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佩戴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8470发布日期:2019-04-13 00:1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佩戴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佩戴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佩戴式显示器是用于显示图像及色彩的设备,通常是以眼罩或头盔的形式,把显 示屏贴近用户的眼睛,通过光路调整焦距以在近距离中对眼睛投射画面。

现有技术中,佩戴式显示器通常包括显示器框架、设置在显示器框架前侧的显示 屏、以及内部设置有镜片的2组镜片模组,在进行屈光和瞳距调节时大都是通过统一调节按 钮实现对于左右镜片模组进行同步的调节,不能满足人们单独调节的需求,尤其对于近视 人群,若两眼视力不同,也不能单独的对每个眼进行相应的调节,调节的自由性受到限制, 总体的通用性较差;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瞳距与屈光调节结构需要分别单独设计,结构复 杂,在进行瞳距和屈光调节时需要分别调节不同的按钮,操作不方便,使产品不能很好地适 应用户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佩戴式显示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用性差、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使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瞳距和不同视力情况用户的使用,提高了通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佩戴式显示器,包括显示器框架、两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屏、镜片模组 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和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显示 屏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显示屏与镜片模组之间距离的前 后调节机构和用于调整两镜片模组之间距离的瞳孔距调节机构,所述支架包括设置于后端 的滑动腔,所述镜片模组套设在所述滑动腔内且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滑动腔包括设 置下端的支撑板,所述前后调节机构包括齿轮、齿条和转动轴,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插设 孔,所述齿条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后端下方和所述支撑 板连接,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转动轴一端插设在 所述支撑台上的插设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瞳孔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槽和调节块,所述显示器框架上开设有 调节槽,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下方沿所述调节槽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块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靠近所述转动轴位置处,所述调节槽 为横向开设的长槽。

进一步的,所述两组显示部为左显示部和右显示部,对称设置于所述显示器框架 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框架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与所述调节块对应的所述调节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前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一支架,在支架上设置显示屏,将镜片模组套固定于支撑台上,且在支 架的后端连接前后调节机构,在支撑台的下方设置调节块。这样通过前后调节机构驱动设 置在支架上的显示屏发生前后方向移动,调整了显示屏与镜片模组之间距离完成了屈光的 调整,通过瞳孔距调节机构实现了两镜片模组之间距离的调整,且显示部设置有两组,每组 可以分别自由调整,满足了不同视力人群的需求,提高了通用性;将屈光与瞳距调整集合于 一体,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佩戴式显示器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佩戴式显示器最大瞳距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佩戴式显示器最小瞳距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佩戴式显示器中的一个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佩戴式显示器的实施例,包括显示器框架1、两组显 示部,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屏2、镜片模组3和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架41和支撑 台42,所述支撑台42位于所述支架41的下方,所述显示屏2设置于所述支架41的前端,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显示屏2与镜片模组3之间距离的前后调节机构5和用于调整两镜 片模组之间距离的瞳孔距调节机构8。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包含两组显示部分别为左显示部和右显示部,对称设置在 显示器框架1的两侧端,每个显示部均包括用来显示影像的显示屏2、观影时映射影像的镜 片模组3、支撑组件4和用于驱动显示屏2移动的前后调节机构5和用于调整两镜片模组3之 间距离的瞳孔距调节机构8。具体来说瞳孔距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槽7和调节块6,所述显示器框架1上开设有调节槽7,调节块6设置于所述支撑台42下方沿调节槽7滑动。支架41包括设置于后端的滑动腔411,所述镜片模组3套设在所述滑动腔411内且固定于所述支撑台42 上;所述滑动腔411包括设置下端的支撑板411-1,具体的来说,支撑台42位于支架41的下方,镜片模组3从前端进入套在支架41后方设置的滑动腔411内部,露出的端部通过一支撑杆固定于支撑台42上,实现与支撑台42的固定连接。前后调节机构5设置在支撑台42上,通过调节前后调节机构5来驱动支架41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实现距离的变化。同时因为显示 屏2设置在支架41上,此时,显示屏2也跟随支架41一起做相应的前后移动,而镜片模组3套 设在滑动腔411内固定在支撑台42上,当支架41移动时,镜片模组3与支撑台42固定不动,同 时滑动腔411跟随支架41一起前后移动,而镜片模组3则在滑动腔411内相对的来回滑动,这 样就改变了固定于支撑台42上的镜片模组3与显示屏2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屈光调节的功 能。可见,在调节的过程中镜片模组3是固定在支撑台42上不发生移动的,是通过显示屏2的 移动来实现两者之间距离的调整。而调节块6则设置于支撑台42的下方,具体来说,调节块6 固定于支撑台42下方,为实现与调节块6的调节配合,相应的在显示器框架1上开设调节槽 7,因为设置有两组显示部,则显示器框架上1开设有两个调节槽7,且对称设置,调节块6可以在此调节槽7内滑动,同时带动显示部中其它所有部件一起与其滑动,实现单眼镜片模组 横向距离的变动。可以通过分别拧动两端的调节块6来实现两眼之间瞳距的调整。当然,其调整的距离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主要取决于调节槽7的横向宽度,在调节槽7的两端时可分 别对应最大瞳距模式和最小瞳距模式。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两组显示部又分别为两组各个独立的显示部,可以分别 进行调节,而不是同步调节,这样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两眼之间不同的视力情况及距 离需求来分别单独的对每个眼睛对应的显示部进行调节,且在调节时其屈光调节与瞳距调 节集中到一个结构上,简化了加工制作工艺,操作更加简便,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前后调节机构5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前后调节机构5包括螺杆51和螺纹 旋钮52,支撑台42上开设有插设孔421,支撑板411-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411-2,支架41后端 与第一卡槽411-2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卡槽41-1;具体的,螺杆51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 卡槽411-2与第二卡槽41-1内固定,螺纹旋钮52插设在支撑台42内部,并且同时与螺杆51螺 纹配合,且部分螺纹旋钮52从所述支撑台42上的插设孔421露出。或者在支撑板411-1与支 架41后端下方上均不设置卡槽结构,而是将螺杆5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411-1和支架41后 端下方固定连接在一起,亦可以实现螺杆51的固定。在进行调节时,旋转位于支撑台42内的 螺纹旋钮52,螺纹旋钮52的旋转带动螺杆51前后移动,螺杆51前后移动带动支架41前后运 动进而带动设置在支架41前端的显示屏2的前后移动,实现显示屏2与镜片模组3之间距离 的改变,完成屈光调节。

作为本实施例中前后调节机构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前后调节机构5包括齿 轮、齿条和转动轴;支撑台42上开设有插设孔421,滑动腔411包括设置下端的支撑板411-1, 支撑板411-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411-2,支架41后端与第一卡槽411-2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 二卡槽41-1,齿条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411-2与第二卡槽41-1内,齿轮设置于转动 轴上,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轴一端插设在支撑台上的插设孔中。或者在支撑板411-1与支 架41后端下方上均不设置卡槽结构,而是将齿条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411-1和支架41后端 下方固定连接在一起,亦可以实现齿条的固定。在进行调节时,旋转转动轴,转动轴的旋转 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前后移动,齿条前后移动带动支架41前后运动进而带动 设置在支架41前端的显示屏2的前后移动,最终实现显示屏2与镜片模组3之间距离的改变, 完成屈光调节。

为方便进行屈光与瞳距的调节,调节块6的位置设置在支撑台42上靠近螺纹旋钮 52(或者是转动轴)的位置处,这样在操作时可以比较方便的找到按钮进行相应的操作,本 实施例中的调节槽7为左右方向横向开设的长槽,在进行调节时调节块6沿调节槽7左右方 向滑动来对瞳距进行调节,优选的调节槽7的横向长度为5-15mm。

优选的,在支架41前端开设凹槽412,显示屏2设置在凹槽412内,实现牢固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 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 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