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99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人们对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所拍摄物体的影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成像镜头的组装是成像镜头生产与维修中的关键部分之一,而镜片与镜筒、镜头之间配合组装是保证成像镜头组装的重要一环,对其组装的优劣繁易存在很大的影响。

在相关技术中,成像镜头的镜片与镜片之间组合方式为坎合、镜片与镜筒相互承靠,上述成像镜头的组装方式过于单一,且容易造成拆装不便,不利于成像镜头的生成与维修。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成像镜头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有利于维修与生产的成像镜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及沿物侧至像侧方向设于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所述镜筒包括内壁及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外壁,所述镜筒包括形成通光孔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第一下表面及自所述第一下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二镜片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二上表面及自所述第二上表面凹陷形成并与所述第一下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第二上凹槽,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下凹槽的第一下磁体及嵌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下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磁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还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一上表面及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上凹槽,所述镜筒包括自所述第一筒壁的内壁凹陷形成并与所述第一上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镜筒凹槽,所述磁体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槽的第一上磁体以及嵌设于所述镜筒凹槽的与所述第一上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镜筒磁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第二下表面及自所述第二下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二下凹槽,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片像侧一端的至少一第三镜片,所述第三镜片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三上表面及自所述第三上表面凹陷形成的并与所述第二下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第三上凹槽,所述磁体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二下凹槽内的第二下磁体及嵌设于所述第三上凹槽并与所述第二下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第三上磁体。

优选的,所述镜筒包括自所述第一筒壁的内壁凹陷形成镜筒凹槽,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物侧一端的至少一第四镜片,所述第四镜片包括朝向物侧的第四上表面、自所述第四上表面凹陷形成的并与所述镜筒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第四上凹槽、朝向像侧的第四下表面及自所述第四下表面凹陷形成的并与所述第一上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第四下凹槽,所述磁体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槽的第一上磁体、嵌设于所示镜筒凹槽内的镜筒磁体、嵌设于所述第四上凹槽的与所述镜筒磁体异极相对第四上磁体及嵌设于所述第四下凹槽的与所述第一上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第四下磁体。

优选的,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夹设于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及所述第三镜片中,至少一个镜片与所述镜筒的内壁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磁体均呈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凹槽、与所述第二上凹槽的尺寸公差在正负0.1mm以内。

优选的,所述磁体为表面经过黑化处理的磁铁或均为表面设有黑色涂层的磁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及沿物侧至像侧设于所述镜筒内第一镜片、遮光板及第二镜片,所述遮光板夹设于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第一下表面及自所述第一下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下凹槽,所述遮光板包括朝向物侧的上表面、自所述上表面凹陷形成并与所述第一下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上凹槽、下表面及自所述下表面内陷形成的下凹槽,所述第二镜片包括朝向物侧第二上表面及自所述第二上表面内陷形成并与所述下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第二上凹槽,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下凹槽的第一下磁体、嵌设于所述上凹槽且与所述第一下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上磁体、嵌设于所述下凹槽的下磁体、以及嵌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且与所述下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第四上磁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像镜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及沿物侧至像侧方向设于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第一下表面及自所述第一下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下凹槽,所述第二镜片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一上表面及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凹陷形成并与所述第一下凹槽至少部分相对的第二上凹槽,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下凹槽的第一下磁体及嵌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下磁体异极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磁体。所述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间通过磁体吸附连接,从而改变了以往镜片与镜片之间坎合的组合方式,便于镜片间的拆装,有利于所述成像镜头的维修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成像镜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成像镜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成像镜头A包括镜筒1a、第一镜片1b、所述磁体1c、第二镜片1e、第三镜片1h、遮光板1j、第四镜片1m及遮光片1p,所述第一镜片1b、所述第二镜片1e、所述第三镜片1h、所述遮光板1j及所述第四镜片1m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设于所述镜筒1a内,且所述遮光板1j夹设于所述第三镜片1h与所述第四镜片1m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镜筒1a内的镜片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数量,遮光片1p可以设置于任意两片镜片之间,所述遮光板1j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任意两片镜片之间。

所述镜筒1a包括形成通光孔第一筒壁11a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a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3a。

在本实施例中,磁体1c设置于每相邻的两镜片之间、镜筒的第一筒壁1a-1与第一镜片1b之间、所述遮光板1j与与之相邻的镜片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在对应的位置设置磁体1c,所述磁体1c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镜筒磁体10c、第一上磁体11c、第一下磁体12c、第二上磁体13c、第二下磁体14c、第三上磁体15c、第三下磁体16c、上磁体17c、下磁体18c及第四上磁体19c。

所述镜筒1a还包括内表面15a及镜筒凹槽17a,所述第一筒壁11a围绕光轴设置,所述第二筒壁13a自所述第一筒壁11a的周缘弯折延伸而成,所述内表面15a覆设所述第一筒壁11a朝向像侧的内壁,所述镜筒凹槽17a自所述内表面15a凹陷形成。

所述第一镜片1b包括第一上表面11b、第一下表面13b、第一上凹槽15b及第一下凹槽17b,所述第一上表面11b朝向物侧,所述第一下表面13b朝向像侧,所述第一上凹槽15b自所述第一上表面11b内陷形成,且与所述镜筒1a凹槽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优选的,与所述镜筒1a凹槽正对对设置。所述第一下凹槽17b自所述第一下表面13b内陷形成。

所述镜筒磁体10c嵌设于所述镜筒凹槽17a,所述第一上磁体11c嵌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槽15b,且与所述镜筒磁体10c异极相对设置,如此,第一镜片1b便可通过第一上磁体11c与镜筒磁体10c的吸力固定于镜筒内1a。所述第一下磁体12d嵌设于所述第一下凹槽17b,所述磁体可以通过胶或者压力配合固定于凹槽内,或者通过磁体间的相互吸力固定,例如,所述第一下磁体12d与所述第一上磁体11c异极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镜片1e包括第二上表面11e、第二下表面13e、第二上凹槽15e及第二下凹槽17e,所述第二上表面11e朝向物侧,所述第二下表面13e朝向像侧,所述第二上凹槽15e自所述第二上表面11e凹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一下凹槽17b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优选的,与所述第一下凹槽17b正对对设置。所述第二下凹槽17e自所述第二下表面13e凹陷形成,优选的,与所述第二上凹槽15e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磁体13c嵌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15e,且与所述第一下磁体12c异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下磁体14c嵌设于所述第二下凹槽17e,优选的,与所述第二上磁体13c异极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镜片1h包括第三上表面11h、第三下表面13h、第三上凹槽15h、第三下凹槽17h,所述第三上表面11h朝向物侧,所述第三下表面13h朝向像侧,所述第三上凹槽15h自所述第三上表面11h内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二下凹槽17e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优选的,与所述第二下凹槽17e正对对设置。所述第三下凹槽17h自所述第三下表面13h内陷形成,优选的,与所述第三上凹槽15h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上磁体15c嵌设于所述第三上凹槽15h,且与所述第二下磁体14c异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下磁体16c嵌设于所述第三下凹槽17h,优选的,与所述第三上磁体15c异极相对设置。

所述遮光板1j包括上表面11j、下表面13j、上凹槽15j及下凹槽17j,所述上表面11j朝向物侧,所述下表面13j朝向像侧,所述上凹槽15j自所述上表面11j内陷形成,且与所述第三下凹槽17h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优选的,与所述第三下凹槽17h正对对设置。所述下凹槽17j自所述下表面13j内陷形成,优选的,与所述上凹槽15j相对设置。所述上磁体17c嵌设于上凹槽15j,且与所述第三下磁体16c异极相对设置,所述下磁体18c嵌设于所述下凹槽17j,优选的,与所述上磁体17c异极相对设置。

所述第四镜片1m包括第四上表面11m及第四上凹槽13m,所述第四上表面11m朝向物侧,所述第四上凹槽13m自所述第四上表面11m内陷形成,且与所述下凹槽17j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优选的,与所述下凹槽17j正对对设置。所述第四上磁体19c嵌设于所述第四上凹槽13m,且与所述下磁体18c异极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体1c均呈圆环状,且其形状与对应的凹槽相匹配,所述镜筒凹槽17a、所述第一上凹槽15b、所述第一下凹槽17b、所述第二上凹槽15e、所述第二下凹槽17e、所述第三上凹槽15h、所述第三下凹槽17h、所述上凹槽15j、所述下凹槽17j及所述第四上凹槽13m的尺寸误差均在正负0.1mm以内。

所述遮光片1p夹设于所述第一镜片1b与所述第二镜片1e之间、所述第二镜片1e与所述第三镜片1h之间、所述第一遮光板1j与所述第四镜片1m之间,且夹持于相邻的磁体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镜筒磁体10c、所述第一上磁体11c、所述第一下磁体12c、所述第二上磁体13c、所述第二下磁体14c、所述第三上磁体15c、所述第三下磁体16c、所述上磁体17c、所述下磁体18c及所述第四上磁体19c均为表面经过黑化处理的磁铁。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镜筒磁体10c、所述第一上磁体11c、所述第一下磁体12c、所述第二上磁体13c、所述第二下磁体14c、所述第三上磁体15c、所述第三下磁体16c、所述上磁体17c、所述下磁体18c及所述第四上磁体19c也可以均为表面设有黑色涂层的磁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片1e的两侧与所述第二筒壁13a相隔一定距离,由于第二镜片1e是通过磁体间的磁力吸附固定的,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移动所述第二镜片1e来调整所述第二镜片1e的偏心,所述第一镜片1b、所述第三镜片1h及所述第四镜片1m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二筒壁13a相抵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任意一镜片均可与所述镜筒的第二筒壁间隔设置,以达到可以调整对应镜片的偏心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b与所述镜筒1a通过所述镜筒磁体10c与所述第一上磁体11c吸附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像镜头A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成像镜头A包括镜筒1a及沿物侧至像侧方向设于所述镜筒1a内的第一镜片1b与第二镜片1e,所述第一镜片1b包括朝向像侧的第一下表面13b及自所述第一下表面13b凹陷形成的第一下凹槽17b,所述第二镜片1e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一上表面11b及自所述第一上表面11b凹陷形成并与所述第一下凹槽17b相对应的第二上凹槽15e,所述成像镜头A还包括磁体1c,所述磁体1c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下凹槽17b的第一下磁体12c及嵌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15e内并与所述第一下磁体12c异极相对设置的第二上磁体13c。所述第一镜片1b与第二镜片1e之间通过磁体吸附连接,从而改变了以往镜片与镜片之间坎合的组合方式,便于镜片间的拆装,有利于所述成像镜头A的维修与生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