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84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其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是目前液晶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随着tft-lcd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厂家纷纷采用新技术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触控技术(touchtechnology)近些年发展迅猛,目前已有多种触控技术投入量产。基于更高集成度的考量,近几年将touch驱动模块与lcd驱动模块集成到同一片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中,既可以节省绑定(bonding)占用的空间,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ic可以通过cog(chiponglass,芯片设置在基板上)技术或cof(chiponfilm,芯片设置在薄膜上)技术实现下边框的压缩。

但目前采用cog技术的面板中,普遍存在下边框较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和触控电极,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绑定区;绑定区用于绑定驱动电路,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二焊盘;第一焊盘与驱动电路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像素电极提供数据信号;第二焊盘与驱动电路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接收触控电极采集的触控信号和/或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绑定区存在至少四个第一焊盘,该至少四个第一焊盘中的每一个第一焊盘一侧与第二焊盘相邻;扇出区包括多根电连接像素电极与第一焊盘的第一走线以及多根电连接触控电极与第二焊盘的第二走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绑定区设置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二焊盘,并设置上述绑定区中存在至少四个第一焊盘,该四个第一焊盘的一侧与第二焊盘相邻,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扇出区所占的高度,能够更进一步的缩小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尺寸。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绑定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又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d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另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e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再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

图3c示出了利用图3b所示的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形成绑定区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

图3d示出了利用图3b所示的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形成绑定区的又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

图3e示出了采用如图3d所示的排列方式排列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时,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值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3f~图3h示出了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

图3i示出了采用如图3g所示的排列方式排列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时,触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的电阻值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3j和图3k分别示出了采用如图3h所示的排列方式排列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时,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和数据线的电阻值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3l示出了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

图3m示出了采用如图3l所示的排列方式排列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时,触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的电阻值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3n示出了采用如图3l所示的排列方式排列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时,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值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引脚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a及图1b所示,图1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显示区101中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和触控电极(像素电极和触控电极在图1a及图1b中未示出),非显示区102包括扇出区103和绑定区104。像素电极用于在数据信号的作用下显示画面,触控电极用于在触控驱动信号的作用下检测触摸位置。上述绑定区104用于绑定驱动电路,绑定区104包括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二焊盘。

本实施例中,第一焊盘与驱动电路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显示区101中的像素电极提供数据信号;第二焊盘与驱动电路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接收触控电极采集的触控信号和/或向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触控显示面板100为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时,上述信号输入端仅用于向驱动电路传输触控电极采集的触控感应信号或者仅仅向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当触控显示面板100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时,上述信号输入端不仅可以向驱动电路传输触控电极采集的触控感应信号,还可以向各触控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上述扇出区103包括多根电连接上述像素电极与第一焊盘的第一走线以及多根电连接上述触控电极与第二焊盘的第二走线。第一走线可以将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第二走线可以将驱动电路输出的触控信号传输至触控电极,或者还可以将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驱动电路。

本实施例中,绑定区104中存在至少四个第一焊盘,该四个第一焊盘中,每一个第一焊盘的一侧均与第二焊盘相邻。绑定区104中,至少存在四个第一焊盘1041,其一侧与第二焊盘1042相邻。这样一来,相应地,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扇出区可以具有如图1c所示的形状。

具体地,与第一焊盘1041对应的数据线扇出区141和与第二焊盘1042触控信号线扇出区142可以具有如图1c所示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这样一来,在每一个数据线扇出区141和触控信号线扇出区142邻接处,第一焊盘1041均与第二焊盘1042相邻,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存在四个与第二焊盘1042相邻的第一焊盘1041。这样一来,可以减小扇出区中数据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倾斜角度,使得在保证相邻走线(例如,相邻的数据线,或者相邻的触控信号线)之间安全间距的前提下,扇出区高度得以进一步的压缩,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下边框的进一步变窄。

继续参见图2a~图2e,其中,图2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b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c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又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d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另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e示出了第一焊盘组的再一种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绑定区形成有多个第一焊盘组201。上述第一焊盘组201中包括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且上述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均沿第一方向d1排列。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定义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d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绑定区可以由多个第一焊盘组201沿第一方向d1重复排列形成,也可以由多个第一焊盘组201以及多个第一焊盘或多个第二焊盘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

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1080个第一焊盘以及648个第二焊盘。为了方便绑定区焊盘的制作,可以设定绑定区由多个第一焊盘组201重复排列形成。

图2b示出了第一焊盘组2011的一种排列形式,该第一焊盘组2011中包括第一重复单元2011a和第二重复单元2011b。第一重复单元2011a和第二重复单元2011b中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焊盘和至少一个第二焊盘。其中,第一重复单元2011a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2:1,第二重复单元2011b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1: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设置上述第一焊盘组2011中包括4个第一重复单元2011a和1个第二重复单元2011b,则绑定区可以包括重复排列的108个上述第一焊盘组2011。

图2c示出了第一焊盘组2012的又一种排列形式。如图2c所示,该第一焊盘组2012中只包括第一重复单元2012a。第一重复单元2012a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焊盘和至少一个第二焊盘,且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2:1。可以理解的是,当触控显示面板包括1080个第一焊盘以及648个第二焊盘时,多个第一焊盘组2012重复排列后,可能剩余多个第二焊盘,剩余的多个第二焊盘可以均匀的分散在各第一焊盘组2012之间,也可以集中设置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间部位,也可以设置在任意两个第一焊盘组2012之间。

图2d示出了第一焊盘组2013的另一种排列形式,该第一焊盘组2013中包括第一重复单元2013a和第二重复单元2013b。第一重复单元2013a和第二重复单元2013b中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焊盘和至少一个第二焊盘。其中,第一重复单元2013a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1:2,第二重复单元2013b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1:1。与图2c所示的第一焊盘组2012的结构类似,在重复排列多个第一焊盘组2013后,可能剩余多个第一焊盘,可以将剩余的多个第一焊盘均匀的分散在各第一焊盘组2013之间,也可以将剩余的多个第一焊盘集中布置在任意两个第一焊盘组2013之间。

图2e示出了第一焊盘组2014的另一种排列形式,只包括第二重复单元2014b。第二重复单元2014b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1:1。与图2c和图2d所示的第一焊盘组2012的结构类似,在重复排列多个第一焊盘组2014后,可能剩余多个第一焊盘,可以将剩余的多个第一焊盘均匀的分散在各第一焊盘组2014之间,也可以将剩余的多个第一焊盘集中布置在任意两个第一焊盘组2014之间。

从图2b~2e中可以看出,第一焊盘组中,存在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焊盘,在该两个第一焊盘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焊盘。

前面一类实施例中,第一焊盘组只包括第二重复单元的实施例没有写。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焊盘组中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的排列方式,从而实现更方便的制作绑定区,同时可以缩小触控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尺寸。

继续参见图3a~3e,其中,图3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了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图3c示出了利用图3b所示的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形成绑定区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图3d示出了利用图3b所示的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形成绑定区的又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图3e示出了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绑定区形成有多个第一焊盘组301和第二焊盘组302。其中,第一焊盘组301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和与第二焊盘组302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和不相等。也就是说,第一焊盘组301和第二焊盘组302所包含的焊盘的数量不相同。

图3b示出了第一焊盘组3011和第二焊盘组3021的一种排列形式的示意图。第一焊盘组3011和第二焊盘组3012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焊盘和至少一个第二焊盘,且第一焊盘组3011和第二焊盘组3012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和不同。其中,第一焊盘组3011可以由第二重复单元重复排列形成,即第一焊盘组3011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1:1;第二焊盘组3012可以由第一重复单元重复排列形成,即第二焊盘组3012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2:1。绑定区可以由至少一个第一焊盘组3011和至少一个第二焊盘组3021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在本排列形式中,第一焊盘组3011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不相同,第二焊盘组3021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也不相同。同时,在本排列形式中,第一焊盘组3011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与第二焊盘组3021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也不相同。

当触控显示面板包括1080个第一焊盘以及648个第二焊盘时,第一焊盘组3011中可以包括108个第二重复单元,第二焊盘组3021中可以包括432个第一重复单元,则绑定区可以由两个第一焊盘组3011和一个第二焊盘组3021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

如图3c所示,为了方便绑定区各第一焊盘以及各第二焊盘的制作,可以设置第二焊盘组3022a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心区域,两个第一焊盘组3012a分布在第二焊盘组3022a的两侧。同时,还可以设置第二焊盘组3022a沿第二方向d2的对称轴与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d2的对称轴(图3c中虚线)重合。

图3d示出了上述两个第一焊盘组3011和一个第二焊盘组3021的另一种排列形式。分布在第二焊盘组3022b两侧的第一焊盘组3012a中的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组3012b中的各第一焊盘可以关于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对称轴(图3d中虚线)对称排布。同时,第一焊盘组3012a中的各第二焊盘和第一焊盘组3012b中的各第二焊盘也可以关于上述对称轴对称。在一些可选的排列方式中,上述第二焊盘组3022b中的各第一焊盘也可以关于上述对称轴对称,同时,上述第二焊盘组3022b中的各第二焊盘也可以关于上述对称轴对称。这样,绑定区的各第一焊盘以及各第二焊盘均关于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对称轴对称,这样一来,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靠近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的中心区域,与第二焊盘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长度差异可以得以一定程度的削弱,进而使得处于此区域的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差异性也得以削弱,从而有利于该区域内触控信号(包括触控驱动信号和/或触控感应信号)传输速度和信号量的一致性,进而提升触摸检测的精度。

具体地,请参见图3e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如图3d示出的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的排列形式后,各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线的位置,例如,自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例如,左侧)起,第1根触控信号线~第n根触控信号线,且虚线所示位置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处的位置。此外,图3e的纵坐标表示电阻值。

从图3e中不难看出,在靠近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的区域(如图3e附图标记31所示的区域),触控信号线的变化趋势(即,斜率的绝对值)显著地小于远离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的区域。这表明,在附图标记31所示的区域内,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差异性也得以削弱,从而有利于该区域内触控信号(包括触控驱动信号和/或触控感应信号)传输速度和信号量的一致性,进而提升触摸检测的精度。图3f示出了第一焊盘组3013和第二焊盘组3023的一种排列形式。与图3b所示的排列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3f所示的排列形式中,第二焊盘组3023由第一重复单元3023a重复排列形成,且在第一重复单元3023a中第一焊盘的数量与第二焊盘的数量之比为2:1。

此外,图3f所示的排列形式中,第一焊盘组3013可以由第二重复单元3013b排列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包括1080个第一焊盘以及648个第二焊盘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合理设置本排列方式中第一焊盘组3013中第二重复单元的数量以及第二焊盘组3023中第一重复单元3023a的数量,可以实现绑定区由至少一个第一焊盘组3013和至少一个第二焊盘组3023排列形成,而不存在剩余的第一焊盘或第二焊盘。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g所示,各第一焊盘组3014可以集中分布在绑定区的中心区域,各第二焊盘组3024可以分布在各第一焊盘组3013两侧的边缘区域。

或者,在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h所示,各第二焊盘组3025可以集中分布在绑定区的中心区域,各第一焊盘组3015可以分布在各第二焊盘组3023两侧的边缘区域。

参见图3i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如图3g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各数据线的阻值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触控显示面板中,数据线的位置,例如,自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例如,左侧)起,第1根数据线~第m根数据线,且虚线所示位置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处的位置。此外,图3i的纵坐标表示电阻值。

从图3i中不难看出,在靠近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的区域(如图3i附图标记32所示的区域),数据线的变化趋势(即,斜率的绝对值)显著地小于远离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的区域。这表明,在附图标记32所示的区域内,数据线的阻值差异性也得以削弱,从而有利于该区域内显示信号传输速度和信号量的一致性,进而提升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此外,参见图3j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如图3h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各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线的位置,例如,自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例如,左侧)起,第1根触控信号线~第n根触控信号线,且虚线所示位置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处的位置。此外,图3j的纵坐标表示电阻值。

从图3j中可以看出,采用图3h的排布方式之后,触控显示面板的各条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分布图仅存在3个拐点,这样一来,在整个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变化较为均一,当各触控信号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相同时,相邻触控信号线之间的信号衰减量也较为接近,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不同位置处触控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的均一性。另一方面,当将与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复用做公共电极时,各公共电极所接收到的公共电压信号也更加均一,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参见图3k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如图3h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各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线的位置,例如,自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例如,左侧)起,第1根触控信号线~第n根触控信号线,且虚线所示位置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处的位置。此外,图3k的纵坐标表示电阻值。

从图3k中可以看出,采用图3h的排布方式之后,在靠近触控显示面板中心的区域(如图3k中附图标记33所示的区域),各条数据线的阻值均一,使得在该区域内,当各数据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相同时,数据线上的信号衰减量也同样均一,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l所示,中心区c1形成有多个第一焊盘,而位于中心区c1两侧的边缘区则形成有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二焊盘。或者,中心区可以形成多个第二焊盘,而位于中心区两侧的边缘区则形成有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二焊盘。

参见图3m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如图3l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各数据线的阻值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触控显示面板中,数据线的位置,例如,自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例如,左侧)起,第1根数据线~第m根数据线,且虚线所示位置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处的位置。此外,图3m的纵坐标表示电阻值。

从图3m中可以看出,采用图3l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触控显示面板的各条数据线的阻值分布图仅存在1个拐点,这样一来,在整个触控显示面板中,数据线的阻值变化较为均一,当各数据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相同时,相邻数据线之间的信号衰减量也较为接近,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参见图3n所示,其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如图3l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各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线的位置,例如,自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例如,左侧)起,第1根触控信号线~第n根触控信号线,且虚线所示位置为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处的位置。此外,图3n的纵坐标表示电阻值。

从图3n中可以看出,采用图3l所示的排布方式之后,触控显示面板的各条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分布图仅存在1个拐点,这样一来,在整个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变化较为均一,当各触控信号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相同时,相邻触控信号线之间的信号衰减量也较为接近,从而有利于触摸检测精度和灵敏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当将与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复用做公共电极时,各公共电极所接收到的公共电压信号也更加均一,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中心区域可以指绑定区中包括触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对称轴的一部分区域,且上述中心区域可以关于上述对称轴对称。上述边缘区域可以指上述中心区域两侧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中心区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焊盘组,上述边缘区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焊盘组。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绑定区中可以包括偶数个第一焊盘组和一个第二焊盘组。其中,上述偶数个第一焊盘组关于第二焊盘组对称分布。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绑定区中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焊盘组和多个第二焊盘组,且上述多个第一焊盘组和多个第二焊盘组交替排布。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绑定区的各焊盘由第一焊盘组和第二焊盘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这样方便了焊盘区焊盘的制作。

继续参见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电极401,且各像素电极401阵列排布。沿列方向排列的各像素电极401与同一条数据线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列像素电极401与数据线4031电连接,第二列像素电极402与数据线4032电连接。

绑定区的多个第一焊盘中第n个第一焊盘与第n+1个第一焊盘之间不存在第二焊盘,其中,n为奇数。上述第n个第一焊盘以及第n+1个第一焊盘分别与第n列像素电极以及第n+1列像素电极电连接。

如图4所示,第1个第一焊盘4021与第2个第一焊盘4022之间不存在第二焊盘,同时,第1个第一焊盘4021以及第2个第一焊盘4022分别与第1列像素电极以及第2列像素电极电连接。

这样,当上述结构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时,为了降低数据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可以向相邻数据线提供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以使相邻数据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极性相反,从而能够相互抵消,例如可以向相邻的两条数据线分别提供正数据信号和负数据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正数据信号可以为高于公共信号的电平的信号,负数据信号可以为低于公共信号的电平的信号。同时,为了保证液晶分子能够正常翻转,可以在下一时刻向提供正数据信号的像素电极提供负数据信号,向提供负数据信号的像素电极提供正数据信号。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继续参见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引脚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501包括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其中第一引脚5021电连接绑定区的第一焊盘5031,第二引脚5022电连接绑定区的第二焊盘5032。绑定区的各第一焊盘5031和各第二焊盘5032沿第一方向d1排列,上述驱动电路501中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向第一方向d1的投影顺序与第一焊盘5031以及第二焊盘5032沿第一方向d1的排列顺序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电路501包括两行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引脚,每行引脚包括多个第一引脚5021和多个第二引脚5022。同时,为了保证各引脚与各焊盘之间的连线尽量短,各行引脚向第一方向d1的投影不重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驱动电路501包括至少两行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引脚,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驱动电路上设置多个引脚,使得驱动电路可以同时向像素电极和触控电极提供信号;同时将驱动电路上的各引脚设置为两行,可以有效地缩小驱动电路的尺寸;设置各行引脚向各焊盘的排列方向的投影不重合,可以有效地缩短引脚与焊盘之间的连接线的长度,减小信号的衰减。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600,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显示面板的绑定区设置多个第一焊盘和多个第二焊盘,同时使得至少四个第一焊盘的一侧与第二焊盘相邻,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扇出区所占的高度,能够更进一步的缩小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尺寸。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