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4899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狩猎相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



背景技术:

现有狩猎相机普遍采用红外灯用于夜间拍摄相片和视频。狩猎相机的红外灯选取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使用850nm波段的红外灯,一种是使用940nm波段的红外灯。但现有狩猎相机均单一的采用其中一种波段的红外灯,单一使用一种波段的红外灯的狩猎相机存在明显的缺陷:单一使用850N狩猎相机,在拍摄相片和视频普时遍存在红爆现象,产生可见红光,隐蔽性低。单一使用940nm波段红外灯的狩猎相机在拍摄时可以减少可见红光,但相机拍摄效率大大降低,拍摄的夜间图片和视频质量不高。

在原有狩猎相机的基础上,同时配备两种波段或者更多波段的红外灯组作为红外光源,采用混合红外技术,狩猎相机可自动根据周围光线环境,以及相机拍摄模式智能地控制相机点亮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红外灯组,保证隐蔽性的前提下,提高相机拍照效率和夜间图片和视频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包括前壳、中壳、后壳、红外探测模组、照明模组、相机模组、电源模组以及中控主板;所述中壳夹持在前壳与后壳之间,所述中壳与后壳围合形成容置红外探测模组、照明模组、相机模组、电源模组以及中控主板的空腔;所述电源模组设置在中控主板与后壳之间,所述探测模组、照明模组以及相机模组均设于中控主板与中壳之间;所述红外探测模组的信号输出端与中控主板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照明模组的信号输入端以及相机模组的信号输入端均与中控主板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照明模组包括光源主控板以及多组发光元件,所述多组发光元件的波长存在多组光波波段,所述光源主控板的信号输入端与中控主板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且所述光源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中壳上开设有与发光元件相适配的光源窗口。

其中,所述相机模组包括镜头、显示屏、图像捕捉模块、操控按键以及相机主控板;所述相机主控板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图像捕捉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以及操控按键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相机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镜头的信号输入端以及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相机主控板的信号输入端还与中控主板电连接,所述前壳上开设有便于镜头以及图像捕捉模块获取图像信息的窗口。

其中,所述红外探测模组包括探测透镜、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探测主控板,所述光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探测主控板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探测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与中控主板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探测透镜固定在中壳表面,所述光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与探测透镜的内表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电源模组包括向中控主板供应电能的电池组、电池仓以及电池固定盖,所述后壳的一侧边设有便于电池仓弹出和推入的开口,所述电池组容置在电池仓内,所述电池固定盖盖合在电池仓上,且所述电池固定盖的四侧面与后壳的四侧面相接触,所述后壳上还开设有控制电池仓自动弹出或推入的开关按键。

其中,该红外狩猎相机还包括第一防水带、第二防水带、防护罩以及声源收集器,所述第一防水带设置在前壳与中壳的连接处,且第一防水带的两端开设有便于固定的凸起卡位,所述第二防水带设置在中壳与后壳的连接处,且第二防水带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中壳以及后壳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防护罩围合在多组发光元件的四周,且防护罩的底部固定在光源主控板上。

其中,该红外狩猎相机还包括铰链柱以及壳体合并扣柄,所述中壳和后壳的一侧面通过铰链柱作为轴承进行可开合的固定连接,所述中壳和后壳的另一侧面通过壳体合并扣柄进行开口的闭合固定,所述中壳上还开设有多个电子元件的接口,所述后壳上还开设有进行声音收集的声源收集器,所述声源收集器与中控主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狩猎相机在原有狩猎相机的基础上,同时配备多组发光元件作为红外光源,狩猎相机可自动根据周围光线环境选择发光元件,红外探测模组探测并传输环境中的红外信号以及光强度信号给中控主板,中控主板经过分析后,确认需要补充的光照强度,并向光源主控板发送照明的指令,光源主控板选择相适应的光源波长波段,并激发相应的发光元件点亮,在发光元件点亮的同时,中控主板向相机模组发出拍照指令并实现相机模块的拍照作业。这样就保证了在隐蔽性的前提下,提高相机拍照效率和夜间图片和视频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前壳 12、中壳

13、后壳 14、红外探测模组

15、照明模组 16、相机模组

17、中控主板 18、电源模组

19、第一防水带 20、第二防水带

21、防护罩 22、声源收集器

23、铰链柱 24、壳体合并扣柄

141、探测透镜 142、红外传感器

143、光传感器 144、探测主控板

151、发光元件 152、光源主控板

161、镜头 162、显示屏

163、相机主控板 164、操控按键

181、电池固定盖 182、电池组

183、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包括前壳11、中壳12、后壳13、红外探测模组14、照明模组15、相机模组16、电源模组18以及中控主板17;中壳12夹持在前壳11与后壳13之间,中壳12与后壳13围合形成容置红外探测模组14、照明模组15、相机模组16、电源模组18以及中控主板17的空腔;电源模组18设置在中控主板17与后壳13之间,探测模组、照明模组15以及相机模组16均设于中控主板17与中壳12之间;红外探测模组14的信号输出端与中控主板17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照明模组15的信号输入端以及相机模组16的信号输入端均与中控主板17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照明模组15包括光源主控板152以及多组发光元件151,多组发光元件151的波长存在多组光波波段,光源主控板152的信号输入端与中控主板17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且光源主控板152的信号输出端与发光元件151电连接,中壳12上开设有与发光元件151相适配的光源窗口;红外探测模组14探测并传输环境中的红外信号以及光强度信号给中控主板17,中控主板17经过分析后,确认需要补充的光照强度,并向光源主控板152发送照明的指令,光源主控板152选择相适应的光源波长波段,并激发相应的发光元件151点亮,在发光元件151点亮的同时,中控主板17向相机模组16发出拍照指令并实现相机模块的拍照作业。

前壳11、中壳12以及后壳13均采用ABS耐高温的环保材质,壳体颜色采用伪装色(可以是森林迷彩等),具有伪装作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狩猎相机在原有狩猎相机的基础上,同时配备多组发光元件151作为红外光源,狩猎相机可自动根据周围光线环境选择发光元件151,红外探测模组14探测并传输环境中的红外信号以及光强度信号给中控主板17,中控主板17经过分析后,确认需要补充的光照强度,并向光源主控板152发送照明的指令,光源主控板152选择相适应的光源波长波段,并激发相应的发光元件151点亮,在发光元件151点亮的同时,中控主板17向相机模组16发出拍照指令并实现相机模块的拍照作业。这样就保证了在隐蔽性的前提下,提高相机拍照效率和夜间图片和视频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组包括镜头161、显示屏162、图像捕捉模块(图未示)、操控按键164以及相机主控板163;相机主控板163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图像捕捉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以及操控按键164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相机主控板16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镜头161的信号输入端以及显示屏162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相机主控板163的信号输入端还与中控主板17电连接,前壳11上开设有便于镜头161以及图像捕捉模块获取图像信息的窗口;图像捕捉模块捕捉静态图片或者动态视频,并在捕捉完成后向相机主控板163发送拍摄请求,相机主控板163控制镜头161进行图片或镜头161的拍摄。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探测模组14包括探测透镜141、光传感器143、红外传感器142以及探测主控板144,光传感器143以及红外传感器142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探测主控板14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探测主控板144的信号输出端与中控主板17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探测透镜141固定在中壳12表面,光传感器143以及红外传感器142与探测透镜141的内表面相接触;光传感器143探测和判断周围环境光线或者自然光的强度并发送光强度信号到探测主控板144,红外传感器142探测移动物体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异并发送差异信息到探测主控板144,探测主控板144将接收信息进行处理后再传送到中控主板17。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组18包括向中控主板17供应电能的电池组182、电池仓183以及电池固定盖181,后壳13的一侧边设有便于电池仓183弹出和推入的开口,电池组182容置在电池仓183内,电池固定盖181盖合在电池仓183上,且电池固定盖181的四侧面与后壳13的四侧面相接触,后壳13上还开设有控制电池仓183自动弹出或推入的开关按键。

在本实施例中,该红外狩猎相机还包括第一防水带19、第二防水带20、防护罩21以及声源收集器22,第一防水带19设置在前壳11与中壳12的连接处,且第一防水带19的两端开设有便于固定的凸起卡位,第二防水带20设置在中壳12与后壳13的连接处,且第二防水带2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与中壳12以及后壳13相适配的定位孔,防护罩21围合在多组发光元件151的四周,且防护罩21的底部固定在光源主控板152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红外狩猎相机还包括铰链柱23以及壳体合并扣柄24,中壳12和后壳13的一侧面通过铰链柱23作为轴承进行可开合的固定连接,中壳12和后壳13的另一侧面通过壳体合并扣柄24进行开口的闭合固定,中壳12上还开设有多个电子元件的接口,外接电子元件插入接口后进行中控主板17中的数据读取,后壳13上还开设有进行声音收集的声源收集器22,声源收集器22与中控主板17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智能调光的红外狩猎相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拍摄控制过程:

光传感器143探测和判断周围环境光线或者自然光的强度并发送光强度信号到探测主控板144;

红外传感器142探测移动物体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异并发送差异信息到探测主控板144;

探测主控板144将接收信息进行处理后再传送到中控主板17;

中控主板17接收到来自探测器的信号,立刻处理信号信息,并根据被拍摄物的光亮需求自动向光源主控板152发送照明的指令;

光源主控板152选择相适应的光源波长波段,并激发相应的发光元件151点亮;

光源主控板152根据中控主板17的指令使用一组光源组或者同时使用多种光源组进行拍摄,照明模组15发光元件151的点亮个数根据环境光或者自然光的强弱进行分配;

在发光元件151点亮时,中控主板17向相机模组16发出拍照指令并实现相机模块的拍照作业。

当周围环境光线或者自然光充足时,光传感器143发出光线充足指令到中控主板17,中控主板17自动发出不运行光源模组指令进行拍摄;当周围环境光线或者自然光线不足时,光传感器143发出光线不足信号到中控主板17,中控主板17自动发出运行发光元件151的指令,光源主控板152接收到中控指令后点亮发光元件151,为拍摄物体提供拍摄光源补助。

发光元件151包括第一光源灯组和第二光源灯组,第一光源灯组与第二光源灯组分别采用区分彼此的单一波段的红外灯或者采用混合波段的红外灯组成混合灯组;第一光源灯组和第二光源灯组的排列形式是横排形、纵排形或者环形。

发光元件151可以有多个光源灯组组成,照明模组15能够在机器拍摄时通过至少两种峰值波段的红外灯组照亮拍摄物体。灯组的排列形式不固定,可以是横排形,可以是纵排形,也可以是环形,具体排列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运用而变化,以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通常,对于被拍摄物来说,峰值波长处于770nm上下可以称为可见光。由于第一光源发射光的峰值波长接近于850nm,物体被拍摄时将会产生可见光。而第二光源发射光的峰值波长比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的峰值波长要长的多,接近940nm,对于被拍摄的物体来讲属于不可见光。同时,两个光源模组可以由具有相同数量发光元件151组成,也可以由不同数量的发光元件151组成。发光元器件的数量取决于对不同光源强度的要求。由于第二光源模块发出光的峰值波长比第一模块发出光的峰值波长要长很多,效率比第一光源模块要低,但隐蔽性强,故第二光源模块发光元件151多于第一光源模块可以提高效率,增加隐蔽性。第一光源模块和第二光源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光源要求,直接从照明模组15安装与拆卸,同时,两个光源模块的位置可以相互对换。

相机模块的拍摄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拍照模式、视频模式以及混合模式;在拍照模式时,由于拍照时使用较短的曝光时间便可获得足够的曝光照亮拍摄物,使用短波长的红外光源;在视频模式时,由于拍摄时间较长,被拍摄物体必须要有较长的曝光时间,使用长波长的红外光源。

图像捕捉模块可以是静态图像模块,用于捕捉拍摄物体的静态图片,或者可以是动态视频模块,用于捕捉拍摄物体的动态视频图像。但在许多情况下,相机模组16采用静态图片模快和动态视频模块的混合图像模块。静态图像模块,动态视频模块或者混合图像块决定了相机模块运行的数值,影响到拍摄物体被照明的方式。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