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67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制冷装置的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也带动了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蓬勃发展,而在诸多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因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诸多优越特性,已被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液晶显示器通常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提供显示光线给液晶面板,以使液晶面板显示影像。在背光模块中,提供显示光线的主要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LED)灯。目前的液晶显示器朝向超薄和高画质两大趋势发展,超薄液晶显示器一般采用侧入式背光模块,而在侧入式背光模块中,作为发光器件的LED灯都被被集中在狭窄的边框处,增加了聚热效应。一般而言,高画质相应需要更高亮度的光线,这也导致更多的LED灯被集中在边框处,进一步增加了液晶显示器边框处的聚热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制冷装置的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承载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储液器,用于储存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雾化器,其与所述储液器连通,所述雾化器用于将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低压的雾状制冷剂;第一相变器,其与所述雾化器连通,所述相变器用于使低压的雾状制冷剂转变为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到所述雾化器;气压转换器,其与所述雾化器连通,所述气压转换器用于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转换为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第二相变器,其与所述气压转换器以及所述储液器连通,所述第二相变器用于将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转换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并将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输送到所述储液器。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排热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相变器设置,所述排热器用于当所述第二相变器将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转换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时加快空气对流。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为膨胀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器为蛇形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转换器为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相变器为蛇形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热器为排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包括灯条安装板以及背板,所述灯条安装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内表面上安装灯条,所述背板安装在所述水平板的前表面上,所述制冷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平板的背表面和所述竖直板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所述雾化器、所述气压转换器、所述第二相变器及所述排热器安装在所述水平板的背表面上,所述第一相变器安装在所述水平板的背表面和所述竖直板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的显示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制冷装置对安装有LED灯条的承载板进行快速散热,以降低LED灯条的温度,保证LED灯条上的LED灯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并且能够避免液晶显示器边框处的聚热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安装有LED灯条的承载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相变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相变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器件,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附图中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安装有LED灯条的承载板的侧视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包括:LED灯条110、承载板120、制冷装置130,其中LED灯条110和制冷装置130均安装在承载板120上,制冷装置130能够将LED灯条1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高效地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块还可以包括承载于承载板120上的导光板、光学膜片及反射片等其他必要的元件,由于这些元件不是本发明的要点,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承载板120包括灯条安装板121和背板122,其中背板122与灯条安装板121锁附在一起。进一步地,灯条安装板121包括水平板1211和竖直板1212,其中竖直板1212位于水平板1211的一侧且与水平板1211垂直连接在一起。

LED灯条110安装在竖直板1212上。这里,将竖直板1212的安装LED灯条110的表面定义为竖直板1212的内表面,而将竖直板1212的与其内表面相对的表面定义为竖直板1212的外表面;将水平板1211的朝向LED灯条110的表面定义为水平板1211的前表面,而将水平板1211的背向LED灯条110的表面定义为水平板1211的背表面。背板122设置于水平板1211的前表面上,并且背板122与水平板1211可采用诸如螺丝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锁附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灯条安装板121采用导热性较好的铝制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诸如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等散热性较好的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制成。

制冷装置130安装在水平板1211的背表面以及竖直板1212的外表面上。具体地,制冷装置130包括:储液器(或称储液罐)131、雾化器132、第一相变器133、气压转换器134、第二相变器135。

储液器131用于储存中温(或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储液器131分别与雾化器132和第二相变器135连通。

雾化器132与储液器131连通,以使储液器131将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输送到雾化器132中。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32优选为膨胀阀,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雾化器132对中温(或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后,使中温(或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从而为制冷剂的蒸发创造条件。

第一相变器133与雾化器132连通,以使雾化器132将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输送到第一相变器133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相变器133为由铜管在一个平面内多次迂回形成的蛇形铜管,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在第一相变器133内开始膨胀,从而转变为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将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到雾化器132。其中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在向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转变时,会从灯条安装板121上吸走大量的热量。这里,第一相变器133设置于水平板1211的背表面上并延伸至竖直板1212的外表面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气压转换器134与雾化器132连通,以使雾化器132将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气压转换器134。雾化器132控制其输送到气压转换器134的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的流量,从而防止由雾化器132输送至气压转换器134的气态制冷剂在雾化器132的出口处凝结成液态制冷剂。在本实施例中,气压转换器134为压缩机,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气压转换器134能够将进入其内的高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转换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

第二相变器135与气压转换器134连通,以使气压转换器134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第二相变器13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相变器135也为由铜管在一个平面内多次迂回形成的蛇形铜管,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二相变器135中,并在第二相变器135中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转变为中温(或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第二相变器135将中温(或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输送至储液器131中。

进一步地,为了加快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第二相变器135中的热量释放速度,制冷装置130还包括:排热器136。

排热器136相对于第二相变器135设置,并且排热器136单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排热器136为排风扇,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排热器136的数量作限制。当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第二相变器135中释放热量时,排热器136转动产生的良好的风冷效应将这些热量迅速散失到周围环境中,以加快空气对流,从而加快热量释放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排热器136不设置也可以,或者排热器136可以采用两排或者更多排设置。

储液器131、雾化器132和气压转换器134可以通过螺丝或者其他合适的固定方式锁附在水平板1211的背表面上,第一相变器133和第二相变器135通过管口连接而实现固定,而排热器136可以锁附在第二相变器135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相变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第一相变器133和第二相变器135均为由铜管在一个平面内多次迂回形成的横排的蛇形管,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相变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4,相变器为由铜管在一个平面内多次迂回形成的竖排蛇形铜管。第一相变器133和/或第二相变器135也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相变器的结构。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采用制冷装置对安装有LED灯条的承载板进行快速散热,以降低LED灯条的温度,保证LED灯条上的LED灯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并且能够避免液晶显示器边框处的聚热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