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03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装置,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摄像头产品应用非常广泛,由于一些摄像头产品需要24小时摄像,必须能够自动适应白天和黑夜两种光线环境,因此在摄像头前端安装有IR滤光片和白色滤光片实现,当白天时切换为IR滤光片,晚上切换为白色滤光片,这两种滤光片的切换需要通过切换装置完成。

现在市场上的滤光片切换装置的盖板和底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由于镜头座是分体设计,摄像头与盖板也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导致结构复杂,安装繁琐,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便、安装稳固和方便组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线圈驱动组件、镜片支架,线圈驱动组件通过摇臂带动镜片支架沿底座横向滑动,所述盖板上设有一通孔,在通孔处向上延伸一体成型设有镜头安装柱,在镜头安装柱内设有内螺纹;

所述底座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两个卡勾,在盖板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与卡勾匹配的扣环;

所述底座与盖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镜头安装柱顶面设有点胶槽。

优选的,上述镜头安装柱外周设有锁紧盲孔。

优选的,上述镜头安装柱外周垂直方向设有出模槽。

优选的,上述底座上设有滤光孔,在底座的底面滤光孔的外周一体成型设有一罩体。

优选的,上述罩体上设有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保证切换性能和连接稳固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卡勾和扣环的匹配扣合,使底座和盖板能够快速定位,大大提高组装效率,镜头安装柱与盖板一体成型设计,减少了零部件加工工序和组装工序,节省了成本,非常适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底座 11卡勾 12滤光孔 2盖板 21通孔 22扣环 3镜头安装柱 31内螺纹 32点胶槽 33锁紧盲孔 34出模槽 4罩体 5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底座1、与底座1连接的盖板2、线圈驱动组件、镜片支架和摇臂,线圈驱动组件、镜片支架和摇臂分别安装于底座1内,线圈驱动组件通过摇臂带动镜片支架沿底座1横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在盖板2上设有一通孔21,在通孔21处向上延伸一体成型设有镜头安装柱3,在镜头安装柱3内设有内螺纹31,摄像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镜头安装柱3内;在底座1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两个卡勾11,在盖板2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与卡勾11匹配的扣环22。底座1和盖板2组装时,通过将扣环22与卡勾11扣合,能够迅速将底座1和盖板2对准安装位置,再通过螺丝将底座1与盖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底座1和盖板2连接稳固,安装效率高,便于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固定住摄像头,在镜头安装柱3顶面设有点胶槽32,该点胶槽32既使胶水将摄像头粘结住,又防止了胶水溢胶;为了进一步固定摄像头,在镜头安装柱3外周设有锁紧盲孔33,在锁紧盲孔33安装螺丝,通过对镜头安装柱3侧壁的挤压变形固定住摄像头。

为了方便盖板2注塑成型时出模,在镜头安装柱3外周垂直方向设有出模槽34, 无需另外单独设置顶针推出盖板2,通过模仁直接顶出出模。

另外,在底座1上设有滤光孔12,在底座1的底面滤光孔12的外周一体成型设有一罩体4,该罩体4罩住电子设备的传感器,无需采用海绵胶水粘贴,减少工序,提高组装效率。

为了方便底座2安装于电子设备上,在罩体4上设有定位柱5,通过该定位柱5,能够快速将底座2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保证切换性能和连接稳固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卡勾11和扣环22的匹配扣合,使底座1和盖板2能够快速定位,大大提高组装效率,镜头安装柱3与盖板2一体成型设计,减少了零部件加工工序和组装工序,节省了成本,非常适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相同构思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变换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