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一般包括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背光模组。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背光模组叠加组合为一体,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
其中,上述传统的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一般都是扁平状的。
扁平状的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中的共通电极层所形成的电场力无法使得液晶分子产生更大幅度的偏转。
上述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够理想。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能提高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第二偏光板、背光模组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背光模组、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偏光板、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偏光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叠加组合为一体,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彩膜层、黑色矩阵层、共通电极层、间隔子组合层、第一配向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蓝色色阻块、白色色阻块;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散射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边上,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由所述第一偏光板、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所组成的整体提供光源;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器件组合板,所述器件组合板包括:第二基板;第一信号线层,所述第一信号线层包括扫描线、栅极;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层上;半导体层;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以及第二信号线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层包括数据线、源极、漏极;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器件组合板上,所述钝化层上设置有孔洞和凹槽阵列,所述凹槽阵列包括至少一凹槽;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上以及所述凹槽阵列内,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孔洞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层连接;第二配向膜层;所述共通电极层上设置有波浪形条纹,所述波浪形条纹所在的位置与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对应。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波浪形条纹为立体的波浪形条纹。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红色色阻块与所述绿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一挡光块;所述绿色色阻块与所述蓝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二挡光块;所述蓝色色阻块与所述白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三挡光块;所述白色色阻块与所述红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四挡光块。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红色色阻块与所述绿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所述第二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绿色色阻块与所述蓝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所述第三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蓝色色阻块与所述白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所述第四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白色色阻块与所述红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孔洞的第一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第二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横截面的面积相同。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对应的平面上,所述孔洞与所述凹槽的最短距离与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孔洞具有第一深度,所述凹槽具有第二深度;所述凹槽阵列和所述孔洞均是通过相同的光罩制程和蚀刻制程来形成的。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光罩制程所对应的掩模包括:一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孔洞对应,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一深度对应;至少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透光率,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凹槽对应,所述第二透光率与所述第二深度对应。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掩模为半色调掩模。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凹槽阵列和所述孔洞是通过对所述钝化层上的光阻材料层进行所述光罩制程,以在所述光阻材料层上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上分别形成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并在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处对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光阻材料层进行蚀刻来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凹陷具有第三深度,所述第二凹陷具有第四深度。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提高显示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掩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透明盖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第二偏光板、背光模组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背光模组、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偏光板、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偏光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叠加组合为一体,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
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彩膜层、黑色矩阵层、共通电极层、间隔子组合层、第一配向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蓝色色阻块、白色色阻块。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散射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边上,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由所述第一偏光板、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所组成的整体提供光源。
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器件组合板101、钝化层102、像素电极层103、第二配向膜层。
所述器件组合板包括:第二基板1011、第一信号线层、第一绝缘层1013、半导体层1014、第二绝缘层1015、第二信号线层。所述第一信号线层包括扫描线、栅极1012。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所述第二信号线层包括数据线、源极1016、漏极1017。
所述第一信号线层可以是扫描线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层可以是数据线层。所述扫描线层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为所述非晶硅层)的下方,所述扫描线层与所述非晶硅层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非晶硅层的上方,所述数据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方,并且所述数据线层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非晶硅层相连;或者,所述扫描线层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为所述多晶硅层)的上方,所述多晶硅层与所述扫描线层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扫描线层的上方,所述数据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方,并且所述数据线层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多晶硅层相连。
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器件组合板上,所述钝化层上设置有孔洞和凹槽阵列,所述凹槽阵列包括至少一凹槽。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上以及所述凹槽阵列内,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孔洞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层连接。
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上以及所述凹槽阵列内,所述像素电极层通过所述孔洞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层连接。
所述共通电极层上设置有波浪形条纹,所述波浪形条纹所在的位置与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对应。
所述波浪形条纹为立体的波浪形条纹。
所述红色色阻块与所述绿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一挡光块;所述绿色色阻块与所述蓝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二挡光块;所述蓝色色阻块与所述白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三挡光块;所述白色色阻块与所述红色色阻块交叠于所述黑色矩阵层上,并构成第四挡光块。
所述第一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红色色阻块与所述绿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所述第二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绿色色阻块与所述蓝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所述第三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蓝色色阻块与所述白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所述第四挡光块用于与所述黑色矩阵层共同阻挡所述白色色阻块与所述红色色阻块射向彼此的光线。
所述孔洞的第一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第二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横截面的面积相同。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对应的平面上,所述孔洞与所述凹槽的最短距离与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孔洞具有第一深度,所述凹槽具有第二深度。所述凹槽阵列和所述孔洞均是通过相同的光罩制程和蚀刻制程来形成的。也就是说,所述凹槽阵列与所述孔洞均是在同一道光罩制程中形成的。
所述凹槽阵列和所述孔洞均是通过相同的光罩制程和蚀刻制程来形成的。
所述光罩制程所对应的掩模201包括:第一区域2011和第二区域2013。所述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孔洞对应,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一深度对应。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透光率,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凹槽对应,所述第二透光率与所述第二深度对应。
所述掩模为半色调掩模。
所述孔洞和所述凹槽阵列是通过对所述钝化层上的光阻材料层进行所述光罩制程,以在所述光阻材料层上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上分别形成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并在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处对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光阻材料层进行蚀刻来形成的。
其中,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凹陷具有第三深度,所述第二凹陷具有第四深度。
所述半导体层包括非晶硅、多晶硅、铟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相比传统的技术方案,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节约一道光罩制程,有利于节省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制作成本,以及提高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制作效率。
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掩模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罩制程所对应的掩模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孔洞对应,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一深度对应。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二透光率,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凹槽对应,所述第二透光率与所述第二深度对应。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掩模为半色调掩模(HTM,Half Tone Mask)。
所述孔洞的深度(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深度)可根据HTM的透光率(0-100%的开区间)来设置。
也就是说,所述钝化层中的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二深度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形成的:
利用具有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掩模,对所述钝化层实施所述光罩制程,以同时形成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二深度,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所述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所述第二透光率。例如,所述第一透光率为100%,所述第二透光率(a%)处于0%至100%的范围(开区间)内,例如,所述a%为0.35%、0.55%、0.85%、1.6%、2.3%、3%、3.3%、4.5%、4.7%、5%、5.9%、7%、8.1%、9%、9.3%、10.5%、11%、12.7%、13%、13.9%、14.1%、15%、15.3%、16.2%、17%、17.7%、19%、21%、23%、23.5%、23.9%、25%、26.7%、27%、29%、29.3%、29.7%、31%、33%、33.6%、34.1%、35%、35.3%、37%、38.3%、39%、41%、42.3%、43%、45%、45.7%、47%、47.9%、49%、49.5%、51%、52.1%、53%、55%、55.7%、55.8%、57%、59%、59.8%、61%、62.1%、63%、63.6%、65%、65.4%、67%、67.7%、69%、69.4%、71%、71.8%、73%、73.1%、75%、75.9%、77%、77.3%、79%、79.6%、81%、81.2%、83%、83.7%、85%、85.6%、87%、88.7%、89%、89.3%、91%、91.5%、93%、93.3%、95%、96.5%、97%、99%、99.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阵列和所述孔洞是通过对所述钝化层上的光阻材料层进行所述光罩制程,以在所述光阻材料层上的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上分别形成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并在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处对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光阻材料层进行蚀刻来形成的。
其中,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凹陷具有第三深度,所述第二凹陷具有第四深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提高显示效果。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透明盖板的示意图。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出光面上。
具体地,所述透明盖板叠加于所述第一偏光板上,所述透明盖板包括第一透明材料层301、第二透明材料层302和第三透明材料层303,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所述第二透明材料层和所述第三透明材料层叠加组合为一体,所述第二透明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和所述第三透明材料层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所述透明盖板的结构强度。
所述透明盖板内设置有腔室3021,所述腔室位于所述第二透明材料层,所述腔室为扁平状,所述腔室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透明材料层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腔室用于容纳透明油料。所述透明盖板还设置有一泄油管道和蓄油部,所述泄油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腔室和所述蓄油部。
所述透明油料填充所述腔室,所述透明油料用于在所述透明盖板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挤压或冲击时,将所述作用力所对应的第一能量(动能)转换为第二能量(势能或动能)。具体地,所述泄油管道用于在所述透明盖板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挤压或冲击时泄出部分所述透明油料至所述蓄油部,以减缓所述外界作用力对所述透明盖板的冲击。
其中,所述泄油管道和所述蓄油部位于所述透明盖板的预定侧边,所述预定侧边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处于竖立状态时,所述透明盖板的顶部的侧边。
所述蓄油部还用于在所述外界作用力结束对所述透明盖板的挤压或冲击时将利用重力作用将所蓄起的所述透明油料通过所述泄油管道回流至所述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材料层所对应的第一材料、所述第二透明材料层所对应的第二材料、所述第三透明材料层所对应的第三材料为玻璃、塑胶中的任意一者。
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所述透明盖板的结构强度,以减缓外界作用力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冲击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不受损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透明盖板的侧边还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自所述透明盖板的侧边朝所述背光模组弯折。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背光模组接触。
所述弯折部设置有导热材料,所述弯折部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的部分热量传导至所述透明盖板,并通过所述透明盖板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端散去所述部分热量。
所述导热材料为金属,由所述导热材料构成的导热管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内,所述导热管内设置有导热液体。所述导热液体可例如为水、油等。所述导热管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透明盖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用于将所述部分热量传导至所述透明盖板的所述腔室内的所述透明油料,以通过所述透明油料蓄起所述部分热量,以及通过所述透明油料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前端(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散去所述部分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的末端还设置有扣钩,所述扣钩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透明盖板扣紧,以将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透明盖板相固定。
所述扣钩的内侧面和所述所述背光模组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弯折部。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