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97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模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镜筒结构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镜头模组。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对镜头模组拍摄出的物体的影像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拍摄出的物体的影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反射产生的杂散光线有关。

相关技术中的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多个镜片。相关技术中的镜头模组在组装时是通过压入方式将镜片装入镜筒,不仅镜筒模具结构单一,而且镜片组装方式单一。此外,相关技术中的镜筒不仅不利于对其内壁进行消光处理,而且由于传统的一体式镜筒的拔模方向与光轴平行,拔模时容易把内壁拉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筒模具结构多样、镜片组装方式灵活、便于对镜筒内壁进行消光处理的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和围绕光轴界定形成通光孔的镜筒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至少两个组配形成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通光孔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与相邻所述外壳相结合的剖面、连接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剖面的斜面及自所述内表面凸起形成并用于定位所述镜片组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组配形成环状结构,相邻两所述外壳的所述剖面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凸台和凹槽,相邻两所述外壳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优选的,两相邻所述斜面形成点胶槽,所述点胶槽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优选的,每一所述外壳的所述台阶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台阶部沿物侧至像侧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镜片组包括多个镜片,且相邻两所述镜片之间夹设有所述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凸台包括与所述剖面平行间隔设置的端面及连接所述端面和所述剖面并与所述剖面和所述端面垂直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端面呈跑道形。

优选的,所述斜面为平面或曲面。

优选的,所述剖面与设于其上的所述凸台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剖面与设于其上的所述凸台为分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外壳相结合的剖面将所述镜筒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镜筒设置成由至少两个外壳组配而成,且所述外壳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与相邻所述外壳相结合的剖面、连接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剖面的斜面及自所述内表面凸起形成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组配形成环状结构,相邻两所述外壳的所述剖面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凸台和凹槽,相邻两所述外壳通过胶水粘贴固定,不仅解决了镜筒模具结构单一的问题,而且镜片组装方式和模具设计更加灵活,更有利于对镜筒内壁进行消光处理,同时,由于分体结构的拔模方向与光轴垂直,从而避免了由于传统的一体式镜筒因拔模方向与光轴平行造成的拔模时容易拉伤内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镜头模组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镜头模组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A和围绕光轴1B界定形成通光孔1C的镜筒1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1内的镜片组3。

所述镜筒1包括至少两个组配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B和所述通光孔1C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与相邻所述外壳相结合的剖面、连接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剖面的斜面及自所述内表面凸起形成并用于定位所述镜片组3的台阶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相结合的剖面将所述镜筒1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外壳11的外表面、内表面、剖面、斜面及台阶部分别为第一外表面111、第一内表面113、第一剖面112、第一斜面114及第一台阶部115;所述第二外壳12的外表面、内表面、剖面、斜面及台阶部分别为第二外表面121、第一内表面122、第二剖面123、第二斜面124及第二台阶部125。

所述第一外表面111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21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斜面114和所述第二斜面124均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且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组配后,所述第一外表面111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21形成所述镜筒1的圆柱外表面,所述第一斜面114和所述第二斜面124形成点胶槽1D,所述第一台阶部115和所述第二台阶部125组配形成环状结构1E。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通过胶水粘贴固定,其中,所述点胶槽1D用于点胶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114和所述第二斜面124均为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剖面、凸台和凹槽上涂胶水以固定相邻的两个外壳。

所述第一台阶部115和所述第二台阶部12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镜片组3包括多个镜片31,且相邻两所述镜片31之间夹设有所述环状结构1E,且根据相邻两所述镜片31的具体结构可以选择所述第一台阶部115和所述第二台阶部125的形状以及相邻两所述环状结构1E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剖面113和所述第二剖面123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凸台116和凹槽117,所述凸台116和所述凹槽117用于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

组配时,所述凸台116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剖面113和所述第二剖面123的方向插入所述凹槽117。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剖面113上设有所述凸台116,所述第二剖面123上设有所述凹槽117,但本实施例对所述凸台116和所述凹槽117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凸台116与所述第一剖面113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所述凸台116包括与所述第一剖面113平行间隔设置的端面1161及连接所述端面1161和所述第一剖面113并与所述第一剖面113和所述端面1161垂直的侧面1163。优选的,所述端面1161呈跑道形。

所述外壳还包括自所述内表面靠近物侧的周缘朝向所述光轴1B延伸的抵接面。其中,自所述第一内表面112延伸的抵接面为第一抵接面118,自所述第二内表面122延伸的抵接面为第二抵接面119,且所述第一内表面112、所述第二内表面122、所述第一台阶部115和所述第二台阶部125的表面、所述第一抵接面118及所述第二抵接面119均为经过消光处理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镜筒设置成由至少两个外壳组配而成,且所述外壳包括沿物侧至像侧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与相邻所述外壳相结合的剖面、连接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剖面的斜面及自所述内表面凸起形成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组配形成环状结构,相邻两所述外壳的所述剖面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凸台和凹槽,相邻两所述外壳的所述斜面组配形成点胶槽,组配时,所述凸台沿垂直于所述剖面的方向插入所述凹槽,不仅解决了镜筒模具结构单一的问题,而且镜片组装方式和模具设计更加灵活,更有利于对镜筒内壁进行消光处理,同时,由于分体结构的拔模方向与光轴垂直,从而避免了由于传统的一体式镜筒因拔模方向与光轴平行造成的拔模时容易拉伤内壁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