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连接结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165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连接结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框架连接结构及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产品是移动消费电子产品,超窄边框和高屏占比已成消费需求热点和发展趋势。超窄边框和高屏占比显示屏,既提高视觉效果,又不会降低手持握感。

为了实现手机的超窄边框,现有技术中,背光金属框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粘合方式采用侧壁粘合连接的方式,也即,通过结构胶分别与背光金属框的外侧壁和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表面粘合,实现背光金属框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在进行粘合时,首先在背光金属框的外侧壁和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表面上点热熔胶(结构胶),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保压胶固化,使得热熔胶固化成型。

由于手机内部用于容纳结构胶的空间很小,要求固化成型后的结构胶的厚度不能过厚,但固化成型的结构胶的尺寸又难以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会对点胶量进行控制,以保证固化成型后的结构胶的厚度不超标。这种点胶量控制的方式会使得固化成型后的结构胶与背光金属框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同时,由于背光金属框的外侧壁的尺寸本身就小,也会使得背光金属框与结构胶之间的接触面积小。

由于结构胶与背光金属框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使得结构胶与背光金属框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在高温环境、高湿度环境和跌落测试中,背光金属框容易与结构胶分离。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在于,结构胶与背光金属框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导致背光金属框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连接结构及终端,以解决框架本体与待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连接结构,包括:框架本体、结构胶以及叠放于所述框架本体上的待连接部件;

所述框架本体具有第一粘合面,所述第一粘合面为所述框架本体的外侧壁和/或所述框架本体朝向所述待连接部件的下表面;

所述待连接部件具有第二粘合面,所述第二粘合面为所述待连接部件的侧表面和/或所述待连接部件朝向所述框架本体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粘合面上开设有凹槽结构;

所述结构胶与所述第一粘合面和所述第二粘合面均粘接,且部分结构胶填充于所述凹槽结构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的框架连接结构。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框架本体的第一粘和面上开设凹槽结构,使得结构胶与框架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提高框架本体与待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与待连接部件之间未进行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框、液晶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框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为进行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结构与玻璃盖板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结构与玻璃盖板之间未进行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本体;2、结构胶;3、待连接部件;4、凹槽结构;11、背光框;12、中框结构;13、背光模组;31、液晶显示面板;32、玻璃盖板;101、上表面;201、下表面;111、第一上表面;311、第一下表面;121、第二上表面;323、第二下表面;321、盖板本体;322、盖板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框架连接结构,包括:框架本体1、结构胶2以及叠放于框架本体1上的待连接部件3。框架本体1具有第一粘合面,第一粘合面为框架本体1的外侧壁和/或框架本体1朝向待连接部件3的上表面101。待连接部件3具有第二粘合面,第二粘合面为待连接部件3的侧表面和/或待连接部件3朝向框架本体1的下表面301。第一粘合面上开设有凹槽结构4。结构胶2与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均粘接,且部分结构胶2填充于凹槽结构4中。

具体地,框架本体1可以为金属框或胶框。该框架本体1为一立方体结构,该立方体结构包括一容置空间,立方体结构上朝向待连接部件3的一侧端面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该凹槽结构4可以为弧形凹槽结构、方形凹槽结构、锯齿形凹槽结构、阶梯形凹槽结构、锥形凹槽结构或者除此之外的其他形状。

参照图3至图10,在第一粘合面上形成的凹槽结构4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凹槽结构4的开口尺寸不同。至少两个凹槽结构4的开口尺寸沿预定方向上逐渐增大或缩小。参照图3至图6,在第一粘合面为框架本体1的外侧壁时,预定方向可以为框架本体1上由高至低的竖直方向。参照图7至图10,在第一粘合面为框架本体1朝向待连接部件3的上表面时,预定方向为外框本体1上外侧壁至内侧壁之间的方向。

由于第一粘合面上开设的凹槽结构4,增大了结构胶2与第一粘合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结构胶2与框体本体1之间的粘合力,最终达到增大框架本体1与待连接部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效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框架本体为背光框11,待连接部件为液晶显示面板31。在背光框11内设置有背光模组13,液晶显示面板31叠放于背光框11上。其中,第一粘合面为可以为以下表面中的至少之一:背光框11的外侧壁;背光框11朝向液晶显示面板31的第一上表面111。第二粘合面可以为以下表面中的至少之一:液晶显示面板31的侧表面;液晶显示面板31朝向背光框11的第一下表面311。第一粘合面上开设有凹槽结构4。

在框架本体为背光框11,待连接部件为液晶显示面板31时,该凹槽结构4为弧形凹槽结构或方形凹槽结构。

当框架本体为背光框11,待连接部件为液晶显示面板31时,最优的一种设置方式为:将背光框11的外侧壁作为第一粘合面,液晶显示面板31的侧表面作为第二粘合面,凹槽结构4设置于该背光框11的外侧壁上。由于背光框11的外侧壁的高度高于液晶显示面板31的厚度,将背光框11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粘合面能够使得背光框11上与结构胶2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提高背光框11与液晶显示面板3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背光框11的外侧壁与液晶显示面板31的侧表面之间通过结构胶2粘合的方式,能够满足终端的窄边框设计要求。并且,在高温环境、高湿度环境或跌落测试时,能够避免背光框11脱胶,提高背光显示品质和可靠性。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如图11、图13和图14,框架本体为中框结构12,待连接部件为玻璃盖板32。中框结构12内设置有液晶显示模组,玻璃盖板32叠放于中框结构12上。其中,第一粘合面可以为以下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中框结构12的外侧壁;中框结构12朝向玻璃盖板32的第二上表面121。第二粘合面可以为以下表面中的至少之一:玻璃盖板32的侧表面;玻璃盖板32朝向中框结构12的第二下表面323。第一粘合面上开设有凹槽结构4。

其中,液晶显示模组由背光模组13、液晶显示面板31和背光框11组成。液晶显示面板31远离背光框11的一侧端面通过OCA(光学透明粘合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与该玻璃盖板32粘合。

在框架本体为中框结构12,待连接部件为玻璃盖板32时,凹槽结构4仍可以为弧形凹槽结构、方形凹槽结构、锯齿形凹槽结构、阶梯形凹槽结构、锥形凹槽结构或者除此之外的其他形状。

具体地,如图1所示,玻璃盖板32包括:盖板本体321;盖板边框322,围绕盖板本体321的周侧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框架本体为中框结构12,待连接部件为玻璃盖板32时,最优的一种设置方式为:将中框结构12朝向盖板边框322的第二上表面121作为第一粘合面,盖板边框322朝向中框结构12的下表面作为第二粘合面,且在第一粘合面上开设该凹槽结构4。

由于终端窄边框的设计要求,盖板边框322的厚度变得越来越窄,但盖板边框322朝向中框结构12的下表面的面积并未进行变化,因此,通过盖板边框322朝向中框结构12的下表面与中框结构12朝向盖板边框322的第二上表面121之间通过结构胶2粘合的方式,能够在满足窄边框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中框结构12与盖板边框322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由于中框结构12的厚度较厚,能够对中框结构12朝向盖板边框322的第二上表面121开设的凹槽结构4的深度进行控制,进而提高结构胶2与中框结构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合力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框架连接结构。

具体地,该框架连接结构可以为终端的背光框11、液晶显示面板31和结构胶2三者之间组合形成的结构;也可以为终端的中框结构12、玻璃盖板32和结构胶2三者之间组合形成的结构。由于在框架本体1的第一粘合面上开设有凹槽结构4,增大了结构胶2与框架本体1的第一粘合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框架本体1和待连接部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