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锥形体和纳米孔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75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包括锥形体和纳米孔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主要包括光入射面、反射面、出射面和几个侧面,是液晶显示背光模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引导分散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从一个平面出射,同时提高面板发光灰度和发光亮度的均匀性。导光板一般采用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其基板形状分为平板型和楔型曲面型。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将根据全反射原理在板内传播,当光线遇到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时,全反射条件被破坏,光线自导光板正面射出,疏密、大小不同的微结构设计,可以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导光板微结构制造技术可以分成两大类:印刷式和非印刷式。前者利用网印方式将油墨印在导光板上,制作微结构形状和分布。后者则直接以射出成型技术,将微结构设计在模具内,在制程上较为简化,而且精密度高,是目前导光板技术主流。非印刷式制作方法又分为:化学刻蚀法、激光直写法和精密机械加工法等。

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是通过螺杆挤出机连续挤出的,挤出成型的大板经过裁切形成小板单元,再在小板单元上进行镭射加工或热压加工,在小板单元加工出各种光学凹穴、光学凸点或纹路,导光板需要长的使用寿命、导光更均匀、效果好、表现稳定,并且采用灵活的工艺,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设计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包括锥形体和纳米孔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是平行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PET塑料和反射材料颗粒混合制成的反射基层,所述反射基层表面形成V型多边锥形体,所述V型多边锥形体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孔;

两相邻多边锥形体的波峰间距范围在30μm-500μm之间,菱镜的高度范围为15μm至150μm之间;

所述纳米孔通过电子束曝光、纳米压印或深紫外光刻形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反射基层上形成的二氧化硅薄膜层。

进一步的,在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的表面覆有纯PET塑料制成的粘性保护层,所述粘性保护层通过涂布方式形成在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多边锥形体的顶角大小范围为50°至90°之间。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的厚度为55纳米至95纳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材料颗粒材料选择以下材料:硫酸钡、二氧化钛、二氧化锆。

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反射材料颗粒导光板和锥形体结构结合形成新型导光板,将具有反射材料颗粒导光板和锥形体结合起来,同时在锥形体的表面形成纳米孔导光点,生产工艺简单,降低材料成本,可实现大规模化生产。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利用纯PET塑料制成的粘性保护层,与反射颗粒以及表面形成的微结构配合,可以减少反射颗粒的使用量,在不降低反射基板反射率的情况下使导光板的延展性能得到提高,为了进一步使导光板延展性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锥形体和纳米孔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是平行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PET塑料和反射材料颗粒混合制成的反射基层1;

其中反射材料颗粒能够初步对光进行散射,对光进行第一次散射,其中反射材料颗粒不是唯一的对光进行散射的途径,因此在添加反射材料颗粒时的量相对于只通过反射材料颗粒的导光板较小,由于反射材料与基层的基础材料性质完全不一样,在添加较少的反射材料颗粒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基层材料的稳定性从而延迟使用寿命并提高稳定性。

所述反射基层表面形成V型多边锥形体2,V型多边锥形体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对光进行散射的第二个途径,进一步充分地利用光源。两相邻多边锥形体的波峰间距范围在30μm-500μm之间,菱镜的高度范围为15μm至150μm之间;

所述V型多边锥形体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孔(图1中并未示出纳米孔),所述纳米孔通过电子束曝光、纳米压印或深紫外光刻形成,纳米孔是相对于V型多边锥形体更小几个数量级的尺度上的结构,进一步细化了V型多边锥形体表面上的光散射,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对光进行散射的第三个途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反射基层上形成的二氧化硅薄膜层,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能够防止光之间互相产生衍射或干涉,这样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的出光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的表面覆有纯PET塑料制成的粘性保护层,所述粘性保护层通过涂布方式形成在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多边锥形体的顶角大小范围为50°至90°之间。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薄膜层的厚度为55纳米至95纳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材料颗粒材料选择以下材料:硫酸钡、二氧化钛、二氧化锆。

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反射材料颗粒导光板和锥形体结构结合形成新型导光板,将具有反射材料颗粒导光板和锥形体结合起来,同时在锥形体的表面形成纳米孔导光点,生产工艺简单,降低材料成本,可实现大规模化生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