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路优化设计的高速光接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6680发布日期:2018-07-13 19:2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接收器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光路优化设计的高速光接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接收器件速率越来越高,PD(光电二极管)的光明面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小光敏面PD的光路耦合胶封固定变成一个挑战,通用10G APD(典型光敏面30um直径)以及25G PIN PD(典型光敏面20um直径)用耦合胶封,胶在释放应力、温度变化或者湿度大的环境吸收水分时,容易引起接收下套跟接收TO(接收管芯)的相对位置位移,导致光斑位置相对光敏面移动,当光斑在光敏面的能量比例达不到要求,接收器件就被判定为响应度不合格而失效。目前,现有在30um直径及以下光敏面耦合用胶固定时,这个失效比例比较大,影响器件的合格率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路优化设计的高速光接收组件,利用该接收组件,可有效提高接收组件光路位移容忍度,从而可有效提高光接收器件合格率及其工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路优化设计的高速光接收组件,包括接收下套、高速光接收管芯,所述接收下套与高速光接收管芯用胶固定成一体,高速光接收管芯内部具有透镜,接收下套内具有光纤插芯。

优选地,所述接收下套内的光纤插芯采用多模光纤插芯。

优选地,所述多模光纤插芯为50um多模光纤插芯。

优选地,所述高速光接收管芯采用的透镜为球透镜或非球透镜。

优选地,所述高速光接收管芯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200nm到1700nm之间。

优选地,所述多模光纤插芯的出射光NA的范围为NA≤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收组件,采用多模光纤插芯,高速光接收管芯选择合适的光学参数的球透镜或者非球透镜。接收组件耦合时采用多模光源,当其用在单模光源环境下时,由于单模多模光斑中心重合,利用单模、多模光源在PD端光斑的大小差异,来吸收正常工艺条件下胶释放应力、温度变化以及吸水等因素导致的PD端光斑移动,从而保证小光敏面PD耦合胶封工艺能够实现,即可有效提高接收组件光路位移容忍度,并且信号光由单模光纤进入多模光纤插芯,光纤对接的损耗、方向性以及重复性都有明显改善,进而有效提高光接收器件合格率及其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组件应用于单模光源时的耦合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组件应用于多模光源时的耦合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组件应用于单模光源时的耦合光斑能量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组件应用于多模光源时的耦合光斑能量分布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号为:1-接收下套,2-高速光接收管芯,3-多模光纤插芯,4-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或图2所示,一种光路优化设计的高速光接收组件,其包括接收下套1和高速光接收管芯2,所述接收下套与高速光接收管芯用胶固定成一体,高速光接收管芯内部具有透镜,接收下套内部具有光纤插芯。接收下套1采用的光纤插芯3为多模光纤插芯;所述高速光接收管芯2采用的透镜4为球透镜或者非球透镜。本实施例中,所述多模光纤插芯优选为50um多模光纤,即该多模光纤的模场直径优选为50um。优选地,所述多模光纤插芯的出射光NA(出射光发散角度)的范围为NA≤0.20。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高速光接收管芯采用的透镜4可以为球透镜,或者为非球透镜,本实施例中透镜的工作波长范围优选为1200nm到1700nm之间。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透镜优选为球透镜。

以下简要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组件的应用场合及其工作原理:

目前,10G APD光敏面典型为30um,25G PIN PD光敏面典型为20um,本实施例中的下套采用的光纤插芯优选50um多模光纤插芯。在接收组件耦合时采用50um多模光源,如附图2和图4所示,接收下套的出射光NA=0.20,此时光源经过球透镜汇聚,光斑直径在20um范围内有92%,在30um范围内有97%。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高速光接收组件时,所述高速光接收组件与单模光纤连接,光源信号光由单模光纤进入高速光接收组件。如附图1和图3所示,当使用单模光源时,下套的出射光NA=0.14,此时光源经过球透镜汇聚,光斑直径在10um范围内有95%,在20um范围内有98%,信号光是单模光源时在高速光接收组件PD端的汇聚光斑中心与50um多模光源输入时在高速光接收组件PD端的汇聚光斑中心重合,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组件应用在单模光源环境下,当PD端光斑因各种原因移动不超过5um时,至少能保证95%的耦合效率,而PD端光斑位移5um余量能够吸收正常工艺条件下胶释放应力、温度变化以及吸水等因素导致的光斑位移,保证胶封耦合时的合格率,从而使得10G APD以及25G PIN PD胶封耦合工艺能够实现。另外,由于使用时是单模光纤耦合进50um多模光纤的接收组件中,因此还具有耦合损耗低、一致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