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导向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509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导向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导向构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打印机或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定影装置,公知的有热辊定影装置。热辊定影装置包括有卤素灯等的热源,并在被加热的同时相互推压并转动的一对转动体(定影辊及加压辊)的抵接夹持部(定影夹持部)中,使得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通过并将调色剂像熔融后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另外,还有在以耐热树脂或金属为基底的可挠性套筒(定影带)的内侧配备加热管,并通过由该加热管加热的可挠性套筒和加压辊来一边夹持搬送记录材料,一边将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由于载置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通过定影夹持部时是在定影夹持部内熔融的,所以调色剂会起到粘着剂的作用使得离开定影夹持部的记录材料难以从定影带的表面分离,有时就会卷绕在其表面上。除此之外,也有的是因为记录材料的硬质或定影带和加压辊的曲率而导致记录材料在通过定影夹持部后不能够从定影带或加压辊的表面分离,导致卷绕在其表面上。于是,是在定影夹持部的记录材料搬送方向下游侧设置了使得先端部与定影带或加压辊的表面接触或接近的板状的作为分离构件的分离板,由此来使得记录材料从定影带或加压辊分离。当分离板设置在由加热管加热的定影带附近时,作为分离板,公知的是使用金属板的加工产品,与树脂相比,其即使在高温时也不容易发生变形或熔融,热膨胀较低,且能够高精度地保持其与定影带之间的距离。

然而,在将电源从关闭到启动地从定影带的冷却状态加热至可以定影的温度为止时,在温度上升比定影带慢的相对为低温的分离构件中,空气中的水分或定影时被加热的记录材料发生的水蒸汽有时会附着和结露。因此,当通过定影夹持部而被搬送的记录材料与结露后的分离构件接触时,水滴就会附着到记录材料上,就会在记录材料上发生凹凸,或者是导致图像紊乱。

于是,公知的是构成是,在分离构件表面设置滚轮或肋条等的导向构件,通过降低分离构件和记录材料的接触面积,即使在分离构件的导向面里有结露,记录材料也难以与其解除,因而就能够防止水滴附着到记录材料上。

但是,在以往,即使是分离构件在低湿度和高温环境下使用而不会发生结露的情况,或者是使用了涂层纸、ohp等不容易吸湿的记录材料而不是一定需要防止结露的情况下,在分离构件中设置滚轮或肋条等的导向构件时,导向构件会与刚定影后的图像强有力地接触,有时就会在图像中留下痕迹。另外,由于导向构件必须配置在高温的定影部的附近,作为导向构件的材质就需要选择耐热性或调色剂脱模性优良的特殊材料,因而也会产生零件成本上升的问题。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定影装置,为了防止分离构件的结露引起的图像缺陷,其设有剥离构件来从转动体表面对通过一对转动体的压接部的记录材料进行剥离和导向。剥离构件是由沿着压接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块金属板构成的,并且还设有用于降低记录材料对剥离构件的接触面积的滚轮。

但是,即使在不需要考虑结露引起的图像问题时,由于设置了分离构件,因为设置在分离构件中的肋条或滚轮的影响,有时可能会在图像中留下痕迹。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110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来优先避免结露引起的图像问题或导向构件引起的图像问题的定影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构件;加压转动体,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构件相向而对;热源,其对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转动体的至少一方加热,和平板状的分离构件,其位于由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转动体形成的定影夹持部的记录材料搬送方向下游侧,并被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转动体的至少一方相向而对,来使得通过所述定影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从所述定影构件或所述加压转动体分离,并对被搬送到所述定影夹持部里的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固定在所述定影装置中,在所述分离构件里形成有用于安装导向构件的安装部,该导向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分离构件里,在安装了所述导向构件的状态下,所述导向构件至少从所述分离构件的导向面开始在垂直方向上突出。

用户能够根据装置的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分离构件的构成,从而能够优先进行避免结露引起的图像问题或避免导向构件引起的图像问题。另外,因为能够将特殊材料的使用量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所以能够提倡一种可以成本降低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构成示意图。

图2所示是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定影装置20的构成示意图。

图3所示是一般的分离板60的具体构成示意图。

图4所示是设置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里的分离板60的斜视图。

图5所示是分离板60的背面60k的斜视图。

图6是在图4所示分离板60中安装了肋条61时的分离板60的斜视图。

图7是在图5所示分离板60中安装了肋条61时的分离板60的斜视图。

图8(a)、(b)所示是肋条61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9所示是安装了肋条61的分离板60的侧面截面图。

图10(a)-(d)所示是肋条61对分离板60的安装步骤的示意图。

图11所示是安装了肋条61的分离板60的平面图。

图12(a)、(b)所示是肋条61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13所示是设置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里的分离板60的长边方向端部的部分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串列型彩色打印机。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方的罐收容部101中,自由装卸(自由更换)地设置有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个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在罐收容部101的下方配设(指配置后设置,或定位后设置)有中间转印单元85。与该中间转印单元85的中间转印带78相向而对地并列设置有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成像部4y、4m、4c、4k。

在各成像部4y、4m、4c、4k中分别配设有感光体鼓5y、5m、5c、5k。另外,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的周围分别配设有充电部75、显影装置76、清洁部77、除电部(未图示)等。然后,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进行造像处理(充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清洁工序)后,就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了各色的图像。感光体鼓5y、5m、5c、5k通过驱动马达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被回转驱动。然后,在充电部75的位置处,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被均匀带电(充电工序)。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来自于曝光部3的激光l的照射位置,并通过该位置处的曝光扫描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工序)。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76相向而对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静电潜像得到显影后形成了各色的调色剂像(显影工序)。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中间转印带78及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相向而对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将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一次转印工序)。这时,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还残存有微量的未转印调色剂。之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清洁部77相向而对的位置,并在该位置通过清洁部77的清洁刮板来机械地回收残存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残存的未转印调色剂(清洁工序)。最后,感光体鼓5y、5m、5c、5k的表面到达与除电部相向而对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除去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剩余电位。如此,就完成了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进行的一系列造像处理。

之后,将经过显影工序后形成在各感光体鼓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到中间转印带78上并转印。如此,就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了彩色图像。这里,中间转印单元85是由中间转印带78、4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二次转印支撑辊82、清洁支撑辊83、张紧辊84、中间转印清洁部80等构成的。中间转印带78由3个辊82-84来张紧架设和支撑,同时还通过1个辊82的回转驱动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上做环绕移动。4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分别和感光体鼓5y、5m、5c、5k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其间后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部。然后,在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中施加有与调色剂的极性为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然后,中间转印带78在箭头方向上移动,并依次通过各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的一次转印夹持部。由此,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就在中间转印带78被重叠后进行一次转印。之后,重叠并转印有各色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与二次转印辊89相向而对的位置。在该位置中,二次转印支撑辊82和二次转印辊89将中间转印带78夹入其间后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部。然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的四色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搬送到该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里作为记录材料的用纸p上。这时,在中间转印带8上还残存有没有被转印到用纸p上的未转印调色剂。之后,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80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处,中间转印带78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回收。如此,就完成了在中间转印带78上进行的一系列的转印处理。

这里,被搬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里的用纸p是从配设在装置本体1下方的供纸部12经过供纸辊97或对位辊对98等来搬送的。详细来说就是,在供纸部12中多页重叠地收纳有作为转印纸等的用纸p。然后,当供纸辊97在图1中的反时针方向上被转动驱动时,最上面的用纸p就朝着对位辊对98的辊间来进纸。被搬送到对位辊对98里的用纸p在停止了回转驱动的对位辊对98的辊夹持的位置处一旦停止。然后,与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图像进行时机对应后,对位辊对98被回转驱动,而用纸p则朝着二次转印夹持被搬送。如此,就在用纸p上转印了所需要的彩色图像。之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处,转印有彩色图像的用纸p被搬送到定影装置20的位置里。然后,在该位置,通过定影带21和加压辊31的热和压力,转印在表面上的彩色图像就被定影到用纸p上了。之后,用纸p经过排纸辊对99的辊间来朝着装置外排出。通过排纸辊对99被排出到装置外的用纸p作为输出图像被依次堆垛到堆垛部100上。如此,就完成了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

接着,通过图2来详细说明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定影装置20的构成。

如图2所示地,定影装置20包括有作为带状的定影构件的定影带21、夹持形成构件26、传热构件22、作为支持夹持形成构件26的支撑构件的增强构件23以及作为对定影带21加热的热源的加热管25。加热管25被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侧。更进一步地,定影装置20还包括有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地设置而作为加压转动体的加压辊31、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配置的温度传感器40、使得加压辊31与定影带21接触分离的接触分离结构50以及设置在定影带一侧使得用纸p从定影带21分离的分离板60等。

还有,也可以在设置在定影带21一侧的加热管25之外或代之以的是作为热源的加热管被设置在作为加压转动体的加压辊31一侧。另外,也可以在设置在定影带21一侧的分离板60之外或代之以的是作为分离用纸p的分离板被设置在加压辊31一侧。分离板60位于比定影带21和加压辊31形成的定影夹持部n更为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并被设置为与定影带21和加压辊31的至少一个相向而对,是使得通过定影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从定影带或加压辊分离的平板状的部件。

这里,定影带21是薄的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带,在图2中的箭头a方向(反时针方向)上转动。另外,定影带21从作为与夹持形成构件26滑动接触的面的内周面侧开始依次层叠有基材层、弹性层和脱模层,其全体厚度被设定在1mm以下。

定影带21的基材层的层厚为30μm~100μm,由镍、不锈钢等的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等的树脂材料形成。

定影带21的弹性层的层厚为100μm~300μm,由硅橡胶、发泡性硅橡胶以及氟素橡胶等的橡胶材料形成。通过设置弹性层,在定影夹持部n中就不会形成定影带21表面的微小凹凸,热量就会均匀传递到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t里,因而就抑制了橘皮图像的发生。

定影带21的脱模层的层厚为10μm~50μm。另外,所述脱模层是由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pes(聚醚砜)等的材料形成。通过设置脱模层,就确保了对调色剂的脱模性(剥离性)。

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被设定为15mm~120mm。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带21的直径被设定为30mm左右。

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固定设置有传热构件22、增强构件23、加热管25以及夹持形成构件26等。

夹持形成构件26中朝向加压辊31一侧的面被形成为沿着加压辊31的曲率的凹状。由此,由于用纸p是按照加压辊31的曲率来从定影夹持部n送出的,就能够抑制定影工序后的用纸p与定影带21吸附而不分离的问题。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形成构件26的形状形成为沿着加压辊31的曲率的凹状,但也可以将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形成构件26的形状形成为平面状。

也就是说,可以将夹持形成构件26与加压辊31相向而对的面形成为平面形状。由此,定影夹持部n的形状相对于用纸p的图像面为大致平行,因定影带21和用纸p的密接性的提高而使得定影性提高。更进一步地,由于定影夹持部n出口一侧的定影带21的曲率增大,所以就能够使得由定影夹持部n送出的用纸p容易地从定影带21分离。

传热构件22是将厚度为0.1mm的薄金属板弯曲成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为相向而对的大致c形状的管状部件。传热构件22除了定影夹持部n的位置以外被形成直接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在定影夹持部n的位置中形成为朝向内侧的凹状的同时,被设置成形成有配设了夹持形成构件26的开口的凹部。

传热构件2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被固定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上。另外,传热构件22通过加热管25的辐射热(辐射光)被加热后对定影带21进行加热。也就是说,传热构件22通过加热管25来被直接加热,并借助于传热构件22来使得定影带21通过加热管25被间接地加热。

作为传热构件22的材料可以采用铝、铁、不锈钢等的金属传热体(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另外,通过将传热构件22的厚度设定在0.2mm以下,就能够提高传热构件22或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传热构件22是由厚度为0.1mm的不锈钢板形成的。

加热管25是卤素发热管或碳发热管,其两端部被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上。然后,通过由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电源部来进行输出控制的加热管25的辐射热,传热构件22得到加热。更进一步地,通过传热构件22,定影带21在定影夹持部n以外的位置里被全体地加热后,热量会从被加热的定影带21的表面施加到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t里。

还有,加热管25的输出控制是根据与定影带21的表面相向而对的热敏电阻等的温度传感器40对带表面温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加热管25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希望的温度里。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20不是仅有定影带21的一部分被局部加热,而是通过传热构件22来使得定影带21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基本为全体地被加热了。因此,即使装置为高速化时,定影带21也能够被充分加热并抑制定影不良的发生。

也就是说,由于能够通过相对比较简单的构成来高效地加热定影带21,在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的同时,还能够达成装置的小型化。

这里,常温下的定影带21和传热构件22的间距g(定影夹持部n以外的位置里的间距)优选的是比0mm大在1mm以下(0mm<g≤1mm)。由此,就能够在抑制因为传热构件22和定影带21的滑动接触的面积增大而使得定影带21的磨耗加速的问题的同时,对于传热构件22和定影带21分开过度而导致的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的降低进行抑制。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传热构件22靠近定影带21来设置,由于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21的圆形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热构件22的维持,所以就能够降低定影带21的变成导致的劣化或破损。

另外,为了传热构件22和定影带21即使滑动接触也能够降低定影带21的磨耗,还可以在定影带21和传热构件22之间涂敷作为润滑剂的氟润滑脂。

还有,为了降低传热构件22和定影带21的滑动移动阻力,对于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传热构件22的滑动接触面来说,也可以用摩擦系数低于定影带21的材料来形成传热构件22。另外,也可以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形成由包含氟素的材料组成的表面层。

作为支撑夹持形成构件26的支撑构件的增强构件23用于增强以及支撑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形成构件26,并被固定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一侧。

增强构件23的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长度与夹持形成构件26的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长度相等,其宽度方向两端部被固定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上。

然后,通过增强构件23借助于夹持形成构件26、定影带21或滑动移动片材28来与加压辊31的抵接,就抑制了在定影夹持部n中夹持形成构件26因为受到加压辊31的加压力而产生的较大的变形。

还有,增强构件23为了满足上述功能,以不锈钢或铁等的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好。另外,在增强构件23中和加热管25相向而对的面的一部分或全部里,也能够设置绝热构件或进行ba处理或镜面研磨处理。

由此,由于从加热管25朝向增强构件23的热(对增强构件23加热的热)被用于传热构件22的加热,所以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影带21或传热构件22的加热效率。

在定影夹持部n的位置处与定影带21的外周面抵接的加压辊31的直径为30mm左右,并在中空构造的芯棒32上形成有弹性层33。还有,在中空构造的芯棒32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卤素发热管等的热源。

加压辊31的弹性层33是由硅橡胶、发泡性硅橡胶或氟素橡胶等的材料来形成的。还有,在弹性层33的表层也能够设置由pfa或ptfe等构成的薄的脱模层。

加压辊31与定影带21压接,并在双方的构件之间形成所需的定影夹持部n。加压辊3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上借助于轴承来被支撑为可以转动。另外,在加压辊31中设置有与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加压辊31通过驱动机构传递来的转动驱动力在图2中的箭头b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被转动驱动。

在通过发泡性硅橡胶等的海绵状材料来形成加压辊31的弹性层33时,因为能够降低作用在定影夹持部n里的加压力,所以就能够减轻产生在夹持形成构件26中的弯曲。

更进一步地,由于加压辊31的绝热性得到提高,定影带21的热不容易移动到加压辊31的一侧,所以就提高了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定影带21的直径与加压辊31的直径相同,但也可以是定影带21的直径小于加压辊31的直径。这时,由于定影夹持部n中的定影带21的曲率要大于加压辊31的曲率,从定影夹持部n送出的用纸p就容易从定影带21分离。

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也可以形成为大于加压辊31的直径,无论定影带21的直径和加压辊31的直径怎样,加压辊31的加压力都是不会作用到传热构件22上的。

以下,对于如上构成的定影装置20的通常时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说明。

当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电源开关投入时,电力会从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里的电源来供给到加热管25里,加压辊31也开始朝着图2中的箭头b方向作转动驱动。

如此,通过加压辊31的转动,定影带21也因为在加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发生的摩擦力而在图2中的箭头a方向上从动转动。

载置有作为未定影图像的调色剂像t的用纸p在得到导向板引导的同时还在图2的箭头c1方向上被搬送,并被送入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及加压辊31的定影夹持部n中。

然后,通过从加热管25受热的传热构件22来被加热的定影带21的加热,以及由增强构件23来增强的夹持形成构件26和加压辊31的按压力,调色剂像t就被定影到用纸p的表面上了。之后,从定影夹持部n送出的用纸p朝着箭头c2方向被搬送。

这时,由于用纸p的种类或状态、机器所处的环境条件、调色剂附着量等的原因,有时候用纸p会容易粘在定影带21上。在这种情况下,是通过分离板60将用纸p抄起来使得用纸p从定影带21分离并朝着箭头c2方向搬送的。如此,定影装置20中的一系列的定影工序得以结束。

图3所示是一般的分离板60的具体的构成示意图。

分离板60是通过分离板60的转动轴孔60a嵌入到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的框架上的转动轴里而能够转动的。具有使得用纸p从定影带21分离的功能而作为分离部的先端部60c是分离板60的通过纸张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与定影带21的表面之间具有不到2mm的间隙来相向而对。在分离板6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中,设置有用于相对于定影带21来确定分离板60的位置而作为定位构件的定位面60b。然后,分离板60通过扭簧来朝着定影带21一侧被施力,并通过定位面60b与定影带21表面的非图像区域的抵接来最终进行分离板60相对于定影带21的定位。定位面60b的先端是弯曲的,其与定影带21的抵接面平滑地形成。

另外,因为是仅通过分离板来进行定影带21和分离板60的定位的,所以定影带21和分离板60之间的间隙就容易调节。如图2所示地,载置有调色剂像的用纸p通过定影带21来定影调色剂后从定影夹持部n出去的。这时,理想的是通过定影带21的曲率和用纸p的刚性来使得用纸p自然地从定影带21分离。然而,由于用纸p的硬度、湿度、调色剂的载置情况等各种原因,有时候用纸p会容易卷绕在定影带21上。分离板60是通过先端部60c来抄起用纸先端离开定影带21表面的很小的浮起后,来使得用纸p从定影带21分离的。

还有,分离板60能够将先端部60c设置为与定影带21的表面接触或接近。在作为从长边方向看到的截面图的图2中,虽然分离板60的先端部60c看上去是与定影带21相接的,但至少在用纸宽度的范围内,是在定影带表面和分离板60的先端部60c之间设置有不到2mm的间隙。这是因为,当定影带21的表面因为接触而损伤时,在调色剂定影时会在图像中发生伤痕的影响,所以是为了定影带21的表面不因分离板60而受伤。

更进一步地,分离板60在分离板长边方向(通过纸张宽度方向)上设有开口部60e以贯通和搬送来的用纸p相向而对的导向面60d和在导向面60d的相反侧与定影带21相向而对的背面60k(图5)。图3所示的分离板60具有四个开口部60e。

这些开口部60e是用来使得用纸p被加热而发生的水蒸汽等向上方散逸的孔。没有开口部60e时,失去了散逸去处的水蒸汽通过分离板60的背面60k等结露并滴下到定影带21上,进一步附着到用纸p上后,有时就会产生用纸p的皱纹或褶皱、污染或调色剂像的异常等。

图4所示是设置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里的分离板60的斜视图,图5所示是分离板60的背面60k的斜视图。

如图4所示地,在分离板60邻接的开口部60e之间的导向面60d的部分中,形成有作为安装肋条61的安装部的肋条安装孔60i,所述肋条61是能够安装在分离板60上的导向构件。对于肋条61将与图6、8、9等联系起来在后面叙述,在安装了肋条61的状态中,肋条61至少是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的垂直方向突出的。在分离板60的长边方向上的肋条安装孔60i的优选的配置位置是,避开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使用的额定尺寸用纸的宽度方向端部所通过的位置。当用纸端部通过位置和肋条安装孔60i重叠时,用纸p的宽度方向端部会钩挂到肋条安装孔60i里,从而可能导致用纸p的折曲或卡纸。

另外,形成在分离板60上的肋条安装孔60i的相互之间设置有开口部60e,其贯通于和用纸p相向而对的导向面60d以及和导向面60d为相反侧的定影带21相向而对的背面。该分离板60在长边方向上有六个开口部60e。通过在分离板60里设置开口部60e,就不会在开口部中发生结露,并且因为同时还能够降低分离板60的热容量,所以就能够提高对结露引起的图像问题的防止效果。

另外,在长边方向延伸的开口部60e的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的一边中,形成有从导向面60d一侧向定影带21及背面60k(图5)一侧弯折的第一弯曲部60f。由于在长边方向延展的第一弯曲部60f承受用纸来的力,所以就能够在分离板长边方向上对分离板60的至少先端部60c一侧的强度进行保持。由此,与没有设置第一弯曲部60f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分离板60的厚度,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分离板60的热容量。由此,与没有设置开口部60e或第一弯曲部60f的情况相比,从低温环境开始启动加热管25来开始加热时,能够使得分离板60的温度快速上升,因而能够使得分离板60上发生的水滴尽早蒸发。另外,向定影带21及背面60k一侧弯折的第一弯曲部60f也不会妨碍通过纸张。

另外,在长边方向延伸的开口部60e的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边中,也形成有从导向面60d一侧向定影带21及背面60k(图5)一侧弯折的第二弯曲部60g。由此,就能够进一步增强分离板60的长边方向的强度。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刚投入电源之后等的分离板60没有被充分加热时就开始打印的情况下,即使是上述那样的构成也会在分离板60上发生结露,并可能产生图像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点,如以下如图6所示地,还可以在之后将肋条按照到分离板60上。

图6是在图4所示分离板60中安装了肋条61时的分离板60的斜视图,图7是在图5所示分离板60中安装了肋条61时的分离板60的斜视图。

肋条61可以在分离板60的肋条安装孔60i里装卸,在安装到分离板60里的状态下,是从分离板60的表面突出的直线状构件。肋条61在用纸搬送方向上呈直线状延展。通过将该肋条61安装到分离板60的表面,用纸p就由肋条61抬起并导向,因而就能够降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和用纸p的接触面积。因此,即使在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上有结露,用纸p也难以接触到结露,从而能够抑制水滴对用纸p的附着。另外,通过直线状构件的肋条61,因为能够减小形成在分离板上的肋条安装孔60i的形状,所以就能够降低没有在分离板上设置肋条61时(图4、5)的肋条安装孔60i所引起的用纸折曲或卡纸的发生。

还有,与用纸p的图像面滑动移动的肋条61的表面优选的是形成为锐角或具有r弧度。如此,由于图像面和肋条61的滑动面积进一步减小,就能够降低图像上的肋条痕迹面积和滑动摩擦引起的图像紊乱。

另外,作为肋条61的材质来说,以氟素树脂来制作为好。由于氟素树脂是耐热性较高,滑动移动性或脱模性也良好的特殊材料,即使在定影中处于高温的分离板60上肋条61也不会变形,并且不容易发生调色剂等异物的堆积。因此,就能够对用纸p进行长期稳定的通过纸张。

图8所示是肋条61的形状的斜视图。

如图8(a)所示地,肋条61具有在用纸搬送方向呈直线状延展的导向面61e。在导向面61e的上游侧形成有平坦的上游侧端部61a。在导向面61e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分设在导向面61e的左右的固定部61d和在导向面61e的后方突出的定位突起61b。由图8(b)可知,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接触的固定部61d的接触面是平坦且与导向面60d密接的构成。通过在导向面61e的左右形成两个固定部61d,肋条61就会稳定,相对于分离板60就不会摇晃。导向面61e的下游侧是作为扣合到分离板60的肋条安装孔60i里的下游侧端部61c来形成的。当肋条61安装到分离板60上时(图9),从上游侧朝着下游侧,导向面61e是逐渐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升高的,并从定位突起61b附近开始至下游侧端部61c具有相同的高度。更进一步地,导向面61e在其全长上都形成为锐角,其先端61f通过倒角形成为平坦的。因此,由于用纸p与导向面61e平滑地接触,就不容易损伤用纸。

图9所示是安装了肋条61的分离板60的侧面截面图,图10所示是肋条61对分离板60的安装步骤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地,与分离板60分别构成的肋条61是如图所示地安装到设置在分离板60导向面60d的肋条安装孔60i里的。在安装了肋条61的状态中,肋条61至少是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的垂直方向突出的。

肋条61对分离板60的安装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用户拿着肋条61(图10(a))来将肋条61的上游侧端部61a插入到上游侧的肋条安装孔60i里(图10(b))。接着,用户将肋条61的定位突起61b插入圆孔的中央部的肋条安装孔60i里(图10(c)),最后是将肋条61的下游侧端部61c插入到方孔的下游侧的肋条安装孔60i里,并通过下游侧端部61c的扣合来将肋条61固定到分离板60上(图10(d))。通过采用这种扣合方式的安装方法,用户就能够在之后将肋条61简单地安装到分离板60上。如此,分离板60的形状就构成为在没有肋条61的状态下能够原样不变地通过纸张,同时,在安装了肋条61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纸张。因此,在分离板60上容易发生结露的情况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能够在之后将肋条61安装到定影装置20里来防止图像问题。另外,在不需要考虑结露,更主要的是担心肋条对图像产生的痕迹时,用户能够在不将肋条61安装到分离板60上的情况下原样不变地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如此,因为仅对必要的用户来提供肋条61,与在所有的定影装置里事先搭载肋条的情况相比,就能够降低定影装置的平均成本。

图11所示是安装了肋条61的分离板60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肋条61是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突出的。与用纸p的图像面滑动移动的肋条61表面(导向面61e)形成为锐角或具有r(弧度)。固定部61d与分离板60的导向面60d密接,并且肋条61相对于分离板60不会摇晃。

图12所示是肋条61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该肋条61是在图8所示的肋条的构成之上,还在上游侧端部61a和固定部61d之间设置了可以在轴61h周围转动的滚轮61g。轴61h从导向面61e的两侧面向侧方突出,滚轮61g不会脱落地安装在该轴61h上。由于滚轮61g比导向面61e更加向上方突出,通过先端部60c而从定影带21表面分离的用纸p就不会与导向面61e滑动移动或仅是稍许的滑动移动,并通过滚轮61g来朝着下游侧被导向。也就是说,在肋条61被安装到分离板60上的状态下,是具有从分离板60表面突出而作为滚轮构件的滚轮61g。因此,与作为直线状构件的肋条相比,用纸更难以受伤,滑动摩擦痕迹和图像的问题就难以发生。

另外,和用纸p的图像面滑动移动的滚轮61g表面形成为锐角或具有r弧度。如此,由于图像面和滚轮61g的滑动移动面积进一步减小,就能够降低图像上的肋条痕迹的面积和滑动摩擦引起的图像紊乱。

另外,作为滚轮61g的材质来说,以氟素树脂来制作为好。由于氟素树脂是耐热性较高,滑动移动性或脱模性也良好的特殊材料,即使在定影中处于高温的分离板60上滚轮61g也不会变形,并且不容易发生调色剂等异物的堆积。因此,就能够对用纸p进行长期稳定的通过纸张。

还有,滚轮61g的半径较大,在肋条61与分离板60扣合卡止之前,为了不使得滚轮61g与分离板60接触,就有必要增大对应于上游侧端部61a的肋条安装孔60i的横向宽度或纵向宽度。

图13所示是设置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20里的分离板60的长边方向端部的部分斜视图。

分离板60的转动轴孔60a被嵌入到设置在定影装置20的框架62上的转动轴63里,并能够和转动轴63一起转动。如此,分离板60就被固定在定影装置一侧了。因此,用户就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来自己将分离板60安装到定影装置上,或者是从定影装置上拆除。转动轴63从框架62开始朝着轴方向内侧延伸。分离板60的定位面60b在非图像区域中与定影带21的表面抵接,由此就使得分离板60相对于定影带21被定位了。也就是说,分离板60相对于定影带21具有定位面60b。如前所述,定位面60b的先端是弯曲的,其与定影带21的抵接面平滑地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肋条61等的导向构件的肋条安装孔60i在分离板60上被配置为不会妨碍用纸的搬送的,并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安装导向构件。即可以是在定影装置里不安装导向构件的情况下来通过纸张,也可以是在安装了导向构件的状态下来通过纸张。在高湿度和低温环境下使用,或从冷却状态开始到休机恢复后立刻打印等较多的容易在分离板60里发生结露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将导向构件安装到分离板上来防止图像问题。反过来,在不需要考虑结露,更主要的是担心导向构件产生的滚轮痕迹或肋条痕迹等的重视图像质量的用户,能够不安装导向构件而原样不变地使用定影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