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31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通常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黑矩阵设置在彩膜基板上。黑矩阵的开口部定义像素形状,并在开口部中填充色阻材料以定义像素显示颜色。

黑矩阵的开口部通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排列。具体而言,图1所述的黑矩阵100中,开口部120沿X方向(即行方向)和Y方向(即列方向)对齐。且各开口部120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长宽比为1:3。

在这样的开口部120排列中,人眼关注到开口部120之间的遮光部110。并且由于相邻行开口部120之间的遮光部110为沿X方向延伸的直线;相邻列开口部120之间的遮光部110为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因此,在显示时,黑矩阵的遮光部110会带来颗粒感(格子感),尤其在X方向上的颗粒感更强。

此外,随着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不断发展,显示装置在VR设备中所带来的显示效果尤为重要。然而,从目前应用在VR设备中显示原理来看,人眼看到的虚像是显示装置放大5-8倍的画面。换言之,对于500-800分辨率的显示装置来说,相当于不到100分辨率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的黑矩阵给人带来的颗粒感更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改善显示颗粒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包括:遮光部;以及多个开口部,按M行N列的矩阵形式排列,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矩阵的行方向垂直于所述列方向,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呈折线形或曲线形;其中,对于第m行第n+1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所述列方向交叉;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所述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上,所述两个开口部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和/或,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所述行方向交叉;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所述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上,所述两个开口部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所述0<m<M,所述0<n<N。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VR设备的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黑矩阵中,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呈折线形或曲线形,并进一步对开口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以打断遮光部在行方向和/或列方向上直线型延伸,进而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黑矩阵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黑矩阵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黑矩阵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用于VR设备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包括:遮光部;以及多个开口部,按M行N列的矩阵形式排列,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矩阵的行方向垂直于所述列方向,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呈折线形或曲线形;其中,对于第m行第n+1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所述列方向交叉;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所述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上,所述两个开口部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和/或,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所述行方向交叉;两个所述开口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所述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上,所述两个开口部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所述0<m<M,所述0<n<N。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改善显示颗粒感。

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

首先参见图2至图4。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黑矩阵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黑矩阵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包括基板210及设置在基板210上的黑矩阵220。黑矩阵220包括遮光部221及开口部222。可选地,基板210为为彩膜基板。黑矩阵220的开口部222用于定义显示面板的像素的形状。各开口部222可以是多边形、椭圆、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各开口部222中填充色阻材料以使像素显示颜色。可选地,像素显示的颜色包括红色、蓝色、绿色、白色及黄色中的多种。各开口部222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填充相同颜色色阻材料的开口部222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或相同的尺寸。

下面结合图3及图4进一步说明显示面板200的黑矩阵220。

黑矩阵220的多个开口部222按M行N列的矩阵形式排列。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多个开口部222形成多行沿Y方向(即列方向)排列的开口部222。一行开口部如图3中标号231所示,在一行开口部231中,各开口部222的中心连线平行于X方向(即行方向,垂直于Y方向)。多个开口部222也形成多列沿X方向排列的开口部222。一列开口部如图3中标号232所示,在一列开口部232中,各开口部222并非完全按Y方向对齐。换言之,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开口部222按5行3列的矩阵形式排列,P11代表第一行第一列的开口部,P21代表第二行第一列的开口部,其他标号以此类推。上述行和列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X方向(行方向)和Y方向(列方向)可以分别指多列开口部232的排列方向及多行开口部231的排列方向,而不是开口部222的对齐方向。

在开口部222形成的矩阵中,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221呈折线形或曲线形。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相邻两行开口部231之间的遮光部241呈折线形;相邻两列开口部232之间的遮光部242也呈折线形。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打断遮光部在X方向和Y方向上直线型延伸,进而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变化例中,仅相邻两行开口部231之间的遮光部241呈折线形,以改善现有技术中X方向上的显示颗粒感。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变化例中,仅相邻两列开口部232之间的遮光部242呈折线形,以改善现有技术中Y方向上的显示颗粒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m行第n+1列的开口部222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222,该两个开口部222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交叉。两个开口部2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两个开口部222的中心连线上,两个开口部222边缘的距离为S2。其中,0<m<M,0<n<N,S2/S1小于等于1/2。本实用新型以此设置各个开口部222之间的距离,使得开口部222之间遮光部221不会过宽进而使用户关注到遮光部221上。进一步地,由于显示面板上通常还会包括用于放大像素发光面积(初始像素面积是由开口部222的形状来定义的)的光学补偿片,以减弱遮光部221的可见。上述S2/S1的比值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学补偿片的发大倍数来决定。一般而言,在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光学补偿片可将像素发光面积放大2倍,并且结合开口部222的排列方式,设置开口部222的距离时使得上述S2/S1小于等于1/2,并依实际需求选取S2/S1的具体数值。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以第2行第3列的开口部P23和第3行第3列的开口部P33为例。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交叉。具体而言,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为菱形,其中心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开口部P23的中心点为O23,开口部P23的中心点为O33。而当开口部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时,其中心为包含该不规则开口部的最小矩形的中心。开口部P23的中心O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O33之间的距离为S1。在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上,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边缘的距离为S2。具体而言,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开口部P23的边缘形成交点C23,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开口部P33的边缘形成交点C33,S2指的是交点C23和交点C33之间的距离。其中,S2/S1小于等于1/2。

可选地,各开口部222在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1与各开口部222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2的比值K1/K2大于1/2且小于2。本实用新型以此设置各个开口部222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长宽比,使显示面板在显示时,X方向和Y方向上的显示效果相近似,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X方向上颗粒感更强的显示问题。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开口部222为菱形。菱形开口部222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菱形开口部22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K1和K2。可选地,菱形开口部222较长的对角线平行于Y方向,菱形开口部222较短的对角线平行于X方向。在一些变化例中,菱形开口部222较长的对角线平行于X方向,菱形开口部222较短的对角线平行于Y方向。菱形开口部222的任一内角大于等于60度小于等于120度以符合菱形开口部222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比。

可选地,对于第m行第n+1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222,两个开口部222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为25度~35度。这样设置,使得第m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222和第m+1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222的中心连线与菱形开口部222的一条边近似平行,进而使得开口部222的排列可以更加紧密,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以第2行第3列的菱形开口部P23和第3行第3列的菱形开口部P33为例。菱形开口部P23和菱形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θ1为25度~35度。

下面参考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黑矩阵320包括遮光部321及开口部322。黑矩阵320的多个开口部322按M行N列的矩阵形式排列(在本实施例中M为3,N为5)。上述行和列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多个开口部322形成多行沿Y方向(即列方向)排列的开口部322。一行开口部如图5中标号331所示,在一行开口部331中,各开口部322并非完全按X方向(即行方向,垂直于Y方向)对齐。多个开口部322也形成多列沿X方向排列的开口部322。一列开口部如图5中标号332所示,在一行开口部332中,各开口部322的中心连线平行于Y方向。在开口部322形成的矩阵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321呈折线形,以打断遮光部321在X方向和Y方向上直线型延伸,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322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322,该两个开口部322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交叉。该两个开口部3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该两个开口部322的中心连线上,两个开口部322边缘的距离为S2’。其中,0<m<M,0<n<N,S2’/S1’小于等于1/2。本实用新型以此设置各个开口部322之间的距离,使得开口部322之间遮光部321不会过宽进而使用户关注到遮光部321上。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以第2行第4列的开口部P24和第2行第5列的开口部P25为例。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交叉。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的中心连线上,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开口部322为菱形。菱形开口部322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菱形开口部32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开口部322在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1与开口部322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2,其中,K1/K2大于1/2且小于2。菱形开口部322的任一内角大于等于60度小于等于120度以符合菱形开口部322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比。本实用新型以此设置各个开口部322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长宽比,使显示面板在显示时,X方向和Y方向上的显示效果相近似,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X方向上颗粒感更强的显示问题。

可选地,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322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322,该两个开口部322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的锐角夹角为25度~35度。这样设置,使得第m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322和第m+1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322的中心连线与菱形开口部322的一条边近似平行,进而使得开口部322的排列可以更加紧密,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以第2行第4列的菱形开口部P24和第2行第5列的菱形开口部P25为例。菱形开口部P24和菱形开口部P25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的锐角夹角θ2为25度~35度。

下面参考图6及图7,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所示黑矩阵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黑矩阵420包括遮光部421及开口部422。黑矩阵420的多个开口部422按M行N列的矩阵形式排列(在本实施例中M为3,N为4)。上述行和列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多个开口部422形成多行沿Y方向(即列方向)排列的开口部422。一行开口部如图6中标号431所示,在一行开口部431中,各开口部422并非完全按X方向(即行方向,垂直于Y方向)对齐。多个开口部422也形成多列沿X方向排列的开口部422。一列开口部如图6中标号432所示,在一列开口部432中,各开口部422并非完全按Y方向对齐。在开口部422形成的矩阵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421呈折线形,以打断遮光部421在X方向和Y方向上直线型延伸,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m行第n+1列的开口部422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422,该两个开口部422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交叉。两个开口部4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两个开口部222的中心连线上,两个开口部222边缘的距离为S2。其中,0<m<M,0<n<N,S2/S1小于等于1/2。并且,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322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422,该两个开口部422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交叉。该两个开口部4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该两个开口部322的中心连线上,两个开口部322边缘的距离为S2’。其中,S2’/S1’小于等于1/2。本实用新型以此设置各个开口部422之间的距离,使得开口部422之间遮光部421不会过宽进而使用户关注到遮光部421上。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以第1行第4列的开口部P14、第2行第4列的开口部P24以及第2行第3列的开口部P23为例。开口部P13和开口部P24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交叉。开口部P14和开口部P2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开口部P14和开口部P24的中心连线上,开口部P14和开口部P24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同时,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24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交叉。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2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24的中心连线上,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24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

可选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开口部422为菱形,菱形开口部422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菱形开口部422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开口部422在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1与开口部422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2,其中,K1/K2大于1/2且小于2。菱形开口部422的任一内角大于等于60度小于等于120度以符合菱形开口部422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比。本实用新型以此设置各个开口部422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长宽比,使显示面板在显示时,X方向和Y方向上的显示效果相近似,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X方向上颗粒感更强的显示问题。

可选地,对于第m行第n+1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422,两个开口部422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为25度~35度;并且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422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422,该两个开口部422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的锐角夹角为25度~35度。这样设置,使得第m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422和第m+1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422的中心连线与菱形开口部422的一条边近似平行;并且第m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422和第m+1行第n+1列的菱形开口部422的中心连线与菱形开口部422的一条边近似平行,进而使得开口部422的排列可以更加紧密,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以第1行第4列的菱形开口部P14、第2行第4列的菱形开口部P24以及第2行第3列的菱形开口部P23为例。菱形开口部P14和菱形开口部P24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θ2为25度~35度;菱形开口部P23和菱形开口部P24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的锐角夹角θ2为25度~35度。

下面参见图8,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黑矩阵520包括遮光部521及开口部522。各开口部522为正方形。黑矩阵520的多个开口部522按图3所示的方式排列。一行开口部如图8中标号531所示;一列开口部如图8中标号532所示。在开口部522形成的矩阵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521呈折线形,以打断遮光部521在X方向和Y方向上直线型延伸,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并且,各开口部522之间的距离也按图3所示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正方形开口部522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正方形开口部522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开口部522在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1与开口部522在Y方向上的最大宽度K2。在本实施例中,其中,K1/K2等于1。这样设置,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X方向上颗粒感更强的显示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m行第n列的正方形开口部522和第m+1行第n列的正方形开口部522,两个开口部522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为40度~50度。例如,开口部P23与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θ3为40度~50度。优选地,上述锐角夹角为45度,使得开口部522的排列可以更加紧密,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一些变化例中,正方形开口部522也可以按图5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排列。在正方形开口部522按图5排列的实施例中,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该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的锐角夹角为40度~50度。在正方形开口部522按图6排列的实施例中,对于第m行第n列的正方形开口部和第m+1行第n列的正方形开口部,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的锐角夹角为40度~50度;并且对于第m+1行第n列的开口部和第m+1行第n+1列开口部,该两个开口部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的锐角夹角为40度~50度。

下面参见图9及图10,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所示黑矩阵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黑矩阵620包括遮光部621及开口部622。各开口部622为六边形。黑矩阵620的多个开口部622按图3所示的方式排列。一行开口部如图9中标号631所示;一列开口部如图9中标号632所示。在开口部622形成的矩阵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621呈折线形,以打断遮光部621在X方向(即行方向)和Y方向(即列方向,垂直于X方向)上直线型延伸,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并且,各开口部622之间的距离也按图3所示的方式设置。如图10,以第2行第3列的开口部P23和第3行第3列的开口部P33为例。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与Y方向交叉。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的中心连线上,开口部P23和开口部P33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在一些变化例中,各开口部622也可以按图5及图7所示的方式排列,相应地,各开口部62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按图5及图7所示的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六边形开口部622相对的两条边相互平行。六边形开口部622最长的对角线650平行于X方向,六边形开口部622中不与最长的对角线650连接的两条边平行于最长的对角线650。最长的对角线650的长度和该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K1和K2。在一些变化例中,六边形开口部622最长的对角线650也可以平行于Y方向。在又一些变化例中,开口部622也可以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开口部622的三条最长的对角线中任一条平行于X方向或Y方向。

下面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黑矩阵的示意图。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黑矩阵720包括遮光部721及开口部722。各开口部722为椭圆形。黑矩阵720的多个开口部722按图5所示的方式排列。一行开口部如图11中标号731所示;一列开口部如图11中标号732所示。在开口部722形成的矩阵中,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721呈曲线形,以打断遮光部721在X方向(即行方向)和Y方向(即列方向,垂直于X方向)上直线型延伸,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并且,各开口部722之间的距离也按图5所示的方式设置。如图11,以第2行第4列的开口部P24和第2行第5列的开口部P25为例。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的中心连线与X方向交叉。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在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的中心连线上,开口部P24和开口部P25边缘的距离为S2’,S2’/S1’小于等于1/2。在一些变化例中,各开口部722也可以按图5及图7所示的方式排列,相应地,各开口部72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按图5及图7所示的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椭圆形开口部722的长轴和短轴分别平行于X方向和Y方向。椭圆形开口部722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分别为K1和K2,且K1/K2大于1/2且小于2。在一些变化例中,各开口部722可以是圆形开口部。

上述图2至图11仅仅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前提下,元件的省略、增加、形状的变化、数量的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在此不予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开口部的中心指的是开口部形状的几何中心,例如,当开口部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时,其几何中心为包含该不规则开口部的最小矩形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图2至图11任一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及黑矩阵。可选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用于VR设备的显示装置,在VR设备放大实际显示图像以显示分辨率降低的虚像的情况下,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黑矩阵中,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开口部之间的遮光部呈折线形或曲线形,并进一步对开口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以打断遮光部在行方向和/或列方向上直线型延伸,进而改善直线型遮光部所带来的显示颗粒感。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置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