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791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使光学功能膜与面板部件贴合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更详细来说,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即,构成将光学功能膜贴合于面板部件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的一部分的被隔开的至少一个粘贴部在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的加湿环境下形成,具有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的光学功能膜被送往在该粘贴部配备的粘贴装置的粘贴规定位置,矩形形状面板部件与该光学功能膜对应地被输送到粘贴规定位置,对它们进行位置对准并贴合。

其特征在于,在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将光学功能膜及/或面板部件的带电产生的光学显示装置的电荷除去,同时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是如下的光学显示装置的除电方法及装置,即,在上述粘贴部形成的加湿环境下,使连续制造过程中带电的光学显示装置的静电量迅速降低。



背景技术:

已知光学显示装置上所带的静电具有对内置的电子零部件造成劣化、破坏的危险性。例如,液晶面板中内置的电子零部件包括tft元件等场效应晶体管。为了防止这些电子零部件的静电破坏,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通常经由如下不同的工序来完成制造。

液晶面板一般具有在彩色滤光(cf基板)层与透明电极(tft基板)层之间封入液晶层的构造。经由至少在液晶面板的上下面贴合以透射轴成为正交尼科尔关系的方式片材化的偏光膜的工序来完成液晶显示装置。

从包括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的带状层叠膜体仅剥离带状载体膜而输送,将经由在粘贴装置配置的剥离体从带状载体膜剥离的光学功能膜送往该粘贴装置的粘贴规定位置,使输送到那里的矩形形状面板部件位置对准而与该光学功能膜贴合,由此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即所谓的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中,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防止因将光学功能膜从带状载体膜剥离而产生的剥离带电的防止单元。

具体来说,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内容,即,为了使在从带状载体膜被剥离时因剥离动作产生的光学功能膜的静电不在使光学功能膜与面板部件贴合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对面板部件中内置的电子零部件造成电气破坏,在带状载体膜带负电(或正电)的情况下,由从带电列观察位于比带状载体膜靠负侧(或正侧)的材料构成粘贴位置的剥离体,由此控制带状载体膜上产生的摩擦带电量,其结果,抑制从带状载体膜被剥离的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带电量。

(日本)特开2004-14490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所谓的片材式贴合方法及装置,即,片材状的光学功能膜包括向构成粘贴部的粘贴装置的粘贴规定位置依次供给的粘结层和对该粘结层进行保护的分离部,从该光学功能膜剥离该分离部而露出该粘结层,通过该粘结层依次贴合以相对于该光学功能膜位置对准的方式输送的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但是,对于在包括因分离部的剥离而露出的粘结层的光学功能膜与矩形形状面板部件贴合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对该光学显示装置除去例如因剥离动作或摩擦产生的带电的技术内容,专利文献2中完全没有记载。

然而,目前为止,就针对矩形形状面板部件上产生的带电的防止对策,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例如,(日本)特开2002-323686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的内容,即,在面板部件带电的情况下,从输送装置的上游到下游配置多个导电基板,以将面板部件上所带的静电在面板部件的输送中除去,由此在面板部件的输送中慢慢除电。

这种面板部件中内置的电子零部件的静电破坏的防止对策不限于rtp贴合方法及装置,与面板部件的形状一致地事先准备多个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将面板部件和光学功能膜向粘贴装置的粘贴规定位置输送,从光学功能膜仅将分离部剥离,通过粘结层使光学功能膜与面板部件贴合,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所谓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片材式贴合方法及装置中也同样地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对剥离动作或摩擦等带电引起的静电损害进行抑制的层叠膜体。具体来说,在将导电层设于光学功能膜的粘结层的形成面、或由导电粘结剂生成光学功能膜的粘结层等均构成层叠膜的带状载体膜或光学功能膜或者具有贴设有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分离部的粘结层的光学功能膜本身设置带电防止层、导电层或导电粘结层。

但是,由于难以对带电的光学功能膜或面板部件完全进行除电,因而也难以避免用其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带电。因此,(日本)特开平3-208019号公报(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在水蒸汽环境中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另外,根据(日本)特许第5197708号公报(专利文献8),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连续制造方法记载了如下的内容,即,首先在干燥环境中供给具有粘结层的偏光膜,然后在相对湿度高于该干燥环境的第一湿润环境中供给液晶面板,最后在比相同干燥环境湿润的第二湿润环境中通过粘结层将偏光膜与液晶面板贴合。

进一步地,还在(日本)特开2008-84789号公报(专利文献9)中提出了使带电体的电荷中和而除电的除电装置,具体来说,该除电装置包括使水微粒化而朝带电体喷雾的喷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4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23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355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318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22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3-208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许第5197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8-8478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如下的技术课题,即,在通过片材式贴合或rtp贴合被连续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在连续制造工序中带电的情况下,如何使带电的光学显示装置在加湿环境中迅速除电、如何使此时不发生微小水滴引起的润湿的产生、或者如何在控制润湿产生的同时对带电的光学显示装置进行除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粘贴部构成将光学功能膜贴合于面板部件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装置的一部分,所述粘贴部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和第一过滤膜的空气过滤单元、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其中,对该粘贴部的内部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使光学功能膜与向以上述方式被加湿的粘贴部依次输送的面板部件的一方的面连续贴合或者使向粘贴部依次输送的面板部件的一方的面与向粘贴部依次输送的光学功能膜连续贴合,由此可解决本发明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1'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包含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单元110,通过该喷雾单元110对粘贴部11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b',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c',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工序d',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2'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包含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单元110,通过该喷雾单元110对粘贴部11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工序b,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备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c,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d,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加湿工序a还可包括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3'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送风机构114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而成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通过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b',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c',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工序d',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4'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送风机构114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而成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通过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工序b,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备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c,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d,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式中,加湿工序a还可包括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在其工序f中,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第二过滤膜115过滤被送风机构114吹向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送风机构114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二过滤膜115上的微小水滴20汽化,使粘贴部100成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5'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而成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通过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b',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c',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工序d',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而成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通过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工序b,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备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c,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d,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五或第六方式中,加湿工序a还可包括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在其工序f中,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第二过滤膜115过滤被吸引机构116取入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吸引机构116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二过滤膜115上的微小水滴20汽化,使粘贴部100成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7'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外部包含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的喷雾机构113的第三汽化单元170,通过第三汽化单元170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b',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c',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工序d',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8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工序:

加湿工序a,在粘贴部100装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外部包含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的喷雾机构113的第三汽化单元170,通过第三汽化单元170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工序b,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备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工序c,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工序d,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工序e,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七或第八方式中,加湿工序a还可包括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在其工序f中,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空气过滤单元120的第一过滤膜122过滤被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取入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进气机构121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二过滤膜122上的微小水滴20汽化,使粘贴部100成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

在本发明的第七或第八方式中,优选地,当空气过滤单元120中使用网眼粗细0.03μm/99.99%的第一过滤膜122时,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的进气量设定成11m3/min,当空气过滤单元120中使用网眼粗细3μm/88%的第一过滤膜122时,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的进气量设定成36m3/min。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八的任一方式中,面板部件5由内置有电子部件的矩形形状的液晶面板构成,光学功能膜1或光学功能膜1'由具有以与液晶面板的矩形形状的长边或短边相匹配的方式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的偏光膜构成,在液晶面板的两面以成为正交尼科尔关系的方式分别贴合偏光膜,由此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9'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喷雾单元11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包含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单元600',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10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喷雾单元11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包含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单元600,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置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九或第十方式中,喷雾机构113可包括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的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10'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送风机构114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单元600',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10的方法,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送风机构114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单元600,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置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一或第十二方式中,喷雾机构113可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包含喷雾机构113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该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第二过滤膜115过滤被送风机构114吹向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送风机构114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二过滤膜115上的微小水滴20汽化,使粘贴部100成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13'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单元600',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将喷雾机构113与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组合,对粘贴部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单元600,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置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三或第十四方式中,喷雾机构113可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包含喷雾机构113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该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第二过滤膜115过滤被吸引机构116取入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吸引机构116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二过滤膜115上的微小水滴20汽化,使粘贴部100成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15'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包含在粘贴部100的外部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的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且成形为矩形形状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分离部的剥离单元600',保留粘结层4,将分离部2'从光学功能膜1'剥离;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是如下的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16的装置10,即,粘贴部100构成使光学功能膜6'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装置10的一部分,粘贴部100形成在被隔离的空间,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取入内部的进气机构21和第一过滤膜122的空气过滤单元120、以及与该空气过滤单元120关联地设置的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单元130,其中,至少包括:

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装备于粘贴部100且包含在粘贴部100的外部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的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进行加湿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

光学功能膜的剥离单元600,将至少包括带状载体膜2、和在该带状载体膜2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宽度方向的切痕线010而具有多个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的带状层叠体11放出,经由靠近粘贴部100的粘贴规定位置50配置的剥离机构60将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从带状载体膜2依次剥离;

光学功能膜的供给单元200,向粘贴规定位置50依次供给被依次剥离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

面板部件的输送单元300,与被依次供给的具有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对应地向粘贴规定位置50输送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

向面板部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贴合单元400,通过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一方的面。

本发明的第十五或第十六方式中,喷雾机构113可对粘贴部100以0.02~0.05l/min喷雾最大粒径为5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包含喷雾机构113的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喷雾机构113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空气过滤单元120的第二过滤膜122过滤被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取入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进气机构121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一过滤膜122上的微小水滴20汽化,使粘贴部100成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

在本发明的第十五或第十六方式中,优选地,当空气过滤单元120中使用网眼粗细0.03μm/99.99%的第一过滤膜122时,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的进气量设定成11m3/min,当空气过滤单元120中使用网眼粗细3μm/88%的第一过滤膜122时,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的进气量设定成36m3/min。

在本发明的第九~第十六的任一方式中,面板部件5由内置有电子部件的矩形形状的液晶面板构成,光学功能膜1或光学功能膜1'由具有以与液晶面板的矩形形状的长边或短边相匹配的方式成形为矩形形状的粘结层的偏光膜构成,在液晶面板的两面以成为正交尼科尔关系的方式分别贴合偏光膜,由此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装置的示意图(a)及装备在rtp贴合装置上的条状层叠体(b)的简略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片材式贴合装置的示意图(a)及成形为片材状的层叠体片的简略图(b);

图3是与实施例1或比较例2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4是与实施例2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5是与实施例3或实施例4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6是与实施例5~7中的任一实施例或比较例3~6中的任一比较例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7是与比较例1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8是与比较例7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7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的概要的表;

图10是表示与比较例1~7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的概要的表;

图11是表示在粘贴部的空气过滤单元及汽化加湿单元中使用的市售设备的规格的表;

图12是表示在粘贴部所装备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及第一汽化加湿单元中使用的市售设备的构成详细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从侧面观察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rtp贴合装置10的示意图。这是表示如下的装置的示意图,即,从构成rtp贴合装置10的上游工序开始经过第一粘贴部100,经由面板部件的旋转翻转部800,到达第二粘贴部700,并与下游工序连接。

本装置10中,如图1(a)的示意图及图1(b)的简略图所示,经过以下工序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即,从辊r放出带状层叠体11,使具有保留带状载体膜2而切出片材状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经由该粘结层4与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的至少一面贴合,其中,带状层叠体11至少由经由粘结层4与带状载体膜2层叠的带状光学功能膜01组成。

图2(a)是从上方观察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rtp贴合装置10'的示意图。与图1相同,这是表示如下的装置的示意图,即,从上游工序开始经过第一粘贴部100,经由面板部件的旋转翻转部800,到达第二粘贴部700,并与下游工序连接。

本装置10'中,如图2(a)及(b)所示,经过以下工序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即,在将从料盒等供给部依次供给的事先成形为片材状的层叠体片11'的分离部2'剥离的工序中使粘结层4露出,通过该粘结层4使光学功能膜1'与例如矩形形状的面板部件5的至少一方的面贴合,其中,层叠体11'由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构成。

这样,利用rtp贴合装置10或片材式贴合装置10'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在成品光学显示装置6的功能上没有差异。

图3是表示连续制造图1或图2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rtp贴合装置10或片材式贴合装置10'中使用的与实施例1或比较例2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10的示意图。如细线所示,为了方便其包括rtp贴合装置10的各工序,例如,面板部件5的输送工序、从辊r放出的带状层叠体11的供给工序、带状载体膜2经由剥离机构60被卷绕的工序、虽未具体图示但在粘贴规定位置50粘贴的粘贴工序等。

图3还包括虽未图示但代替rtp贴合装置10的片材式贴合装置10'的各工序内的例如从料盒等供给部供给由在一方的面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构成的层叠体11'的供给工序、图2所示的剥离机构60'实现的分离部2'的剥离工序、虽未具体图示但在粘贴规定位置50粘贴的粘贴工序等。

粘贴部100形成隔开的空间。优选侧面相对于用粗箭头表示的面板部件5的输送方向密闭。在粘贴部100,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上游侧侧面101和与经过贴合工序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下游侧侧面102均可由例如气帘等遮蔽。

如图3所示,在粘贴部100的顶板103的上侧配备所谓的hepa过滤器,hepa过滤器构成多个空气过滤单元120。在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方向的上面相当的顶板103的下侧设置构成喷雾单元110的喷雾机构113。相同地,在粘贴部100的底板104设有包含空气排出口的多个排气单元130,能够以与空气过滤单元120及/或喷雾单元110联动的方式使多个排气单元130动作。

如图11的表所示,空气过滤单元120例如可使用包含每分钟进气量设定成11m3/min的进气机构121及网眼粗细0.3μm/99.99%的第一过滤膜122的市售的hepa过滤器(松下公司制造的bv-rth1l)等。

构成装备在粘贴部100上的喷雾单元110的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器1130也如图11的表所示,可使用具有每分钟喷雾量设定成0.04l/min的微小水滴喷雾喷嘴的市售的喷雾器(池内公司制造的aki·mist-e03c)等。

在实施例1的粘贴部100形成的加湿环境表示在图9的表所登载的实施例1的“室温及湿度”及“加湿产生的影响”的项目中。具体来说,在相当于面板部件5的液晶单元的双面粘贴相当于光学功能膜1或光学功能膜1'的偏光膜后,与液晶单元端子接触而产生液晶取向不均匀(静电产生的带电),然后,测定直到该取向不均匀消失所经历的时间,确认能否在粘贴部10的内部不产生加湿引起的润湿地使液晶取向不均匀在适当时间内消失即能否实现带电衰减(除电)。

从图9的表可知,就实施例1的粘贴部100,喷雾机构113的喷雾条件为0.04l/min时室温22℃的相对湿度为70%rh。将其换算成绝对湿度时,水蒸汽量为13.6g/m3。在粘贴部100的顶板103配备有hepa过滤器,构成hepa过滤器的进气机构121的吸引条件为11m3/min的hepa过滤器,第一过滤膜122的网眼粗细设定为0.03μm/99%。

与实施例1进行对比的是图10的表中登载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图7是与比较例1对应地构成的构成通常的rtp贴合装置10或片材式贴合装置10'的一部分的粘贴部100的示意图。比较例1的粘贴部100在顶板103配备与实施例1同样的空气过滤单元120(松下公司制造的bv-rth1l),但是,在粘贴部100不配备在该粘贴部100的内部包含实施例1那样的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单元110。

比较例1实现的粘贴部100的加湿环境为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43%rh。与实施例1对比时,显然在比较例1的粘贴部100的内部未产生润湿。但是,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需要实施例1的情况的3倍以上即134秒。这不是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中6的制造工序中可采用的值。

接着来看比较例2,在顶板103配备与实施例1同样的空气过滤单元120(松下公司制造的bv-rth1l),在粘贴部100与实施例1同样地配备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包含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单元110。与实施例1的差异在于,喷雾器1130使用配备了双流体喷嘴的市售的喷雾器(everloy公司制造的roundmist·ksamf)。

在此对双流体喷嘴进行解说,其为对液体或气体那样仅由微小的作用力变形的流体施加压力而使其喷出的流体喷嘴的一种,用于使压缩空气和水一起喷出而形成微细水滴即进行喷雾。上述市售的微小水滴喷雾喷嘴(池内公司制造的aki·mist-e03c)也是双流体喷嘴的一种,但这是设置特殊机构进行设计以生成比通常的双流体喷嘴更微小的水滴的喷嘴。

这里,比较例2中使用的喷雾器1130的双流体喷嘴使用图11中的表所示的喷雾量设定成每分钟3.1l的喷嘴(everloy公司制造的roundmist·ksamf)。与实施例1的喷雾条件相比,这是喷雾量为70倍以上的喷雾条件。因此,也如图10的“加湿产生的影响”这一项目所示,比较例2的粘贴部100在喷雾后马上产生润湿,不能进行实验。

在实施例1的粘贴部100的加湿环境中,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为42秒,在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不是问题值。另外润湿也不会同时产生。但是,经由例如一整天这样长时间的使用,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可确认产生润湿。

在通过实验确认可在光学显示装置6的连续制造工序中采用的加湿环境必须为何种程度后发现,当室温22℃的相对湿度不到60%rh时,面板部件5在未被充分除电而产生液晶取向不均匀的状态下被送往粘贴工序后的检查工序,其结果,可确认容易引起如下的问题,即,阻碍面板部件5的检查,给面板部件5的连续制造带来障碍。

另外,当室温22℃的相对湿度比75%rh大时,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同时或短时间产生润湿,故而会在制造装置10或制造装置10'的劣化、或者面板部件5或光学功能膜1或光学功能膜1'的品质方面产生问题。因此,室温22℃的相对湿度优选控制为60~75%rh。

就在防止润湿产生的同时能够充分除电的粘贴部100的加湿环境而言,喷雾机构113的性能及喷雾条件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喷出的微小水滴20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例如,最大粒径比50μm大时,不仅容易在粘贴部100的内部产生润湿,例如对于与过滤膜组合的喷雾机构113,也会成为过滤膜上产生堵塞的主要原因。

来看用于形成粘贴部100的适当的加湿环境的喷雾条件,实施例1的情况,喷雾条件为0.04l/min。比较例1中省略喷雾工序。因此,比较例1的情况,在粘贴部100的内部未产生润湿,但就除电需要134秒,于是不能在适当时间内除电。接着来看将喷雾条件设定成3.1l/min的比较例2的情况。在比较例2的粘贴部100,如图3所示,在顶板103配备与实施例1同样地空气过滤单元120(松下公司制造的bv-rth1l),但是,在构成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器1130进行喷雾后马上在粘贴部100的内部产生润湿。因此不能进行实验。这显然是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制造工序中不能采用的喷雾条件。

根据实验,在喷雾条件为不到0.02l/min的情况下,不能形成足够的加湿环境,其结果,不能充分地除电。另一方面,当喷雾条件为比0.05l/min大时,即使经由过滤膜,也会在该过滤膜产生堵塞,不能形成适当的加湿环境。另外,当不经由过滤膜进行喷雾时,产生如下的不良,即,会形成过度加湿,然后马上在粘贴部100的内部产生润湿。因此,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进行喷雾的喷雾条件优选为0.02~0.05l/min。

如图9所示,在粘贴部100的内侧、在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方向的上面相当的顶板103的下侧设置的构成喷雾单元110的喷雾机构113中使用的喷雾器1130可使用市售的装置(池内公司制造的akimist-e03c)。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使用的喷雾机构113是能够喷雾最大粒径50μm且平均粒径10μm以下的微小水滴20的喷雾器1130。喷雾器1130能够经由在粘贴部100的外部设置的水箱111和供给泵112而联动。

图4~图6是表示连续制造图1或图2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rtp贴合装置10或片材式贴合装置10'中使用的与实施例2~7的任一实施例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10的示意图。与图3用细线所示同样地,在图4~图6中为了方便其包括用细线表示的rtp贴合装置10的各工序,例如,面板部件5的输送工序、从辊r放出的带状层叠体11的供给工序、带状载体膜2经由剥离机构60被卷绕的工序、虽未具体图示但在粘贴规定位置50粘贴的粘贴工序等。其还包括虽未图示但代替rtp贴合装置10的片材式贴合装置10'的各工序内的例如从料盒等供给部供给构成在一方的面具有贴设有分离部2'的粘结层4的光学功能膜1'构成的层叠体11'的供给工序、分离部2'的剥离工序、虽未具体图示但在粘贴规定位置50进行粘贴的粘贴工序等。

图4(a)及(b)是表示与实施例2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100及在粘贴部100装备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的示意图。另外,图5(a)及(b)是表示与实施例3或实施例4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100及在粘贴部100装备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与实施例5~7中的任一实施例或比较例3~6中的任一比较例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100的示意图。虽将详细后述,在这些粘贴部100未装备与在实施例2的粘贴部100装备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或者与在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粘贴部100装备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相当的汽化加湿单元。

来看实施例2~4,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及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相当于以与实施例1对应的方式构成的粘贴部100中装备的喷雾单元110的单元。从图4或图5可知,实施例2的粘贴部100和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粘贴部100均在粘贴部100的顶板的上侧配备多个空气过滤单元120即hepa过滤器。这与实施例1的粘贴部100完全相同。

另外,在实施例2的粘贴部100和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粘贴部100均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设有包含空气排出口的多个排气单元130。不仅能使这些单元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也能使其与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或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联动。

另一方面,在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方向的上面相当的顶板103的下侧装备与在实施例1的粘贴部100装备的喷雾单元110相当的汽化加湿单元,实施例2的汽化加湿单元为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汽化加湿单元为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

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及第二汽化加湿单眼50均与喷雾单元110的喷雾机构113相当地在粘贴部100的内部设置喷雾机构113。但是,喷雾单元110的喷雾机构113仅由喷雾器1130构成,与此相对,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的喷雾机构113是将与喷雾器1130联动的送风机构114及第二过滤膜115封装在壳体1140中的机构。另外,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的喷雾机构113是将与喷雾器1130联动的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封装在壳体1140中的机构。两者均使用的市售设备的构成的详细如图12所示。

来看实施例2~4的情况的喷雾条件,从图9的表可知,其全部被设定成0.04l/min。接着来看送机机构114或吸引机构116,实施例2的送风条件或实施例4的吸引条件均为11m3/min。另一方面,实施例3的吸引条件为超过其3倍的36m3/min。与向粘贴部100的送风或吸引条件是否存在较大差异无关,由于被送入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恒定为每分钟0.04l,因而,能够将形成于粘贴部100的加湿环境均形成为室温22℃的相对湿度70%。

因此,从图9的表可知,在实施例2及实施例3或4的加湿环境下,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与实施例1几乎相同地为40~45秒左右。其均不是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中成为问题的值,而且与实施例1不同,粘贴部100即使经过长时间使用,其内部也不会产生润湿。

这是因为,实施例1的喷雾机构113只是喷雾器1130,而与此相对,实施例2及实施例3或4的粘贴部100使用将送风机构114或吸引机构116通过壳体1140与喷雾器1130组合而成的喷雾机构113。

具体来说,从图4(b)或图5(b)可知,构成实施例2的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及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的喷雾机构113各自是将喷雾器1130装入的喷雾机构113,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的喷雾机构113将喷雾器1130与送风机构114和第二过滤膜115组合而成,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的喷雾机构113将喷雾器1130与吸引机构116和第二过滤膜115组合而成。

就这些喷雾器1130,如图12的表所示,实施例2~4均使用市售的池内公司制造的akimist-e03c喷雾器1130,其产生的微小水滴20为最大粒径50μm且平均粒径10μm以下。实施例2的送风机构114及第二过滤膜115或实施例4的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均将松下公司制造的bv-rth1l中使用的送风机构或吸引机构及过滤膜分离,其送风量或吸引量为11m3/min。实施例3的吸引机构116及第二过滤膜115是市售的日本无机公司制造的ast-36-60,其吸引量为36m3/min。另外,第二过滤膜的网眼粗细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4的情况下为0.3μm/99.99%,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为0.3μm/88%。

从图9所示的喷雾条件可知,实施例2~4的喷雾条件均为0.04l/min,与实施例1的喷雾条件相同。然而,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或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的喷雾机构113均经由第二过滤膜115,通过第一汽化加湿单元140的送风机构114或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的吸引机构116将微小水滴20送入粘贴部100。这种技术手段在实施例1中没有实施。其结果,在图9中直接表示在粘贴部100产生的润湿。所形成的加湿环境均为室温22℃的相对湿度70%保持不变,但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难以避免粘贴部100长时间使用导致的润湿的产生,与此相对,实施例2~4均未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发现润湿的产生。

这是因为,实施例2~4的喷雾机构113对送水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喷雾器1130对粘贴部100喷雾微小水滴20,经由第二过滤膜115过滤被送风机构114或吸引机构116吹向或吸到粘贴部100的微小水滴20,通过送风机构114或吸引机构116将被过滤而附着于第二过滤膜115上的微小水滴20进一步汽化,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形成室温22℃时相对湿度为60~75%rh的加湿环境。

接着,详细说明如何在与实施例5~7中的任一实施例或比较例3~6中的任一比较例对应地构成的粘贴部100形成加湿环境。

图6是表示与实施例5~7或比较例3~6的粘贴部100及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的示意图。从图6可知,与实施例1~4的粘贴部100共通的结构是在粘贴部100的顶板103的上侧配备的包含进气机构121及第一过滤膜122的多个空气过滤单元120、和在粘贴部100的各底板104设置的包含空气排出口的多个排气单元130。

从图6、或图9及图10可知,与实施例1~4的粘贴部100决定性不同的结构在于,构成实施例5~7或比较例3~6的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的喷雾机构113配备在粘贴部100的外部。更详细来说,构成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的喷雾机构113由喷雾器1130组成,其以在配备于粘贴部100的顶板103的上侧的多个空气过滤单元120的上空区域形成喷雾环境的方式动作。

进一步地,在顶板103的上面配备的空气过滤单元120通过进气机构121将在空气过滤单元120的上空区域形成的喷雾环境的空气经由第一过滤膜122取入粘贴部100的内部,由此,以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形成加湿环境的方式动作。即,其与喷雾机构113联动,具有与实施例1~4的空气过滤单元120的动作相比根本上不同的功能。

实施例5~7或比较例3~6的粘贴部100与实施例1~4的粘贴部100所不同的结构在于,相对于将实施例1的喷雾单元110、实施例2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40、或者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第二汽化加湿单元150配备在粘贴部100的内部,而将构成第三汽化加湿单元170的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器1130以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的方式配备在粘贴部100的外部。

从图6可知,通过构成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将由喷雾器1130喷雾的微小水滴20经由第一过滤膜122送入粘贴部100的内部。即,进气机构121作为吸引机构而动作。与实施例1~4的情况相同,实施例5的喷雾条件为0.04l/min,其所产生的粘贴部100的室温22℃的相对湿度70%rh不变。因此,与实施例1~4的情况相同,实施例5的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仅为41秒,且与实施例2~4相同,即使长时间使用粘贴部100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润湿。其与实施例1相比更有效。

来看与实施例5进行对比的比较例4,比较例4的粘贴部100为了形成这种加湿环境,而采用市售的日本无机公司制造的ast-36-60作为空气过滤单元120。在此,构成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的进气量为36m3/min。其具有实施例1~4的构成空气过滤单元120的进气机构121的进气量即11m3/min的3倍的性能。比较例4的构成空气过滤单元120的第一过滤膜122使用网眼粗细为3μm/88%的膜。这是实施例1~4的构成空气过滤单元120的第一过滤膜122的网眼粗细0.3μm/99.99%的约10倍的粗细。

接着来看比较例3或比较例4的情况的喷雾条件,其均为比实施例5的情况的喷雾条件0.04l/min大的3.1l/min,与已说明的比较例2的情况相同。另外,另一情况均在粘贴部100的外部以与空气过滤单元120联动的方式配备构成喷雾机构113的喷雾器1130。另外,作为空气过滤单元120,比较例3中使用实施例1~4的进气量设定成11m3/min的松下公司制造的bv-rth1l,比较例4中使用进气量设定成11m3/min的日本无机制造的ast-36-60。但是,就被送入的微小水滴20的处理上具有差异,在比较例3的情况下,第一过滤膜122的网眼粗细为0.3μm/99.99%,与此相对,在比较例4的情况下,第一过滤膜122的网眼粗细为比较例3的约10倍的3μm/88%。

在比较例3或比较例4的情况下,如图10的表所示,第一过滤膜122发生堵塞,粘贴部100的室温22℃的相对湿度也为50%rh,未达到60%rh。当室温22℃的相对湿度不到60%rh时,不能将面板部件充分除电。事实上,虽然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均为产生润湿,但是在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上花费了实施例1的3倍左右的124秒或125秒,这是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工序中不能采用的值。

来看实施例6或实施例7的情况,在实施例6的情况下,将需实现与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的下限值接近的65%rh的喷雾条件设定成0.02l/min,在实施例7的情况下,将需实现与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的上限值接近的75%rh的喷雾条件设定成0.05l/min。其它的条件均设定成与实施例5的情况一样。于是,任一情况均未在第一过滤膜122产生堵塞,也未在粘贴部100的内部产生润湿。就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在实施例6的情况下,为与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工序中可采用的临界值相近的83秒,而在实施例7的情况下为46秒,为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工序中毫无疑问可采用的值。

来看与实施例5~7的情况进行对比的比较例5或比较例6的情况,在比较例5的情况下,喷雾条件被设定成0.01l/min,在比较例6的情况下,喷雾条件被设定成0.06l/min,其它的条件均设定成与实施例5~7的情况一样。于是,在比较例5的情况下,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停留在55%rh,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需要120秒。另外,在比较例6的情况下,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停留在50%rh。在比较例6的情况下,喷雾条件为0.06l/min,是比较例5的情况的喷雾条件0.01l/min的6倍的喷雾量,而与此无关,得到上述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来看,考虑这是因为第一过滤膜122的堵塞的产生造成了巨大影响。

另外,如图8所示,来看与实施例7的情况进行对比的比较例7的情况,两者的喷雾条件均为0.05l/min,两者唯一的差异点在于,比较例7的情况下,在空气过滤单元120将第一过滤膜122卸下,仅由进气机构121构成空气过滤单元120。因此,比较例7中,未产生第一过滤膜122的堵塞问题,故而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达到80%rh。因此,液晶取向不均匀的带电衰减(除电)仅为40秒。然而,这会在粘贴部100的内部形成加湿环境时在短时间产生润湿,难以作为光学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工序而采用。

以上,从实施例1~7可知,本发明中,在构成使光学功能膜1或光学功能膜1'与面板部件5贴合从而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的rtp贴合装置10或片材式贴合装置10'的一部分的被隔开的至少一个粘贴部100,形成加湿环境,以使室温22℃时的相对湿度为60~75%rh,由此,在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时,能够将光学功能膜1或光学功能膜1'及/或面板部件5的带电产生光学显示装置6的电荷除电,并且连续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也就是说,本发明所具有的特征在于如下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除电方法及装置,即,在rtp贴合装置10或片材式贴合装置10'的粘贴部100所形成的加湿环境下,使连续制造过程中带电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静电量迅速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功能膜;

1':光学功能膜;

2:载体膜;

2':分离部;

4:粘结层;

5:面板部件;

6:光学显示装置;

10:rtp贴合装置;

10':片材式贴合装置;

11:带状层叠体;

11':层叠体片;

20:微小水滴;

50:粘贴规定位置;

60:rtp贴合装置的剥离机构;

60':片材式贴合装置剥离机构;

100:粘贴部;

101:上游侧侧面;

102:下游侧侧面;

103:顶板;

104:底板;

110:喷雾单元;

111:水箱;

112:供给泵;

113:喷雾机构;

1130:喷雾器;

1140:壳体;

114:送风机构;

115:第二过滤膜;

116:吸引机构;

120:空气过滤单元;

121:进气机构;

122:第一过滤膜;

130:排气单元;

140:第一汽化加湿单元;

150:第二汽化加湿单元;

170:第三汽化加湿单元;

700:第二粘贴部;

800:旋转翻转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