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756阅读:1500来源:国知局
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



背景技术:

具有微棱镜阵列结构的反光材料由于其卓越的逆反射性能,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种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车辆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标志牌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等领域。

现有微棱镜型反光膜的棱镜结构设置不合理,有效入射角及观察角较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中不同照明情况、不同识别距离下的综合性的反光识别需求。另外,大尺寸的棱镜结构设置,在生产中较难脱模、且对涂料性能要求较高,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微棱镜型反光膜存在的有效入射角及观察角偏小、难脱模等问题,特提出一种具有大范围的有效入射角及观察角、易脱模的微棱镜型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微棱镜型反光膜,包括透明基膜和微棱镜层,微棱镜层设置在透明基膜的表面上,微棱镜层为规则排列的多个微棱镜单元组合,每个微棱镜单元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第一棱镜为三棱锥结构且分别在顶角和底角处各截去一个三棱锥后形成,具有一个底面、三个侧面、三个底截面及一个顶截面;第二棱镜为三棱锥结构,具有一个底面、三个侧面、一个顶角、三个底角;第一棱镜的底面和第二棱镜的底面与透明基膜结合,第二棱镜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棱镜之间的空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微棱镜单元还包括第三棱镜,第三棱镜为三棱锥结构,具有一个底面、三个侧面、一个顶角、三个底角,第三棱镜的底面与透明基膜结合,第三棱镜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棱镜之间的空隙内,第三棱镜的高度小于第二棱镜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棱镜、第二棱镜和第一棱镜的高度比的范围在1:2:3至1:3:4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棱镜的三个底角分别与三个第二棱镜的底角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和第二棱镜具有相同的对称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棱镜的三个侧面分别与三个第一棱镜的底截面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和第一棱镜具有相同的对称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微棱镜型反光膜还包括反光层,反光层设置在微棱镜层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反光层设置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三棱镜的各个侧面上以及设置在第一棱镜的底截面和顶截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第三棱镜的三个侧面相互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微棱镜型反光膜还包括粘胶层和离型层,离型层设置在反光层的一侧,粘胶层设置在反光层与离型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微棱镜层包括多种不同规格三棱锥结构的棱镜以及截角三棱锥结构的棱镜,可以增大微棱镜型反光膜的观察角,减小微棱镜型反光膜制造过程中的脱模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棱镜型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棱镜层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棱镜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制造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微棱镜型反光膜,包括透明基膜11、微棱镜层12、反光层13、粘胶层14和离型层15,微棱镜层12设置在透明基膜11的一侧表面,反光层13设置在微棱镜层12的表面,离型层15设置在反光层13的一侧,粘胶层14设置在反光层13与离型层15之间。

请参阅图2和图3,如图2和图3所示,微棱镜层为微棱镜结构,微棱镜结构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微棱镜单元组合,微棱镜单元包括第一棱镜121、第二棱镜122和第三棱镜123。第一棱镜121为三棱锥结构分别在顶角和底角处各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结构,具有一个底面、三个侧面、三个底截面及一个顶截面。第二棱镜122和第三棱镜123为三棱锥结构,包括一个底面、三个侧面、一个顶角、三个底角。第一棱镜121、第二棱镜122和第三棱镜123的底面分别与透明基膜11结合。

具体地,每一个第三棱镜123的三个底角分别与三个第二棱镜122的底角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123和第二棱镜122具有相同的对称轴21。每一个第三棱镜123的三个侧面分别与三个第一棱镜121的底截面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123和第一棱镜121具有相同的对称轴22。

第一棱镜121、第二棱镜122、第三棱镜123的三个侧面相互垂直,第三棱镜123、第二棱镜122及第一棱镜121的高度比为1:2:3至1:3:4。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三棱镜123、第二棱镜122及第一棱镜121的高度比为1:2.33:3.38。第一棱镜121、第二棱镜122和第三棱镜123的组合方式为:每一个第三棱镜123的三个底角分别与三个第二棱镜122的底角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123和第二棱镜122具有相同的对称轴21。每一个第三棱镜123的三个侧面分别与三个第一棱镜121的底截面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123和第一棱镜121具有相同的对称轴22。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三棱镜123、第二棱镜122及第一棱镜121的高度比为1:2.4:3.75。第一棱镜121、第二棱镜122和第三棱镜123的组合方式为:每一个第三棱镜123的三个底角分别与三个第二棱镜122的底角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123和第二棱镜122具有相同的对称轴21。每一个第三棱镜123的三个侧面分别与三个第一棱镜121的底截面相邻、且相邻的第三棱镜123和第一棱镜121具有相同的对称轴22。

以-4°入射角为例,第一实施例反光膜、第二实施例反光膜、普通反光膜的不同观察角亮度,以及观察角增大时亮度损失比例如下表,表中亮度指逆反射系数RA,单位为cd/lx*㎡: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反光膜在观察角增大时的亮度损失均大幅小于普通反光膜,也即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反光膜的广角性优于普通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棱镜型反光膜可以通过如图4所示的方法进行制造,具体地,该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透明基膜11一侧表面涂布一层光固化涂料;

透明基膜11上涂布有光固化涂料的一侧表面紧贴于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的外表面,然后用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对透明基膜11、光固化涂料进行模压,使光固化涂料在压力作用下填满凹陷的微棱镜结构的间隙,在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对光固化涂料进行模压时,对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进行照射,在透明基膜11上形成一层微棱镜结构,在透明基膜11上形成的微棱镜结构即为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微棱镜层12;

对棱镜结构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在棱镜的表面沉积一层反光层13;

透明基膜和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可为金属、树脂或其他材料制成。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为柔性的片状模,使用时将具有微棱镜结构的一面朝外,另一面粘贴于压辊上。透明基膜11通过网纹辊涂布一层光固化涂料。带有光固化涂料的透明基膜11在收卷张力作用下经过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时,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对光固化涂料进行模压,通过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和压辊的共同作用,使光固化涂料和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紧密贴合、光固化涂料形成与具有微棱镜结构的母模互补的微棱镜结构。在模压时对光固化涂料和微棱镜结构母模进行照射,光固化涂料固化,形成稳定的微棱镜结构。

对第一棱镜121、第二棱镜122和第三棱镜123进行表面处理,该表面处理,可为放电处理、涂装、化学处理等。用于增强微棱镜层12与反光层13的结合牢度。

反光层13为强化光反射性能的无机物材料,其沉积方法,可为电沉积、热沉积、化学沉积等。

透明基膜11、透明基膜11上光固化涂料固化形成的微棱镜层12、微棱镜层12上沉积形成的反光层13、反光层13一侧的粘胶层14和离型层15共同形成了微棱镜型反光膜,这种微棱镜型反光膜可用于车牌反光膜、车身反光贴和反光广告牌等。

这种微棱镜型反光膜实现了有效入射角与有效观察角的增大,提高了微棱镜型反光膜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适应性。同时,由于降低了大尺寸微棱镜型反光膜的脱模难度、扩大了涂料的可选范围,又可大大降低微棱镜型反光膜生产成本、有利于微棱镜型反光膜的进一步应用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