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D耦合集束光纤反射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34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LD耦合集束光纤反射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特别是LD耦合集束光纤背光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激光显示具有色域大、颜色饱和度高、节能环保及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继黑白、彩色、数字高清之后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在激光显示方面,对激光投影显示技术研究较多,已相对成熟;有关激光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还很少。背光源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激光平板显示器件的颜色、亮度均匀性、功耗等性能指标。对背光源的高亮度、良好亮度均匀性和显色性、形薄、低功耗等的要求是必要的。国内外从事液晶行业的专业人士一直非常重视高性能背光源产品的研制。结合激光显示与液晶平板显示技术的优点,研究激光液晶平板显示关键技术,不仅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光引擎,是液晶显示器必不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背光模组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光源要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发光均匀性以及亮度。要有较高的色温和较好的显色性。应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其背光源要求具有抗振动、耐冲击的特性。正常使用寿命长、安全环保。将激光用于液晶平板显示就是要用激光作为光源的背光模组,需要将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的激光光束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在国内还没有关于激光应用于液晶平板显示研究的报道,但在国外已 经出现相关的产品和实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将光均匀的导入导光板内,从根本上解决激光平板显示背光源的研发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D耦合集束光纤反射式背光模组,包括蓝光LD、集束光纤2、反射镜3、小反光罩6、荧光片4、安装平板5以及导光板1。

集束光纤2包括入射端、出射端,出射端分出数根长度成等差数列变化的光纤;所述蓝光LD与集束光纤2的入射端连接,蓝光LD照射的蓝光通过整形镜、聚焦镜耦合进入集束光纤2,并向集束光纤2的出射端传输。

所述集束光纤2的出射端置于小反光罩6内,小反光罩6内固定有反射镜3以及荧光片4。

集束光纤2出射端的各根光纤分别对应各个反射镜3,反射镜3的反射面与小反光罩6的底端呈45°,使得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垂直,出射光线射出到达荧光片4,光线经过荧光片4后激发产生荧光。

蓝光LD、集束光纤2、小反光罩6均安装在安装平板5上。

导光板1的入光面与小反光罩6的出光面平行,并且导光板1的下表面与安装平板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得导出的蓝光LD激发荧光片4产生的白光进入到导光板1内,并通过导光板1的散射作用导出。

蓝光LD产生的蓝光通过集束光纤2导入,通过各个分光纤均匀 的将蓝光光束分成若干份,便于控制导入导光板1的光线,使得整体更均匀。

荧光片4与蓝光LD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利于提高激发效率。

所述荧光片4为荧光晶体片或表面涂有荧光粉涂层的薄玻璃片等。

数根长度成等差数列变化的光纤为梯度排列,各个小反光罩6与各个光纤相对应。

各个小反光罩6控制出光线的方向,使得光线更好的进入导光板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D耦合集束光纤反射式背光模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具有设备投资少,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成品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背光模组原理图;

图2是小反光杯结构图;

图3是背光源外形结构;

图中:1表示导光板;2表示集束光纤;3表示反射镜;4表示荧光片;5表示安装平板;6表示小反光罩;A表示反射镜安装位置;B表示荧光片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

LD集束光纤反射式背光模组原理图,见图1。蓝光LD发出的光耦合进集束光纤2后通过各个分支光纤的均匀分配,每根光纤对应一个反射镜3,经过反射镜3的反射后光线到达前方的荧光片4,激发产生光线与多余的蓝光混合产生白光并进入导光板1,经过导光板1的散射作用后从导光板上表面均匀输出;

实施例1中提到的反射镜以及荧光片,要分别安装在小反光罩6上的位置A、B,这样既可以使光线充分进入到导光板,又可以保持反光镜与荧光片的相对位置,见图2;

实施例2中提到的小反光罩加到整个背光模组后的情况,见图3,这是整体的外形结构,集束光纤2以及小反光罩6都固定在连接板5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体性,在经过一定的封装,可以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