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击超韧聚氨酯基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29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冲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超韧聚氨酯基镜片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运用最多的光学树脂材料包括: CR-39(丙烯基二甘醇碳酸柑)、KOC-55、MR-8、MR-7、PMMA(聚甲基丙烯酸酷)、PC(聚碳酸酯)。无论哪种材质,作为树脂镜片必须通过的一个性能就是通过美国FDA的安全性能测试,可是目前市面上的镜片往往在镜片表面的硬度上达到了耐刮伤的要求,在镜片抗冲击性能上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处,或者说有的镜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镜片的抗冲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冲击超韧聚氨酯基镜片的结构,主要解决镜片不耐冲击、韧性低方面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冲击超韧聚氨酯基镜片,包括树脂基片和镜片内部前表面超韧层,在前表面超韧层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在树脂基片的后侧设置有后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在前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顶涂加硬层,在后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的后侧设置有后表面顶涂加硬层,在后表面顶涂加硬层的后侧设置有后表面镀膜层,在前表面顶涂加硬层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镀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树脂基片为聚氨酯基的MR-8和MR-7原料的树脂本成品或者基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前表面超韧层是由聚烯烃类增韧剂与树脂原料一起共聚成型的前表面超韧层,前表面超韧层的厚度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后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和前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的厚度均为1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后表面顶涂加硬层和前表面顶涂加硬层的厚度为2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前表面镀膜层和后表面镀膜层为减反射镀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镜片内部和表面形成两层超韧层,可以有效的提高镜片的韧性,降低原料的收缩性和脆性,并且可以通过美国FDA落球实验,为日常使用带来更好的安全性,镜片抗冲击性能较佳,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出现性能衰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冲击超韧聚氨酯基镜片,包括树脂基片5和镜片内部前表面超韧层4,在所述前表面超韧层4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3,在所述树脂基片5的后侧设置有后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6,在所述前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3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顶涂加硬层2,在所述后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6的后侧设置有后表面顶涂加硬层7,在所述后表面顶涂加硬层7的后侧设置有后表面镀膜层8,在所述前表面顶涂加硬层2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镀膜层1,其中:所述树脂基片5为聚氨酯基的MR-8和MR-7原料的树脂本成品或者基片;所述前表面超韧层4是由聚烯烃类增韧剂与树脂原料一起共聚成型的前表面超韧层,所述前表面超韧层4的厚度为1mm;所述后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6和所述前表面底涂超韧加硬层3的厚度均为1微米;所述后表面顶涂加硬层7和前表面顶涂加硬层2的厚度为2微米;所述前表面镀膜层1和所述后表面镀膜层8为减反射镀膜层。

本实用新型镜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准备好MR7树脂原材料,将聚烯烃增塑剂混入一部分树脂原材料,然后30℃预聚2h,然后将剩余原料一起固化成树脂半成品毛坯;将树脂半成品毛坯隔边、抛光;将100nm的Si02以胶囊形式混入加硬底涂液中,然后将隔边、抛光的基片进行前后表面加硬,再进行前后表面顶涂加硬;最后放入真空镀膜机进行前后表面镀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