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单元和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777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光纤单元和光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光纤单元和光缆。



背景技术:

已知把集聚多条光纤而得到的光纤的集合体作为光纤单元而构成光缆的技术。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即:在光纤束卷绕疏卷绕丝(捆扎件),从而抑制光纤束松散,并且通过捆扎件的颜色来识别光纤单元。

关于这样的捆扎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对光纤束以螺旋状卷绕多个捆扎件并且将捆扎件彼此相互接合,从而将光纤束捆束。另外,在专利文献2(特别是专利文献2的图7)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将多条光纤束的四周用2条捆扎件集聚,并且,将2条捆扎件以sz状卷绕,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将2条捆扎件粘合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9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845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在光纤束的外周上以螺旋状卷绕多个捆扎件,并且在捆扎件彼此的交叉点相互接合,因此,在将特定的光纤取出的中间分支作业中,需要解开捆扎件彼此的接合部位。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捆扎件沿螺旋状拉拽,因此,取出光纤的作业费时费力,并且,在拉拽的作业中,存在手指勾挂光纤等而导致光纤断线的担忧。

与此相对,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2条捆扎件在多个光纤束的四周以sz状卷绕的情况下,具有取出光纤时的作业性提高的优点。但是,若在捆扎件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发生不良,则导致成为无法集聚光纤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即使在捆扎件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发生不良,也能够保持光纤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的光纤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集聚有多个光纤的光纤束和多个捆扎件,上述捆扎件在上述光纤束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上述光纤束的长度方向卷绕,并且,上述捆扎件在卷绕方向反转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接合,在由应在上述反转部位接合的一对上述捆扎件所围起的区域中,存在另一对上述捆扎件的在上述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捆扎件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发生不良也能够保持光纤束。

附图说明

在图1中,图1a是具有光纤单元2的光缆1的剖视图。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

图2是间隔固定型的光纤带7的说明图。

图3是对捆扎件10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捆扎件10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在图5中,图5a是用于对捆扎件10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图5b是用于对变形例中的接合点进行说明的展开图。

在图6中,图6a表示由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转部位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图6b是在接合点15ad发生不良时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

图7是光纤单元2的制造装置20的简要说明图。

在图8中,图8a是设置于旋转部件40的捆扎件穿过部41(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和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的入口附近的立体图。图8b是捆扎件穿过部41的出口附近的立体图。

在图9中,图9a~图9e是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

在图12中,图12a是比较例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图12b是用于对比较例的捆扎件10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图12c是在比较例中,在接合点15发生不良时的捆扎件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清楚以下的事项。

明确了一种光纤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集聚有多个光纤的光纤束和多个捆扎件,上述捆扎件在上述光纤束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上述光纤束的长度方向卷绕,并且,上述捆扎件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接合,在由应在上述反转部位接合的一对上述捆扎件所围起的区域中,存在另一对上述捆扎件的在上述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根据这样的光纤单元,即使在捆扎件的卷绕方向反转的反转部位的接合发生不良,也能够保持光纤束。

优选,某一对上述捆扎件在上述光纤束的整周卷绕,并且,另一对上述捆扎件在上述光纤束的整周卷绕。由此,即使在一方的一对捆扎件的接合点连续发生不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另一方的一对捆扎件来保持光纤束。

优选,捆扎件在上述反转部位与上述其他捆扎件接合,并且,在与不同于上述其他捆扎件的捆扎件的交点接合。由此,捆扎件彼此的接合变得稳固。

优选,将某一对上述捆扎件的在上述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与另一对上述捆扎件的位于由在该接合点接合的一对上述捆扎件所围起的区域中的在上述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沿着上述光纤束的长度方向配置。由此,容易进行接合点的分离作业。

优选,在上述区域中,有多个另一对上述捆扎件的在上述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由此,使捆扎件彼此的接合变得稳固。

一种光缆,其具备多个光纤单元和覆盖多个上述光纤单元的外皮,优选,上述光纤单元具备集聚有多个光纤的光纤束和多个捆扎件,上述捆扎件在上述光纤束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上述光纤束的长度方向卷绕,并且,上述捆扎件在卷绕方向反转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接合,在由应在上述反转部位接合的一对上述捆扎件所围起的区域中,存在另一对上述捆扎件的在上述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由此,即使在捆扎件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发生不良也能够保持光纤束。

===第一实施方式===

<光纤单元2等的结构>

图1a是具有光纤单元2的光缆1的剖视图。光缆1具有多个光纤单元2和外皮3。光纤单元2是用捆扎件10集聚多个光纤8的构造。光纤单元2的详细构造将在后面进行说明。这里,光缆1具有3条光纤单元2。3条光纤单元2被压紧卷绕带5覆盖,其外侧被外皮3覆盖。在外皮3埋设有张力构件4a和唇形软线4b。

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光纤单元2是用捆扎件10集聚多个光纤8的束(光纤束6)的构造。捆扎件10卷绕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由此多个光纤8被集聚而不会变得松散。这里,光纤束6通过集聚多片间隔固定型的光纤带7而构成。

图2是间隔固定型的光纤带7的说明图。

间隔固定型光纤带7是将多条(这里为12条)光纤8并列且间隔地连结的光纤带7。邻接的2芯光纤8被连结部9a连结。在邻接的2芯光纤8之间,多个连结部9a沿长度方向间隔地配置。另外,间隔固定型光纤带7的多个连结部9a沿长度方向和带宽方向二维间隔地配置。邻接的2芯光纤8之间的连结部9a以外的区域成为非连结部9b。在非连结部9b中,邻接的2芯光纤8彼此不受束缚。由此,能够将间隔固定型光纤带7卷成圆形筒状(捆状)或者折叠,能够将多条纤8以高密度集聚。

此外,构成光纤束6的间隔固定型光纤带7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可以改变连结部9a的配置。另外,可以改变构成间隔固定型光纤带7的光纤8的数量。另外,光纤束6可以不是由间隔固定型的光纤带7构成,例如可以集聚多个单芯光纤8而构成。

捆扎件10是将多个光纤8集聚的部件。捆扎件10是能够将多个光纤8捆束的线状、绳状或者带状的部件。捆扎件10卷绕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图中的光纤单元2由4条捆扎件10将光纤束6集聚,但是光纤单元2的捆扎件10也可以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那样为4条以上。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捆扎件10进行标注(a~d),从而将各个捆扎件10区别开来进行说明。

捆扎件10被以规定的颜色着色,还能够作为识别部件发挥功能。各光纤单元2的捆扎件10分别被以不同的颜色着色,能够得到识别。如图中,在各光纤单元2具有2条捆扎件10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捆扎件10的颜色的组合来识别各光纤单元2。另外,代替对捆扎件10着色,也可以在捆扎件10的表面打印识别标记。

图3是对捆扎件10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的图。捆扎件10具有芯部11和包覆部12。芯部11是沿着光纤单元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部件,捆扎件10具有多条芯部11。包覆部12包覆芯部11的外周,是熔点比芯部11的熔点低的部件。利用由于包覆部12被加热至熔点以上而显现的粘合性,将光纤单元2集聚的2条捆扎件10在两者的交点热熔接。优选,芯部11的熔点和包覆部12的熔点之差在20℃以上。优选芯部11的熔点在200~230℃,优选包覆部12的熔点在150~180℃。另外,对于包覆部12而言,优选,即使加热而融化也不与光纤8粘合或者即使粘合其粘合力也低,而且不会导致光纤8的覆盖层劣化。

芯部11和包覆部12各自能够使用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高熔点树脂、或者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注册商标尼龙等)、聚酯纤维(pet纤维等)等高熔点纤维、或者通过对pet、pp等高熔点带或薄膜进行加热/冷却而可逆地反复软化/固化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这样的低熔点物质、或者以热塑性树脂或橡胶为基材能够通过加热/冷却而可逆地反复软化/固化的、被所谓的加热融解型(热熔胶)的粘合剂覆盖的物质等。

此外,捆扎件10可以不是如图3所示那样的高熔点材料(芯部11)与低熔点材料(包覆部12)的复合件,而是由单一材料构成。例如,可以由高熔点材料或低熔点材料中的任一种构成,2条捆扎件1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

优选,捆扎件10的宽度为1mm以上2mm以下。在捆扎件10的宽度小于1mm的情况下,熔接时可能会破断。另外,在捆扎件10的宽度大于2mm的情况下,热未被充分传递,不易进行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1.8~1.9mm的宽度(厚度0.1mm)的捆扎件10。

图4是用于对捆扎件10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a是用于对捆扎件10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在图5a中,在将光纤束6的外周面假设为圆周面的基础之上,用圆柱坐标系来表示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的部位。因此,图5a的横轴表示长度方向的部位。另外,纵轴表示距基准部位(0度)的角度,表示光纤束6的外周面中的周向的部位。以下,边参照图1b边对捆扎件10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

捆扎件10以卷绕于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方式配置成沿着光纤单元2的长度方向描绘半个周长量(180度量)的圆弧。而且,捆扎件10在接合点15处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熔接)。另外,捆扎件10在与其他捆扎件10之间的接合点15(熔接点)向于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反转。由此,捆扎件10以sz状向光纤束6卷绕。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捆扎件10a与捆扎件10d之间的接合点15标注ad,并且对捆扎件10b与捆扎件10c之间的接合点15标注bc,从而将各个接合点15区别开来进行说明。

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光纤束6的长度方向卷绕,并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由此,若分离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则能够打开在光纤束6的外周覆盖成网状的捆扎件10,能够从光纤单元2中取出光纤8。假设在捆扎件10以单方向螺旋状卷绕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情况下,需要将捆扎件10以螺旋状拉拽或者切断捆扎件10,这将导致取出光纤8的作业费时费力。即,假设捆扎件10单向螺旋状地卷绕,则导致为了将卷绕成螺旋状的捆扎件10解开而花费作业时间。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中间分支作业时,仅将接合点15分离便能够取出光纤8,因此作业容易。即,在捆扎件10以sz状卷绕的光纤单元2中,若作业者在末端拉动各捆扎件10则能够容易地分离,因此与捆扎件10以单向螺旋状卷绕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优选,接合点15的接合强度为,接合点15不会被不经意地破坏但能够通过作业者的手容易地分离的程度。由于优选捆扎件10的接合点15的分离所需的力小于捆扎件10的切断所需的力,因此捆扎件10的接合强度优选为捆扎件10的破断强度以下。另外,对于2条捆扎件10而言,优选,在通过中间分支作业,取出光纤8之后,通过由加热器加热或者涂覆粘合剂而能够再度接合。

如图4所示在从长度方向的一侧观察光纤单元2时,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配置有接合点15。为了便于说明,将一方的接合点15的部位设为基准部位(0度),将另一方的接合点的部位设为180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基准部位和180度的部位都存在接合点15ad和接合点15bc。

首先,对4条捆扎件10中的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捆扎件10a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顺时针卷绕(参照图4的上图),在接合点15ad处与捆扎件10d接合(参照图4的上图),然后,捆扎件10a卷绕方向反转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逆时针卷绕(参照图4的中央图),在接合点15ad处与捆扎件10d接合(参照图4的中央图),然后,捆扎件10a再次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顺时针卷绕(参照图4的下图(或者图4的上图)),反复进行以上卷绕。另外,捆扎件10d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逆时针卷绕(参照图4的上图),在接合点15ad处与捆扎件10a接合(参照图4的上图),然后,捆扎件10d卷绕方向反转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顺时针卷绕(参照图4的中央图),在接合点15ad处与捆扎件10a接合(参照图4的中央图),然后,捆扎件10d再次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逆时针卷绕(参照图4的下图(或者图4的上图)),反复进行以上卷绕。这样,如图1b所示,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以sz状卷绕于光纤束6。另外,如图4所示,在从长度方向的一侧观察光纤单元2时,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配置有两个接合点15ad(将接合点15ad配置于0度和180度的部位)。

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也同样地,如图1b所示,以sz状卷绕于光纤束6。另外,如图4所示,在从长度方向的一侧观察光纤单元2时,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配置有两个接合点15bc(将接合点15bc配置于0度和180度的部位)。

有两组在接合点15处使卷绕方向反转的一对捆扎件10(由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构成的组、由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构成的组)。一组的捆扎件10(例如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相对于另组的捆扎件10(例如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相位错开180度(参照图5a)。因此,一组的捆扎件10的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d)相对于另一组的捆扎件10的接合点(例如接合点15bc)在长度方向的位置上形成错开。

另外,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b都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从基准部位(0度)到180度的范围内卷绕。但是,捆扎件10a相对于捆扎件10b相位错开180度(参照图5a)。因此,在大约90度的位置,存在捆扎件10a与捆扎件10b的交点。

同样地,捆扎件10c和捆扎件10d都在光纤束的外周上的从180度到360度(0度)的范围内卷绕。但是,捆扎件10c相对于捆扎件10d相位错开180度(参照图5a)。因此,在大约270度的位置存在捆扎件10c与捆扎件10d的交点。

在图5a中,虽然捆扎件10的接合部位15仅在相对于光纤束6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但捆扎件10的接合部位并不限定于此。图5b是用于对变形例中的接合点进行说明的展开图。如图5b所示,捆扎件10也可以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处与该捆扎件10接合,还在与其他捆扎件10交叉的交点处与该捆扎件10接合。例如,捆扎件10a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捆扎件10d接合,而且在与捆扎件10b的交点与捆扎件10b接合。

<接合不良>

图12a是比较例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即使在比较例中,以sz状卷绕的捆扎件10也在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的接合点15处使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反转。

图12b是用于对比较例的捆扎件10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在图12b中,对由1个间距量的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所围起区域画上阴影线。换言之,对由接合点15bc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的一个网格画上阴影线。在比较例中,如图所示那样,在被画上阴影线的区域中,不存在其他捆扎件10(捆扎件10a、捆扎件10d)的接合点。

另外,在比较例中,在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内不存在其他捆扎件10。例如,在捆扎件10b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90度~180度的范围内不存在其他捆扎件10。

图12c是在比较例中接合点15发生不良时的捆扎件的展开图。这里,表示在捆扎件10b的接合点15bc发生不良时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例如在光纤单元2的制造时在捆扎件10b产生异常,或者是在光纤单元2的制造后在捆扎件10b上作用有异常的张力,则如图12c所示,要么未形成接合点15bc,要么接合点15bc受到破坏,因而,出现接合点15bc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在接合点15bc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导致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分离。

在比较例中,在捆扎件10b的接合点15bc处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导致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开,成为不能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其结果是,在比较例中,若在捆扎件10的接合点处发生不良,则构成光纤束6的多个光纤变得松散。

图6a表示由在本实施方式的反转部位进行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在图中,对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从向规定方向反转的部位处的接合点15ad至下一个向相同的方向反转的部位处的接合点15ad这段区间的由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即,对由1个间距量的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换言之,对由接合点15ad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一个网格画上阴影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画上阴影线的区域中,存在另一对捆扎件10(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的在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15bc。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规定方向的应由反转部位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这里为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所围起的区域中,存在另一对捆扎件10(这里为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的在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15。

图6b是在接合点15ad发生不良时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合点15ad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也使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分离。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在被画上阴影线的区域中存在接合点15bc。因此,即使在接合点15ad处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也能用接合点15bc(在阴影线区域中的接合点),使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不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接合点15ad处连续出现不良,也能够保持光纤束6被捆扎件10集聚的状态。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内存在其他捆扎件10。例如,如图6a所示,在捆扎件10a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0度~180度的范围内存在其他捆扎件10b。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和其他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形成重复。因此,即使在如图6c所示接合点15ad处连续出现不良,捆扎件10a未发挥集聚光纤束6的功能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其他捆扎件10b,使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不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两组在接合点15使卷绕方向反转的一对捆扎件10,一方的一对捆扎件10卷绕在光纤束6的整周上,并且,另一方的一对捆扎件10也卷绕在光纤束6的整周上。具体而言,由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构成的一对捆扎件10卷绕在光纤束6的整周上,并且,由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构成的一对捆扎件10也卷绕在光纤束6的整周上。因此,即使在一方的一对捆扎件10(例如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接合点15(例如捆扎件15ad)处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另一方的一对捆扎件10(例如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来保持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

另外,如图5b所示,捆扎件10a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捆扎件10d(相当于其他捆扎件)接合,还可以在与捆扎件10b(相当于不同于其他捆扎件的捆扎件)交叉的交点与捆扎件10b接合。这样,通过捆扎件10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还在与其他捆扎件10交叉的交点接合,从而捆扎件10彼此的接合变得稳固,因此容易维持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的中间分支作业时,作业者用手分离某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d),并且,将由在该接合点15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中的另一对捆扎件10的接合点(例如接合点15bc)分离。即,作业者在用手分离某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d)之后,将在该接合点15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的网格中的其他接合点(例如接合点15bc)分离。由此,能够打开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网状覆盖的捆扎件10,能够取出光纤8。另外,若作业者反复进行这样的分离作业,则能够将光纤束6的外周以网状覆盖的捆扎件10沿长度方向打开。

然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将应在分支作业时分离的接合点15沿长度方向配置。即,将某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d)与、由在该接合点15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图5a的阴影线的区域)中的另一对捆扎件10的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bc)沿长度方向配置。因此,只要作业者在分离了任意的接合点15之后,以该接合点15为起点依次分离在长度方向上邻接的接合点15即可,因此容易发现应分离的接合点15。

<光纤单元2的制造方法>

这里,如图5b所示对具有接合的4条捆扎件10的光纤单元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光纤单元2的制造装置20的简要说明图。图8a是设置于旋转部件40的捆扎件穿过部41(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和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的入口附近的立体图。图8b是捆扎件穿过部41的出口附近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送出光纤束6的方向称为“送出方向”。图中的从左向右的方向为送出方向。

制造装置20是在集聚多个光纤8而得到的光纤束6的外周上卷绕捆扎件10(这里为4条捆扎件10)来制造光纤单元2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20具有光纤穿过管30、旋转部件40(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和加热部50。

光纤穿过管30是用于沿送出方向送出光纤束6的光纤穿过部件。光纤穿过管30是圆筒状(管状)的部件,光纤束6从送出方向上游侧的开口(入口)进入光纤穿过管30,穿过光纤穿过管30后从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开口(出口)沿送出方向送出。在光纤穿过管30的下游侧配置有加热部50,穿过光纤穿过管30的光纤束6立即被送入加热部50。

旋转部件40配置于光纤穿过管30的外周,是一边以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一边送出捆扎件10的旋转体。旋转部件40具有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第一旋转部件40a是配置于光纤穿过管30(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的圆筒状的部件。第二旋转部件40b是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40a的外周的圆筒状的部件。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

第一旋转部件40a设置为相对于光纤穿过管30(光纤穿过部件)能够旋转。第一旋转部件40a具有两个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两个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配置于隔着光纤穿过管30对称的部位。若第一旋转部件40a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穿过光纤穿过管30的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第一旋转部件40a由第一引导管42a和第一按压管43a构成,在第一引导管42a形成有两个沿着长度方向的第一引导槽421a。第一按压管43a通过覆盖第一引导槽421a从而构成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若第一旋转部件40a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两个捆扎件穿过部41a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

第二旋转部件40b设置为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40a能够旋转。第二旋转部件40b具有两个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两个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配置于隔着光纤穿过管30对称的部位。若第二旋转部件40b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第二旋转部件40b由第二引导管42b和第二按压管43b构成,在第二引导管42b形成有两个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引导槽421b。通过第二按压管43b覆盖第二引导槽421b,从而构成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若第二旋转部件40b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两个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

图9a~图9e是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此外,在图9a~图9e中,未图示配置于旋转部件40的内侧的光纤穿过管30和穿过光纤穿过管30的光纤束6。在图9a中示出了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的中间部位。所谓中间部位是指旋转部件40的移动范围的中间的部位。在该中间部位,两个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和两个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并列配置。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以该中间部位为中心而在顺时针120度、逆时针120度的范围(即,正负120度的范围)内摆动。所谓“摆动”是指以送出方向为轴的往复旋转运动。

如图9b和图9c所示,在从长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第一旋转部件40a从中间部位起顺时针旋转120度,第二旋转部件40b从中间部位起逆时针旋转120度。在从图9b的状态至图9c的状态这段期间,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和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发生交错。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交点,并且形成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的交点,并且,4条捆扎件10被沿送出方向送出。

若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到达移动范围的一端,则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反转旋转方向,旋转至移动范围的另一端。例如,如图9b和图9c所示,在第一旋转部件40a顺时针旋转,第二旋转部件40b逆时针旋转之后,接下来,如图9d和图9e所示,第一旋转部件40a逆时针旋转,第二旋转部件40b顺时针旋转。在从图9d的状态至图9e的状态这段期间,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和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也发生交错。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交点,并且形成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的交点。

若着眼于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在从图9b的状态至图9c的状态这段期间形成交点,并且,在从图9d的状态至图9e的状态这段期间形成交点,这两个交点隔着光纤束6位于相反的一侧。隔着光纤束6形成于相反的一侧的两个交点在加热部50分别被熔接。由此,如图1a、图5b所示,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形成两个接合点15ad。

同样地,若着眼于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则在从图9b的状态至图9c的状态这段期间形成交点,并且,在从图9d的状态至图9e的状态这段期间形成交点,这两个交点隔着光纤束6位于相反的一侧。隔着光纤束6形成于相反的一侧的两个交点在加热部50分别被熔接。由此,如图1a、图5b所示,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形成两个接合点15bc。

捆扎件10最终以光纤束6的外周的半周长量(180度量)卷绕,与此相对,送出捆扎件10的旋转部件40(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以比该最终的捆扎件10的卷绕角度(180度)大的角度(240度)旋转。其原因在于:从旋转部件40送出捆扎件10之后,到捆扎件10通过加热部50而接合为止的期间,即使捆扎件10解开而导致捆扎件10的卷绕角度减小,也能够避免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消失。

此外,如图8b所示,光纤穿过管30、第一旋转部件40a以及第二旋转部件40b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处于几乎相同的部位。光纤束6从光纤穿过管3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被送出,从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分别送出捆扎件10。若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以送出方向为轴摆动,则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a和第二捆扎件穿过部41b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往复移动。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并且,捆扎件10被送入至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50。

加热部50是对捆扎件10的交点进行加热而将捆扎件10彼此在交点熔接的部件(加热器)。加热部50配置得比光纤穿过管30和旋转部件40靠送出方向下游侧。加热部50具有用于使光纤单元2(光纤束6和捆扎件10)穿过的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在构成光纤单元2的光纤束6和捆扎件10通过加热部50时,在光纤束6的外周已形成有4条捆扎件10的交点。该交点由于被加热部50加热而熔接,从而捆扎件10得以接合。

根据上述的制造方法,如图5b所示,捆扎件10a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上的反转部位,与捆扎件10d(相当于其他捆扎件)形成熔接接合,在与捆扎件10b(相当于不同于其他捆扎件的捆扎件)交叉的交点也被熔接接合。此外,光纤单元2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也可以是其他方法。另外,捆扎件10的接合并不限定于由加热进行的熔接,也可以是利用粘合剂的粘合。

然而,若减小上述的制造方法的旋转部件40(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的旋转角度,则如比较例(图12b)所示,也能够接合捆扎件10。但是,在如图12b所示的比较例那样接合捆扎件10的情况下,需要加快旋转部件40的摆动周期,其结果是,在光纤单元2的制造时导致在捆扎件10作用异常的张力,从而容易使接合点连续出现不良。与此相对,在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接合本实施方式(图5b)所示捆扎件10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减慢旋转部件40的摆动周期,从而具有不易产生接合点15的不良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中,捆扎件10为4条,但捆扎件10也可以为4条以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具有6条捆扎件10。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捆扎件10也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光纤束6的长度方向卷绕,并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例如捆扎件10a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光纤束6的长度方向卷绕,并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10f接合。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三组在接合点15使卷绕方向反转的一对捆扎件1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有两组一对捆扎件10)。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构成的组、由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构成的组、由捆扎件10d和捆扎件10e构成的组,具有三组一对捆扎件。各个一对捆扎件10相对于其他一对捆扎件10使相位错开120度。因此,各个一对捆扎件10的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f)相对于其他一对捆扎件10的接合点(例如接合点15bc、接合点15de)在长度方向的位置上错开。

在图10中,对由在反转部位形成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在图中,对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的向规定方向反转的部位的接合点15af至下一个向相同的方向反转的部位的接合点15af之间的、由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即,对由1个间距量的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换言之,对由接合点15af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的一个网格画上阴影线。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被画上阴影线的区域中,也存在另一对捆扎件10的在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15bc和接合点15de。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应在向规定方向反转的部位进行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这里为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所围起的区域中,存在另一对捆扎件10(这里为捆扎件10b和捆扎件10c的组、或者捆扎件10d和捆扎件10e的组)的在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15。因此,即使在接合点15af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接合点15bc和接合点15de(阴影线区域中的接合点),使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不开。因此,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即使接合点15af连续出现不良,也能够保持光纤束6被捆扎件10集聚的状态。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被画上阴影线的区域中,存在多个(这里为两个)另一对捆扎件10的在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15。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分支作业时,作业者需要用手分离某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d),并且,使由在该接合点15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中的多个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bc和接合点15de))分离。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应在分支作业时分离的接合点15沿长度方向配置,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作业性差,但捆扎件10彼此的接合变为稳固,从而具有容易维持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的优点。

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有所展现的范围内,也存在其他捆扎件10。例如,在捆扎件10a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0度~180度的范围内存在多个其他捆扎件10(这里为捆扎件10b、捆扎件10c、捆扎件10d以及捆扎件10e)。换言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和其他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也形成重复。因此,即使在例如接合点15af连续出现不良,或者捆扎件10a未发挥集聚光纤束6的功能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其他捆扎件10,使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不开。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三组在接合点15使卷绕方向反转的一对捆扎件10,各个组的一对捆扎件在光纤束6的整周上卷绕。因此,即使在某一对捆扎件10(例如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f)的接合点15(例如捆扎件15af)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其他一对捆扎件10来保持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

此外,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捆扎件10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处,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也可以在与不同于其他捆扎件的捆扎件交叉的交点处,与捆扎件10接合。例如,捆扎件10a不仅在相对于光纤束6的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捆扎件10f接合,也可以在与捆扎件10b、捆扎件10d的交点接合。由此,由于捆扎件10彼此的接合变得稳固,因此容易维持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各捆扎件10设为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卷绕,沿着光纤单元2的长度方向以描绘半周长量(180度量)的圆弧的方式配置。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各捆扎件10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无论是在向哪个方向反转的情况下,都与相同的捆扎件10接合。但是,以sz状卷绕的捆扎件10的周向占据角度并不限定于180度。另外,捆扎件10也可以根据卷绕方向的反转方向而与不同的捆扎件10接合。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捆扎件10的展开图。即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也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光纤束6的长度方向卷绕,并在卷绕方向的反转部位,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

将各捆扎件10设为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卷绕,沿着光纤单元2的长度方向以描绘1/3周长量(120度量)的圆弧的方式配置。例如捆扎件10a通过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一边使卷绕方向交替反转,一边沿着光纤束6的长度方向卷绕,从而配置于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0度~120度的范围内。

另外,各捆扎件10根据卷绕方向的反转方向而与不同的捆扎件10接合。例如捆扎件10a在向规定方向反转的部位,在接合点15ad处,与捆扎件10d接合,并且在向相反方向反转的部位,在接合点15af处,与捆扎件10f接合。

在图11中,对由在反转部位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在图中,对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从向规定方向反转的部位的接合点15ad至下一个向相同方向反转的部位的接合点15ad之间的由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即,对由1个间距量的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所围起的区域画上阴影线。换言之,对由接合点15ad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捆扎件10a和捆扎件10d)的一个网格画上阴影线。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被画上阴影线的区域中,也存在另一对捆扎件10的在反转部位处的接合点15bc。因此,即使在接合点15ad连续出现不良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接合点15bc(阴影线区域中的接合点),使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不开。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即使接合点15ad连续出现不良,也能够保持由捆扎件10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应在分支作业时分离的接合点15沿长度方向配置。即,将某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ad)、与由在该接合点15接合的一对捆扎件10所围起的区域中的另一对捆扎件10的接合点15(例如接合点15bc)沿长度方向配置。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只要作业者分离任意的接合点15之后,以该接合点15为起点依次分离在长度方向上邻接的接合点15即可,从而能够容易发现应分离的接合点15。

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在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内存在其他捆扎件10。例如,在捆扎件10a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0度~120度的范围内,存在其他捆扎件10b。换言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某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和其他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的外周面上所占的范围形成重复。因此,即使在接合点15ad连续出现不良,或者捆扎件10a未发挥集聚光纤束6的功能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其他捆扎件10b,使覆盖光纤束6的外周的捆扎件10的网打不开。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捆扎件10也是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反转的部位,与其他捆扎件10接合,还可以在与不同于其他捆扎件的捆扎件交叉的交点,与捆扎件10接合。例如,捆扎件10a不仅在向光纤束6卷绕的卷绕方向反转的部位,与捆扎件d、捆扎件10f接合,也可以在与捆扎件10b交叉的交点,与捆扎件10b接合。由此,捆扎件10彼此的接合变得稳固,因此容易维持集聚光纤束6的状态。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完成的,并不是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的。不言而喻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也包括其他等同物。

<捆扎件10的数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卷绕于光纤束6的捆扎件10的数量为4条、或者6本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一个光纤单元2设置的捆扎件1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8条以上,也可以是奇数条。

<旋转部件40>

上述的旋转部件40由第一旋转部件40a和第二旋转部件40b构成。但是,构成旋转部件40的能够旋转的部件并具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另外,上述的旋转部件虽然由圆筒状的部件(管)构成,但是也可以例如由圆环状的部件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缆,2…光纤单元,3…外皮;

4a…张力构件,4b…唇形软线,5…压紧卷绕;

6…光纤束,7…间隔固定型光纤带;

8…光纤,9a…连结部,9b…非连结部;

10…捆扎件;

11…芯部,12…包覆部;

15…接合点;

20…制造装置,30…光纤穿过管;

40…旋转部件(40a…第一旋转部件,40b…第二旋转部件);

41…捆扎件穿过部(41a…第一捆扎件穿过部,41b…第二捆扎件穿过部);

42a…第一引导管,421a…第一引导槽;

42b…第二引导管,421b…第二引导槽;

43a…第一按压管,43b…第二按压管;

50…加热部,51…单元穿过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