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059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面状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3年7月5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310280700.6、发明名称为面状照明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入光端面配置光源并从射出部射出面状的照明光的导光板的侧面发光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照明单元,以移动电话等小型便携信息设备的领域为中心,广泛采用通过沿导光板的侧端面配置小型且环境适应性优异的led而形成的侧面发光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背光灯)。一直以来,为了应对小型便携信息设备的进一步的轻薄化,使用在入光面与射出部之间形成有随着远离led所被配置的侧端面(以下称作入光面)而厚度逐渐变薄的入光楔部的导光板。通过使用这样的导光板,无论led的厚度如何都能够减薄导光板的射出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7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70739号公报

然而,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的要求愈发苛刻,对于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使用的面状照明装置,也强烈要求进一步的轻薄化。例如,作为对所使用的led的厚度以及入光楔部的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赋予的条件,为了使射出部轻薄化,需要增大构成入光楔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然而,如果增大倾斜面的倾斜角,则来自入光楔部以及射出部的入光楔部附近的漏光增大,从而产生作为照明光利用的来自射出部的射出光的亮度降低、并且照明光的亮度分布恶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亮度的降低以及亮度分布的恶化等、能够使射出部轻薄化的面状照明装置。

以下的发明方式只不过是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举例,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多样的结构,在此分项进行说明。各项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参照用于实施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替换、删除各项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者进一步追加其它构成要素的方式,也被涵盖于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范围。

(1)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和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供该光源配置的入光面、和使从该入光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上述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具有入光楔部,该入光楔部包括倾斜面,且设置成随着从上述入光面侧趋向上述射出面侧而壁厚变薄,上述倾斜面从上述入光面侧起具有第一倾斜面部、第二倾斜面部以及第三倾斜面部,上述第二倾斜面部的、位于在上述入光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与上述入光面以及上述射出面正交的截面内的平均倾斜角大于同一上述截面内的上述第一倾斜面部以及上述第三倾斜面部的平均倾斜角。(技术方案1)。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近年的趋于轻薄化以及窄边框化的导光板的入光楔部中,靠近其入光面的区域与靠近射出面的区域与中央的区域相比产生漏光的危险性高。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发现而完成的。

进而,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以随着从入光面侧趋向上述射出面侧而壁厚变薄的方式设置的入光楔部的倾斜面从入光面侧起具有第一倾斜面部、第二倾斜面部、第三倾斜面部,第二倾斜面部(中央的区域)的、位于在入光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与入光面以及射出面正交的截面内的平均倾斜角大于同一截面内的第一倾斜面部(靠近入光面的区域)以及第三倾斜面部(靠近射出面的区域)的平均倾斜角,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来自入光楔部中的产生漏光的危险性相对高的靠近入光面的区域以及靠近射出面的区域的漏光,并且能够降低从射出面的靠近入光楔部的区域射出的光。

(2)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1)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倾斜面部与上述第二倾斜面部的连结部以及上述第二倾斜面部与上述第三倾斜面部的连结部构成为曲面(技术方案2)。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通过基于入光楔部的、沿着距入光面的距离的漏光产生危险性的变化方式适当地设定倾斜面的形状,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漏光。

(3)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1)或者(2)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倾斜面整体构成为一个连续曲面(技术方案3)。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由于倾斜面整体构成为一个连续曲面,因此倾斜面的倾斜角在任意的侧截面内沿与入光面正交的方向连续地在空间上变动,由此能够基于入光楔部的、沿着距入光面的距离的漏光产生危险性的变化方式,以更高的自由度适当地设定倾斜面的形状,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漏光。

(4)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3)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连续曲面为上述入光面侧呈凸状、上述射出面侧呈凹状的曲面。(技术方案4)。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在趋于轻薄化以及窄边框化的导光板的入光楔部中,针对漏光产生危险性随距入光面的距离变化的典型的方式,将倾斜面的形状形成为最恰当的形状,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漏光。

(5)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4)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连续曲面形成为侧视呈s字状,在上述第二倾斜面部内具有拐点。(技术方案5)。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能够容易且有效地形成上述的最恰当形状的倾斜面。

(6)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1)或者(2)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倾斜面部、上述第二倾斜面部以及上述第三倾斜面部中的至少一个由多个平面构成(技术方案6)。

根据本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能够基于入光楔部的、沿着距入光面的距离的漏光产生危险性的变化方式容易地形成倾斜面的形状,能够有效地减少漏光。

(7)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1)~(6)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倾斜面设置在上述射出面侧(技术方案7)。

(8)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在(1)~(7)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入光面与上述入光楔部之间设置有厚度恒定的平坦部(技术方案8)。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会产生亮度的降低以及亮度分布的恶化等、且使射出部轻薄化的面状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b)是示意性地示出(a)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的侧视图。

图2中,(a)、(b)、(c)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漏光危险度的概念进行说明的图,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相对于倾斜面的第一次入射光的光量、入射角度、漏光危险度的图。

图3是为了对本发明的漏光危险度的概念进行说明而示出朝倾斜面入射的光和光轴间的夹角与对应于恒定的角度宽度的倾斜面上的距离的图。

图4中,(a)、(b)、(c)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漏光危险度的概念进行说明的图,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相对于倾斜面的第二次入射光的光量、入射角度、漏光危险度的图。

图5是与入光楔部的形状对应地示出整体的漏光危险度的分布的图。

图6中,(a)是将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与入射角度不同的多个入射光的光路一起示出的侧视图,(b)是针对图1的(a)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而与入射角度不同的多个入射光的光路一起示出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近似白色led的典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中,(a)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面图,(b)是沿着(a)的a-a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50、60、70:面状照明装置;11:led;20、51、61、71:导光板;21:入光面;21c:入光面的表面(包括射出面的面)侧的端边;21d:入光面的背面(包括反射面的面)侧的端边;22:射出面;23:表面;24:背面;25、65、75:倾斜面;25a、65a、75a:第一倾斜面部;θ1:第一倾斜面部的平均倾斜角;θ2:第二倾斜面部的平均倾斜角;θ3:第三倾斜面部的平均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后附的各附图中,为了使本发明便于理解,适当地夸张地示出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尺寸等。并且,在后附的各附图中,当以两个构成要素隔着空间相邻接的方式示出的情况下,该空间实则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而插入的、或者是夸张地示出的,本发明的结构并不受相邻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空间的有无、或者是存在空间时的该空间的尺寸的影响。

如图1的(a)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0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1和用于使led11所发出的光呈面状地射出的导光板20。导光板20使用透明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形成为俯视矩形状,在其外表面具有供led11配置的端面亦即入光面21。并且,在导光板20中,在与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在图1的(a)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两个端边21c、21d中的一方的端边21c连接的面包含射出面22和后述的倾斜面25。以下,将导光板20的包含射出面22的一方的面称为表面23,将与表面23对置的面称作背面24。

在此,在本发明中,将从入光面21朝向与入光面21对置的端面(图示省略)的方向(图1的(a)中的纸面右方向)称作“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作“后方”)。这样定义的“前方”为从入光面21朝导光板20入射的光作为整体在导光板20内被引导的方向,从该层面上,也可以将基于上述定义的前后方向称作“导光方向”。

并且,将从背面24朝向表面23的方向(图1的(a)的纸面上方向)定义为“上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下方”),并将基于该定义的上下方向称作“厚度方向”。此外,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图1的(a)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称作(根据需要定义为面向前方观察的“右方”、“左方”)左右方向。换言之,左右方向为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并且,只要没有明确言明,则“长度”、“厚度(厚)”以及“宽度”分别是指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导光板20从入光面21侧朝向前方具有包括倾斜面25的入光楔部31、和包括射出面22的射出部32。进而,导光板20的背面24形成为经过入光楔部31与射出部32,且形成一个平坦面,另一方面,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25形成为随着从入光面21侧趋向前方而朝下方倾斜,由此,入光楔部31形成为随着从入光面21侧趋向射出面22侧而壁厚变薄。射出面22形成为与入光面21大致正交的平坦面、且与倾斜面25的前方的端边26连接,背面24与射出面22大致平行地对置。

其次,参照图1的(a)和图1的(b),对作为面状照明装置10的主要特征的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25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在此,图1的(b)是为了说明图1的(a)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10的导光板20的入光楔部31的特征而示意性地示出的侧视图。

另外,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入光楔部31的、与入光面21以及射出面22正交的截面(在图1的(a)中由平行于纸面的剖切面剖切而得的截面)的截面形状在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均与图1的(a)所示的侧面形状相同。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图1的(a)、(b)所示的侧视图对在这样的任意的截面中共通的特征进行说明。

并且,在本发明中,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25上的任意位置(例如位置p)处的倾斜面25的倾斜角θp是指:在经过位置p且与入光面21以及射出面22正交的截面(在图1的(a)中为由平行于纸面的剖切面剖切而得的截面。以下简称作侧截面)内,从位置p朝入光面21侧与射出面22平行地延伸的射线k和从位置p朝入光面21侧与倾斜面25相切地延伸的射线l间的夹角(换言之为:与倾斜面25的位置p处的、经过位置p的侧截面内的上升斜度相当的角度)。

在导光板20中,由于倾斜面25整体构成为一个连续曲面,因此倾斜面25的倾斜角在任意的侧截面内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呈空间性变动。

其中,导光板20的倾斜面25形成为其倾斜角满足如下条件。即,倾斜面25构成为:从入光面21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倾斜面部25a(图1的(a)中“i”所示的范围)、第二倾斜面部25b(图1的(a)中“ii”所示的范围)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c(图1的(a)中“iii”所示的范围),第二倾斜面部25b的平均倾斜角θ2大于第一倾斜面部25a的平均倾斜角θ1,并且大于第三倾斜面部25c的平均倾斜角θ3。在此,倾斜面25的确定范围的平均倾斜角是在该范围整体对该范围内的各位置处的倾斜角求平均值而得的角度。

此外,在图示的例中,第一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a、25c的平均倾斜角θ1、θ3形成为小于倾斜面25的入光楔部31的全长范围内的平均倾斜角θ。图1的(b)中,示出第一、第二、第三倾斜面部25a、25b、25c各自的平均倾斜角θ1、θ2、θ3以及倾斜面25的入光楔部31的全长范围的平均倾斜角θ的一例,同时示出以各个平均倾斜角θ1、θ2、θ3、θ作为倾斜角的虚拟平面35a、35b、35c、36。在图1的(b)中,虚拟平面36与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中的一般的入光楔部的倾斜面形状相当。

并且,在导光板20中,以整体形成为一个连续曲面的方式实现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倾斜面部25a、25b、25c的倾斜面25,此外,该连续曲面形成为随着从入光面21侧趋向前方而靠近背面24侧,并且入光面21侧形成为凸状的曲面,射出面22侧形成为凹状的曲面。在图示的例中,在图1的(a)所示的侧面形状(任意的侧截面形状)中,表示倾斜面25的s字状的曲线在第二倾斜面部25b内具有拐点a,第一倾斜面部25a以及第二倾斜面部25b的相比拐点a靠第一倾斜面部25a侧的部分呈凸状,第二倾斜面部25b的相比拐点a靠第二倾斜面部25c侧的部分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c呈凹状。

其次,参照图2~图6对面状照明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入光楔部的倾斜面由如图1的(b)所示的虚拟平面36那样的具有单一的倾斜角θ的倾斜面构成的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中,从倾斜面发生的漏光的特性相对于在倾斜面上所处的位置的依存性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倾斜面标注标号36以进行参照,对于其他构成要素则标注与面状照明装置10相同的标号以进行参照。

认为入射到倾斜面36的光中的、从入光楔部31以及由于倾斜面36而从射出面22的入光楔部31附近泄漏的光的相对量(以下称之为“漏光危险度”或者简称作“危险度”),与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的量(光量)和朝倾斜面36入射时的相对于光轴的角度(在本发明中将该角度称作“入射角度”)之间,存在下式所示的依存关系。

“光量”ד入射角度”=“漏光危险度”

在此,在本发明中,“光轴”是指从led11的发光面11a的中心开始与发光面11a(因而也与入光面21)正交地延伸的中心轴。

漏光危险度之所以依存于入射角度是由于在倾斜面36中从导光板20内部朝外部透射的光的透射率依存于入射角度。进而,上述光量与入射角度依存于距led11的发光面11a(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1大致一致)的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并且,在近年来的趋于薄型化以及窄边框化的导光板20中,入射至倾斜面36的光主要包括:在从入光面21入射到导光板20内之后初次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以下称作“第一次入射光”)、和第一次入射光被倾斜面36继而被背面24反射而再次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以下称作“第二次入射光”)。其中,设定为第一次入射光中还包括在从入光面21入射到导光板20内之后被背面24反射而初次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并且,虽然也存在被背面24反射两次以上之后再次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但与第一次入射光、第二次入射光相比光量少,在漏光中占有的比例少。

在此,图2的(a)、(b)、(c)是针对第一次入射光而相对于距led11的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分别示出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的光量、入射角度、危险度的分布的图。另外,图2的(a)、(b)、(c)是为了容易理解危险度的特征而进行说明用的示意图。

首先,对光量进行研究。从led11呈整体放射状地射出并入射至导光板20内的光的指向分布形成为:在光轴方向上光量最大、且随着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光量降低的分布。其中,如图3所示,与以led11的发光面11a的中心为起点的单位角度对应的倾斜面36的宽度(相当于光轴方向的宽度d)形成为:光线越靠近光轴方向则上述宽度越长,光线与光轴之间的夹角越大则上述宽度越短(d1<d2<d3)。因而,如图2的(a)所示,朝倾斜面36入射的每单位距离(单位面积)的光量形成为:在靠近入光面21的区域,随着距led11的距离增大而变大,在达到峰值(极大区域)之后反转,随着距led11的距离增大而减少。

其次,对入射角度进行研究。如图2的(b)所示,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度具有与距led11的距离相应的宽度(范围),该范围的上限值随着距led11的距离增大而变小,由此,距led11的距离越大,则在倾斜面36处的透射率越小。

因而,如图2的(c)所示,漏光危险度(光量与入射角度的上限值相乘而得的值)在距led11的距离为零的附近最大,在相比该点靠前方的位置随着距led的距离增大而降低。

其次,参照图4对第二次入射光进行研究。图4的(a)、(b)、(c)是针对第二次入射光而分别相对于距led11的距离示出朝倾斜面36入射的光的光量、入射角度、危险度的分布的图。另外,图4的(a)、(b)、(c)是为了容易理解危险度的特征而进行说明用的示意图。

首先,对光量进行研究。如图4的(a)所示,第二次入射光的光量的分布呈在相比第一次入射光靠前方的位置具有峰值(极大区域)的分布。其次,参照图4的(b)对第二次入射光的入射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入射角度的上限值,由于第一次在倾斜面36发生反射时角度变化(入射角度变大为倾斜面36的倾斜角θ的2倍左右),因此入射角度的上限值呈在使第一次入射光的分布朝前方移动的基础上重叠其角度变化量的分布。并且,入射角度的下限值为与距led11的距离对应的正值,该下限值与上限值同样,具有距led的距离越大则其值越小的趋势。

因而,如图4的(c)所示,第二次入射光的漏光危险度基本上形成为使第一次入射光的漏光危险度的分布朝前方移动后的分布。但是,根据第一次在倾斜面36反射时的角度变化量的不同,存在第二次入射光的漏光危险度大于第一次入射光的漏光危险度的可能性。

将以上述方式得到的第一次入射光的漏光危险度与第二次入射光的漏光危险度相加而得的危险度形成为倾斜面36整体的漏光危险度(参照图5)。如图5所示,在距led11的距离小的位置(靠近入光面21的位置)存在漏光危险度大的部分(呈极大值的部分),从该位置起随着距led11的距离增大而漏光危险度逐渐降低。此外,当距led11的距离变大时,漏光危险度反转并逐渐变大,再次呈现极大值。整体上形成为中心部下凹的曲线型的凹形状。

如上所述,本申请发明是鉴于整体的漏光危险度被分为包括极大值的两个区域(入光面21侧的极大区域和射出面22侧的极大区域)和包括极小值的一个区域(中央的极小区域)的情况而完成的,在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25的分别与入射面21侧和射出面22侧的极大区域相当的范围分别设置第一倾斜面部25a与第三倾斜面部25c,在与中央的极小区域相当的范围设置第二倾斜面部25b,并使第一倾斜面部25a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c的平均倾斜角θ1以及θ3相比第二倾斜面部25b的平均倾斜角θ2相对较小,由此来有效地降低在倾斜面25发生的漏光。

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基于上述做法,能够提高从射出面22射出的照明光的亮度。

此外,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通过将倾斜面25的形状形成为靠近入光面21的区域形成为凸起、靠近射出面22的区域形成为凹陷的侧视呈s字状的连续曲面,能够根据整体的漏光危险度的分布实现最佳的倾斜面形状,以便降低来自倾斜面25的漏光。

此外,如图6所示,在具备倾斜角遍及入光楔部31的整个区域为恒定的倾斜面36的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参照图6的(a))中,从led11沿与其光轴的夹角大的方向射出结果以比较大的入射角度入射到倾斜面36的靠近入光面21的区域(i)的光l1,作为第二次入射光入射到倾斜面36的靠近射出面22的区域(iii),在此产生漏光的危险性较高,此外,根据条件不同,该反射光成分容易在倾斜面36与背面24之间反复反射而从射出面22的入光楔部31附近射出。在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中,由于这种漏光,产生从射出面22射出的照明光的亮度分布的均匀性变差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0中,通过相对地缩小第一倾斜面部25a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c的平均倾斜角θ1以及θ3,如图6的(b)所示,即便是以与上述l1相同的条件朝倾斜面25入射的光(同样标注标号l1),也不会从射出面22的入光楔部31附近射出,能够将其朝射出部32内引导。

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如此设置还能够提高从射出面22射出的照明光的亮度分布的均匀性。

并且,面状照明装置10的该特征在led11为所谓的近似白色led的情况下尤为奏效。通常,如图7所示,近似白色led具备以散布有黄色荧光体的透明树脂42密封蓝色发光芯片41的结构,通过蓝色发光芯片41发出的蓝色光和吸收该蓝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的黄色光的混色,实现看起来呈白色的发光光谱。此时,从led11沿与其光轴的夹角大的方向射出的光l1和沿与光轴的夹角小的方向射出的光l2、l3相比在透明树脂42内通过的距离较长,因此存在成为带有黄色感觉的白色光的倾向。由此,参照图6的(a)如上所述,源于光l1的漏光容易从射出面22的入光楔部31附近射出,该情况成为由于该漏光而导致照明光局部地带有黄色感觉的问题的原因。

因而,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减少来自射出面22的入光楔部31附近的漏光能够降低或者消除上述问题,能够起到改进照明光的色度分布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人的调查/研究,在本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0中,与在入光楔部31具有倾斜角恒定的倾斜面36的以往的面状照明装置相比,因倾斜面25而产生的漏光能够减少25%左右。并且,通过实机验证,确认从射出面22射出的照明光的亮度提高4.5%。

此外,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倾斜面25的与射出面22连接的部分亦即第三倾斜面部25c的平均倾斜角θ3小于以往的倾斜面36的恒定的倾斜角θ,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倾斜面25与射出面22带有一定的交叉角度地不连续连接而产生的亮度不均(亮度的急剧变化)。进而,通过面状照明装置10的倾斜面25在第三倾斜面部25c处形成为凹状、并使与射出面22连接的部分的倾斜角小于平均倾斜角θ3,该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并且,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由于倾斜面25的靠近入光面21的部分亦即第一倾斜面部25a的平均倾斜角θ1小于以往的倾斜面36的恒定的倾斜角θ,因此,在将安装有led11的挠性印刷布线板(fpc)(图示省略)直接固定于导光板20的倾斜面25上的情况下,能够降低led11的发光面11a相对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1倾斜等led11安装方面的缺陷。

并且,由于将三个倾斜面部中的平均倾斜角最大的第二倾斜面部25b配置于导光方向的中央部,因此,即便从第二倾斜面部25b产生漏光,通常也能够利用配置于倾斜面25的上部的遮光部件可靠地吸收该漏光。

另外,在图1的(a)所示的例子中,图示出倾斜面25形成为沿着其入光楔部31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在大致中央处具有拐点a、且凸部分的形状与凹部分的形状几乎一致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倾斜面25的形状当然并不局限于这样的具有对称性的情况。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相对于入光楔部31的全长的第一倾斜面部25a、第二倾斜面部25b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c的长度的比例以及第一倾斜面部25a、第二倾斜面部25b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c各自的平均倾斜角θ1、θ2、θ3是根据漏光危险度的实际的分布等适当设定的。例如,拐点a的位置可以不设置在沿着入光楔部31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可以偏向射出面22,也可以设定为使得凸部的面积大于凹部的面积。此外,优选从入光面21到拐点a为止的在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入光面21的厚度的1.4倍左右(1.1倍以上且1.7倍以下的范围内)。

对于使拐点a的位置靠近射出面22的情况下的倾斜面25结构,以下举出优选的一例。例如,当为入光面21的厚度为0.58mm、射出部23的厚度为0.4mm、入光楔部31的长度为1.1mm的导光板20的情况下,将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a、25b、25c的长度分别设定为0.4mm、0.4mm以及0.3mm,并且,将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倾斜面部25a、25b、25c的平均倾斜角θ1、θ2、θ3分别设定为6.4°、13°以及8.2°(倾斜面25的全长范围内的平均倾斜角θ为9.3°)。

在此,本发明的面状照明装置可以如图8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50那样在导光板51的入光面21与入光楔部31之间设置平坦部33(图8中“iv”所示的范围)。平坦部33具有从入光面21c延伸而与第一倾斜面部25a连接、且与射出面22平行的上表面52,并具有恒定的厚度。

并且,本发明的面状照明装置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60那样,将倾斜面65的第一倾斜面部65a、第二倾斜面部65b以及第三倾斜面部65c分别形成为具有恒定的倾斜角θ1、θ2、θ3的倾斜面。换言之,面状照明装置60具有将图1的(b)所示的虚拟平面35a、35b、35c分别作为实际的倾斜面加以实现的结构。面状照明装置60的优势在于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本发明的倾斜面65。

并且,面状照明装置60可以由曲面构成第一倾斜面部65a与第二倾斜面部65b的连结部66、以及第二倾斜面部65b与第三倾斜面部65c的连结部67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此外,在面状照明装置60中,可以将第一、第二、第三倾斜面部65a、65b、65c中的1个以上的倾斜面部由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的多个倾斜面构成,此时,也可以将各倾斜面彼此间的连结部中的1个以上的连结部构成为曲面。

在此,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无论哪一个实施方式,入光楔部31的与入光面21以及射出面22正交的截面(侧截面)的截面形状均形成为在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处都相同,因而,倾斜面25、65不存在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倾斜。但是,在本发明的面状照明装置中,入光楔部的倾斜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具有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倾斜的形状。

图10是示出这样的面状照明装置70的一例的图,(a)是从入光面21侧观察面状照明装置70的主视图(立面图),(b)是沿着(a)的a-a线的剖视图。在面状照明装置70中,导光板71的入光面21构成为其厚度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在空间上发生变动。具体地说,入光面21的厚度构成为:各led11的配置位置处的厚度与led11的厚度为同等程度的厚度,各led11的配置位置两侧的厚度比led11的配置位置处的厚度厚,并且倾斜面75构成为在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整个宽度范围内从入光面21朝前方向下倾斜、且在倾斜面75的前方端与射出面22连接。

由此,倾斜面75不仅具有沿前后方向(导光方向)的倾斜,还具有沿左右方向(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倾斜。根据该结构,倾斜面75的入光楔部31的全长范围内的平均倾斜角也以在各led的配置位置处最小、在各led11的配置位置的两侧最大的方式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在空间上变动。其中,在面状照明装置70中,与面状照明装置10相同之处在于,在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的侧截面内,第二倾斜面部75b的在该侧截面内的平均倾斜角大于第一倾斜面部75a以及第三倾斜面部75c的在同一侧截面内的平均倾斜角。此外,面状照明装置70还形成为:在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的侧截面内,第一倾斜面部75a以及第三倾斜面部75c的在任意侧截面内的平均倾斜角小于同一侧截面内的入光楔部31的全长范围内的平均倾斜角。

根据以上的结构,面状照明装置70起到与面状照明装置10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倾斜面75还具有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倾斜,因此,将具有厚度方向的入射角度宽度地入射至倾斜面75的光在与射出面22平行的方向上也具有扩展的方式进行反射,结果,能够缩小来自该倾斜面75的反射光被背面24反射而再次朝倾斜面75(典型的情况为第三倾斜面部75c)入射时的入射角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来自倾斜面75以及射出面22的入光楔部31附近的漏光。

另外,在面状照明装置70中,入光楔部31的长度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恒定,但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中,通过使入光楔部31的长度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在空间上变动,能够在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设计出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倾斜。在该情况下,与图10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70相比,能够将倾斜面在入光楔部31的全长范围内的平均倾斜角的、沿入光面21的长边方向的空间变动抑制得较小。

在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25、65、75都形成在导光板20、51、61、71的表面23侧,但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中,倾斜面25、65、75也可以形成在导光板20、51、61、71的背面24侧。或者,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也可以在导光板20、51、61、71的表面23侧与背面24侧双方具有入光楔部31的倾斜面,两个倾斜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构成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倾斜面25、65、75。此时,当仅将两个倾斜面中的一方构成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倾斜面20、65、75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另一方的倾斜面形成为与以往相同的具有恒定的倾斜角的倾斜面。

并且,当将安装有led11的fpc配置在导光板20、51、61、71的表面23以及背面24中的设置有倾斜面(本发明所涉及的倾斜面25、65、75或者以往的倾斜面)的面侧的情况下,也可以与设置在该面侧的倾斜面一体地设置用于配置fpc的基座。该基座例如被设置在从入光面21的各led11的配置位置的左右侧方朝前方延伸的规定范围(优选为光几乎无法入射的范围)。

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当然包括具备将与上述的单个实施方式关联说明的各个特征任意组合而成的结构的面状照明装置。例如,面状照明装置10、60、70还可以具备与面状照明装置50关联说明的平坦部3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