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77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耦合器。



背景技术:

在微波系统中,往往需将一路微波功率按比例分成几路,这就是功率分配问题。实现这一功能的元件称为功率分配元器件即耦合器,主要包括: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器以及各种微波分支器件。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光电耦合器的种类较多,常见有光电二极管型、光电三极管型、光敏电阻型、光控晶闸管型、光电达林顿型、集成电路型等。现有的耦合器结构复杂,工作性能不稳定,信号传输距离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耦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耦合器,包括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输入尾纤、第一输出尾纤和第二输出尾纤,所述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设置有两个,所述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内设置有铌酸锂晶体,所述铌酸锂晶体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铌酸锂晶体上方设置有包层,所述输入尾纤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一输出尾纤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二输出尾纤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包层内设置有波导,所述波导设置有两个以上,且两个波导之间的距离为4nm-6nm。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尾纤和第二输出尾纤分别与一个波导相粘连。

优选的,所述波导为单模波导。

优选的,所述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的长度为0.38cm。

优选的,所述输入尾纤为单模尾纤。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尾纤和第二输出尾纤为单模尾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双波干涉制作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避免了繁琐的工序和复杂的结构;由于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的长度设置为0.38cm,衍射效果好;由于尾纤均为单模尾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周期波导光栅,2、输入尾纤,3、第一输出尾纤,4、第二输出尾纤,5、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耦合器,包括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1、输入尾纤2、第一输出尾纤3和第二输出尾纤4,所述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1设置有两个,所述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1内设置有铌酸锂晶体(未图示),所述铌酸锂晶体(未图示)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铌酸锂晶体(未图示)上方设置有包层5,所述输入尾纤2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一输出尾纤3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二输出尾纤4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包层5内设置有波导(未图示),所述波导(未图示)设置有两个以上,且两个波导(未图示)之间的距离为4nm-6nm。

所述第一输出尾纤3和第二输出尾纤4分别与一个波导(未图示)相粘连,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所述波导(未图示)为单模波导,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

所述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1的长度为0.38cm,衍射效果好。

所述输入尾纤2为单模尾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

所述第一输出尾纤3和第二输出尾纤4为单模尾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双波干涉制作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避免了繁琐的工序和复杂的结构;由于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的长度设置为0.38cm,衍射效果好;由于尾纤均为单模尾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