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227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面状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面状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使用有面状照明装置。特别是,将led等发光元件亦即光源与导光板组合的侧光式的面状照明装置在移动电话等小型便携式信息设备等中被广泛地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

这样的面状照明装置具备规定光出射的有效区域的边框状的遮光部件。对于面状照明装置,为了小型化、设计性的提高等,存在缩窄遮光部件的宽度这种对窄边框化的要求。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与导光板的入光侧(配置有光源的一侧)正交的两边实现窄边框化的面状照明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4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71723号公报

近年来,不仅是在与导光板的入光侧正交的两边实现窄边框化的要求增高,入光侧的窄边框化的要求也增高。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制作使用窄边框化了的遮光部件的面状照明装置时,发现在该入光侧呈交叉线状地产生亮度较高的区域(高亮度区域),存在外观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窄边框化,并且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收到抑制的面状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光源;导光板,其具有供从上述多个光源射出的光入光的入光端面、与上述入光端面交叉并且相互对置的两个主表面、以及与上述入光端面对置的对置端面,将上述入光的光朝向上述对置端面导光,并且从上述两个主表面的一方亦即光出射面射出上述入光的光;以及固定部件,其配置为覆盖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光出射面的至少上述入光端面侧的区域,上述导光板具有:多个第一棱镜,它们在被上述固定部件覆盖的上述入光端面侧的区域,以在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光出射面朝向上述对置端面延伸的方式形成;以及多个第二棱镜,它们在相对于被上述固定部件覆盖的上述入光端面侧的区域位于上述对置端面侧的区域,以在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光出射面朝向上述对置端面延伸的方式形成,上述多个第二棱镜的、上述导光板的宽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数量少于上述多个第一棱镜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数量,上述多个第二棱镜的各自与上述多个第一棱镜的任一个在上述棱镜延伸方向上连结。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的、上述多个第二棱镜的各自的宽度、高度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上述多个第一棱镜的各自的宽度、高度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的、上述多个第一棱镜的各自的宽度、高度或最大切线倾斜角度、或者上述多个第二棱镜的各自的宽度、高度或最大切线倾斜角度沿着上述棱镜延伸方向变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具有第三棱镜,该第三棱镜夹设在连结的上述第一棱镜与上述第二棱镜之间,且其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的宽度、高度或者最大切线倾斜角度从上述第一棱镜的宽度、高度或者最大切线倾斜角度连续地变化至上述第二棱镜的宽度、高度或者最大切线倾斜角度。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在上述入光端面侧,以厚度朝向上述对置端面而变薄的方式形成有倾斜区域,上述多个第一棱镜以在上述倾斜区域延伸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对于上述多个第二棱镜的各自而言,在上述对置端面侧,高度沿着上述棱镜延伸方向而单调减少,且在上述多个第二棱镜的上述对置端面侧设置有突起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是具有遮光性的遮光部件。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面状照明装置具有多个第四棱镜,它们形成于上述入光端面,使入射至该入光端面的光的一部分向相对于上述入光端面大致平行的方向折射。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窄边框化,并且能够抑制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对光源、导光板的入光端面以及入光棱镜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3a、图3b、图3c、图3d是对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进行说明的图。

图4a、图4b、图4c是对现有技术中的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原因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其抑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用于制造图3示出的导光板的模具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导光板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7是对用于制造图6示出的导光板的模具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导光板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源;1a…发光面;2、2a、2b…导光板;2abd…突起部;2abe…凹部;2a…入光端面;2aa…入光棱镜;2aaa、2aab…第四棱镜(单位入光棱镜);2b…光出射面;2ba…倾斜区域;2bb、2bba、2bbb…第一棱镜;2bc、2abc、2bbc…第二棱镜;2bd…第三棱镜;2c…背面;2d…对置端面;2e…侧端面;3…光扩散片;4…光学片;5…遮光部件;5a…开口;6…反射片;100…面状照明装置;l1、l2、l3…光;m…模具部件;ma…成型面;mb…倾斜面;mc、md…端面;pi…间距;s1、s2、s11、s12…区域;t…切削工具;va、vb、vc…槽;c…对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该发明并未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对应的要素适当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面状照明装置100具有俯视时为长方形的形状,并具备多个光源1、导光板2、光扩散片3、光学片4、作为固定部件的遮光部件5、以及反射片6。此外,构成面状照明装置100的这些要素例如收容以及/或者支承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框状的部件亦即框架(未图示)。各要素例如用双面胶固定、支承于框架。

各光源1是点状光源例如是白色的led,其从发光面1a射出光。此外,光源1搭载于用于向光源1供给电力的未图示的布线基板。此外,虽然在图1中图示出三个光源1,但光源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以上。

导光板2由相对于各光源1所射出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树脂)构成。导光板2具有入光端面2a、两个主表面亦即光出射面2b、背面2c、对置端面2d、以及两个侧端面2e。多个光源1以其发光面1a与入光端面2a对置的方式相互分离地、例如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在入光端面2a入光有从各光源1射出的光。光出射面2b、背面2c与入光端面2a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并且相互对置。对置端面2d是位于与入光端面2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入光端面2a平行地对置。两个侧端面2e是与入光端面2a、光出射面2b、背面2c、对置端面2d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端面,并相互平行地对置。

导光板2将从入光端面2a入光的光朝向图1中的导光方向、即对置端面2d导光,并且将光从光出射面2b呈面状地射出。另外,在光出射面2b的入光端面2a侧,以导光板2的厚度(光出射面2b与背面2c的距离)朝向对置端面2d而缓缓变薄的方式形成有倾斜区域2ba。另外,在形成有倾斜区域2ba的区域以外,光出射面2b、背面2c相互大致平行,导光板2的厚度大致恒定。此外,导光板2未必必须设置倾斜区域2ba,例如,也可以使厚度从入光端面2a至对置端面2d为止大致恒定。另外,在光出射面2b形成有使射出的光扩散的多个第一棱镜与多个第二棱镜,但这些在后面进行详述。

光扩散片3由将各光源1所射出的光扩散的材料(例如树脂)构成,并将从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射出的光扩散。光扩散片3配置于与光出射面2b垂直的方向(图1中的层叠方向)。

光学片4相对于光扩散片3配置于层叠方向。该光学片4具有对从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射出并且被光扩散片3扩散的光的取向性进行控制的功能。光学片4例如是棱镜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片4而使用将两片棱镜片一体化了的光学片,光学片4也可以通过层叠分体的两片棱镜片而构成。

作为固定部件的遮光部件5具有将构成面状照明装置100的各部件一体化(固定)的功能,在将面状照明装置100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使用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具有将面状照明装置100与液晶显示面板一体化的功能。另外,遮光部件5(固定部件的一方式)由对各光源1所射出的光进行遮光的材料构成并具有遮光性。遮光部件5具有有开口5a的边框状的形状,并相对于光学片4在层叠方向上以覆盖光学片4的周边区域(以及光扩散片3的周边区域与光出射面2b的周边区域)的方式配置。即,遮光部件5覆盖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的至少入光端面2a侧的区域。

遮光部件5利用开口5a对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的有效区域进行规定。这里,所谓有效区域是指除了受到导光板2的侧端面2e处的光的反射等的影响导致射出光的均匀性降低等、在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的周边区域不可避免地产生的“非有效区域”之外的区域。

遮光部件5在入光侧,从导光方向的后方粘贴于框架、布线基板的一部分、光扩散片3的一部分、以及光学片4的一部分,从而将各部件一体化。此外,遮光部件5并不限定于边框状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配置于入光侧的部件的固定、入光侧的有效区域的规定作为主要功能而形成为长方形。另外,也可以取代遮光部件5,以不具有遮光功能、有效区域的规定功能而主要具备固定功能的方式,例如,用具有透光性的双面胶(固定部件的其他方式)构成固定部件。

反射片6设置于导光板2的背面2c。反射片6具有将从各光源1射出且从导光板2内部到达背面2c的光向导光板2内部反射的功能。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2中,仅光出射面2b成为光的出射面。其结果是,应从背面2c侧射出的光也从光出射面2b的表面射出,能够提高从各光源1射出的光的作为照明光的利用效率。此外,在背面2c形成有用于提高来自光出射面2b的光的射出效率的图案,例如凸状的点图案。

在入光端面2a形成有多个入光棱镜2aa。入光棱镜2aa用于使从入光端面2a侧入射至导光板2内的来自光源1的光相对于与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平行的方向具有所希望的配光分布地行进。

图2是对光源、导光板的入光端面以及入光棱镜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入光棱镜2aa以沿导光板2的厚度方向(入光端面2a的短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入光棱镜2aa由相对于对称面c呈镜面对称的形状的、作为第四棱镜的单位入光棱镜2aaa与单位入光棱镜2aab构成,并沿着导光板2的入光端面2a形成有多个。这里,对称面c是与入光端面2a的短边方向平行并且与入光端面2a垂直的面。单位入光棱镜2aaa、2aab分别具备相对于入光端面2a的倾斜角度θa较小的第一入射面、以及相对于入光端面2a的倾斜角度θb较大的第二入射面。第一入射面能够使来自光源1的光向相对于入光端面2a大体垂直的方向行进,第二入射面能够使来自光源1的光朝向相对于入光端面2a大致平行的方向行进。即,入光棱镜2aa具有使入射至入光端面2a的来自光源1的光的一部分向相对于入光端面2a大致平行的方向折射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邻接的入光棱镜2aa间的间距pi是在各光源1的发光面1a的前方存在多个入光棱镜2aa(例如,数个至数十个)的程度的长度即可。此外,入光棱镜2aa可以遍及入光端面2a的长度方向整体地设置,也可以与各光源1对应而离散地设置。

接下来,对形成于光出射面2b的多个第一棱镜与多个第二棱镜进行说明。图3a、图3b、图3c、图3d是对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导光板2的俯视图,图3b是导光板2的侧视图,图3c是导光板2的沿图3a中的a-a线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d是俯视时的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a、图3b所示,第一棱镜2bb在光出射面2b的、被遮光部件5覆盖的入光端面2a侧的非有效区域亦即区域s1,以朝向对置端面2d延伸的方式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2bb未形成于倾斜区域2ba,而形成于导光板2的厚度成为大致恒定的部分的光出射面2b。第二棱镜2bc在相对于区域s1位于对置端面2d侧的区域s2,以朝向对置端面2d延伸的方式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此外,如图3a所示,多个第二棱镜2bc的各自与多个第一棱镜2bb的任一个在各棱镜的延伸方向(棱镜延伸方向)上连结。以下,在将与第二棱镜2bc连结的第一棱镜2bb、未连结的第一棱镜2bb区别地记载的情况下,分别记载为第一棱镜2bba、第一棱镜2bb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2bba与第一棱镜2bbb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排列。因此,第二棱镜2bc的、导光板2的宽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数量(密度)少于第一棱镜2bb的宽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数量(密度)。具体而言,第二棱镜2bc的密度是第一棱镜2bb的密度的约1/2。此外,第一棱镜2bb及第二棱镜2bc实际上以与图3a中示出的密度相比高密度地形成,但在图3a中为了附图的简单化而省略地示出。

如图3c所示,第一棱镜2bb及第二棱镜2bc的形状是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外缘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圆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2bb与第二棱镜2bc的剖面的曲率半径相等。但是,在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第二棱镜2bc的各自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小于第一棱镜2bb的各自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即,wa>wb、ha>hb以及αa>αb成立。换言之,第二棱镜2bc的尺寸小于第一棱镜2bb的尺寸。此外,第一棱镜2bb的各自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在其延伸方向上大致恒定。相同地,第二棱镜2bc的各自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在其延伸方向上大致恒定。

此外,所谓各棱镜的宽度是指各棱镜的宽度的最大值。所谓各棱镜的高度是指各棱镜的距离光出射面2b的高度的最大值。所谓各棱镜的最大切线倾斜角度是指在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相对于各棱镜的外缘的切线的相对于光出射面2b的倾斜角度的最大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d所示,导光板2还具有第三棱镜2bd。第三棱镜2bd夹设在连结的第一棱镜2bba与第二棱镜2bc之间。对于第三棱镜2bd而言,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的其宽度、高度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从第一棱镜2bba的宽度wa、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连续地变化至第二棱镜2bc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

接下来,使用图4a、图4b、图4c对现有技术中的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原因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其抑制作用进行说明。图4a是对使用现有技术的导光板20的情况下的从光源1入射的光l1的光路进行说明的图。导光板20具有形成有未图示的入光棱镜的入光端面20a以及光出射面20b。在入光端面20a配置有包括图示的两个光源1的多个光源1。在光出射面20b形成有倾斜区域20ba、以及与棱镜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外缘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圆柱状的光扩散用的棱镜20bb。区域s11是被遮挡部件覆盖的非有效区域,区域s12是相对于区域s11位于对置端面侧的、包括有效区域的区域。

从光源1入射至导光板20的入光端面20a的光通过入光棱镜而具有所希望的配光分布地行进。此外,光l1表示从光源1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入射的光被棱镜20bb全反射使得光路被弯曲(光路被弯曲后的光l1在图中用光l2示出)。此外,入射的光的由棱镜20bb实施的全反射不仅在区域s12产生,在区域s11也多次产生,光一边向各个方向行进一边一点一点地向外部射出。通过这样的混合效果,可抑制在光源1间(更详细而言,是区域s11中的各光源1的前方区域之间的区域)产生暗部等亮度不均。

这里,若对图4a的结构进行窄边框化并将区域s11如区域s1那样缩窄、将区域s12如区域s2那样扩大而成为如图4b那样的结构,则从光源1至虚线示出的有效区域与非有效区域的边界为止的距离也缩短。因此,为了抑制亮度不均,对于图4a的结构,以使光l1进一步在宽度方向上拓宽的方式调整入光端面20a的入光棱镜的角度。

然而,如图4b那样,若光l1以进一步在宽度方向上拓宽的方式行进,则光l1相对于棱镜20bb的侧面的入射角变小。若该角度小于临界角,则光l1未被棱镜20bb全反射,而一边在作为光l3示出的那样的直线上、或者通过各棱镜20bb而一点一点地折射一边行进,导致被各棱镜20bb射出至外部的光的量变多。其结果是,在每个棱镜20bb产生由黑圆点示出的那样的光点。这些光点被作为从上方连续的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来观察。此外,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以将光源1作为起点的方式形成。

与此相对地,如图4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100中,在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且在区域s1形成有第一棱镜2bb,由此,与图4a的结构相同地,可抑制在光源1间产生暗部等亮度不均。并且,形成于区域s2的第二棱镜2bc的宽度方向上的密度小于第一棱镜2bb的宽度方向上的密度,并且第二棱镜2bc的各自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小于第一棱镜2bb的各自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由此,光l1虽然与光l3相同地以作为光l4示出的那样的方式行进,但可抑制如图4b那样的光点的产生,或者即使产生了,其数量也较少。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100中,能够实现窄边框化,并且可抑制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100中,成为第二棱镜2bc的各自与第一棱镜2bba连结、第二棱镜2bc的端部在入光端面2a侧未露出的构造。由此,也不再有从光源1入射的光照到第二棱镜2bc的端部而射出,从而产生光点这种担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棱镜2bd夹设在连结的第一棱镜2bba与第二棱镜2bc之间。对于第三棱镜2bd而言,其宽度、高度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从第一棱镜2bba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连续地变化至第二棱镜2bc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其结果是,在尺寸不同的第一棱镜2bba与第二棱镜2bc的连结点不再有不连续的形状,产生光点的担忧更进一步减少。但是,也可以未必设置第三棱镜2bd,即使不设置第三棱镜2bd,也能够实现窄边框化,并且可抑制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这是不言而喻的。

(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100的导光板2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导光板2也能够通过注射压缩成型制成。注射压缩成型中使用的模具能够用图5所示的方法制成。

即,在对模具中的用于形成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2b侧的构造部分的模具部件m进行制造的情况下,首先准备具有用于形成光出射面2b的成型面ma的模具部件m。在成型面ma形成有用于形成光出射面2b的倾斜区域2ba的倾斜面mb。接着,将切削工具t按压在模具部件m的倾斜面mb,并使切削工具t沿着成型面ma从形成有倾斜面mb的一侧的端面mc侧移动至与端面mc对置的端面md侧。这里,切削工具t的前端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其结果是,模具部件m被切削加工,且在该成型面ma形成有在与纸面垂直并且与纸面的上下方向平行的剖面具有规定的曲率的圆柱状的槽va。槽va是用于形成第一棱镜2bb的槽。此时,通过调整以成型面ma为基准的切削工具t的高度,形成有能够实现第一棱镜2bb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的形状的槽va。

接着,在该槽va是用于形成第一棱镜2bba的槽的情况下,若完成形成槽va就使切削工具t一边向端面md侧移动一边一点一点地上升,若上升规定量就停止上升。在停止了切削工具t的上升之后也继续向端面md侧移动,由此,在成型面ma形成有在与纸面垂直并且与纸面的上下方向平行的剖面具有规定的曲率的圆柱状的槽vb。槽vb是用于形成第二棱镜2bc的槽。此时,通过调整切削工具t的高度,形成有能够实现第二棱镜2bc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的形状的槽vb。此外,在槽va与槽vb之间,形成有用于形成第三棱镜2bd的槽(未图示)。对于用于形成第三棱镜2bd的槽而言,通过使切削工具t一边向端面md侧移动一边一点一点地上升而能够容易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槽va是用于形成第一棱镜2bbb的槽的情况下,若完成形成槽va就使切削工具t上升,则完成槽的形成。

在导光板2中,第二棱镜2bc与第一棱镜2bba连结,由此,在制造模具部件m时,仅一边使切削工具t从端面mc侧向端面md侧移动一边调整高度就能够在一工序连续地形成槽va、vb。由此,可缩短模具部件m的制造时间。其结果是,能够以简易并且低成本的方式执行导光板2的制造,制造的导光板2更廉价。此外,在第二棱镜2bc与第一棱镜2bbb未连结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进行如下工序:为了形成槽va而将切削工具t按压在倾斜面mb、并使切削工具t从端面mc侧向端面md侧移动的工序,以及为了形成槽vb而将切削工具t按压在端面md侧、并使切削工具t从端面md侧向端面mc侧移动的工序。其结果是,模具部件的制造耗时。这样,分别进行槽va、vb的形成工序的理由是因为,若将切削工具t垂直地按压在模具部件m的成型面ma,则存在切削工具t破损等的情况,由此,在用切削工具t对模具部件m进行切削加工的情况下,需要在加工开始时将切削工具t按压在侧面。

(导光板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6是对导光板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6所示的导光板2a是在图3等所示的导光板2的结构中,将第二棱镜2bc替换为第二棱镜2abc,并在光出射面2b设置突起部2abd的导光板。对于第二棱镜2abc而言,在对置端面2d侧,高度沿着导光方向而单调减少。另外,突起部2abd设置于第二棱镜2abc的对置端面2d侧。由此,在突起部2abd与第二棱镜2abc之间形成有凹部2abe,并以突起部2abd与凹部2abe成对的方式设置。

在导光板2a中,沿着对置端面2d的部分的厚度刻意地利用上述突起部2abd与凹部2abe决定,由此,能够将该厚度收敛在适当的尺寸范围内。此外,对于这样的突起部2abd而言,在通过注射压缩成型法形成导光板2a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沿着导光板2a的对置端面2d形成的缝脊来构成(参照本申请人的在本申请的申请时刻未公开的日本特愿2014-210850),由此,能够将沿着导光板2a的对置端面2d的部分的厚度通过突起部2abd而收敛在适当的尺寸范围内。因此,层叠配置于导光板2a的光出射面2b的光扩散片3、光学片4的端边缘部根据沿着导光板2a的对置端面2d的部分的厚度的情况,不在层叠方向上凸起。另外,假设即使在光扩散片3、光学片4产生稍许的凸起,也可抑制其凸起量,由此,减少由缝脊所引起的负面影响。

在通过注射压缩成型制造导光板2a的情况下使用的模具部件能够用图7所示的方法制成。图7所示的制造方法与图5所示的制造方法大致相同,但在若切削工具t接近模具部件m的端面md侧就逐渐提起切削工具t的高度这点上不同。通过逐渐提起切削工具t的高度,形成有深度朝向端面md侧而逐渐变浅的槽vc。通过该槽vc与端面md,形成有第二棱镜2abc的高度单调减少的部分、突起部2abd以及凹部2abe。

(导光板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

图8是对导光板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8所示的导光板2b是在图3等所示的导光板2的结构中,将第二棱镜2bc替换为第二棱镜2bbc的导光板。在第一棱镜2bb与第二棱镜2bbc中,剖面的曲率半径、宽度、高度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相等。这样,即使第一棱镜2bb与第二棱镜2bbc的剖面的曲率半径、宽度、高度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相等、即是相同的形状的棱镜,形成于区域s2的第二棱镜2bbc的宽度方向上的密度也少于第一棱镜2bb的宽度方向上的密度,由此,只要将其应用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100,就可窄边框化,并且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被抑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2bb的各自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在棱镜延伸方向上大致恒定,第二棱镜2bc的各自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在棱镜延伸方向上大致恒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棱镜的各自的宽度、高度或最大切线倾斜角度、或者第二棱镜的各自的宽度、高度或最大切线倾斜角度也可以沿着棱镜延伸方向变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棱镜2bc的各自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小于第一棱镜2bb的各自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第二棱镜2bc的各自的宽度wb、高度hb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b小于或等于第一棱镜2bb的各自的宽度wa、高度ha以及最大切线倾斜角度αa,即,wa≥wb、ha≥hb以及αa≥αb成立。进一步,也可以使wb≥wa、hb≥ha以及αb≥αa成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入光端面2a形成有多个入光棱镜2aa,但也可以不必形成有入光棱镜。即使在入光端面未形成有入光棱镜的导光板,在从光源入射的光向宽度方向拓宽的情况下,虽然存在产生交叉线状的高亮度区域的担忧,但能够通过应用本发明的结构来适当地进行抑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光出射面2b的倾斜区域2ba未形成有第一棱镜2bb,但也可以以在倾斜区域2ba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棱镜2bb。

另外,本发明不未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将上述的各构成要素适当地组合而构成的装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另外,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能够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而容易地推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