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组件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0962发布日期:2019-01-22 18: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导光组件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光组件与一种具有导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反射式显示装置是利用入射光线照射显示介质层,使显示介质层产生反射光线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因此不需背光源,可节省电力消耗。前光模块可具有导光板与光源,入射光线可以为太阳光或室内环境光。一般而言,为了让反射式显示装置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使用,会在显示介质层上方设置前光模块,以提供入射光线。

为了产品上的需求,有时需要在前光模块的导光板特定位置形成穿孔,以方便设置机构装置。举例来说,当反射式显示装置应用于钟表显示时,指针与转轴可利用此穿孔而彼此连接。一般而言,光源位于导光板侧面的某一位置。由于导光板内部光线传递为连续性,导光板的穿孔会导致光线从穿孔漏光,使得导光板的光线能量会在光源的对侧区域减弱,而形成暗带现象,造成光学品质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其可形成亮度均匀分布的面光源,避免暗带形成,进而提升导光板的光学品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导光组件包含导光板、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导光板具有本体部、第一入光结构与第二入光结构。本体部的中心处具有穿孔,且通过穿孔的直线定义出本体部的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第一入光结构从第一半部往远离本体部的方向凸出,第二入光结构从第二半部往远离本体部的方向凸出。第一光源位于第一入光结构的边缘且朝向导光板的本体部。第二光源位于第二入光结构的边缘且朝向导光板的本体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与第二光源的数量相同。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入光结构与穿孔之间的连线及第二入光结构与穿孔之间的连线具有介于160度至200度的夹角。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板具有多个第一入光结构与多个第二入光结构。第一入光结构与第二入光结构的数量和为n,则第一入光结构中相邻两个各自与穿孔间的连线的夹角均为(360/n)±2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板具有多个第二入光结构。第一入光结构与第二入光结构的数量和为n,第一光源的数量为m,且m/(n-1)为整数,则每个第二入光结构设有位于其边缘的m/(n-1)个第二光源。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入光结构的其中两个与第一入光结构相邻,第二入光结构的此两个各自与穿孔间的连线具有夹角θ,其介于30度至12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入光结构的此两个其中之一与穿孔之间的连线及第一入光结构与穿孔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360-θ)/2)±2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入光结构中相邻两个各自与穿孔间的连线的夹角为(θ/(n-2))±20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板的本体部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板的第一入光结构与第二入光结构的俯视形状为梯形或矩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穿孔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组件更包含转轴与指针。转轴位于穿孔中。指针的一端连接于转轴,且指针位于导光板的本体部上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与导光组件。导光组件位于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导光组件包含导光板、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导光板具有本体部、第一入光结构与第二入光结构。本体部的中心处具有穿孔,且通过穿孔的直线定义出本体部的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第一入光结构从第一半部往远离本体部的方向凸出,第二入光结构从第二半部往远离本体部的方向凸出。第一光源位于第一入光结构的边缘且朝向导光板的本体部。第二光源位于第二入光结构的边缘且朝向导光板的本体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导光组件位于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时,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导光组件为前光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导光组件位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时,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导光组件为背光模块。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导光板的本体部具有穿孔,但由于第一入光结构与第二入光结构分别从导光板的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凸出,且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分别位于第一入光结构的边缘与第二入光结构的边缘,因此导光板的光线能量不会如公知设计在光源的对侧区域减弱。也就是说,导光板的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可分别接受来自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线,以降低穿孔漏光的影响。本发明的导光组件可形成亮度均匀分布的面光源,避免暗带形成,进而提升导光板的光学品质。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1的导光组件设置转轴与指针时的俯视图。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8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9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简化附图,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100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导光组件100包含导光板110、至少一个第一光源120与至少一个第二光源130。导光板110具有本体部112、至少一个第一入光结构114与至少一个第二入光结构116。本体部112的中心处具有穿孔115,且通过穿孔115的直线l可定义出本体部112的第一半部111(例如下半部)与第二半部113(例如上半部)。第一入光结构114从第一半部111往远离本体部112的方向凸出,第二入光结构116从第二半部113往远离本体部112的方向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光结构114向下凸出于本体部112,第二入光结构116向上凸出于本体部112。第一光源120位于第一入光结构114的边缘且朝向导光板110的本体部112。第二光源130位于第二入光结构116的边缘且朝向导光板110的本体部112。

当第一光源120与第二光源130点亮导光板110时,虽然导光板110的本体部112具有穿孔115,但由于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第二入光结构116分别从导光板110相对二侧的第一半部111与第二半部113凸出,且第一光源120与第二光源130分别位于第一入光结构114的边缘与第二入光结构116的边缘,因此导光板110的光线能量不会如公知设计在光源的对侧区域减弱。也就是说,导光板110的第一半部111与第二半部113可分别接受来自第一光源120与第二光源130的光线,以降低穿孔115漏光的影响。如此一来,导光组件100可形成亮度均匀分布的面光源,避免暗带形成,进而提升导光板110的光学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120的数量与第二光源130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1及第二入光结构116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2具有介于160度至200度的夹角θ1或夹角θ2。举例来说,当夹角θ1为160度时,夹角θ2为200度;当夹角θ1为180度时,夹角θ2为180度。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第二入光结构116的数量和为n,则夹角θ1为(360/n)±20度,夹角θ2为(360/n)±20度,本实施方式中的n等于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10的本体部112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导光板110的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第二入光结构116的俯视形状可以为梯形,穿孔115的俯视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2绘示图1的导光组件100设置转轴142与指针144时的俯视图。导光组件100还可包含转轴142与指针144。指针144可以为时针、分针或秒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转轴142位于导光板110的穿孔115中。指针144的一端连接于转轴142,且指针144位于导光板110的本体部112上方。此外,转轴142与指针144也可设置于图3至图9的实施方式中。

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其他形式的导光组件。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100a的俯视图。导光组件100a包含导光板110a、至少一个第一光源120与至少一个第二光源130。与图1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导光板110a的本体部112a的俯视形状为多边形,第一入光结构114a与第二入光结构116a的俯视形状为矩形,穿孔115a的俯视形状为矩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12a与穿孔115a的俯视形状均为正方形。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100b的俯视图。导光组件100b包含导光板110b、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1与第三光源1302。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1与第三光源1302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导光板110b具有本体部112、第一入光结构114、第二入光结构1161与第三入光结构1162。第一入光结构114、第二入光结构1161与第三入光结构1162的数量和为n,则相邻的第二入光结构1161与第三入光结构116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2b、l3b的夹角θ3b、相邻的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第二入光结构1161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b、l2b的夹角θ2b、相邻的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第三入光结构116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b、l3b的夹角θ1b均为(360/n)±20度,本实施方式中的n等于3。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100c的俯视图。导光组件100c包含导光板110c、第一光源1201、第二光源1202、第三光源1301与第四光源1302。每个光源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导光板110c具有本体部112、第一入光结构1141、第二入光结构1142、第三入光结构1161与第四入光结构1162。入光结构数量和为n,则相邻的第一入光结构1141、第二入光结构114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c、l4c的夹角θ1c、相邻的第三入光结构1161、第四入光结构116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2c、l3c的夹角θ3c、相邻的第一入光结构1141与第三入光结构1161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c、l2c的夹角θ2c、相邻的第二入光结构1142与第四入光结构116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4c、l3c的夹角θ4c均为(360/n)±20度,本实施方式中的n等于4。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100d的俯视图。导光组件100d包含导光板110d、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1与第三光源1302。导光板110d具有本体部112、第一入光结构114、第二入光结构1161与第三入光结构1162。第一入光结构114、第二入光结构1161与第三入光结构1162的数量和为n,第一光源120的数量为m,且m/(n-1)为整数,则第二入光结构1161设有位于其边缘的m/(n-1)个第二光源1301,第三入光结构1162设有位于其边缘的m/(n-1)个第三光源1302,本实施方式中的n等于3,m等于2。

此外,第二入光结构1161、第三入光结构1162与第一入光结构114相邻,第二入光结构1161、第三入光结构116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d、l2d具有夹角θ1d,其介于30度至120度。第二入光结构的1161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1d及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3d的夹角θ2d为((360-θ1d)/2)±20度,第三入光结构的1162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2d及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3d的夹角θ3d也为((360-θ1d)/2)±20度。

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光组件100e的俯视图。导光组件100e包含导光板110e、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1、第三光源1302与第四光源1303。导光板110e具有本体部112、第一入光结构114、第二入光结构1161、第三入光结构1162与第四入光结构1163。入光结构的数量和为n,第一光源120的数量为m,且m/(n-1)为整数,则第二入光结构1161设有位于其边缘的m/(n-1)个第二光源1301,第三入光结构1162设有位于其边缘的m/(n-1)个第三光源1302,第四入光结构1163设有位于其边缘的m/(n-1)个第四光源1303,本实施方式中的n等于4,m等于3。

此外,第二入光结构1161、第四入光结构1163与第一入光结构114相邻,第二入光结构1161、第四入光结构1163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e、l2e具有夹角θ1e,其介于30度至120度。第二入光结构的1161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1e及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3e的夹角θ2e为((360-θ1e)/2)±20度,第四入光结构的1163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2e及第一入光结构114与穿孔115之间的连线l3e的夹角θ3e也为((360-θ1e)/2)±2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第二入光结构1161、第三入光结构1162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1e、l4e的夹角θ4e为(θ1e/(n-2))±20度,相邻的第三入光结构1162、第四入光结构1163各自与穿孔115间的连线l4e、l2e的夹角θ5e为(θ1e/(n-2))±20度,本实施方式中的n等于4。

图8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0的俯视图。显示装置200包含显示面板150与图1的导光组件100。导光组件100位于显示面板150的上表面152。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50可以为反射式显示面板,导光组件100可以为前光模块。在使用时,导光组件100可提供显示面板150入射光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8的导光组件100可由图3至图7的导光组件100a~100e其中一个取代,依设计者需求而定。

图9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0a的俯视图。显示装置200a包含显示面板160与图1的导光组件100。导光组件100位于显示面板160的下表面162。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6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导光组件100可以为背光模块。在使用时,导光组件100可提供显示面板160背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9的导光组件100可由图3至图7的导光组件100a~100e其中一个取代,依设计者需求而定。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