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35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光扫描装置,照射在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在这种光扫描装置中,从光源出射的光利用多面反射镜等光扫描部件沿规定方向扫描。并且,由光扫描部件扫描的光被一个或者多个反射部件反射并引导向像载体,所述反射部件在该光的扫描方向呈长条状。所述反射部件由光扫描装置的框体的支撑部支撑长边方向的两端。

但是,当所述支撑部由于温度变化而变形时,有时反射部件的反射面的角度变化。此时,扫描到像载体上的光的位置有可能向副扫描方向偏离,所述副扫描方向垂直于像载体上的光的扫描方向。尤其是,在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所谓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由各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像重叠而形成的彩色像有可能在副扫描方向上产生套色不准。对此,公知如下结构:在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上,单点支撑温度变化大的一侧的端部,多点支撑温度变化小的一侧的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69868号

但是,在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部件的两端,在框体的强度没有差别时,不仅单点支撑的一侧,多点支撑的一侧的支撑部,也有可能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反射扫描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面的角度变化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光扫描装置具备光扫描部件、驱动部、反射部件、框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增强部、一个第一固定部以及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光扫描部件扫描光。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光扫描部件。所述反射部件是长条状部件,反射由所述光扫描部件扫描的光。所述框体用于配置所述光扫描部件、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反射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上,在所述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单点支撑所述反射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上,在所述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多点支撑所述反射部件。所述增强部与所述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侧的结构相比,增强所述第二支撑部侧的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用于在所述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侧将所述框体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用于在所述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侧将所述框体固定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

本发明还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所述光扫描装置。

按照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反射扫描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面的角度变化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背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部件的支撑结构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部件的支撑结构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反射部件的支撑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供理解本发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示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多组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带5、光扫描装置6、二次转印辊7、定影装置8、岀纸盘9、调色剂容器11~14、供纸盒21以及输送通道22等。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从供纸盒21沿输送通道22供给的薄片体上形成彩色或者黑白图像并排出到岀纸盘9上的打印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使用各图面内定义的左右方向d1、上下方向d2以及前后方向d3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对应图像形成单元1~4具有两个光扫描装置6。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如下构成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分别设置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4对应的四个光扫描装置的构成,或者设置与图像形成单元1~4对应的一个光扫描装置的构成。另外,不限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以及数码复合机等都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像形成单元1~4沿中间转印带5并列设置,构成所谓串列式图像形成部。具体地说,图像形成单元1~4形成对应y(黄色)、c(青色)、m(品红色)和k(黑色)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1~4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具备感光鼓31、带电部32、显影部33以及一次转印辊34等。

在图像形成单元1~4中,由带电部32使感光鼓31带电后,通过由光扫描装置6照射光,在感光鼓31上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形成于感光鼓31的静电潜像在显影部33中由调色剂等显像剂显影。并且,形成于各感光鼓31的调色剂像通过各一次转印辊34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彩色或者黑白的调色剂像。然后,中间转印带5的调色剂像由二次转印辊7转印到薄片体上,由定影装置8融溶并定影在薄片体上。

接下来,对光扫描装置6进行说明。光扫描装置6使激光扫描感光鼓31上,在感光鼓31的表面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具体地说,如图1~图5所示,光扫描装置6具备光源61、多面反射镜62、马达63、fθ透镜64、反射镜65以及配置这些部件的框体60等。此外,在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的正反面安装有盖构件,图2~图5中省略了所述盖构件的记载。

光源61是例如照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多面反射镜62具有反射从两个光源61出射的两束激光的六个反射面,所述多面反射镜62是被轴支承成能够利用马达63旋转的旋转多面镜。此外,多面反射镜62是光扫描部件的一个例子。马达63是使多面反射镜62旋转驱动的驱动部的一个例子。多面反射镜62通过被马达63旋转驱动,使从两个光源61照射的两束激光向不同的方向扫描。以下,将多面反射镜62扫描激光的扫描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与图2中的前后方向d3平行的方向),将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此外,如图4所示,在框体60中,多面反射镜62以及马达63配置在与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中央相比靠后方侧的位置。

fθ透镜64是将利用多面反射镜62沿主扫描方向扫描的激光会聚到作为被照射体的感光鼓31的表面并匀速扫描的扫描透镜。对应由多面反射镜62扫描的每束激光设置多个反射镜65,在光扫描装置6中,对应每束激光设置三枚反射镜,合计设置有六枚反射镜。各反射镜65是在利用多面反射镜62扫描激光的主扫描方向上呈长条状的反射部件,在长边方向的两端被框体60支撑。并且,各反射镜65对通过fθ透镜64后的激光依次反射并引导到感光鼓31的表面。

但是,在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中,反射镜65被设置在长边方向的两端的支撑部支撑,但是该支撑部由于温度变化而变形时,有时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变化。此时,在感光鼓31上扫描的光的位置有可能向副扫描方向偏离。尤其是,在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4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图像形成单元1~4形成的调色剂像重叠而形成的彩色像有可能在副扫描方向上产生套色不准。

对此,如图6、图7a以及图7b所示,在光扫描装置6中,具备对应各反射镜65设置的第一支撑部91以及第二支撑部92。第一支撑部91在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单点支撑反射镜65。第二支撑部92在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多点支撑反射镜65。此外,图6是从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观察反射镜65的图,图7a以及图7b是从侧方观察反射镜65的图。

如图6以及图7a所示,第一支撑部91具有与反射镜65的反射面相接触的一个突起部911。并且,反射镜65的第一支撑部91侧的端部通过板簧等施压构件93被施压向第一支撑部91侧,由此被第一支撑部91的突起部911单点支撑。这样,单点支撑反射镜65的第一支撑部91以在温度变化等引起变形时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难以变化的一个突起部911支撑反射镜65。

另一方面,如图6以及图7b所示,第二支撑部92具有与反射镜65的反射面相接触的两个突起部921。并且,反射镜65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端部通过板簧等施压构件93被施压向第二支撑部92侧,由此被第二支撑部92的两个突起部921两点支撑。这样,两点支撑反射镜65的第二支撑部92以在温度变化等引起变形时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有可能变化的两个突起部921支撑反射镜65。例如,温度变化导致两个突起部921的变形量不同时,或者温度变化改变第二支撑部92的倾斜度时,有时改变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

因此,在框体60中,多面反射镜62以及马达63在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一支撑部91以及第二支撑部92之间配置在与第二支撑部92相比接近第一支撑部91的位置。由于该多面反射镜62以及马达63成为温度升高的原因,所以第二支撑部92配置在与第一支撑部91相比难以变为高温的位置。由此,在光扫描装置6中,即使由于多面反射镜62以及马达63的热量使框体60产生变形时,也能抑制第二支撑部92的变形,从而抑制对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的影响。

但是,在光扫描装置6中的反射镜65的两端,框体60的强度没有差异时,不仅第一支撑部91,第二支撑部92也可能随温度上升而产生变形。对此,在光扫描装置6中,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框体60的第二支撑部侧的结构与第一支撑部91侧的结构相比被增强,使第一支撑部91以及第二支撑部92的强度存在差异。

具体地说,如图3~图5所示,在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71以及两个第二固定部72,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三点支撑框体60。第一固定部71用于在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一支撑部91侧将框体60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0上。第二固定部72用于在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二支撑部92侧将框体60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0上。例如,第一固定部71以及第二固定部72是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有框体60被拧到图像形成装置10上时拧入螺丝的阴螺纹。此外,不限于使用第一固定部71以及第二固定部72的固定方法。

使用这样构成的第一固定部71以及第二固定部72,将光扫描装置6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0上时,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在第二支撑部92侧被两点支撑,在第一支撑部91侧被单点支撑。因此,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中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强度比第一支撑部91侧的强度变强,能够抑制由于温度变化等引起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变形。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上设置有增强部80,所述增强部80使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框体60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结构与第一支撑部91侧的结构相比增强。具体地说,增强部80是在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端部附近配置在框体60的左右方向上的金属板。并且,增强部80由例如多个螺钉81在框体60的左右方向上的多处拧在框体60上。由此,在框体60中的反射镜65的长边方向上,第二支撑部92侧的端部被增强,因此能够抑制由温度变化等引起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变形。

如以上所述,在光扫描装置6中,通过光扫描装置6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固定结构和增强部80两者,增强了框体60中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强度,使其比第一支撑部91侧变强。换句话说,框体60的第一支撑部91侧成为与第二支撑部92侧相比易于变形的结构。因此,在例如由于温度变化等导致框体60变形时,通过第一支撑部91侧的变形抑制第二支撑部92侧的变形,从而抑制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变化。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抑制由图像形成单元1~4形成的彩色像在副扫描方向的套色不准。

此外,增强部80的形状只要是能增强第二支撑部92侧的结构的结构即可,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也可以考虑例如将增强部80的左右两端延长到两个第二固定部72的位置并在该增强部80的对应两个第二固定部72的位置设置开口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由此,在利用两个第二固定部72将框体60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0时,还能够固定增强部60,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框体60的第二支撑部92侧的强度。

另外,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上设置有多个反射镜65,不需要对所有反射镜65将第一支撑部91以及第二支撑部92的支撑结构统一。可以考虑例如,在反射照射到图像形成单元1~4中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激光的三个反射镜65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反射镜65与其余的反射镜65之间,相反地配置第一支撑部91以及第二支撑部92。例如,能够调整所述三个反射镜65中的任意一个的反射面的角度的调整机构,在光扫描装置6的框体60中,有时被配置在设置有增强部80的一侧的端部。此时,可以考虑对于由所述调整机构调整反射面的角度的反射镜65,由第一支撑部91支撑增强部80侧的端部,由第二支撑部92支撑另一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4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适用于具备一个图像形成单元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黑白图像形成装置中,光扫描装置6的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倾斜度也会成为图像形成时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的位置偏移的原因。因此,即使在这样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够通过抑制光扫描装置6中的反射镜65的反射面的角度变化,抑制图像形成时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的位置偏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