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结构的改良型光学功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13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结构的改良型光学功能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良型背光模组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的改良型光学功能板。



背景技术:

有直下式背光内,光源上的光学材料一般是扩散板、光学膜(扩散片、增亮膜等),光学膜一般是PET基材上涂布或上树脂做微结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膜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光学功能板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制造各种光学仪器。扩散板属于光学功能板中的一种,扩散板最大的特点是对光造成很大的干涉,不管原来的设计的配光曲线是多少度,只要光经扩散板它会使光束角变为160~176°,所以从侧面看,灯具的板面有层雾雾的感觉,从这点可以证明光束角是大到160~176°最好证明,光束角越大照度越低,有些还会产生滤光,使有部分的波长无法穿透,造成色偏,如在表面进行再次光干涉处理(例如:磨沙,押纹),透光率因几何光学的自然现象更是低,所以用来做成扩散板的基材应该选用折射率越低越好,对光的干涉就会越低。见图1所示,常规背光模组结构是通过扩散板1a和光学膜2a组成的,光学膜2a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组装时需要对每个材料进行清洁除尘,然后叠放,光学材料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光学材料的作业不良比率随数量有所增加。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人提出以下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的改良型光学功能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改良型背光模组结构,包括:扩散基板以及粘结于扩散基板上的光学膜,所述的扩散基板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主体层以及第三基材层,第二主体层夹设于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之间,第一基材层、第二主体层和第三基材层通过设备模内共挤制成,第二主体层厚度大于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于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和第三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非光滑结构;所述的光学膜通过UV胶粘结于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相同。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为由胶粘结性好、透光率高的塑料材质制成的薄层。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的厚度为小于100μ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为由胶粘结性好、透光率高的塑料材质制成的薄层,第三基材层为由低熔点的改性塑料材质制成的薄层。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的厚度为小于100μ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主体层为由无色透明塑胶材质制成的薄层,第二主体层的厚度大于0.3m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非光滑结构为均匀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上表面和第三基材层下表面的、横截面呈连续锯齿状结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学膜为扩散膜、增亮膜、复合膜或者光学膜贴合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UV胶为无色透明胶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功能板采用三层结构构成,生产可控性提升,不依赖配方或添加剂对扩散板的透光率/雾度的绝对影响;

2、扩散基板的三层结构的厚度及配方或添加剂可灵活调整,遮瑕性与亮度要求更好同时满足;

3、第一、第三基材层选择硬度较好的材质,功能板的厚度可适当减小,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第一、第三基材层使用胶粘结性好、透光率高的材质更利于后期二次加工;且第一、第三基材层特性可调,降低贴合后的光损耗,以达到更优的遮蔽性和亮度;

4、使用在背光中时厚度适当减小,一定程度上遮瑕性与亮度都更好,可减少部分光学膜的使用,或者不使用光学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见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结构的改良型光学功能板,包括:扩散基板以及粘结于扩散基板上的光学膜4,扩散基板包括:第一基材层1、第二主体层2以及第三基材层3,第二主体层2夹设于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之间,第一基材层1、第二主体层2和第三基材层3通过设备模内共挤制成,第二主体层2厚度大于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于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和第三基材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非光滑结构11、31;所述的光学膜4通过UV胶5粘结于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

第一基材层1、第二主体层2以及第三基材层3通过3台以上的挤出机同时工作制成。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为不同材质,第一基材层1为由胶粘结性好、透光率高的塑料材质制成的薄膜,制成厚度为小于100μm。这里的胶粘结性好、透光率高的塑料材质可以为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聚苯乙烯)、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或其相对应的共聚物的任意一种,制成的第一基材层1具有良好的透光率。

第三基材层3的基础材质是PMMA,PS,PC,PP及其共聚物等相对较低熔点的改性塑料材质,改性塑料粒子一般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手段将扩散剂/粒子、紫外吸收剂/粒子、增白剂、抗黄化剂等配方或功能性添加剂的一种或几种结合,通过PMMA,PS,PC,PP中任意一种熔融后模内挤出成薄层,提升雾度或遮瑕性;第三基材层3的制成厚度为小于100μm。

第二主体层2厚度一般在0.3mm(毫米)以上,通常使用单一无色透明塑胶材质,如PS,PP,PMMA,PC及其共聚物等,不加任何配方或添加剂,以材质所能达到的最大透光率为优。

第一、第二和第三层的基础材质不同,厚度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1采用PS材质制成其不含添加剂,厚度为90μm,第二主体层2采用PP材质制成,厚度为0.4mm,第三基材层3采用PMMA材质制成且加入有添加剂,厚度为90μm,采用上述材质所制成的光学功能板,能够在提升透光率的情况下而不降低遮瑕性。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光学功能板的功能性,可以于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非光滑结构11,第三基材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非光滑结构31。所述的非光滑结构11为均匀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表面的、横截面呈连续锯齿状结构,非光滑结构31亦为连续锯齿状结构。非光滑结构11能够提升光学功能板正面亮度,同时可调整非光滑结构11的形状以更适合二次加工处理,提升粘结性;非光滑结构31能够减少第三基材层3下表面发射光造成的光损失。最后,在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通过UV胶5将光学膜4粘结于第一基材层1上,UV胶5为无色透明胶体。

光线经过板材后最大的散射/折射区域集中在第三基材层(薄层)中,光线散射的路径区域变短,同样扩散粒子的作用,短距离内的混光程度更高,遮瑕性也就有相对提升,经过第二主体层无色透明层的传输,到达第三基材层,不加入配方或添加剂时表面的非光滑结构有一定聚光效果,提升正面亮度,可广泛应用背光及照明产品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相同,无论其制成材料以及厚度均相同,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采用PS材质制成,厚度均为80μm,其结构可参照图2。其原理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相同,无论其制成材料以及厚度均相同,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采用PS材质制成,厚度均为80μm,且第一基材层1和第三基材层3均加入有添加剂,见图3所示,其所构成的第一基材层1和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基材层1具有区别,加入配方或添加剂时可大幅提升此功能板的遮瑕性,其原理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凸起结构31为横截面为半圆或圆弧凸状结构,其原理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