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拍摄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345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机拍摄稳定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拍摄稳定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机拍摄稳定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相机稳定器其结构主要包括基台,在基台下方对称设有三个脚管,三个脚管都有ー个固定的打开角度,这种相机支架虽然结构简单,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使基台处于垂直状态,必须将三个脚管进行调节,其相对比较复杂,特别在在户外使用时有时会很不方便,比如在ー些不平坦的地面上架设相机时,无法使相机处于ー个较水平的位置,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出现倾斜,遇到这种情況,摄影爱好者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另外的拍摄角度,给拍摄带来不便。而且现有的相机稳定器的基台一般不能进行微调,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若以手持相机拍摄,拍摄视频时稳定性还是没有解决,视频拍摄稳定性要求很高,不然拍摄出来的画面抖动没办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机拍摄稳定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相机拍摄稳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手把、第一电机装置、第一连动件、第二电机装置、第二连动件、第三电机装置及相机固定座,第一电机装置设置于控制手把;第一连动件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其一端的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一电机装置;第二电机装置设置于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第二连动件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其一端的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二电机装置;第三电机装置设置于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及相机固定座的枢接部枢接于第三电机装置,其中相机固定座包括座体、支撑板及定位件,枢接部设置于座体,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座体,定位件设置于支撑板的另一端,并位于支撑板的前方。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支撑板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档板,二个档板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孔,定位件的两端分别具有锁固孔,通过二个锁固件分别穿设于二个定位孔并锁固于二个锁固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还设有二个止滑垫,二个止滑垫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侧,且分别与二个档板邻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电机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无刷电机及第一驱动电路板,固定座设置于控制手把,第一无刷电机及第一驱动电路板设置于固定座,第一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无刷电机,第一无刷电机的定子为无缝隙磁钢;第一枢接部具有第一转子,第一转子枢接于第一无刷电机的定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容置座,第二电机装置包括第二无刷电机及第二驱动电路板,第二无刷电机及第二驱动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容置座,第二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无刷电机,第二无刷电机的定子为无缝隙磁钢;第二枢接部具有第二转子,第二转子枢接于第二无刷电机的定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容置座,第三电机装置包括第三无刷电机及第三驱动电路板,第三无刷电机及第三驱动电路板设置于第二容置座,第三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三无刷电机,第三无刷电机的定子为无缝隙磁钢;枢接部具有第三转子,第三转子枢接于第三无刷电机的定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控制手把包括电源供应装置、控制电路板、蓝芽、方向控制键、拍摄按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模式切换键及USB接口,电源供应装置、控制电路板及蓝芽设置于控制手把内,方向控制键、拍摄按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模式切换键及USB接口设置于控制手把,电源供应装置、蓝芽、方向控制键、拍摄按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模式切换键及USB接口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与第一电机装置、第二电机装置及第三电机装置电性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控制手把的底部具有延伸连接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控制手把具有至少一个握持凹槽,控制手把的表面还设有防滑材质或防滑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更设有配重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可固持相机,并稳定相机拍摄的视频画面,其结构可使设置于其上的相机作360度的转动,达到调整相机至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拍摄位置。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的第一电机装置、第二电机装置及第三电机装置均使用无缝隙磁钢为定子的无刷电机,使相机拍摄稳定器顺畅地带动相机转动。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通过蓝芽与相机连结,并控制相机进行拍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拍摄稳定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拍摄稳定器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拍摄稳定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拍摄稳定器的另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相机拍摄稳定器1的立体图、剖面图及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相机拍摄稳定器1,其包括控制手把10、第一电机装置11、第一连动件12、第二电机装置13、第二连动件14、第三电机装置15及相机固定座16。控制手把10包括电源供应装置101、控制电路板102、蓝芽(图中未示)、方向控制键103、拍摄按键104、电源开关105、电源指示灯106、模式切换键107及USB接口108。电源供应装置101、控制电路板102及蓝芽设置于控制手把10内,电源供应装置101及蓝芽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02,方向控制键103、拍摄按键104、电源开关105、电源指示灯106、模式切换键107及USB接口108设置于控制手把10的表面,并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02。

本申请的方向控制键103是万向方向键,达到360度的方向控制。电源开关105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02,使用者通过电源开关105控制电源供应装置101是否供应电源。电源指示灯106于电源开关105为开启状态下亮灯,于电源开关105为关闭状态下关灯,达到显示控制手把10的使用状态。模式切换键107用于切换控制手把10为跟随模式或自稳模式。USB接口108为数据传输接口,其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02,如此外部电源通过传输线与此USB接口108连接,外部电源供应电源至电源供应装置101,电源供应装置101可储存电源,其可为蓄电池或其他可蓄电的电池。

第一电机装置11设置于控制手把10的顶端,其驱动方向位于Z轴上。第一连动件12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其具有第一端12a及第二端12b,第一连动件12的第一端12a具有第一枢接部121,第一枢接部121枢接于第一电机装置11,第一电机装置11带动第一连接件12的第二端12b于XY平面上作圆周运动。第二电机装置13设置于第一连动件12的第二端12b,其驱动方向位于Y方向上,第一电机装置11的驱动方向与第二电机装置13的驱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二连动件14为四分之一圆弧状,其亦具有第一端14a及第二端14b,第二连动件14的第一端14a具有第二枢接部141,第二枢接部141枢接于第二电机装置13,第二电机装置13带动第二连动件14的第二端14b于XZ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第三电机装置15设置于第二连动件14的第二端14b,其驱动方向位于X轴上,并与第二电机装置13的驱动方向相互垂直。

相机固定座16包括座体161、支撑板162及定位件163,支撑板162的一端固定于座体161,定位件163设置于支撑板162的另一端,并位于支撑板162的前方。支撑板162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1621,二个挡板1621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孔1622。定位件163为倒U字形,其两端分别对应二个定位孔1622,通过二个锁固件164分别穿过二个定位孔1622并固定于定位件163两端的二个锁固孔1631,根据二个锁固件164锁固于定位件163两端的二个锁固孔1631的深度调整定位件163与支撑板162间的距离。相机固定座16的座体161的枢接部1610枢接于第三电机装置15,第三电机装置15带动相机固定座16作自转运动。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1通过第一电机装置11、第二电机装置13及第三电机装置15的设置可控制设置于相机固定座16作360度的运动。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第一电机装置11包括固定座111、第一无刷电机112及第一驱动电路板113,第一无刷电机112设置于固定座111,第一驱动电路板113设置于固定座111内,第一无刷电机112位于第一驱动电路板113的上方,并相互电性连接。固定座111的一端与控制手把10的一端组接,也表示固定座111可从控制手把10卸下。第二电机装置13包括第二无刷电机131及第二驱动电路板132,第二无刷电机131设置于第一连动件12的第二端12b的第一容置座122,第二驱动电路板132设置于第一容置座122内,并位于第二无刷电机131的下方,且与第二无刷电机131电性连接。第三电机装置15包括第三无刷电机151及第三驱动电路板152,第三无刷电机151设置于第二连动件14的第二端14b的第二容置座142,第三驱动电路板152设置于第二容置座142内,并位于第三无刷电机151的下方,且与第三无刷电机151电性连接。第一连动件12的第一枢接部121、第二连动件14的第二枢接部141及相机固定座16的座体161的枢接部1610分别具有第一转子1211、第二转子1411及第三转子1611,第一转子1211、第二转子1411及第三转子1611分别枢接于第一无刷电机112的定子、第二无刷电机131的定子及第三无刷电机151的定子。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装置11的第一驱动电路板113、第二电机装置13的第二驱动电路板132及第三电机装置15的第三驱动电路板152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手把10的控制电路板102,本申请的第一电机装置11、第二电机装置13及第三电机装置15分别使用无刷电机,无刷电机的定子使用无缝隙磁钢,如此使第一电机装置11、第二电机装置13及第三电机装置15分别顺畅地带动第一连动件12、第二连动件14及相机固定座16转动。

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1的使用方式为使用者先设置相机于相机固定座16,相机从支撑板162的另一端滑入,定位件163设置于支撑板162上,根据相机的厚度控制二个锁固件164锁固于定位件163两端的深度,达到固定相机于支撑板162上,支撑板162的二个档板1621限制相机于XZ平面上的移动,防止相机偏移而脱离相机固定座16。接著开启相机的蓝芽,相机的蓝芽与控制手把10的蓝芽匹配。然后使用者控制方向控制键103,方向控制键103产生方向信号至控制电路板102,控制电路板102产生至少一方向控制信号,并根据至少一方向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机装置11、第二电机装置13或第三电机装置15的运作,达到控制设置于相机固定座16的相机的拍摄角度。待相机的拍摄角度调整完成后,使用者可按下拍摄按键104,控制电路板102产生拍摄控制信号,拍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手把10的蓝芽与相机的蓝芽连结传输至相机,相机根据拍摄控制信号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控制手把10的底部具有延伸连接部109,使用者可组接延长杆或脚架,达到延长相机拍摄稳定器1的长度或不须手持相机拍摄稳定器1,使设置于相机拍摄稳定器1的相机能更靠近拍摄物或调整到可拍摄的位置或增加相机拍摄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第一连动件12的第二端12b更设有配重件123,达到维持相机拍摄稳定器1的平衡,稳定相机拍摄稳定器1的运作。本申请的控制手把10具有至少一个握持凹槽110,至少一个握持凹槽110让使用者手部握持,即其截面形状符合使用者手部,使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1具有良好的人体工学设计。本申请的控制手把10的表面设有防滑材质或防滑结构,让使用者容易握持控制手把10,增加使用者握持控制手把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相机固定座16的支撑板162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止滑垫165,二个止滑垫165分别与二个档板1621邻接,当相机设置于支撑板162时,二个止滑垫165可增加相机与支撑板162间的摩擦力,避免相机从支撑板162滑落脱离。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可固持相机,并稳定相机拍摄的视频画面,其结构可使设置于其上的相机作360度的转动,达到调整相机至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拍摄位置。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的第一电机装置、第二电机装置及第三电机装置均使用无缝隙磁钢为定子的无刷电机,使相机拍摄稳定器顺畅地带动相机转动。本申请的相机拍摄稳定器通过蓝芽与相机连结,并控制相机进行拍摄。

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