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85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现在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中,开口率和穿透率是显示面板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开口率越大,穿透率越高,显示面板则能够有效的降低背光模组的亮度,起得节省功耗的作用。

传统的像素的形状一般都是矩形,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扫描线和数据线相互垂直设置。由于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信号会对像素电极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应的彩膜基板上,需要在扫描线和数据线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黑矩阵,以对它们进行遮挡,但过大面积的设置黑矩阵会造成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的损失,会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下降,增加背光模组的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能够减小了需要设置黑矩阵的面积。

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

若干个多边形像素、若干扫描线和若干数据线;其中,所述任意相邻的两奇数列或两偶数列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多边形像素的一条边长;

每个所述多边形像素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连接;

所述扫描线沿着相邻两行所述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延伸,用于传输扫描信号,以控制与所述扫描线连接的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

所述数据线沿着相邻两列所述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延伸;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以通过所述开关器件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多边形像素。

其中,相同行的所述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所述扫描线;相同列的所述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所述数据线。

其中,相同行的所述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所述扫描线;任意相邻行中位于相同列的所述开关器件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条所述数据线。

其中,在每列多边形像素中,以两个相邻的所述多边形像素为一像素组,每个所述像素组中的两个所述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均连接所述像素组中的两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扫描线;且相同列的所述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所述数据线。

其中,在每列多边形像素中,以两个相邻的所述多边形像素为一像素组,每个所述像素组中的两个所述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均连接所述像素组中的两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扫描线;且任意相邻行中位于相同列的所述开关器件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条所述数据线。

其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任意相邻行的所述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中均设置有两条所述扫描线,且每隔两列所述多边形像素设置有一条数据线;

其中,相邻行的所述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相邻行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两条所述扫描线;同一列的所述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所述数据线。

其中,所述多边形像素为三角形像素或六边形像素。

其中,所述开关器件为薄膜晶体管;

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扫描线,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像素电极;

其中,所述像素电极的形状与所述多边形像素的形状对应。

另一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液晶层和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阵列基板为本申请提出的上述阵列基板。

另一方面,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耦接所述背光组件和显示面板,为所述背光组件提供电源和驱动信号,且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

所述背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光源;

所述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阵列基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像素、若干扫描线和若干数据线;其中,所述任意相邻的两奇数列或两偶数列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多边形像素的一条边长;每个所述多边形像素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扫描线沿着相邻两行所述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延伸,所述数据线沿着相邻两列所述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延伸。本申请的阵列基板通过将像素的形状设置为多边形,由于多边形的周长小于相同面积的矩形的周长,因此,可以缩小阵列基板上在设置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长度,进而减小彩膜基板上需要设置黑矩阵的面积,提升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阵列基板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的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中,相同结构采用相同标号,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阵列基板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00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像素10,20、若干扫描线g(n),g(n+1),g(n+2)和若干数据线d(n),d(n+1)……d(n+5);其中,任意相邻的两奇数列或两偶数列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距离为多边形像素的一条边长,即每相邻的两列多边形像素是相对紧邻的,即每个多边形像素是紧密排列的。每个多边形像素设置有相应的开关器件(图中未画出),开关器件分别与相应的扫描线g(n),g(n+1),g(n+2)和数据线d(n),d(n+1)……d(n+5)连接;其中,扫描线g(n),g(n+1),g(n+2)沿着相邻两行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延伸,用于传输扫描信号,以控制与扫描线连接的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数据线d(n),d(n+1)……d(n+5)沿着相邻两列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延伸;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以通过开关器件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多边形像素。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为了使扫描线和数据线能够清晰的看到,因此夸大了每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距,实际的阵列基板中,每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距只要能够容纳下扫描线和数据线即可。

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像素为正六边形像素,假设与正六边形像素的面积相同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3x和x,矩形的面积为s,令正六边形的变长为l,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周长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矩形的周长为c1=4.619√s,相同面积的正六边形的周长为c2=3.545√s,可以明显看出相同面积下,正六边形的周长小于矩形的周长,且正六边形可以每两个之间都相对紧密的排列,满足像素的排列要求。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多边形像素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但需要满足其周长小于同等面积的矩形的周长,且能够相对紧密排列。

本实施例中,开关器件即为薄膜晶体管。开关器件分别与相应的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线,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数据线;此外,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每个多边形像素对应的像素电极。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的形状与多边形像素的形状对应,即在阵列基板的过程中将像素电极的形状制备成与多边形像素相应的多边形;换言之,像素电极的形状觉得了像素的形状,因此像素电极的形状即为多边形像素的形状。

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通过将像素的形状设置为多边形,由于多边形的周长小于相同面积的矩形的周长,因此,可以缩小阵列基板上在设置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长度,进而减小彩膜基板上需要设置黑矩阵的面积,提升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

此外,本申请还对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进行了改进。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上像素的设置与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上的像素设置相同,相同行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扫描线;相同列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数据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开关器件为薄膜晶体管,相同行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扫描线,即相同行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同一扫描线;相同列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数据线,即相同列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同一数据线。此外,每个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每个多边形像素对应的像素电极,其中,像素电极的形状与多边形像素的形状对应。

本实施例中,在包含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上需要设置与扫描线和数据线对应的黑色矩阵,而由于像素为多边形像素,其周边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长度小于同等面积的矩形像素周边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长度,因此彩膜基板上需要设置黑色矩阵的面积小于矩形像素对应的需要设置的黑色矩阵的面积,进而提升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

进一步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相同行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扫描线;任意相邻行中位于相同列的开关器件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条数据线。换言之,即相同行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同一根扫描线;而任意相邻两列且位于相同行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两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同一根数据线,即同一根数据线上连接的多边形像素是交错的。

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除了能够实现图2所示的驱动架构能够提升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的作用,此外,由于同一数据线上连接的多边形像素是交错设置的,进而本实施例的驱动架构能够采用列反转的方式实现点反转,进而进一步提高形成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每列多边形像素中,以两个相邻的多边形像素为一像素组,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像素组中的多边形像素不会发生重叠,即第一个多边形像素与第二个多边形像素组成了一像素组,则第二个多边形像素不会再与第三个多边形像素形成像素组,而是第三个多边形像素与第四个多边形像素组成另一像素组,如此类推。每个像素组中的两个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均连接该像素组中的两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扫描线,即每个像素组中的两个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这两个多边形像素之间的扫描线。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相同列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数据线,即相同列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同一根数据线,此时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中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由于薄膜晶体管在像素中占用的空间比较大,令同一列中每两个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同一扫描线,可以节省两个薄膜晶体管所共同占用的部分空间,进而相对于图2和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图2至图4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中,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扫描线的连接方式,以及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以构成不同于图2至图4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的其他实施例。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架构在任意相邻行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间隙中均设置有两条扫描线,且每隔两列多边形像素设置有一条数据线。

进一步,相邻行的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分别连接位于相邻行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两条扫描线,即相邻行的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该相邻行的多边形像素之间的两条扫描线。本实施例中,同一列的多边形像素的开关器件连接同一根数据线,即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一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第二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数据线的连接方式相同。

本实施例的驱动架构中,数据线的数量减少了一半,而扫描线的数量增加一倍,但对于阵列基板来说,仍然能够从扫描线和数据线的总体数量上减少需要的信号传输线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驱动ic的数量,节省制备成本。例如,假设采用图2至图4所示的驱动架构,需要的数据线的总数为5760条,需要的扫描线的总数为1080条;当采用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时,数据线的数量减少了一半,此时数据线的数量为2880条,扫描线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此时扫描线的数量为2160条,此时需要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总数为5140条,比之前减少了620条,则此时对应需要的驱动ic也可以相应减少。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600包括彩膜基板61、液晶层63和阵列基板62,彩膜基板62与阵列基板61相对设置,液晶层63位于彩膜基板62和阵列基板61之间。其中,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600中的阵列基板61为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100,其驱动架构如图2至图4所示的阵列基板的驱动架构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700包括背光组件64、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65,驱动电路65分别耦接背光组件64和显示面板,为背光组件64提供电源和驱动信号,且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背光组件64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61下方,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光源。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与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60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将像素的形状设置为多边形,由于多边形的周长小于相同面积的矩形的周长,因此,可以缩小阵列基板上在设置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的长度,进而减小彩膜基板上需要设置黑矩阵的面积,提升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穿透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