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反射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641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膜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反射片。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中主要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光学膜片主要又包括反射片、扩散片和棱镜片三种。反射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学表面的反射率,将漏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高效率且无耗损地反射,从而降低光耗损,减少用电量,提高液晶显示面的光饱和度。目前的反射片主要材料是聚酯,厚度普遍在0.2mm以内,因为厚度及基材的原因,反射片的挺性较差,而且贴合导光板时容易吸附在导光板上,造成光斑及刮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高强度反射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强度反射片,贴附在导光板上,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包括多个由PBMA制成的球状粒子,所述球状粒子平铺为一层,相邻的球状粒子相互连接。

所述球状粒子包括第一球状粒子和第二球状粒子,所述第二球状粒子位于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一球状粒子之间,所述第一球状粒子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球状粒子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球状粒子的外径大于第一球状粒子的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的涂布层与导光板,涂布层通过大小不同的球状粒子形成具有一定弹性且凹凸不平的结构,减小了反射片与导光板的接触程度,支撑反射片和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避免反射片吸附到导光板上,形成光斑或划伤。并且涂布层的球状粒子为球形,进一步减小了其与导光板的接触面积。

2、球状粒子由PBMA制成,形成的涂布层具有较强的韧性,贴附到基层上增加了反射膜的挺性,提高了反射膜本身的强度,并且PBMA不会对光路造成影响,使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基层表面进行反射。

3、第二球状粒子的尺寸能够保证第一球状粒子与第二球状粒子之间连接时,使第一球状粒子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使涂布层形成的凹凸结构深度较大,能够支撑支撑反射片和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减小反射片与导光板的接触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高强度反射片,贴附在导光板上,包括基层1,基层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涂布层2。

涂布层2包括多个由PBMA制成的球状粒子3,PBMA既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涂布层2中球状粒子3平铺为一层,相邻的球状粒子3相互连接。

由相连且平铺的PBMA组成的涂布层,具有较强的韧性,直接增强了反射片的强度,并且不会对光路形成影响。

涂布层贴到导光板的底面上,由导光板射向反射片的光线,会透过涂布层,由基层1反射回到导光板中。

球状粒子3包括第一球状粒子3.1和第二球状粒子3.2。第二球状粒子3.2位于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一球状粒子3.1之间,第一球状粒子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球状粒子3.2的外径。

由于球状粒子3都贴在平整的基层1上表面上,由于第一球状粒子3.1和第二球状粒子3.2的外径不同,通过呈交替设置的第一球状粒子3.1和第二球状粒子3.2,使涂布层的上表面形成凹凸结构,从而减小了导光板与反射片的接触面积,避免反射片完全贴附到导光板上,造成光斑或划伤。并且球状粒子为球形,与导光板为点接触,进一步减小了接触面积,并且PBMA具有一定弹性,与导光板接触较为轻柔,进一步避免损伤导光板。

为了进一步保证涂布层所形成凹凸结构的幅度,第二球状粒子3.2的外径大于第一球状粒子3.1的半径。第二球状粒子3.2将相邻两个第一球状粒子3.1之间隔开的距离大于第一球状粒子的半径,保证相邻两个第一球状粒子3.1隔开的幅度足够形成宽度和深度都较大的凹槽,能够支撑支撑反射片和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减小反射片与导光板的接触程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