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887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显示面板的细腻程度(即分辨率)的追求越来越高,例如显示面板已经由之前普遍盛行的分辨率HD(1366*768)、FHD(1920*1080)逐渐发展到QFHD(2160*3840)及8K*4K(4320*7680)甚至更高的分辨率。

这样对于显示面板而言,所需要的像素尺寸就应当越来越小,而向像素提供信号的必不可少的数据线和栅极线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导致整个显示面板中有效显示区域就变得越来越小,即像素的开口率会越来越小,这将不利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像素的开口率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阵列排布的N×M个像素,其中M和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设置于第i列像素和第i+1列像素之间的两条数据线,第i列像素和第i+1列像素中的每个像素连接到对应的数据线,所述两条数据线在空间上重叠在一起且彼此绝缘,其中1≤i<M且i为奇数。

进一步地,所述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到对应的数据线;在第i列像素和第i+1列像素中的位于同一行的两个像素中,所述两个像素之一的薄膜晶体管与其连接的数据线处于同一层别,所述两个像素之另一的薄膜晶体管与其连接的数据线处于不同层别,且与所述两个像素之另一的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数据线位于与所述两个像素之一的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数据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i列像素中的每个像素连接到所述两条数据线之一,所述第i+1列像素中的每个像素连接到所述两条数据线之另一。

进一步地,所述第i列像素中的位于奇数行的像素连接到所述两条数据线之一,所述第i列像素中的位于偶数行的像素连接到所述两条数据线之另一;所述第i+1列像素中的位于奇数行的像素连接到所述两条数据线之另一,所述第i+1列像素中的位于偶数行的像素连接到所述两条数据线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N条栅极线,第j条栅极线与第j行像素中的每个像素连接,其中1≤j≤N且j为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栅极线;在所述基板和所述栅极线上的栅极绝缘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且彼此独立的第一有源层和第二有源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以及在所述第二有源层上的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且与所述第二源极连接的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一有源层、第二有源层、第一源极、第一漏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第二数据线和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一钝化层;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的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数据线贯穿所述第一钝化层,以与所述第一源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一数据线上的第二钝化层;以及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且彼此独立的第一像素电极层和第二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贯穿所述第二钝化层和所述第一钝化层,以与所述第一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层贯穿所述第二钝化层和所述第一钝化层,以与所述第二漏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所述第二源极和所述第二漏极分别延伸到所述栅极绝缘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制作栅极线;在所述基板和所述栅极线上制作栅极绝缘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制作彼此独立的第一有源层和第二有源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制作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同时在所述第二有源层上制作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同时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制作与所述第二源极连接的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一有源层、第二有源层、第一源极、第一漏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第二数据线和栅极绝缘层上制作第一钝化层;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制作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数据线贯穿所述第一钝化层,以与所述第一源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钝化层和所述第一数据线上制作第二钝化层;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制作彼此独立的第一像素电极层和第二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层贯穿所述第二钝化层和所述第一钝化层,以与所述第一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层贯穿所述第二钝化层和所述第一钝化层,以与所述第二漏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提高整个显示面板中的有效显示区域,即提高像素的开口率,从而有利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I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信号控制器200。

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排布的N×M个像素PX、N条栅极线G1至GN、M条数据线D1至DM、栅极驱动器110、数据驱动器120。

在第i列像素PX和第i+1列像素PX之间设置第i条数据线Di和第i+1条数据线Di+1,其中1≤i<M且i为奇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即提高像素的开口率,使第i条数据线Di和第i+1条数据线Di+1在空间上重叠在一起且彼此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i列像素PX中的每个像素PX连接到第i条数据线Di,而第i+1列像素PX中的每个像素PX连接到第i+1条数据线Di+1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i列像素PX中位于奇数行的像素PX连接到第i条数据线Di,第i列像素PX中位于偶数行的像素PX连接到第i+1条数据线Di+1;而第i+1列像素PX中位于奇数行的像素PX连接到第i+1条数据线Di+1,第i+1列像素PX中位于奇数行的像素PX连接到第i条数据线Di

在图1和图2中,由于第i条数据线Di和第i+1条数据线Di+1在空间上重叠,因此为了便于图示各像素PX的连接方式,以像素PX上标记的空心圆表示该像素PX与第i条数据线Di连接,而以像素PX上标记的实心圆表示该像素PX与第i+1条数据线Di+1连接。

每个像素PX可以包括:开关器件(未示出),连接到对应的栅极线和对应的数据线;发光单元(未示出),连接到该开关器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关器件可优选为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该发光单元可例如是液晶发光单元或者有机发光单元(例如OLED)。

栅极驱动器110连接到栅极线G1至GN,并向栅极线G1至GN施加栅极信号,该栅极信号通常由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组合而成。

数据驱动器120连接到数据线D1至DM,并向数据线D1至DM施加数据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器110和数据驱动器120被集成而包括于显示面板100中。可替换地,栅极驱动器110和数据驱动器120可以被安装在柔性印刷薄膜(未示出)上,然后附接到显示面板100(此时显示面板100不包含栅极驱动器110和数据驱动器120)。

信号控制器(或称时序控制器)200控制栅极驱动器110和数据驱动器120的操作,并为此输出各种控制信号。

以下将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进行详细说明。以第i列像素PX和第i+1列像素PX中同一行的相邻两个像素以及第i条数据线Di和第i+1条数据线Di+1为例进行说明。

图3A至图3I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程图。

参照图3A,提供一基板130。该基板130可以是透明的玻璃基板,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例如该基板130也可以是透明的树脂基板等。

参照图3B,在基板130上制作栅极线Gj,其中1≤j≤N且j为正整数。这里,各个像素的栅极(未示出)也同时形成。也就是说,各个像素PX的栅极与栅极线G1至GN利用一层金属层(即第一金属层)同时形成。

参照图3C,在基板130和栅极线Gj上制作栅极绝缘层140。

参照图3D,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制作彼此独立的第一有源层150a和第二有源层150b。

参照图3E,在第一有源层150a上制作第一源极160a和第一漏极160b,同时在第二有源层150b上制作第二源极160c和第二漏极160d,同时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制作与第二源极160c连接的第i+1条数据线Di+1。也就是说,第一源极160a、第一漏极160b、第二源极160c、第二漏极160d和第i+1条数据线Di+1利用同一层金属层(即第二金属层)制作。

这里,第一源极160a、第一漏极160b、第二源极160c和第二漏极160d分别延伸到栅极绝缘层140上。

参照图3F,在第一有源层150a、第二有源层150b、第一源极160a、第一漏极160b、第二源极160c、第二漏极160d、第i+1条数据线Di+1和栅极绝缘层140上制作第一钝化层170。

参照图3G,在第一钝化层170上制作第i条数据线Di,该第i条数据线Di位于第i+1条数据线Di+1的上方,且该第i条数据线Di贯穿第一钝化层170之后与第一源极160a连接。第i条数据线Di利用一层金属层(即第三金属层)制作而成。

这样,第i条数据线Di和第i+1条数据线Di+1在空间上重合在一起,从而节省布线区域,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

参照图3H,在第一钝化层170和第i条数据线Di上制作第二钝化层180。

参照图3I,在第二钝化层180上制作彼此独立的第一像素电极层190a和第二像素电极层190b;第一像素电极层190a贯穿第二钝化层180和第一钝化层170之后与第一漏极160b连接,第二像素电极层190b贯穿第二钝化层180和第一钝化层170之后与第二漏极160d连接。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提高整个显示面板中的有效显示区域,即提高像素的开口率,从而有利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的提高。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