格线应该一致(即没有水平方向的视线的偏移)。因此,图8(c)是比较例,但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

然而,如图8(d)所示,在比较例1中,在眼镜镜片的下部,网格线相对于粗线逐渐向鼻子侧位移。这也就是说,表示在佩戴者看眼镜的下部时,产生了非预期的外棱镜,即向鼻子侧过度辐辏。如上述举出的图2所示,由于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所以为了辨识物体,两眼的眼球均过度内移。图8(c)和(d)表示其结果。

另外,以后,该网格线所指代的意思相同。

另外,在本例和后述的实施例中将散光度数设定为0.00d。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眼镜镜片反映了散光处方而具有散光度数的情况。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对与散光处方对应的散光度数进行矢量减法运算,在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情况下对远用测量基准点的表面像散进行矢量减法运算即可。由此,能够得到与图8(b)对应的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

[实施例1]

相对于比较例1的眼镜镜片,在本例中以具有内棱镜的方式,在眼镜镜片的内表面中,主注视线上的点的切线设定成鼻子侧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下方,耳朵侧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上方。另外,通过从棱镜度数测量点p到近用度数测量点n连续地扭曲内表面,使眼镜镜片连续地具有内棱镜。使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内棱镜的量为0,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1-1),和0.50δ(实施例1-2)。另外,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同样地,分别对内棱镜的量为0.25δ的情况、和0.50δ的情况进行实验。

在图9(实施例1-2)示出这样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图9的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一个例子,2个隐藏标记的中心)作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的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被附加的内棱镜量(符号为负)。

如图9所示,以如下方式设计眼镜镜片:通过从与棱镜度数测量点p对应的点(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直线与主注视线相交的点)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形状,内棱镜的绝对值连续地增加。

并且,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15(实施例1-2)。图15的(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表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例如,在图15(c)中,赋予了从原点向鼻子侧移动2.5mm的垂直方向的直线(粗线)。在本例中,即使是眼镜镜片的下部,即使产生了非预期的外棱镜,由于使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具有内棱镜的形状,所以与眼镜镜片上的粗线相当的部分和与该粗线相当的网格线一致(即没有水平方向的视线的偏移)。因此,在图15(c)和图15(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上所述,如作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2(b)和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28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1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1-1中为0.38d,在实施例1-2中为0.76d,均在规定的0.25d以上。在本例中,主注视线被确定为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在图28的x坐标的-0.9mm处。

另外,在本例和以后的例子中,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的值相当于距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竖直线)的水平距离(以上所述的所谓的内移量h)。在如上所述的例子中,例示了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起的水平距离,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中,本发明也可以适用。

[实施例2]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将连续地附加的内棱镜的形态变成如图10所示的形态。具体而言,将远用度数测量点和棱镜测量点的中间位置作为起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16。在图16(c)和图16(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3(b)和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29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1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2-1中为0.41d,在实施例2-2中为0.78d,均在规定的0.25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在图29的x坐标的-1.25mm处。

[实施例3]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将连续地附加的内棱镜的形态变成如图11所示的形态。具体而言,将配适点ft(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进行正视时(进一步说,在观看无限远时),穿过眼镜镜片的部分)作为起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

另外,也可以采用远用度数测量点f、棱镜度数测量点p替换配适点ft。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17。在图17(c)和图17(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4(b)和对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30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1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3-1中为0.45d,在实施例3-2中为0.88d,均在规定的0.25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在图30的x坐标的-1.59mm处。

以上,根据实施例1~3的结果,可知也可以进行以下的规定。

·使该部分α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部分α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逐渐地)扭曲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

·在作为与穿过眼镜镜片所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在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除此之外,

·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内。

[实施例4]

在本例中,在部分α的侧方使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形状(曲线的形状本身)变形。作为具体的变形方法,首先,与实施例1相同地,通过从棱镜度数测量点p到近用度数测量点n连续地扭曲内表面,使眼镜镜片连续地具有内棱镜。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内棱镜的量为0,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4-1),和0.50δ(实施例4-2)。在此基础上,为了接近作为参照例的比较例1的图8(a)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在部分α的侧方使内表面的形状逐渐变形,进行适当的设计。

并且,在实施例4-2中,以图18(a)的状态结束变形。结果得到的眼镜镜片的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是图18(b),(c)是表示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变动的图,(d)是(c)的局部的扩大图。

例如,在图18(c)中,赋予了从原点向鼻子侧移动2.5mm的垂直方向的直线(粗线)。在本例中,即使是眼镜镜片的下部,即使产生了非预期的外棱镜,由于眼镜镜片的内表面为具有内棱镜的形状,所以与眼镜镜片上的粗线相当的部分和与该粗线相当的网格线一致(即没有水平方向的视线的偏移)。因此,在图18(c)和图18(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而且,在本例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图18(a))中,能够得到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渐进面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比较例1、图8(a))极其相同的状态的表面像散。

另外,如上所述,如作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5(a)和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31所示,在与作为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下方3mm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4-1中为0.22d,在实施例4-2中为0.50d,均在规定的0.12d以上。在本例中,主注视线被确定为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在图31的x坐标的-0.9mm处。

[实施例5]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只是连续地附加的内棱镜的形态变成如图13所示的形态。具体而言,将远用度数测量点和棱镜测量点的中间位置作为起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另外,在图13中,在相对于远用度数测量点f更上方(远用部),棱镜附加量为正(即具有外棱镜的形状),在相对于远用度数测量点f更下方(渐进部和近用部),棱镜附加量为负(即具有内棱镜的形状)。因此,即使是具有如图13所示的棱镜附加的例子,依然通过内棱镜抵消在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中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是图19。在图19(c)和图19(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6(a)和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32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5-1中为0.20d,在实施例5-2中为0.46d,均在规定的0.12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在图32的x坐标的-1.25mm处。

[实施例6]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只是连续地附加的内棱镜的形态变成如图14所示的形态。具体而言,将远用度数测量点作为起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另外,在图14中,在相对于远用度数测量点f更上方(远用部),棱镜附加量为正(即具有外棱镜的形状),但在相对于远用度数测量点f更下方(渐进部和近用部),棱镜附加量为负(即具有内棱镜的形状)。因此,即使是具有如图14所示的棱镜附加的例子,依然通过内棱镜抵消在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中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是图20。在图20(c)和图20(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7(a)和对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进行绘制的图33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垂直上方3mm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6-1中为0.24d,在实施例6-2中为0.47d,均在规定的0.12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在图33的x坐标的-0.90mm处。

以上,根据实施例4~6的结果,可知也可以进行以下的规定。

·使该部分α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部分α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逐渐地)扭曲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

·在作为与穿过眼镜镜片所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在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除此之外,

·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内。

以上的结果,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涉及在上述的各种效果的基础上抑制多余的辐辏的眼镜镜片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眼镜镜片供给系统;

20:眼镜店方终端;

21:信息存储部;

22:收发部;

30:设计制造商方终端;

31:接收部;

32:设计部;

321:运算单元;

33:判定部;

34:发送部;

4:外部服务器、云;

5:公共线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