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和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207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如下部件的投影仪:光源;液晶面板,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调制后的光。并且近年来,期望投射更高亮度的图像,已知搭载有射出高光通量的光的光源的投影仪。伴随高光通量化和高亮度化,针对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光射出侧的偏振片(射出侧偏振片)的热负荷增大,因此提出了具有散出在该偏振片产生的热的光学单元的投影仪(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单元作为射出侧偏振片,具有利用无机粘接剂将偏光玻璃和透光性基板接合而成的结构,偏光玻璃仅由不具有玻璃层的还原层构成,透光性基板的导热系数比玻璃基板的导热系数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822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是在光路上夹设粘接剂的结构,因此可能产生由于该粘接剂引起的意想不到的折射等,从而导致画质劣化。此外,在未恰当地管理粘接剂的涂覆量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可靠地固定偏光玻璃和透光性基板,画质可能进一步恶化,且制造烦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光学装置具有:第1光调制装置,其对第1颜色光进行调制;第2光调制装置,其对第2颜色光进行调制;以及颜色合成光学装置,其对分别被所述第1光调制装置和所述第2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颜色光进行合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装置具有:无机偏振片,其配置于所述第1光调制装置的光射出侧;透明基板,其与所述无机偏振片抵接,使光透过;支承部,其支承所述第1光调制装置,安装于所述颜色合成光学装置;以及夹持部,其与所述支承部一同夹持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所述夹持部具有:卡合部,其与所述支承部卡合;以及施力部,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支承部卡合,该施力部对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中的任意一方朝另一方侧施力,所述支承部具有承受部,该承受部承受被所述施力部按压的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中的任意另一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夹持部与支承部卡合,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被施力部和承受部夹持。即,能够利用支承第1光调制装置的支承部,维持使无机偏振片与透明基板抵接的状态。因此,能够构成为不使用粘接剂,并且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使无机偏振片与透明基板抵接。因此,可提供制造容易且能够散出由于入射颜色光而发出的无机偏振片的热的光学装置。特别是在入射高亮度的颜色光的结构中起到显著的效果。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无机偏振片形成为俯视时为矩形,设沿着所述无机偏振片的一边的方向为第1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无机偏振片的正面的方向为第2方向,所述夹持部具有第1板状部,该第1板状部沿着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中的一方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端面。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对第2板状部,该一对第2板状部分别从所述第1板状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两端起弯曲,在所述第1方向上限制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的移动。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施力部具有一对施力部,该一对施力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接近地延伸,所述一对所述施力部分别从所述一对第2板状部起弯曲。

根据该结构,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被支承部和具有一对施力部的一对夹持部夹持。由此,能够在四角的附近夹持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即能够使无机偏振片与透明基板在宽区域内抵接,因此,能够进行无机偏振片的高效散热。

根据该结构,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被一对夹持部的第1板状部支承第2方向的两侧,被各夹持部的第2板状部支承第1方向的两侧。此外,能够利用金属板等,一体地形成第1板状部、第2板状部和施力部。因此,能够用简单的部件结构在平面方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支承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构成为对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中的任意一方朝另一方侧施力。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夹持部具有第3板状部,该第3板状部以规定的间隔与所述第1板状部相对配置,并且与所述第1板状部连接,所述卡合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于所述第3板状部的前端部,朝所述第1板状部一侧弯曲,所述支承部具有:底座部,其安装于所述颜色合成光学装置;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底座部突出,被插入到所述第1板状部与所述第3板状部之间,在所述突出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弯曲部卡合的贯插孔,所述承受部相对于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底座部一侧,所述施力部相对于所述无机偏振片和所述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底座部的相反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的两侧配置夹持部且在第1板状部与第3板状部之间插入突出部这样的简单作业,就能够使夹持部与支承部卡合,从而夹持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因此,能够简化包含夹持着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的状态的支承部和夹持部在内的单元的制造。此外,上述单元能够构成为支承部和夹持部在第2方向上从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凸出的量较小,因此能够实现第2方向上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光学装置的小型化。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部具有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第1光调制装置的第1支承部,所述第1光调制装置和所述第1支承部被固定部件固定。

根据该结构,安装于颜色合成光学装置的支承部具有上述第1支承部,光学装置具有固定部件。由此,能够调整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于第1支承部的第1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固定该位置。因此,能够调整第1光调制装置具有的像素的位置,因此,光学装置能够射出抑制了像素偏差的光。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无机偏振片具有基材和形成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的线栅层,所述线栅层与所述第1光调制装置相对地配置,所述透明基板抵接于所述无机偏振片的与所述线栅层相反的一侧。

根据该结构,构成为从第1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直接入射到线栅层。由此,与在第1光调制装置与线栅层之间配置部件的结构(从线栅层的相反侧入射光的结构,或光依次通过透明基板、无机偏振片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第1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在到达线栅层之前的折射等。因此,光学装置能够射出抑制了颜色不均等的光。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光学装置具有配置于所述无机偏振片的光射出侧的光学元件,所述支承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无机偏振片之间的第2支承部,所述第2支承部具有所述承受部。

根据该结构,光学装置具有光学元件(例如,补偿相位差的元件或相位差板等),支承该光学元件的第2支承部具有承受部。由此,能够提供在维持夹持无机偏振片和透明基板的结构的同时射出对比度比率和视角特性等良好的光的光学装置。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的光学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无机偏振片形成为俯视时为矩形,设沿着所述无机偏振片的一边的方向为第1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无机偏振片的正面的方向为第2方向,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对夹持部,该一对夹持部设置于所述一边侧和在所述第2方向上从所述一边侧分开的另一边侧。

[应用例10]本应用例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入射到该光学装置;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从所述光学装置射出的光。

根据该结构,投影仪具有上述光学装置,因此,能够投射明亮且高画质的图像,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光的入射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光的射出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光入射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从光射出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子单元和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中的偏振片单元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4:光学装置;5:光调制装置;5b:第1光调制装置;5g:第2光调制装置;5r:第3光调制装置;6:保持部;7、17:支承部;8:夹持部;36:投射透镜(投射光学装置);42m:射出侧偏振片(无机偏振片);43:透明基板;44:相位差板(光学元件);51:液晶面板;71、171b:底座部;72:第1支承部;73:突出部;73h:贯插孔;81:第1板状部;82:第2板状部;83:第3板状部;85:弯曲部(卡合部);86:施力部;172:辅助部件(第2支承部);172b:第2平坦部(承受部);311:光源;400:十字分色棱镜(颜色合成光学装置);712:伸出部(承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并放大投射到屏幕等投射面。

[投影仪的主要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备构成外装的外装壳体2、控制部(省略图示)以及具有光源装置31的光学单元3。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外装壳体2的内部,还配置有冷却光学单元3等的冷却装置、对光源装置31和控制部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等。

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外装壳体2组合多个合成树脂制的部件等而构成。并且,在外装壳体2设有用于引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和将外装壳体2内部的暖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均省略图示)等。

控制部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进行投影仪1的动作的控制,例如与图像的投射相关的控制等。

光学单元3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对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进行光学处理并投射。

如图1所示,除了光源装置31以外,光学单元3还具有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32、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中继光学系统34、光学装置4、作为投射光学装置的投射透镜36以及将这些部件配置在光路上的规定位置处的光学部件用壳体38。

光源装置31具有由超高压汞灯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构成的放电型的光源311和反射器312等,利用反射器312反射从光源311射出的光,并朝向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

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32具有第1透镜阵列321、第2透镜阵列322、偏振转换元件323和重叠透镜324。第1透镜阵列321、第2透镜阵列322和重叠透镜324将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使该部分光在后述的光调制装置5(液晶面板51(参照图3))的像素区域(省略图示)中大致重叠。偏振转换元件323将从第2透镜阵列322射出的随机光对齐成能够在液晶面板51中利用的大致1种偏振光。

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具有2个分色镜331、332和反射镜333,将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的光分离成第1颜色光(蓝色光,以下称作“b光”)、第2颜色光(绿色光,以下称作“g光”)、第3颜色光(红色光,以下称作“r光”)的3色的颜色光。

中继光学系统34具有入射侧透镜341、中继透镜343和反射镜342、344,具有将被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而成的r光引导至r光用的光调制装置5(液晶面板51)的功能。另外,光学单元3构成为中继光学系统34引导r光,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引导b光。

图2是光学装置4的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光学装置4具有为各颜色光设置的电光装置40(设第1颜色光用的电光装置为40b,第2颜色光用的电光装置为40g,第3颜色光用的电光装置为40r)以及作为颜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00。

图3是从光的入射侧观察到的电光装置40b、40g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光的射出侧观察到的电光装置40b、40g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图4是省略了后述的入射侧偏振片41的图。

如图3、图4所示,电光装置40b、40g分别具有光调制装置5、射出侧偏振片42m、透明基板43、支承部7、夹持部8和作为固定部件的粘接剂(省略图示)。

电光装置40r不具有透明基板43和夹持部8,具有与射出侧偏振片42m不同的射出侧偏振片42y。设电光装置40b的光调制装置5为第1光调制装置5b,电光装置40g的光调制装置5为第2光调制装置5g,电光装置40r的光调制装置5为第3光调制装置5r。

各颜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1(参照图1)是有机偏振片,使被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而成的各颜色光中的、已被偏振转换元件323对齐的偏振光透过,吸收与该偏振光不同的偏振光并射出到各颜色光用的光调制装置5。入射侧偏振片41粘贴于玻璃板(省略图示),支承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8。

各颜色光用的光调制装置5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各颜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1射出的各颜色光进行调制。具体而言,第1光调制装置5b对从b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1射出的b光进行调制,第2光调制装置5g对从g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1射出的g光进行调制。并且,第3光调制装置5r对从r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1射出的r光进行调制。光调制装置5的详细情况容后说明。

b光用的射出侧偏振片42m配置于第1光调制装置5b的光射出侧,g光用的射出侧偏振片42m配置于第2光调制装置5g的光射出侧。射出侧偏振片42m是将石英玻璃板等作为基材的无机偏振片,形成为俯视时为矩形。具体而言,射出侧偏振片42m具有在该基材的一个面平行地排列多个由铝等构成的细微的线状肋而成的线栅层(省略图示)。并且,射出侧偏振片42m使与线状肋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从光调制装置5射出的颜色光中的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反射与线状肋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射出侧偏振片42m被配置成线栅层侧处于光调制装置5侧。

r光用的射出侧偏振片42y(参照图1)的发热量比b光用、g光用的发热量小,因此可使用有机偏振片。射出侧偏振片42y具有与入射侧偏振片41大致相同的功能,使从第3光调制装置5r射出的r光中的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吸收与该偏振光不同的偏振光并射出到十字分色棱镜400。虽然省略图示,但射出侧偏振片42y粘贴于玻璃板,经由粘合材料被固定于支承部7。

另外,作为r光用的射出侧偏振片,使用无机偏振片,电光装置40r可以是与电光装置40b、40g同样地构成的方式。此外,在各颜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1中,可以是全部或者任意一个由无机偏振片构成的方式。

透明基板43形成为平面尺寸与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平面尺寸大致相同的平面尺寸的矩形,与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光射出侧即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基材侧(射出侧偏振片42m的线栅层的相反侧)抵接层叠。此外,透明基板43采用透过光的板材,例如导热系数比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导热系数高的蓝宝石基板等。详细情况容后说明,透明基板43与射出侧偏振片42m抵接配置,散出射出侧偏振片42m的热。

支承部7支承各颜色光的光调制装置5,安装于十字分色棱镜400。各颜色光用的支承部7具有相同的形状。

如上所述,夹持部8分别设置于电光装置40b、40g,与支承部7卡合。利用夹持部8和支承部7,夹持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此外,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被支承部7和夹持部8夹持,由此,支承部7、夹持部8、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构成为偏振片单元pu。支承部7和夹持部8的详细情况容后说明。

十字分色棱镜400呈将4个直角棱镜贴合而得到的俯视大致正方形,在贴合直角棱镜彼此的界面处,形成有2个介电体多层膜。十字分色棱镜400具有3个光入射侧端面和1个光射出侧端面。电光装置40b、40g、40r分别与3个光入射侧端面相对配置。

此外,在将投影仪1放置在桌子上等的姿态下,从上方观察时,电光装置40r、40g、40b依次以十字分色棱镜400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配置(参照图1)。并且,十字分色棱镜400反射从电光装置40b、40r射出的b光和r光,使从电光装置40g射出的g光透过,对3色的调制后的光进行合成。

投射透镜36具有多个透镜(省略图示),将由十字分色棱镜400合成并从十字分色棱镜400的射出侧端面射出的光放大投射到屏幕等投射面sc上。

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冷却装置具有从外装壳体的进气口引入外部空气的进气风扇、将引入的外部空气引导至光学装置4等的管道部件、将内部的暖空气从外装壳体的排气口排出的排气风扇等。

[光调制装置的结构]

这里,详细说明光调制装置5。

如图3、图4所示,光调制装置5具有液晶面板51、挠性基板52和保持部6。

液晶面板51在一对透明基板中密闭封入液晶而形成,具有将未图示的微小像素形成为矩阵状的矩形的像素区域。此外,液晶面板51具有分别配置于一对透明基板的表面的防尘玻璃。

挠性基板52的一端与液晶面板51连接,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液晶面板51根据经由挠性基板52而从控制部输入的驱动信号,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显示图像。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关注于1个光调制装置5而如下所述定义方向。设液晶面板51的法线方向(与液晶面板的像素垂直的方向)为x方向,与x方向垂直且从液晶面板51朝向挠性基板52的方向为+z方向,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为y方向(左右方向)。并且,设x方向上的光调制装置5的靠射出侧偏振片42m的一侧为+x侧,以+z侧为上侧而从光入射侧观察到的(参照图3)光调制装置5的右侧为+y侧。z方向是将投影仪1放置在桌子上等的姿态下的上下方向,+z侧处于上侧。z方向相当于第1方向,y方向相当于第2方向。此外,第1方向是沿着矩形的射出侧偏振片42m的一边的方向。

如图3所示,保持部6具有面板框61和固定板62,保持液晶面板51。

面板框61为金属制且形成为俯视时为矩形,在+x侧设有凹部,在该凹部中配置液晶面板51。并且,在凹部的底面,形成有供透过入射侧偏振片41(参照图1)后的光入射的开口部611(参照图3)。

固定板62为金属制且形成为俯视时为矩形,配置于收纳有液晶面板51的面板框61的+x侧。固定板62形成为平面尺寸比面板框61的平面尺寸大,配置有液晶面板51的面板框61被螺钉固定于固定板62。固定板62在中央形成供通过液晶面板51后的光通过的开口部621(参照图4),在四角设有贯通孔622。此外,在固定板62的左右两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缺口623。

[支承部和夹持部的结构]

首先,详细说明支承部7。

如上所述,支承部7分别设置于电光装置40b、40g、40r,具有相同的形状。

支承部7由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如图3、图4所示,具有底座部71、第1支承部72和突出部73。

底座部71是安装于十字分色棱镜400的光入射侧端面的部位,形成为俯视时为矩形。在底座部71的中央,形成有供从射出侧偏振片42m射出的光通过的光通过用开口部711。在光通过用开口部711的左右两侧的缘部,设置有z方向比y方向长的矩形的伸出部712。伸出部712位于底座部71的-x侧,在-x侧的面上配置有双面带等粘合材料ta。粘合材料ta和伸出部712作为承受透明基板43的承受部7u发挥功能。

第1支承部72从底座部71延伸出,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光调制装置5。即,光调制装置5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支承部7调整位置。

如图4所示,第1支承部72从底座部71的四角朝光调制装置5侧弯曲大致90°地形成,前端部形成为可在保持部6的贯通孔622中存在游隙的状态即在上下左右有空隙的状态下贯插的大小。更具体而言,第1支承部72具有从底座部71上侧的左右角部突出的一对第1支承部72u和从底座部71下侧的左右角部突出的一对第1支承部72d。

如图3、图4所示,突出部73从底座部71的左右两侧弯曲,朝光调制装置5侧突出。左右的突出部73分别设置于第1支承部72u与第1支承部72d之间。并且,突出部73具有:宽幅部731,其形成于底座部71侧;以及延伸部732,其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宽幅部731小,相对于宽幅部731在上下具有阶梯差。

延伸部732以贯插于光调制装置5的缺口623的方式延伸。此外,在左右的延伸部732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的中央形成有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的凸部733。

此外,在突出部73中,在靠近底座部71的位置处形成有2个在上下方向并列设置的俯视时为矩形的贯插孔73h。

接着,详细说明夹持部8。

如上所述,夹持部8分别设置于电光装置40b、40g。

如图3、图4所示,夹持部8在y方向(第2方向、左右方向)上,在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的两侧配置有一对,与支承部7一同夹持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夹持部8具有上下对称的形状,左右的夹持部8具有相同的形状。

图5是示出左右的夹持部8的立体图。图6是从光入射侧观察到的、将左右的夹持部8配置到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的状态(将该状态下的左右的夹持部8、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称作“子单元su”)的立体图。图7是从光射出侧观察到的子单元su的立体图。

夹持部8由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如图5所示,具有第1板状部81、第2板状部82、第3板状部83、连接部84、弯曲部85和施力部86。

如图6、图7所示,第1板状部81以沿着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在左右方向(y方向)上的一个端面的方式,形成为z方向的长度比x方向的长度长的长条状。

第2板状部82、第3板状部83、连接部84、弯曲部85和施力部86相对于第1板状部81,在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一对。

具体而言,第2板状部82从第1板状部81在长度方向(z方向)上的两端起分别弯曲,如图6、图7所示,具有与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在上下方向上的2个端面分别相对的平面,形成为能够与该2个端面抵接。即,第2板状部82限制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移动。

第3板状部83借助连接部84而与第1板状部81连接。

连接部84设置于第1板状部81在上下方向上的端部附近,从第1板状部81的-x侧的端部起弯曲。第3板状部83从连接部84的端部朝+x侧弯曲,以规定的间隔与第1板状部81相对配置。规定的间隔是指能够插入支承部7的一个突出部73(参照图3)的间隔。一对第3板状部83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延伸,形成为连接部84侧为固定端的板簧状。

弯曲部85设置于第3板状部83的前端部,朝第1板状部81侧弯曲,相当于卡合部。弯曲部85形成为,在第1板状部81与第3板状部83之间插入宽幅部731时,被插入到贯插孔73h,并与该贯插孔73h的周缘卡合。

施力部86从第2板状部82的-x侧的端部起弯曲,形成为该端部侧为固定端的弹簧状。一对施力部86在z方向(第1方向)上,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以前端侧与射出侧偏振片42m抵接的方式弯曲。并且,左右的夹持部8中的4个施力部86形成为与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四角抵接。

这里,使用图8~图10,说明偏振片单元pu的组装方法。图8是子单元su和支承部7的立体图。图9是偏振片单元pu的立体图。图10是偏振片单元pu的剖视图。

首先,在未图示的夹具上的规定位置处配置一对夹持部8,依次层叠射出侧偏振片42m、透明基板43而形成子单元su的状态(参照图8)。另外,图8是为了容易视觉辨认各结构要素而省略上述夹具并使偏振片单元pu立起而示出的图。

接着,如图8所示,在子单元su的第1板状部81与第3板状部83之间以及夹持部8中的上下的连接部84之间插入支承部7的延伸部732。

由于第3板状部83的弯曲部85朝第1板状部81侧弯曲,因此,在如上所述插入延伸部732时,弯曲部85被延伸部732按压而朝从第1板状部81分开的方向挠曲(省略图示)。

在进一步插入延伸部732时,将宽幅部731插入到第1板状部81与第3板状部83之间。并且,由于第3板状部83具有弹性,因此,在规定的位置处将弯曲部85插入到贯插孔73h,从而夹持部8与支承部7卡合。并且,如图9、图10所示,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被施力部86和承受部7u夹持,从而组装成偏振片单元pu。

如图10所示,在透明基板43与伸出部712之间夹设有粘合材料ta,因此,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被配置成对振动和冲击的耐性强。此外,对于偏振片单元pu,在左右方向上,板状的部位(第1板状部81、突出部73和第3板状部83)从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凸出。即,偏振片单元pu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从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凸出的量较小。

这样,相对于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承受部7u设置于底座部71侧,施力部86设置于底座部71的相反侧。并且,通过弯曲部85与支承部7卡合,施力部86对射出侧偏振片42m朝透明基板43侧施力,承受部7u承受被施力部86按压的透明基板43。此外,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四角附近被施力。

第1光调制装置5b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于偏振片单元pu中的支承部7的第1支承部72(将该状态的第1光调制装置5b和偏振片单元pu称作“调整单元”)。并且,调整单元使用把持第1光调制装置5b的第1夹具和能够与凸部733卡合的第2夹具(均省略图示)被调整位置。

具体而言,在第1光调制装置5b被第1夹具把持且凸部733与第2夹具卡合的状态下,调整单元相对于十字分色棱镜400被配置于临时的位置。

然后,第1光调制装置5b在通过移动第1夹具而被调整位置后,使用作为固定部件的粘接剂被固定于第1支承部72。进而,固定有第1光调制装置5b的单元在释放第1夹具后,使用第2夹具被调整相对于十字分色棱镜400的位置,并被粘接固定于十字分色棱镜400。

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第2光调制装置5g的调整单元与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第1光调制装置5b的调整单元同样地被调整位置。

第3光调制装置5r在留有间隙的状态下支承于固定有射出侧偏振片42y的支承部7,利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被调整位置。

这样,光学装置4在调整各颜色光用的光调制装置5的位置后被组装。此外,从未图示的冷却装置送出的空气从下方朝上方流动,冷却光学装置4。在射出侧偏振片42m和与该射出侧偏振片42m抵接散热的透明基板43中,也被从冷却装置送出的空气冷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通过夹持部8与支承部7卡合,由无机偏振片形成的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被施力部86和承受部7u夹持。即,能够利用分别支承第1光调制装置5b、第2光调制装置5g的支承部7,维持使射出侧偏振片42m与透明基板43抵接的状态。因此,能够构成为不使用粘接剂,并且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使射出侧偏振片42m与透明基板43抵接。因此,可提供制造容易且能够高效地散出由于入射高亮度的颜色光而发出的射出侧偏振片42m的热的光学装置4。

由射出侧偏振片42m产生的热移动至与射出侧偏振片42m抵接的透明基板43,并从透明基板43传导至夹持部8的第1板状部81、第2板状部82或施力部86。传导至夹持部8的热经由第1板状部81、第3板状部83、连接部84或弯曲部85传导至支承部7(突出部73),因此,能够高效地散出由于入射高亮度的颜色光而发出的射出侧偏振片42m的热。

(2)在偏振片单元pu中,夹持部8在z方向上具有一对施力部86,在y方向上,在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并且,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在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四角附近被夹持。由此,能够使射出侧偏振片42m与透明基板43在宽区域内抵接,因此,能够进行射出侧偏振片42m的更高效的散热。

(3)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被一对夹持部8的第1板状部81支承y方向的两侧,被各夹持部8的第2板状部82支承z方向的两侧。此外,夹持部8由金属板形成,一体地形成第1板状部81、第2板状部82、第3板状部83和施力部86。因此,能够用简单的部件结构在平面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支承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构成为对射出侧偏振片42m朝透明基板43侧施力。

(4)通过在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的两侧配置夹持部8并在第1板状部81与第3板状部83之间插入突出部73这样的简单作业,就能够组装偏振片单元pu。因此,能够简化偏振片单元pu的制造。

(5)偏振片单元pu构成为,在y方向上,支承部7和夹持部8的板状的部位从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凸出,且凸出的量较小,因此,能够实现y方向上的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电光装置40b、40g各自在y方向上的小型化。此外,电光装置40r不具有夹持部8而具有公共的支承部7,因此能够实现y方向上的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光学装置4的小型化,或者能够在相邻的电光装置40之间配置部件或设置用于冷却的空间。

(6)光学装置4构成为能够调整各颜色光用的光调制装置5的位置,因此,能够射出抑制了像素偏差的光。

(7)射出侧偏振片42m具有线栅层,配置成线栅层侧为光调制装置5侧。并且,透明基板43抵接于射出侧偏振片42m的与线栅层相反的一侧。即,构成为从光调制装置5射出的光直接入射到线栅层。由此,与在光调制装置5与线栅层之间配置部件的结构(从线栅层的相反侧入射光的结构,或光依次通过透明基板43、射出侧偏振片42m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光调制装置5射出的光在到达线栅层之前的折射等。因此,光学装置4能够射出抑制了颜色不均等的光。

(8)投影仪1具有上述光学装置4,因此,能够投射明亮且高画质的图像,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和改良等。以下叙述变形例。

(变形例1)

也可以构成在射出侧偏振片42m的光射出侧具有光学元件(例如,补偿光的相位差的补偿元件或相位差板等)的偏振片单元。

图11是变形例中的偏振片单元pux的剖视图。

如图11所示,偏振片单元pux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承部7不同的支承部17,还具有配置于透明基板43的光射出侧的、作为光学元件的相位差板44。

支承部17具有主体部件171和辅助部件172。主体部件171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承部7相似的形状。此外,主体部件171具有伸出部1712(参照图11),该伸出部1712形成于比支承部7中的伸出部712(参照图10)更靠近底座部171b的位置处。

辅助部件172由金属板形成,如图11所示,配置于透明基板43与相位差板44之间。辅助部件172具有:第1平坦部172a,其经由粘合材料(省略图示)与相位差板44的光入射侧的面的缘部抵接;以及第2平坦部172b,其从第1平坦部172a朝透明基板43侧突出,经由粘合材料(省略图示)承受透明基板43。在第2平坦部172b设有供透过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后的光通过的开口部。

偏振片单元pux以如下方式组装而成:对子单元su载置粘合有相位差板44的辅助部件172,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将主体部件171插入到夹持部8。并且,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被施力部86和第2平坦部172b夹持。辅助部件172相当于支承相位差板44的第2支承部,配置有粘合材料的第2平坦部172b相当于承受部。

根据该变形例的结构,能够提供如下的光学装置4,该光学装置4在维持夹持射出侧偏振片42m和透明基板43的结构的同时射出对比度比率和视角特性等良好的光。

此外,由射出侧偏振片42m产生的热移动至与射出侧偏振片42m抵接的透明基板43,并从透明基板43传导至夹持部8的第1板状部81、第2板状部82或施力部86。传导至夹持部8的热经由第1板状部81、第3板状部83、连接部84或弯曲部85传导至支承部17,因此,能够高效地散出由于入射高亮度的颜色光而发出的射出侧偏振片42m的热。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第1颜色光为b光,但也可以将b光以外的颜色光例如g光构成为第1颜色光。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夹持部8对射出侧偏振片42m施力,支承部7承受透明基板43,但也可以构成为夹持部8对透明基板43施力,支承部7承受射出侧偏振片。

(变形例4)

上述实施方式的承受部7u具有粘合材料ta,但也可以将不具有粘合材料ta的伸出部712构成为承受部。

(变形例5)

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4采用具有与r光、g光和b光对应的3个光调制装置5的所谓三板方式,但是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具有2个或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光学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支承部7支承具有透射型液晶面板51的光调制装置5,但还能够应用于支承部支承具有反射型液晶面板的光调制装置的结构。

(变形例6)

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31采用放电型的光源311,但也可以由其它方式的光源、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构成。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6年7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6-139150号的优先权,并引用该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