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63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主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单元体组成,设置于内视镜的导管远端软管的内部,使各单元体间可简易相互扣合,且可定位每两个单元体间的最大摆动位置,获得稳定和顺畅的操作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内视镜的结构主要包含有一把手,其一端连接以一条细长的导管,以供伸入人体内部,该导管的远端结合有摄像模块,可拍摄人体腔内的影像,并凭借导管内电线的串接或以无线传输机构,将影像传送到连设于把手另一端的萤幕,供医疗人员得以直接观察和进行治疗;而为了取得人体内部不同角度位置的影像,在导管远端会设置一段可以弯曲的软管部构造,来控制其摆动,并连动摄像模块转向,以获得更多不同多角度的腔内影像。最常见现有的弯曲结构系在导管远端软管的内部,设以多个形状相同的单元体,凭借各单元体与单元体间以铆钉枢接,使各单元体间形成枢接而可相互摆动改变二者间的组合角度,利用依序结合多个单元体组成为弯曲控制结构,整体设置在导管远端的软管内部,再配合穿设于各单元体两侧所预设孔洞的二条拉线的带动,来达成使该软管部弯曲,而达到控制远端摄像模块改变拍摄角度,取得不同位置影像的目的;此方式虽可凭借铆接各单元体的组成构造,使导管远端可以摆动,但其组合需要多次铆接程序,此加工程序显然较为繁杂而不便,且现有各单元体在结合后,各单元体间的摆动的相对角度并未设定,无法提供高精确性的摆动控制,另外,现有也无信号线通道的设置,容易导致内部的结构在作动时当中,造成不必要的易位及混乱而影响导管弯曲的控制效果,故仍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体设置于内视镜导管远端软管部的内部,包含多数个相互组合的单元体,各单元体为柱体构造,并且设有贯穿的一中央孔和二组位置相对的两个线孔与两个信号线通道,在柱体的一端设有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凸板,另一端设有两个长方形弧凸板,该三角形凸板的外侧下方形成一山形构造,该山形构造具有两个斜面,该三角形凸板的外侧上部设有一凸柱,而长方形弧凸板的外弧部与单元体的圆形外径为等直径构造,该长方形弧凸板的下部设有一扣孔,两个单元体能够凭借凸柱和扣孔的相互扣合枢接,且两个单元体间呈可摆动的状态,摆动的范围由长方形弧凸板的下缘分别与两个斜面接触的位置限定,为面与面的卡制定位。

所述的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其中:线孔中能够容置拉线,信号线通道中能够容置信号线。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主要设计以利用多数个可简易相互组合的单元体,两个单元体可凭借凸柱和扣孔的相互扣合简易枢接,且两个单元体间呈可摆动的状态,凭借独立单元体设计,可依摆动角度及作动半径需求,经由单元体个数及尺寸,弹性变更长度配合摆动需求,其摆动的范围介于长方形弧凸板的下缘分别与两个斜面接触的位置,利用面与面的卡制定位,产生不同需求定义的角度,获得稳定顺畅操作内视镜导管尾端弯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元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元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单元体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个单元体的组合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单元体;2-中央孔;3-线孔;4-信号线通道;5-三角形凸板;6-长方形弧凸板;7-山形;71、72-斜面;8-凸柱;9-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视镜可弯曲导管的组合结构,主要针对内视镜远端软管内部设置的单元体结构加以改良设计,其特征在于各单元体1为柱体构造,设有贯穿的一中央孔2,和二组相对位置的两个线孔3、与两个信号线通道4,于单元体1的一端设有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凸板5,另一端则有两个长方形弧凸板6,该三角形凸板5的外侧下方形成一凸出的山形7构造,具有两个斜面71、72,其外侧上部设有一凸柱8,而长方形弧凸板6的外弧部与单元体1的圆形外径为等直径构造,其下部设有一扣孔9,使两个单元体1可凭借凸柱8和扣孔9的相互扣合的简易枢接,且两个单元体间呈可摆动的状态,其摆动的范围介于长方形弧凸板5的下缘分别与两个斜面71、72接触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各单元体系利用塑性材质一体成形,具有小小的弹性,故可施力于两个长方形弧凸板6,将其稍向外张开,即可轻松的将其扣孔9扣合于另一单元体的凸柱8上,使两个单元体间形成可旋动的枢接状态,故其组合非常容易,而两个单元体间利用长方形弧凸板6的下端面与三角形凸板5外部的斜面的卡制定位,可获得操作内视镜导管尾端弯曲稳定定位的功效,另外,本实用新型设有提供容置拉线的独立线孔3,和提供放置各种信号线的通道4,使各线材获得定位不互相干扰的效果,而提高整体的进步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