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配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4362发布日期:2018-06-12 21:1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光纤配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配线盒。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生活中,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对网络的依赖不断增加,人们对网络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速率从过去的1Gpbs迅速朝着10Gpbs、40Gpbs甚至100Gpbs发展,提升网络速率后,对于光纤之间的连接转换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光纤配线盒所采用的尾纤熔接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光纤配线盒高密度布线的需求,其存在的缺点是:尾纤熔接麻烦,不便于对布线系统进行简化管理,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运营成本高,停机时间长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配线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纤熔接麻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配线盒,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盖、下盖和前面板,所述下盖包括下板体和设置于所述下板体左右两侧设置的下边框体,以及连接两所述下边框体后端的后面板,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的上端,所述前面板设置于两所述下边框体的前端,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前适配器,所述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后适配器,所述前适配器和所述后适配器之间通过光纤跳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上板体和设置于所述上板体左右两侧设置的上边框体,两所述上边框体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下边框体的内侧,所述上板体盖设于两所述上边框体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前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通过上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上板体上,所述下安装板通过下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下板体上。

优选地,所述后面板上连接有尾板,所述尾板朝向背离所述后面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下板体、两所述下边框体和所述后面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上板体和两所述上边框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前面板的外侧面上贴设有贴纸,所述贴纸上开设有多个与各所述前适配器对应的开口,各所述前适配器穿过各所述开口。

优选地,两所述下边框体的外侧均设置有便于所述箱体安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和连接耳,所述连接体与所述下边框体相贴合连接,所述连接耳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前端且朝向背离所述下边框体的外侧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优选地,两所述下边框体的前端均设置有朝向所述箱体内侧弯折的弯折部,两所述弯折部抵接于所述前面板的左右两端。

优选地,各所述前适配器为LC适配器,各所述后适配器为MTP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配线盒,通过在箱体的前端设置前面板,并在前面板上设置多个前适配器作为适配器接口,在后面板上设置多个后适配器作为适配器接口,前适配器和后适配器之间通过光纤跳线连接,从而实现在箱体的前后两端提供适配器接口,这样在网络设备间的连接转换时,无需熔接,满足更方便的结构化布线需求,便于管理,节省空间,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箱体 20—上盖 21—上板体

22—上边框体 30—下盖 31—下板体

32—下边框体 33—后面板 40—前面板

41—上安装板 42—下安装板 50—前适配器

51—双工LC接口 60—后适配器 61—MTP接口

70—尾板 71—连接板 72—扎线条形孔

80—贴纸 81—开口 90—连接件

91—连接体 92—连接耳 321—弯折部

332—后安装板 711—异型孔 9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盒,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包括上盖20、下盖30和前面板40,所述下盖30包括下板体31和设置于所述下板体31左右两侧设置的下边框体32,以及连接两所述下边框体32后端的后面板33,所述上盖20盖设于所述下盖30的上端,所述前面板40设置于两所述下边框体32的前端,所述前面板40上设置有多个前适配器50,所述后面板33上设置有多个后适配器60,所述前适配器50和所述后适配器60之间通过光纤跳线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配线盒,通过在箱体10的前端设置前面板40,并在前面板40上设置多个前适配器50作为适配器接口,在后面板33上设置多个后适配器60作为适配器接口,前适配器50和后适配器60之间通过光纤跳线连接,从而实现在箱体10的前后两端提供适配器接口,这样在网络设备间连接转换时,无需熔接,满足更方便的结构化布线需求,便于管理,节省空间,灵活性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40上设置有48个双工LC接口51,在后面板33上设置有12个MTP接口61,在箱体10内部的预接端连接有12个MTP–LC光纤分支跳线,因此可以通过双工LC光纤跳线和MTP光纤跳线来实现40G网络设备和10G网络设备间的连接,使用时,只需在前面板40和后面板33插上合适的跳线即可实现40G网络设备和10G网络设备间的连接。

其中,光纤适配器两端可插入不同接口类型的光纤连接器,实现FC、SC、ST、LC、MTRJ、MPO、E2000等不同接口间的转换,LC连接器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闩锁机理制成;而MTP是一种特殊的光纤连接器,由MPO(Multi Push On)连接器改进而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或4所示,所述上盖20包括上板体21和设置于所述上板体21左右两侧设置的上边框体22,两所述上边框体22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下边框体32的外侧,所述上板体21盖设于两所述上边框体22的上端。具体地,为便于观察及管理箱体10内的光纤,将上盖20与下盖30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其中,上盖20左侧的上边框体22贴合于下盖30左侧的下边框体32的外侧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上盖20右侧的上边框体22贴合于下盖30右侧的下边框体32的外侧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上板体21则盖设于两上边框体22的上端。

进一步地,上边框体22和下边框体32的长度相等,以使得上边框体22和下边框体32在连接时可完全重叠,从而保证上板体21在盖设于两上边框体22的上端的同时,也可以盖设于后面板33的上端,从而形成一个内部空腔的箱体10。

更进一步地,为便于上板体21与后面板33的连接,在后面板33的上端设置有后安装板332,后安装板33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上板体21对应地也设置有多个沉孔,从而使得上板体21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且保证固定后的上板体21的表面平整。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前面板4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所述上安装板41通过上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上板体21上,所述下安装板42通过下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下板体31上。具体地,为便于安装及管理箱体10内的光纤,将前面板40可拆卸地连接在箱体10的前端;其中,上安装板41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对应地在上板体21上也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前面板40通过设置其上端的上安装板41由螺栓螺母固定在上板体21上,同样的,下安装板4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对应地在下板体31上也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前面板40通过设置其下端的下安装板42由螺栓螺母固定在下板体31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后面板33上连接有尾板70,所述尾板70朝向背离所述后面板33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在后面板3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尾板70,即在尾板70两侧的连接板71上开设有异型孔711,并在后面板33上对应的设置有螺丝螺母,尾板70通过异型孔711挂接于螺丝螺母上;尾板70用以管理插接在箱体10后侧的后适配器60的延伸出的MTP光纤跳线,实现箱体10的后部理线,尾板70拆卸方便,使用时可自由选择;进一步地,在理线时,将MTP光纤跳线捆扎成束,以及在尾板70上有扎线条形孔72,以便于使用扎线条将捆扎好的MTP光纤跳线固定在尾板70上。

进一步地,异型孔711的上部为较为细长的限位槽,下部为带有缺口的圆形槽,圆形槽与限位槽相连通,采用此造型可保证尾板70挂接的时候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3或4所示,所述下板体31、两所述下边框体32和所述后面板33一体成型。具体地,下盖30包括的下板体31、左右两侧的下边框体32和后侧的后面板33通过一体弯折而形成,如此,在提升下盖30结构强度的同时,也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3或4所示,所述上板体21和两所述上边框体22一体成型。同上述下盖30一样,上盖20包括的上板体21和左右两侧的上边框体22通过一体弯折而形成,如此,在提升上盖20结构强度的同时,也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前面板40的外侧面上贴设有贴纸80,所述贴纸80上开设有多个与各所述前适配器50对应的开口81,各所述前适配器50穿过各所述开口81。具体地,为便于客户的识别使用,在前面板40的外侧面上贴设贴纸80,贴纸80上开设有与各前适配器50对应的开口81,从而使得贴纸80可以完美的帖设于各前接线端的周边,贴纸80上印制有端口数字和logo等,用以标识各前适配器50对应的信息,使用方便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1或2所示,两所述上边框体22的外侧均设置有便于所述箱体10安装的连接件90,所述连接件90包括连接体91和连接耳92,所述连接体91与所述上边框体22相贴合连接,所述连接耳92设置于所述连接体91的前端且朝向背离所述上边框体22的外侧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耳9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921。具体地,为便于箱体10在机架上的安装,在箱体10两侧边上还设置有连接件90,其中,连接体91贴合于上边框体22的前部并通过螺栓依次由内向外穿过下边框体32、上边框体22和连接体91后由螺母固定,从而使连接件90固定在箱体10上,连接耳92垂直地设置在连接体91的前端,并朝向外框体的外侧延伸,连接耳92上并排地开设有两个连接孔921用以与机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同时连接件90的侧面还设计有六个腰型槽,以保证安装时连接件90的前后位置可以微调;其中,连接件90满足机架的国际标准19英寸的安装尺寸。

侧面的耳朵其实是压在顶板两侧的,底板内部有压铆螺母,用螺丝直接串底板、顶板和耳朵,从而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3或4所示,两所述下边框体32的前端均设置有朝向所述箱体10内侧弯折的弯折部321,两所述弯折部321抵接于所述前面板40的左右两端。具体地,为便于前面板40盖设在箱体10的前端,通过在左右两侧的下边框体32的前端设置朝向箱体10内侧弯折的弯折部321与前面板40相抵接,使安装更加方便。

具体地,各所述前适配器50为LC适配器,各所述后适配器60为MTP适配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